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仿真结肠镜与腹部增强CT对炎症性肠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全伟 孙悦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20期3063-3066,共4页
目的 对比评价CT仿真结肠镜与腹部增强CT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诊断价值,并探讨IBD的影像学表现,为IBD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于2008年4月至2013年5月间来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IBD患者,以结肠镜、病理... 目的 对比评价CT仿真结肠镜与腹部增强CT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诊断价值,并探讨IBD的影像学表现,为IBD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于2008年4月至2013年5月间来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IBD患者,以结肠镜、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对比分析CT仿真结肠镜与常规增强CT对IBD的诊断价值,同时对影像学变化与IBD发生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评价影像学表现对于IB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结果 采用CT仿真结肠镜检查对于IBD诊断的敏感度为95.00%,特异性为89.47%,准确率为83.72%.较腹部增强CT组显著升高;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结肠黏膜表明不光滑,出现颗粒状(X1)、肠壁增厚强化(X2)、结肠带消失(X3)可对IBD的发生作出预测;结肠黏膜表明不光滑,出现颗粒状诊断的特异性最高为95.40%,肠壁增厚、强化诊断的敏感度最高为80.72%,结肠带消失诊断IBD的准确率最高为78.26%,而结肠黏膜表明不光滑,出现颗粒状并结肠带消失联合诊断的特异度显著升高,但敏感度明显下降.结论 对于IBD的诊断,CTC较腹部增强CT具有更高的诊断率;此外,结肠壁增厚、强化的发生对于IBD诊断最为敏感,而结肠粘膜不平滑、出现颗粒状并结肠带消失是IBD最特异的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疾病 结肠炎 结肠镜检查 CT仿真结肠镜
下载PDF
骨巨细胞瘤诊断中CT值增加值均值临界判定值的敏感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全伟 孙悦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22期3341-3344,共4页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诊断中CT值增加值均值临界判定值的敏感度。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100例骨肿瘤患者,依照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将其分成两组,其中50例非骨巨细胞瘤患者为对照组,5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为观察组...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诊断中CT值增加值均值临界判定值的敏感度。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100例骨肿瘤患者,依照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将其分成两组,其中50例非骨巨细胞瘤患者为对照组,5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为观察组。对所有患者实施CT诊断,将增强后cT值均值和CT值增加值均值作为观测值,对比分析CT值增加值均值临界判定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敏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T增强扫描后显示区域cT值为(125.36±35.69)HU,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增强后的CT值(103.68±35.2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分析发现,在ROC曲线上,CT值增加值均值≥96.5HU为临界点时,两者分别为90.9%和62.0%,均值≥41.5HU为临界点时,分别为98.9%和48.1%。结论在骨巨细胞瘤实施CT诊断中,当CT值增加值均值诊断临界值为96.5HU和41.5HU时具有较高敏感度,与此同时特异性较低,总之,CT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CT值 均值临界判定值 敏感度
下载PDF
CCTA联合DCG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良 孙悦 孙全伟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联合动态心电图(DCG)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6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周内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CCTA、DCG检查。统计MPI、CCTA、DCG检查结果,并以MPI...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联合动态心电图(DCG)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6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周内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CCTA、DCG检查。统计MPI、CCTA、DCG检查结果,并以MPI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比CCTA、DCG单一与联合诊断结果。结果 286例患者中,MPI共诊断出176例心肌缺血,CCTA检查共发现183例心肌缺血,DCG检查共发现152例心肌缺血。CCTA+DCG联合诊断特异度与CCTA、DCG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CCTA+DCG联合诊断敏感度、准确度高于CCTA及DCG(P <0. 05)。结论 CCTA与DCG联合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敏感度和准确度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动态心电图
原文传递
CCTA联合4D-STE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MACE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良 孙全伟 孙悦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联合四维斑点跟踪超声心动图(4D-STE)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胶州市人民医院北院收治的10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CTA及4D-STE检查。...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联合四维斑点跟踪超声心动图(4D-STE)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胶州市人民医院北院收治的10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CTA及4D-STE检查。随访1 a统计MACE发生率,并分析发生MACE者与未发生MACE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心肌各节段应变[环周应变(GCS)、径向应变(GRS)、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面积应变(GAS)]幅度变化情况。结果随访1 a,MACE发生率为20. 39%(21/103);发生MACE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3、4级为主,未发生MACE组以1、2级为主,且发生MACE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3级(52. 38%)、4级(38. 10%)所占比例高于未发生MACE组(17. 07%、2. 44%); 1级(0. 00%)、2级(9. 52%)所占比例低于未发生MACE组(30. 49%、50. 00%)(P <0. 05);两组心肌各节段应变(GCS、GRS、GLS、GAS)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CTA可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4D-STE可定量评估心肌各节段应变幅度,二者联合有助于提高对MACE的预测价值,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四维斑点跟踪超声心动图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