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舍勒对胡塞尔弗莱堡伦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乌尔里希.梅勒 曾云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2-52,共11页
舍勒像胡塞尔那样对此都深信不疑,即时代的贫困、现代人及其文化的危机,首先表达了一种精神和道德的挑战,并且要求一种精神和理念上确定的回答。两者都看到,用舍勒的话来说,"现代人的一种宗教—形而上学性的绝望"是生活和文化危机的... 舍勒像胡塞尔那样对此都深信不疑,即时代的贫困、现代人及其文化的危机,首先表达了一种精神和道德的挑战,并且要求一种精神和理念上确定的回答。两者都看到,用舍勒的话来说,"现代人的一种宗教—形而上学性的绝望"是生活和文化危机的根源。不仅舍勒,而且胡塞尔也是一个新时代、一个新世界、新人的先知。对于胡塞尔来说,先验现象学的还原不仅仅是达成认识论一致论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伦理学 弗莱 文化危机 先验现象学 形而上学 现代人 认识论
下载PDF
胡塞尔论改造——科学与社会性之交融视域中的伦理学
2
作者 汉斯·莱纳·塞普 宋文良(译)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21-31,共11页
胡塞尔的伦理学思想以其超越论哲学的科学观为背景和依托,申明了对人类全部生活予以不断改造、革新,以使个人提升至理性人、使人类社会共同体提升至理性共同体的伦理要求。这一伦理要求的具体内涵为何,其中个体伦理学与集体伦理学的关... 胡塞尔的伦理学思想以其超越论哲学的科学观为背景和依托,申明了对人类全部生活予以不断改造、革新,以使个人提升至理性人、使人类社会共同体提升至理性共同体的伦理要求。这一伦理要求的具体内涵为何,其中个体伦理学与集体伦理学的关系怎样?它能够被付诸实施的理论根据何在?为什么说近代以来的、以特定实践利益为导向的各专门科学的实际发展背离了这一伦理诉求,且因此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现代人所面临的科学危机呢?为什么只有一门摆脱全部实践趋向、以无前提性为原则,并致力于为其他各专门科学奠基的超越论哲学才能够充当这一伦理要求的理论基础,并使人类能够应对这一时代危机呢?以上诸多问题构成了胡塞尔伦理学思想的主题,凸显了他的伦理学思想所具有的当下意义和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伦理学 改造 科学 超越论哲学
下载PDF
胡塞尔的人格伦理学 被引量:1
3
作者 乌尔里希·梅勒 陈联营 曾云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CSSCI 2013年第1期275-298,共24页
任何伦理理论的出发点都是这样一个人类学事实:所有正常成长起来的人都必须自己引导他们的生活。这意味着他们的行为既未被本能程序化,亦未被本能决定。人类必须时时通过他们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介入实践处境的诸情境之中。即使他们发现自... 任何伦理理论的出发点都是这样一个人类学事实:所有正常成长起来的人都必须自己引导他们的生活。这意味着他们的行为既未被本能程序化,亦未被本能决定。人类必须时时通过他们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介入实践处境的诸情境之中。即使他们发现自己完全被动地被置于特定情境的刺激和力量面前,这种情况对他们发生的方式也与它对机器人发生的方式不同,而是基于这种基本可能性的背景,即他们能够采取与他们实际上所做的不同的行动。只要有选择的可能性,就难免会出现有关选择的原则问题。我们基于什么取此而舍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说 特定情境 核心论题 伦理理论 意志活动 这个世界 我自己 观念引导 意向性 因果关系
原文传递
兴趣·特殊意指·自我朝向:胡塞尔注意力论题域的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陆梓超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15年第1期315-342,共28页
<正>一、引言:概念史综观胡塞尔在《观念Ⅰ》中提到有必要建立一门'注意力现象学'~①,并在其思想发展的过程中阐述了他对注意力现象的明察,这些分析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恰与其现象学方法论之嬗变相暗合:
关键词 立义 感知对象 经验心理学 逻辑研究 实项 感知活动 意向性 高度复杂性 心理活动 对象性
原文传递
《逻辑研究》中的遗失章节——胡塞尔论洛采的逻辑法则之形式与现实意义
5
作者 罗松涛(译)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28,35,共11页
