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防御自然灾害研究所十年回顾
1
作者 祝慧勤 罗福忠 沈军 《内陆地震》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新疆 自然灾害 地震 阿尔金断裂带 活动断层 工程地震 震害预测
下载PDF
甘肃省主要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洪涛 李霞 +2 位作者 王得楷 杨军 许晓霞 《甘肃科学学报》 2009年第1期85-87,共3页
以甘肃省8种主要自然灾害为评价对象,合理选取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计算自然灾害综合评价值,得到全省87个县(区)主要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等级,并分析了全省主要自然灾害区域分异特征、主要灾害源地,为区域减灾防灾、区域发展规划提供... 以甘肃省8种主要自然灾害为评价对象,合理选取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计算自然灾害综合评价值,得到全省87个县(区)主要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等级,并分析了全省主要自然灾害区域分异特征、主要灾害源地,为区域减灾防灾、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自然灾害 危险性评价 区域分异 灾害源
下载PDF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获“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先进集体称号
3
《甘肃科学学报》 2007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地质灾害防治 先进集体 知识培训 研究所 科学院 甘肃省 农村 自然
下载PDF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的东北地区玉米干旱、冷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50
4
作者 王春乙 蔡菁菁 张继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8-245,共8页
为了分析干旱、冷害灾害对农作物生长的综合影响,全面评价其综合风险,该文利用东北地区35个农业气象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1981-2010年玉米发育期资料、1961-2010年产量面积资料、近50 a东北三省的灾情资料以及近10 a东北三省各县的... 为了分析干旱、冷害灾害对农作物生长的综合影响,全面评价其综合风险,该文利用东北地区35个农业气象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1981-2010年玉米发育期资料、1961-2010年产量面积资料、近50 a东北三省的灾情资料以及近10 a东北三省各县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玉米出苗—抽雄、抽雄—成熟2个生长阶段发生的干旱及冷害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分亏缺指数和热量指数分别建立了干旱指标和冷害指标,对东北地区玉米干旱、冷害进行风险分析。建立了包括危险性、脆弱性、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的东北地区玉米干旱、冷害风险评价模型,指出危险性和防灾减灾能力是风险评价模型中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子。研究结果为,东北地区玉米干旱、冷害高风险值区位于黑龙江西南部和东北部,以及辽宁西部建平县一带,风险指标值在0.8以上;吉林西北部、东南部、辽宁东北部为次高值区,风险指标值在0.6-0.7之间;低值区位于辽宁中南部及辽东半岛,风险值在0.3左右。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地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气象 风险评价 玉米 干旱 冷害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强震诱发同震滑坡-泥流灾害链联动耦合致灾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宿星 魏万鸿 +7 位作者 张满银 董耀刚 张连科 周自强 安亚鹏 何雄伟 文智远 张晓明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3期763-779,共17页
近年来黄土区强震和极端天气诱发的典型滑坡-泥流灾害链事件呈多发态势,链式地质灾害较单一灾害隐蔽性更强、波及范围更大、破坏程度更高、损失更严重,因此链式地质灾害防控研究一直是防灾减灾的热点和难点。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 近年来黄土区强震和极端天气诱发的典型滑坡-泥流灾害链事件呈多发态势,链式地质灾害较单一灾害隐蔽性更强、波及范围更大、破坏程度更高、损失更严重,因此链式地质灾害防控研究一直是防灾减灾的热点和难点。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 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已造成151人死亡。此次强震诱发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草滩村—金田村滑坡-泥流链式灾害,共造成20人死亡,灾害链致死率占地震遇难总人数的13.5%。灾后通过遥感影像处理解译、文献资料整理甄别、无人机摄影航测、野外详细勘查访问、现场采样分析测试等手段方法,对滑坡-泥流链式灾害开展了较全面系统研究,恢复和重现滑坡-泥流灾害链的启动-滑动-流动-堆积过程,探讨提出“滑源区地表冻结阻隔滞水效应、滑源区沟谷整平回填滞水效应、滑源区台地灌溉渗流饱水效应、滑源区振动液化筛选启动效应、滑源区漏斗收口增速启动效应、流通区土体差异流动分选效应、流通区沟岸坍塌补给增流效应、流通区沟底冰封饱水加速效应、堆积区上游渗水补给增程效应”等9大联动耦合致灾效应。该研究可为链式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滑坡-泥流灾害链 联动耦合 黄河上游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下载PDF
自然灾害应急救灾的若干经验和建议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得楷 赵洪涛 +2 位作者 张满银 张连科 杨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0-744,共5页
自然灾害应急救灾是社会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政府危机管理水平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直接检验.近几十年来,我国应急救灾管理体制在应对数次大规模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通过多年参与应... 自然灾害应急救灾是社会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政府危机管理水平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直接检验.近几十年来,我国应急救灾管理体制在应对数次大规模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通过多年参与应急救灾一线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了几点有助于救灾管理体制向着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有序性方向发展的体会和建议,以期能对灾害危机管理人员和受灾群众的自救互救工作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应急救灾 管理体制 经验
