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沸蒸馏法制备AMH纳米材料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侯万国 庄群岳 +1 位作者 韩书华 孙德军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61-465,共5页
利用苯,正丁醇和丙酸有机溶剂能与水形成共沸物的特性,采用共沸蒸馏法制备氢氧化铝镁(AMH)固体材料,即分别将有机溶剂与溶胶共沸蒸馏,脱除溶胶中的水份,再真空干燥,研究了制备机理和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发现苯和正丁醇可有效... 利用苯,正丁醇和丙酸有机溶剂能与水形成共沸物的特性,采用共沸蒸馏法制备氢氧化铝镁(AMH)固体材料,即分别将有机溶剂与溶胶共沸蒸馏,脱除溶胶中的水份,再真空干燥,研究了制备机理和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发现苯和正丁醇可有效地阻止干燥过程中硬团聚问题,制成了粒径为30~50nm的纳米粉体材料,其机理是靠降低粒子间毛细管力来减少聚集作用的,产品的晶态、热失重和等电点等性能与直接干燥法产品的相同。丙酸与胶粒表面羟基虽能发生反应,但没能制成纳米粉体,可能发生了脱附-聚集作用,产品的晶态、热失重和等电点等性能也有很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氢氧化铝镁 共沸蒸馏法 AMH
下载PDF
水解聚丙烯腈铵对MMH/粘土体系胶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德军 侯万国 +2 位作者 韩书华 宋淑娥 张春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9,共4页
研究了水解聚丙烯腈铵盐(NPAN)对粘土颗粒、MMH胶体粒子和MMH/粘土复合体粒子电泳淌度的影响,发现NPAN能极大地增加粘土颗粒的负电性,说明NPAN在粘土颗粒表面发生了吸附作用;NPAN不仅能够削弱MMH胶粒的... 研究了水解聚丙烯腈铵盐(NPAN)对粘土颗粒、MMH胶体粒子和MMH/粘土复合体粒子电泳淌度的影响,发现NPAN能极大地增加粘土颗粒的负电性,说明NPAN在粘土颗粒表面发生了吸附作用;NPAN不仅能够削弱MMH胶粒的正电性能,浓度足够大时甚至使MMH胶粒由荷正电变为荷负电;MMH/粘土复合体粒子电泳淌度的变化则是由于NPAN在粘土颗粒和MMH胶粒上的共同吸附引起的。本文还研究了NPAN对MMH/粘土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认为NPAN在MMH胶粒和粘土颗粒上的强吸附作用拆散了MMH/粘土体系的网架结构,导致体系AV和YP降低。NPAN虽然能增加粘土颗粒的负电性,但是MMH对含NPAN的粘土体系的增稠作用随NPAN加量的增加而削弱,说明MMH胶粒与粘土颗粒的相互作用不宜简单地看作静电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聚丙烯腈铵 MMH 处理剂 蒙脱土 胶体性能
下载PDF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铝镁氢氧化物上的吸附 被引量:4
3
作者 侯万国 蔡西武 +2 位作者 韩书华 孙德军 张春光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在具有永久正电荷的铝镁氢氧化物(AMH)上的吸附,考察了水解度(α)、pH、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发现水解度增大,吸附量降低,pH增大,水解度低的样品PHPA1(α=2.4%... 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在具有永久正电荷的铝镁氢氧化物(AMH)上的吸附,考察了水解度(α)、pH、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发现水解度增大,吸附量降低,pH增大,水解度低的样品PHPA1(α=2.4%)的吸附量增大,而水解度高的样品PHPA2(α=10.8%)和PHPA3(α=41.2%)的吸附量降低.电解质使PHPA1的吸附量降低,而使PHPA2的吸附量升高.温度升高,PHPA的吸附量也升高,说明吸附是吸热过程.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吸附剂 PHPA AMH 铝镁氢氧化物
下载PDF
低粘土相低伤害压井液HL-2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桂英 刘木辛 +6 位作者 李方 郑立强 郑碧锁 刘高友 严锦根 邓丽清 王金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3-316,共4页
HL2压井液由高含铁废矿渣粉、MMH、XY27、CMCNa及少量膨润土复配而成。本文介绍了该压井液的性能及现场应用效果。
关键词 压井液 低粘土相 修井作业 HL-2 低伤害压井液
下载PDF
SDE系列非聚醚型破乳剂破乳性能初探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桂英 苑世领 +2 位作者 李干佐 施治国 李景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4-66,共3页
通过与现有破乳剂比较,考察了本室合成的SDE系列新型非聚醚高分子破乳剂对不同原油的破乳效果。结果表明,SDE破乳剂具有破乳速度快,油水界面齐和脱出水清等特点。与聚醚型破乳剂比较该型破乳剂生产条件温和、成本低。
关键词 SDE系列 非聚醚型 破乳剂 破乳 原油 脱水
下载PDF
PVP对C_(14)BE胶束增溶苯甲醇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桂英 隋卫平 +2 位作者 李干佐 沈强 郝树萱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4,共4页
通过1H-NMR和分光光度法探讨了含有和不含有PVP时,苯甲醇在十四烷基甜菜碱(C14BE)胶束溶液中的增溶行为。NMR谱没有出现C14BE分子长链亚甲基质子的信号峰裂分现象,说明苯甲醇增溶于胶束的极性区域,没有深入... 通过1H-NMR和分光光度法探讨了含有和不含有PVP时,苯甲醇在十四烷基甜菜碱(C14BE)胶束溶液中的增溶行为。NMR谱没有出现C14BE分子长链亚甲基质子的信号峰裂分现象,说明苯甲醇增溶于胶束的极性区域,没有深入到胶束内部。PVP的存在未能改变苯甲醇的增溶位置,且使胶束的增溶量呈现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P 十四烷基甜菜碱 苯甲醇 增溶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氢氧化铝镁比表面和孔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夏春友 侯万国 +1 位作者 孙德军 王果庭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2期198-203,共6页