在《逻辑研究》中,胡塞尔宣称要批评洛采的认识论,但是它从未被囊括在其打印稿中。本文意在考察胡塞尔原计划文本的余下部分,并且特别关注它是否超出了胡塞尔受惠于洛采的明显部分。我将运用胡塞尔学生的笔记、摘录和著作注释来明确胡... 在《逻辑研究》中,胡塞尔宣称要批评洛采的认识论,但是它从未被囊括在其打印稿中。本文意在考察胡塞尔原计划文本的余下部分,并且特别关注它是否超出了胡塞尔受惠于洛采的明显部分。我将运用胡塞尔学生的笔记、摘录和著作注释来明确胡塞尔与洛采的相遇日期并区分出该影响的不同层次。我认为,胡塞尔对洛采认识论的了解形成了一个不同的影响层次,这一层次不会早于《逻辑研究》时代的中期。胡塞尔对洛采认识论的研究是构成《逻辑研究》遗失章节之基础的未刊手稿中最为有趣的部分。我将表明,洛采认识论对胡塞尔最有价值的影响在于其关于逻辑法则之形式与现实意义的观念。虽然胡塞尔在《逻辑研究》原定章节和其他刊印部分都对洛采的认识论问题持以否定性评价,这些问题在胡塞尔的哥廷根时期却不断浮现。最后,我将运用一份未发表的学生抄本来重构胡塞尔1912年关于洛采认识论的讲座。我认为,洛采认识论问题(以及胡塞尔对它的拒斥)的深层向度以其强调现象学的认识论功能这种方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洛采 《逻辑研究》 逻辑法则
原文传递
胡塞尔的范畴直观概念
6
作者 迪特·洛玛尔 张任之(译)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20年第2期229-260,共32页
一、什么充实了思考的范畴因素?胡塞尔试图用他的范畴直观理论表达的问题可以用例子很容易地说明。比如说,我断言"书在桌上"或"桌子是绿色的"。在这些表达中出现了在感性感知中很容易就能充实的因素,如书、桌子和... 一、什么充实了思考的范畴因素?胡塞尔试图用他的范畴直观理论表达的问题可以用例子很容易地说明。比如说,我断言"书在桌上"或"桌子是绿色的"。在这些表达中出现了在感性感知中很容易就能充实的因素,如书、桌子和绿色。但是,是什么将充实给予了"在桌上"或书的"是绿色"?对那些指向"事态"(Sachverhalte)的意向来说,它们可以仅仅被感性感知充实似乎是不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主题化 发生现象学 意向对象
原文传递
大学哲学教育如何回应当代社会的需求与挑战?--世界大学哲学系主任联席会议纪实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波 赵震 李晽 《哲学分析》 2013年第1期163-177,共15页
2012年10月27日,作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百年系庆活动的重头戏之一,"哲学教育与当代社会——世界大学哲学系主任联席会议"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很多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哲学系主任和一些国际知名的哲学家或哲学教... 2012年10月27日,作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百年系庆活动的重头戏之一,"哲学教育与当代社会——世界大学哲学系主任联席会议"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很多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哲学系主任和一些国际知名的哲学家或哲学教授与会,大家围绕大学哲学教育展开了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教育 大学哲学 系主任 联席会 社会 当代 世界 纪实
下载PDF
作为方向与无限的时间——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的“空间”概念的现象学解构 被引量:3
8
作者 彭洋 《哲学分析》 CSSCI 2019年第2期56-67,197,共13页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最早对空间进行详细研究并对其概念予以明确定义的著作。其对空间的解释和定义不但构成了中世纪神学和近代牛顿力学的理论基础,而且至今还统治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空间的理解。从现象学的视角对亚氏的空间概...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最早对空间进行详细研究并对其概念予以明确定义的著作。其对空间的解释和定义不但构成了中世纪神学和近代牛顿力学的理论基础,而且至今还统治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空间的理解。从现象学的视角对亚氏的空间概念进行新的分析解读,不仅可以开辟出理解空间的新视野以及空间与时间的内在联系,而且也可以对作为形而上学基本概念的空间与时间概念进行一定程度的正本清源,同时也是一次对现象学方法的实践和检验。依此思路对亚氏的空间概念进行现象学式的考察与解析,可以揭示出其空间概念的内在矛盾并从现象学视角阐明空间现象的真正意义实为"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时间 方向 无限
下载PDF
后期海德格尔与孔子思想的异同——基于《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的视角
