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三叉神经根区慢性压迫损伤对neuroligin-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林仁 李秋华 +2 位作者 邱荣晖 赵利 罗道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7-483,共7页
目的:研究神经连接蛋白2(NL2)在三叉神经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和三叉神经痛模型组(TN),TN组大鼠采用经眶下裂逆行颅内插管慢性压迫三叉神经根区(TREZ)的方法建立TN大鼠模型,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研究神经连接蛋白2(NL2)在三叉神经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和三叉神经痛模型组(TN),TN组大鼠采用经眶下裂逆行颅内插管慢性压迫三叉神经根区(TREZ)的方法建立TN大鼠模型,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NL2与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髓鞘碱性蛋白(MBP)在大鼠TREZ的表达情况,再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L2在TREZ的表达变化。结果:TREZ慢性压迫损伤后,TN组大鼠术后第7 d开始出现口面部机械痛阈值下降并持续到术后第28 d,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基础痛阈值;NL2表达于TREZ的胶质细胞,在三叉神经压迫损伤后NL2的表达显著增加;NL2在TREZ中枢端与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大量共表达,而仅与MBP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少量共表达。结论:大鼠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能诱导TREZ内NL2表达增加,可能是TN大鼠模型TREZ内星形胶质细胞大量增生和导致口面部机械痛痛敏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根区 神经连接蛋白2 星形胶质细胞 大鼠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大鼠三叉神经根区Fyn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映映 林凌 +2 位作者 罗丽丽 武婉莹 罗道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7-701,共5页
目的:在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动物模型基础上,研究三叉神经根区(trigeminal nerve root entry zone,TREZ)Fyn蛋白的表达。方法:通过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诱导建立大鼠TN动物模型,von Frey丝检测大鼠口面部术前1 d和术... 目的:在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动物模型基础上,研究三叉神经根区(trigeminal nerve root entry zone,TREZ)Fyn蛋白的表达。方法:通过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诱导建立大鼠TN动物模型,von Frey丝检测大鼠口面部术前1 d和术后1、3、7、14、21 d和28 d的机械性痛敏,然后在大鼠分别存活7、14、21 d和28 d时灌注取材,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以及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三叉神经根区Fyn的表达变化。结果:(1)行为学结果显示:TN模型组大鼠术后14 d的机械性痛敏阈值明显降低,与假手术(Sham)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免疫荧光染色显示:TN模型组大鼠术后三叉神经根区Fyn阳性细胞增多,Sham组未见明显变化。(3)Western Blot显示:TN模型组大鼠术后7 d Fyn表达量相对Sham组降低(P<0.05),术后14 d降至最低;术后21 d Fyn表达上调,但仍低于Sham组;术后28 d TN组Fyn表达量明显上升且高于Sham组。结论:大鼠TREZ慢性压迫损伤后,Fyn表达在TN早期降低,而在TN后期Fyn表达升高,提示Fyn可能参与TN动物模型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根 慢性压迫 FYN
下载PDF
短暂缺氧致新生大鼠海马内β-连环素、神经源性分化因子1和胰岛素受体表达动态改变
3
作者 周小敏 林如英 +5 位作者 徐伟伟 郭玮 王玲 周琳瑛 王玮 徐剑文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23-329,共7页
目的探讨短暂缺氧对新生大鼠海马β-连环素(β-catenin)、神经源性分化因子1(NeuroD1)、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日龄SD大鼠置于8%O_(2)+92%N_(2)的混合气体中2h,采用尼氏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结构病理变化;... 目的探讨短暂缺氧对新生大鼠海马β-连环素(β-catenin)、神经源性分化因子1(NeuroD1)、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日龄SD大鼠置于8%O_(2)+92%N_(2)的混合气体中2h,采用尼氏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结构病理变化;于缺氧后2h、4h、24h断头取脑,免疫荧光染色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海马结构β-catenin、NeuroD1、insulin receptor表达的变化。结果缺氧后大鼠海马结构发生细胞排列松散、细胞间隙增宽、神经元轻度肿胀等超微结构以及细胞形态的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缺氧后2h,3种蛋白的免疫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别;缺氧后4h,3种蛋白免疫荧光强度出现增高;缺氧后24h,三种蛋白免疫荧光强度均增高。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鼠缺氧后2h,三组目的基因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缺氧后4h,β-catenin基因表达量降低,NeuroD1和insulin receptor基因表达量增高;缺氧后24h,β-catenin和insulin receptor基因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但NeuroD1基因表达量持续增高。结论采用3日龄SD大鼠置于8%O_(2)+92%N_(2)的混合气体中2h,可建立缺氧性脑损伤模型,缺氧可能通过上调通路关键因子激活Wnt/β-catenin/NeuroD1途径对大鼠海马β-catenin、NeuroD1和insulin receptor的表达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Β-连环蛋白 神经源性分化因子1 胰岛素受体
下载PDF
MicroRNA-181d-5p通过PTEN参与睾丸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损伤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丽虹 王锋 +1 位作者 赵小贞 王玮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讨miR-181d-5p通过与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mRNA 3'UTR区相互作用,参与小鼠睾丸支持细胞TM4细胞间紧密连接损伤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网站预测miR-181d-5p的靶基因为PTEN mRNA,采用双荧光... 目的:探讨miR-181d-5p通过与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mRNA 3'UTR区相互作用,参与小鼠睾丸支持细胞TM4细胞间紧密连接损伤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网站预测miR-181d-5p的靶基因为PTEN mRNA,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实验在293T细胞上验证其与靶基因3'UTR区的结合;在TM4细胞上采用mimic过表达miR-181d-5p,引起PTEN蛋白表达降低,再进行p-FAK-Tyr397、p-Akt-Thr308等相关信号分子检测以及细胞间跨膜电阻(TER)值的测定。结果:MiR-181d-5p能与PTEN mRNA的3'UTR区结合,并降低其表达;在TM4细胞上过表达miR-181d-5p后,致使p-FAK-Tyr397和p-Akt-Thr308水平升高,以及TER值降低。结论:MiR-181d-5p通过与PTEN mRNA 3'UTR区结合降低其表达,引起p-FAK-Tyr397水平升高,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导致睾丸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81d-5p 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 p-FAK-Tyr397 PI3K/AKT信号通路 SERTOLI细胞