用N2吸附法测定了氢氧化铝镁(简称AMH)的比表面和孔结构,考察了活化温度的影响.发现活化温度上升时,比表面、孔面积和孔体积都随之增加.150℃活化时其比表面为60.82m2/g,孔体积为0.21cm3/g.AMH溶... 用N2吸附法测定了氢氧化铝镁(简称AMH)的比表面和孔结构,考察了活化温度的影响.发现活化温度上升时,比表面、孔面积和孔体积都随之增加.150℃活化时其比表面为60.82m2/g,孔体积为0.21cm3/g.AMH溶胶粒子干燥时聚集形成了11~13nm的大孔,当活化温度大于250℃时由于脱去结构水,粒子内部产生3nm左右的细孔.同时,还研究了亚甲基蓝(MB)染料在AMH粒子上的吸附,考察了pH的影响.发现MB的吸附量与体系的pH值成正比,pH<10时MB不能被吸附.单分子吸附面积为3.4n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表面 孔结构 亚甲基蓝 吸附 氢氧化铝镁
原文传递
聚电解质和表面活性剂对铝镁型混合金属氢氧化物正电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侯万国 韩书华 +2 位作者 孙德军 张春光 张孝远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3期307-312,共6页
研究了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阴离子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VA-MA)及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AS)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 研究了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阴离子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VA-MA)及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AS)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对铝镁型混合金属氢氧化物(Al-MgMMH)正电溶胶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桥联”作用、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等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 表面活性剂 MMH 正电溶胶 钻井液
原文传递
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集体的形成和聚集数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方 李干佐 +1 位作者 徐桂英 汪汉卿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2期2391-2394,共4页
几十年来,表面活性剂与水溶性聚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非常活跃的课题。起初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合成的表面活性剂与天然蛋白质(象明胶、血浆蛋白、血色素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后来,人们发现很多生物现象与表面活性剂和蛋白质有关,例如... 几十年来,表面活性剂与水溶性聚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非常活跃的课题。起初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合成的表面活性剂与天然蛋白质(象明胶、血浆蛋白、血色素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后来,人们发现很多生物现象与表面活性剂和蛋白质有关,例如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可导致病毒和酶的失活,并能阻止细菌的新陈代谢,这就进一步推动了该项研究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在3次采油中的应用,使得这项研究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对于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的研究,过去的文章大多集中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聚氧乙烯(PEO)-SDS体系,而对于在我国油田中经常使用的烷基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报道却很少。本文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以及稳态荧光方法研究了PVP对十二烷基磺酸钠(AS)聚集行为的影响,并且测定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和PVP的浓度下AS聚集数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数 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乙烯吡咯烷酮 聚集体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和月桂酸钠的相互作用
10
作者 杨延莲 刘木辛 +3 位作者 徐桂英 李干佐 李翠平 郝树萱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3期295-301,共7页
用粘度、电导率、核磁共振的方法探讨了聚乙二醇(PEG)与月桂酸钠(R11COO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EG与R11COONa在水溶液中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了复合物,混合溶液的粘度表现出聚电解质的粘度行为,电导率曲线... 用粘度、电导率、核磁共振的方法探讨了聚乙二醇(PEG)与月桂酸钠(R11COO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EG与R11COONa在水溶液中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了复合物,混合溶液的粘度表现出聚电解质的粘度行为,电导率曲线出现两个临界浓度:T1(CAC),T2(吸附达饱和的浓度);体系中PEG浓度越高,R11COONa的解离度越大;核磁共振研究表明,PEG分子链的一部分穿过R11COONa的胶束,形成项链状结构,另一部分深入到溶液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酸钠 聚乙二醇 表面活性剂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