9
作者 杨栋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7-132,共6页
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强调生命自觉的重要性,主张人类源始地生存,揭示了不恰当的生存方式的根源和危害,提出了以适当性为指归的人类生存方向。后期海德格尔与强调生命自觉的孔子在"生命自觉""源始境域"和... 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强调生命自觉的重要性,主张人类源始地生存,揭示了不恰当的生存方式的根源和危害,提出了以适当性为指归的人类生存方向。后期海德格尔与强调生命自觉的孔子在"生命自觉""源始境域"和"生存方向"方面有着共同关怀的主题。对二者异同的辨析,不仅有助于中西哲学的相互理解和诠释,而且对于探索比较研究的新视角和方法也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 海德格尔 孔子 生命自觉 生存状态
下载PDF
早期马克思与海德格尔论“理论-实践”关系
10
作者 杨栋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29,共6页
在马克思和海德格尔那里,"理论-实践"问题与二者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和超越密切相关。早期马克思对"理论-实践"关系的变革,将二者的统一引向实际的社会性人类活动,由此开启出对这种活动所做的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研究... 在马克思和海德格尔那里,"理论-实践"问题与二者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和超越密切相关。早期马克思对"理论-实践"关系的变革,将二者的统一引向实际的社会性人类活动,由此开启出对这种活动所做的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研究。海德格尔分别基于基础本体论和存在历史的视域,克服了理论与实践的区分及二者的转化。然而,基于对形而上学局限性的不同自觉及对人类本质的不同看法,二者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得到的成果则显出不小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实践 马克思 海德格尔
下载PDF
家乡世界,他乡世界,唯一世界
11
作者 克劳斯·黑尔德 彭洋(译) 《德国哲学》 2021年第1期143-161,241,共20页
作者以胡塞尔意识构造的理论为基础,以当今全球化为背景,探讨了如何处理家乡文化与他乡文化的关系的问题。首先,作者通过对胡塞尔意识构造的分析与应用,指出了有限性视野对家乡世界意识的决定性意义;其次,作者指出了胡塞尔对古希腊世界... 作者以胡塞尔意识构造的理论为基础,以当今全球化为背景,探讨了如何处理家乡文化与他乡文化的关系的问题。首先,作者通过对胡塞尔意识构造的分析与应用,指出了有限性视野对家乡世界意识的决定性意义;其次,作者指出了胡塞尔对古希腊世界观的误解以及客观主义思想会在不同文化的接触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现象学思想阐明了有限性对约束现代技术扩张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乡世界 他乡世界 唯一世界 内视野 外视野
下载PDF
近些年法国哲学中的争论热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莫伟民 +1 位作者 游淙祺 邵奇慧(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21,共9页
作为法国新现象学家,马里翁主张:由于内在性与超越性、确定性与偶然性、绝对者与相对者都是在唯一的给予性(G egebenheit)内部区分开来的,所以,给予和自身给予就具有绝对的原初性和无条件的普遍性。"给予现象学"不仅要设法解... 作为法国新现象学家,马里翁主张:由于内在性与超越性、确定性与偶然性、绝对者与相对者都是在唯一的给予性(G egebenheit)内部区分开来的,所以,给予和自身给予就具有绝对的原初性和无条件的普遍性。"给予现象学"不仅要设法解决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不可还原者"问题和"还原发动者"问题,还试图回应Sellars等人对"被给予之神话"的批评,从而获得与解释学实践进行实际沟通的渠道。莫伟民从四个方面对马里翁的观点发问:在应对哲学史上的"辩论焦点和断裂线索"上,"给予现象学"的策略相较于其他三种策略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在现象学于法国哲学中的发展、定位甚至命运问题上,"给予现象学"是否认同哲学也能在"实证主义"的形象下真正继续前进?在解释学与现象学的关系问题上,如何论述自身给予与他者给予、自身给予与自身解释以及他者给予与他者解释这三种关系?在法国哲学与马克思思想的关系问题上,"给予现象学"如何看待马克思思想?