下载PDF
巴戟天多糖对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修复作用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丽虹 赵小贞 王玮 《解剖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13-218,F0003,共7页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层面探讨精索静脉曲张(VC)的病理机制及巴戟天多糖(MOP)对VC大鼠睾丸修复作用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C模型组、VC+MOP给药组。采用串联质谱标签法对大鼠左侧睾丸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层面探讨精索静脉曲张(VC)的病理机制及巴戟天多糖(MOP)对VC大鼠睾丸修复作用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C模型组、VC+MOP给药组。采用串联质谱标签法对大鼠左侧睾丸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差异倍数>25%),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VC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蛋白总数为46个,VC+MOP给药组与VC模型组相比差异蛋白总数为21个,VC+MOP给药组与假手术相比差异蛋白总数为5个。差异表达蛋白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VC+MOP给药组与假手术组之间蛋白表达相似,而VC模型组与其他2个组差异较大。基因本体(GO)和日本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富集于核糖体生物合成、细胞凋亡信号、激素水平调节、血液循环调节、体液免疫应答、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肽激素分泌通路。结论:MOP可使由VC引起的组间睾丸差异表达蛋白数量减少,逆转由VC引起的蛋白表达水平异常,提示VC的病理机制和MOP的修复作用可能与关键蛋白的差异表达以及富集的GO和KEGG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多糖 睾丸 精索静脉曲张 蛋白质组学 大鼠
下载PDF
短暂缺氧对3日龄SD大鼠海马胰岛素受体和β-catenin及NeuroD1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林如英 周小敏 +5 位作者 徐伟伟 郭玮 王玲 林凌 王玮 徐剑文 《解剖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短暂缺氧对3日龄SD大鼠海马胰岛素受体和β-catenin及NeuroD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日龄SD大鼠置于8%O2+92%N2混合气体中2 h,建立缺氧性脑损伤模型(模型组),对照组为将3日龄SD大鼠置于缺氧箱2 h,不通入混合气体。2组大鼠分别于... 目的:探讨短暂缺氧对3日龄SD大鼠海马胰岛素受体和β-catenin及NeuroD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日龄SD大鼠置于8%O2+92%N2混合气体中2 h,建立缺氧性脑损伤模型(模型组),对照组为将3日龄SD大鼠置于缺氧箱2 h,不通入混合气体。2组大鼠分别于缺氧后2、4、24h断头取脑,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active-β-catenin、NeuroD1、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缺氧后2 h,模型组与对照组active-β-catenin、NeuroD1、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氧后4h,active-β-catenin和NeuroD1蛋白表达量增高,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氧后24h,active-β-catenin、NeuroD1和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量均增高。结论:短暂缺氧能刺激active-β-catenin、NeuroD1和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胰岛素受体表达量应激性增高可能受Wnt/β-catenin/NeuroD1通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缺氧 海马 胰岛素受体 大鼠
下载PDF
自噬在缓激肽后处理心肺复苏大鼠神经保护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林羽佳 宋斌 +4 位作者 林庆明 钱欣 陈宏毅 王晓萍 林世荣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99-1104,共6页
目的观察缓激肽后处理对心肺复苏(CPR)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搏骤停组(CA组)、缓激肽后处理组(BK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缓... 目的观察缓激肽后处理对心肺复苏(CPR)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搏骤停组(CA组)、缓激肽后处理组(BK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缓激肽后处理组(CP+BK组),每组最终取8只大鼠进行后续实验。采用窒息法诱导大鼠心搏骤停模型;Sham组仅给予动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等有创操作,未用窒息法诱导心搏骤停。心搏骤停前30 min,CP+BK组大鼠腹腔注射Compound C(250μg/kg),其余各组大鼠经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二甲亚砜(DMSO),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48 h BK组和CP+BK组经腹腔注射缓激肽150μg/kg,其余各组经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ROSC后72 h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量表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自噬小体形成情况;采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试验(TUNEL)检测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CA组NDS评分明显降低(分:60.75±5.80比80.00±0.00,P<0.01),LC3、p62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多〔LC3(A值):1.04±0.64比0.40±0.14,p62(A值):2.75±0.57比0.36±0.12,均P<0.05〕,自噬小体明显增多,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39.00±8.00)%比(3.87±1.90)%,P<0.05〕。与CA组比较,BK组NDS升高(分:67.75±6.32比60.75±5.80,P<0.05),LC3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A值:1.60±0.34比1.04±0.64,P<0.05),自噬小体数量增多,p62蛋白表达量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62(A值):1.51±0.32比2.75±0.57,细胞凋亡率:(23.03±1.91)%比(39.00±8.00)%,均P<0.05〕。与BK组比较,CP+BK组NDS降低(分:59.00±8.19比67.75±6.32,P<0.05),自噬小体数量减少,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量明显降低(A值:0.62±0.41比1.60±0.34,P<0.05),p62表达量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62(A值):3.50±0.47比1.51±0.32,细胞凋亡率:(44.53±10.15)%比(23.03±1.91)%,均P<0.05〕。结论缓激肽后处理可以通过激活自噬、减少神经元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缓激肽后处理 自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