游淙祺主要从现象学理论出发对马里翁的主要论点提出看法,主张对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思想都需要有生存经验的体会,论述了自己对"什么是被给予?""如何知道这些被给予?""什么因素阻碍了我们知道这些被给予?""如何排除这些阻碍?"这些重要问题的看法,并站在现象学立场询问:"被给予"概念在现象学与当代法国哲学对话中能起何种重要作用?我们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谈论现象学在当代法国哲学的复兴?马里翁从捍卫"给予现象学"的立场出发精彩回应了两位对话者和其他提问者的主要问题,令我们对马里翁现象学思想及其发展前景有一个整体的、全新的把握和深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予 还原 给予现象学 解释学 法国哲学争论 马里翁
原文传递
《算术基本规律》序言
13
作者 G.弗雷格 刘靖贤(译) +1 位作者 李啉(校) 薄谋(校)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7,共13页
弗雷格在两卷本的《算术基本规律》中以严格形式化的方式完成了逻辑主义的任务,即用逻辑符号定义算术符号,然后从逻辑公理推出算术公理。在该书的序言中,弗雷格首先重申了逻辑主义的目标及其哲学意蕴;其次,他介绍了《算术基本规律》一... 弗雷格在两卷本的《算术基本规律》中以严格形式化的方式完成了逻辑主义的任务,即用逻辑符号定义算术符号,然后从逻辑公理推出算术公理。在该书的序言中,弗雷格首先重申了逻辑主义的目标及其哲学意蕴;其次,他介绍了《算术基本规律》一书的主要内容和阅读方法,并且说明了他的形式系统从《概念文字》到《算术基本规律》的转变过程;最后,他以埃德曼的《逻辑学》一书为靶子,激烈地批判了逻辑学中的心理主义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雷格 逻辑主义 概念文字 心理主义
原文传递
论身体意识的独特意向性
14
作者 刘子轩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23年第1期42-65,共24页
在心灵哲学中,身体意识专指相对于视觉、听觉等外感而言的、对呼吸、肠胃、温度的内感、对身体位置、大小、运动的本体感以及痛感。身体意识是否具有意向性是心灵哲学当中的争议问题,但双方都有一些成问题的假定:1.意向性必须是进行对... 在心灵哲学中,身体意识专指相对于视觉、听觉等外感而言的、对呼吸、肠胃、温度的内感、对身体位置、大小、运动的本体感以及痛感。身体意识是否具有意向性是心灵哲学当中的争议问题,但双方都有一些成问题的假定:1.意向性必须是进行对象化的意向性;2.我们只有一个身体,故而身体意识如果有意向性,被意向的就是物理身体;3.身体意识被定位在物理身体上,和身体意识告知我们身体状况如何,是一回事。现象学界虽然对身体以及意向性进行了大量讨论,但并无法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或因为对这一问题缺乏关注,或因为现象学家也带有同样的假定。为此,本文将身体意识的意向性问题引入胡塞尔现象学的框架,试图论证身体意识具有独特的意向性:其意向性是不进行对象化的意向性,其意向相关项既非体验,又非物理身体。而将这一身体与物理身体囊括在内的统一身体是多模块整合的成就。这一探讨是现象学与心灵哲学对话的范例,并在身体意识的解释上提供了有别于表征论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身体意识 意向性 现象学 心灵哲学
原文传递
渴望安全:人类学角度的发现
15
作者 汉斯—赫尔穆特·甘德 王嘉新(译)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5年第2期515-529,共15页
诸如'9·11'恐怖袭击以及当前仍然发生着的金融危机等事件,都可以称作是当下政治和经济中不安全的案例。这类事件并不鲜见,它们深深地困扰着民众。与之相应的是一种生存意义上对'安全'(Sicherheit)的渴望。这一渴... 诸如'9·11'恐怖袭击以及当前仍然发生着的金融危机等事件,都可以称作是当下政治和经济中不安全的案例。这类事件并不鲜见,它们深深地困扰着民众。与之相应的是一种生存意义上对'安全'(Sicherheit)的渴望。这一渴望指向了一个人类学意义上的基本需求,这一需求对人类前理论的自身理解及其在世界中的态度和行为至关重要。首先,本文将在'生活世界'(Lebenswelt)的经验语境中考察'安全需求'(Sicherheitsbedrfnis)和'安全感'(Sicherheitsg-efhl)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将系统深入地探讨霍布斯在'害怕'(Furcht)的角度下对安全概念的理解,以及作为追求'无忧虑'(Sorglosigkeit)和'政治稳定性'(politischer Stabilitqt)的安全。通过考察这一追求中'畏'(Angst)和'怕'(Furcht)扮演的角色,我们将对安全需要和不安全感之间的悖论关系,以及安全概念的哲学蕴涵作出更为丰富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基础人类学层面的安全需求和(不)安全感 畏和怕作为可用于社会政治语境中的影响 安全两难 安全伦理学
原文传递
居间、对话与均衡
16
作者 汉斯·莱纳·塞普 王明宇(译) 《外国哲学》 2020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现象学也许能最精简也最贴切地以这种方式被刻画:它作为一种居间(Zwischen)实现自身。它的特殊性体现在:它既不是只发展其创始人基本意向的一个学派,也不是各个系统构造物的累积——这些系统构造物对每个个体的人来说都是相对的。属于... 现象学也许能最精简也最贴切地以这种方式被刻画:它作为一种居间(Zwischen)实现自身。它的特殊性体现在:它既不是只发展其创始人基本意向的一个学派,也不是各个系统构造物的累积——这些系统构造物对每个个体的人来说都是相对的。属于它本质的是对话,而对话表明了,它的代表者们不仅从他们各自的视角和立场出发宣告了一个共同的研究领域,而且也准备好在一种不能被封闭的开放性中以自己的立场性(Positionalit?t)来面对其他思想家一切可能的其他定位。然而必须要说的是,在现象学研究开始以来的差不多一百二十年里,前者表现为真实存在着的实践,后者却直到如今还几乎未被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研究 个体的人 居间 真实存在 开放性 构造物 对话 特殊性
原文传递
伦理学与解释学
17
作者 窦绪凯(译) 《伦理学术》 2018年第2期76-89,共14页
在现代,伦理学与解释学已经处于相互关联之中,其结果之一就是实践哲学的总体化。这一总体化由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借助对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的转化而分别相对独立地加以发展。海德格尔的方案是实际性的解释学,关注的是此在的实际生活,但... 在现代,伦理学与解释学已经处于相互关联之中,其结果之一就是实践哲学的总体化。这一总体化由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借助对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的转化而分别相对独立地加以发展。海德格尔的方案是实际性的解释学,关注的是此在的实际生活,但由此却导致原本意义上的实践理性不再是实践的;伽达默尔从海德格尔的方案出发,其关注点则在于传统与理解之间的关联,由此强调实践理性的解释学特征,但在伽达默尔这里却没有相应的哲学伦理学的解释学表达。不过,两者的思考却启示一种哲学伦理学的解释学方案的发展方向:从理论角度出发对此在存在学进行重构和重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海德格尔 实际性的解释学 伽达默尔 实践智慧
原文传递
论“向死存在”面临的伦理学困境
18
作者 彭洋 《伦理学术》 2018年第2期224-239,共16页
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分析要求此在先行到死中,并认为只有面向死亡才能达到此在的本真性。生存论将死亡规定为此在之存在的根本环节并以此为基础重新解释了良知、罪责、决心等日常语言中的基本词汇;而经过重新解释的生存论意义上的源始的良... 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分析要求此在先行到死中,并认为只有面向死亡才能达到此在的本真性。生存论将死亡规定为此在之存在的根本环节并以此为基础重新解释了良知、罪责、决心等日常语言中的基本词汇;而经过重新解释的生存论意义上的源始的良知、罪责概念完全不具备这些词汇原本在日常语言中的道德含义。如果将这些已把原有的道德约束力'还原'掉的生存论概念和哲学思想运用于指导或解释人们的现实生活,会遇到棘手的道德与法律困难。本文尝试在分析和阐释上述生存论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著名影视作品和现实案例来揭示和分析生存论可能会遇到的伦理学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些困难在海德格尔的生存论中是否有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良知 罪责 决心
原文传递
海德格尔与“政治事务”
19
作者 克劳斯·黑尔德 彭洋(译)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21年第1期243-254,共12页
这本文集以海德格尔的“政治”态度为主题,这就事先假定了,其在世时对各种政治事件的观点,特别是其在纳粹时期的,可以被标识为一种“政治”态度。《黑皮书》貌似确证了这一评判。我对这种评判不敢苟同,而且我进一步认为,海德格尔从根本... 这本文集以海德格尔的“政治”态度为主题,这就事先假定了,其在世时对各种政治事件的观点,特别是其在纳粹时期的,可以被标识为一种“政治”态度。《黑皮书》貌似确证了这一评判。我对这种评判不敢苟同,而且我进一步认为,海德格尔从根本上就是在非政治地从事思想活动,并且他于1945年之后在对其纳粹时期的行为的说明中已经以充分的理由表达了这一点。此种见解是否能成立,取决于如何理解“政治的(politisch)”一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事件 海德格尔 评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