下载PDF
甘肃地质灾害与防治案例研究
7
作者 吴玮江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3年第6期1-2,共2页
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区,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地形起伏破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多发而且强度大,黄土、红层、千枚岩和炭质板岩等易滑地层分布广泛,松散固体物质储量丰富,植被覆盖... 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区,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地形起伏破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多发而且强度大,黄土、红层、千枚岩和炭质板岩等易滑地层分布广泛,松散固体物质储量丰富,植被覆盖率低,短历时暴雨频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易滑地层 地貌类型 植被覆盖率 地形起伏 红层 内蒙古高原 短历时暴雨
下载PDF
甘肃省的自然灾害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靖泰 孟兴民 +2 位作者 马金辉 王家鼎 王得楷 《甘肃科学(甘肃科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29-37,共9页
甘肃省的自然灾害是在气候和地质构造两种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其动力来源是青藏高原的隆起,根据现在灾害情况及2000多年的灾害记录,甘肃省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干旱,地震、洪水和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霜冻、冰雹、蝗虫、... 甘肃省的自然灾害是在气候和地质构造两种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其动力来源是青藏高原的隆起,根据现在灾害情况及2000多年的灾害记录,甘肃省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干旱,地震、洪水和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霜冻、冰雹、蝗虫、风灾和沙漠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甘肃 气候 地质构造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涵演进及甘肃实践
9
作者 张满银 宿星 +2 位作者 米维军 孙志忠 周自强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2-20,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为美丽中国建设之甘肃篇章指明了新的奋斗方向和前进道路。首先,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产生的现实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为美丽中国建设之甘肃篇章指明了新的奋斗方向和前进道路。首先,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产生的现实根基、重要意义及其内涵层次与演进关系进行了系统剖析,辨析了其产生的背景和内在逻辑;其次,结合新时代甘肃在环境污染治理、自然保护区恢复等“人—地”和谐关系构建及发展方面的实践例证分析,表明了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是一条完全可行的科学发展之路、双赢之路,且其成效显著;最后,紧扣甘肃脆弱生态环境的天然禀赋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为构建更高质量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蓝图,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发展路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内涵演化 甘肃实践
下载PDF
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研究进展与展望
10
作者 苏晓军 孟兴民 +3 位作者 张毅 岳东霞 周自强 郭富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4-710,共17页
中巴经济走廊(CPEC)是连接中国与南亚、西亚的重要通道.CPEC北部大部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山区,具有独特复杂的地质结构、活跃的构造运动、多样的地形地貌、多变的环境气候背景.CPEC内滑坡、泥石流及冰川跃动等相关灾害多发,影响着CPE... 中巴经济走廊(CPEC)是连接中国与南亚、西亚的重要通道.CPEC北部大部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山区,具有独特复杂的地质结构、活跃的构造运动、多样的地形地貌、多变的环境气候背景.CPEC内滑坡、泥石流及冰川跃动等相关灾害多发,影响着CPEC的安全建设和运营,面临巨大风险和挑战,地质灾害亦给当地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本研究系统总结了CPEC滑坡、泥石流及冰川相关灾害识别编目及成因、地质灾害评价、灾害防治与减轻等方面研究现状.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5点不足:孕灾背景研究较为薄弱、灾害早期识别有待进一步加强、灾害特征与机制揭示不够深入、灾害评价及方法有待发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有待提升等,提出相应建议.提出三方面展望:开展CPEC环境地质普查、地质灾害详查,建立完备的地质灾害本底数据;促进建立适于CPEC的地质灾害空天地联合监测识别技术体系,促进卫星数据共享体系升级;开展系统全面的地质灾害防治、风险评价、减灾与灾后恢复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冰川 地质灾害 灾害评价 防灾减灾 中巴经济走廊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的滑坡灾损土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11
作者 朱牛 刘桦 +4 位作者 王金牛 宿星 石凝 罗栋梁 盖艾鸿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6-1323,共18页
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滑坡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陇中黄土丘陵区地处黄土高原西段的黄河流域上游,一直以来是滑坡事件的高发区,因其突发性造成的次生灾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近年来随着社会防治力度与投... 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滑坡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陇中黄土丘陵区地处黄土高原西段的黄河流域上游,一直以来是滑坡事件的高发区,因其突发性造成的次生灾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近年来随着社会防治力度与投入加大,该区域有关滑坡的理论研究和技术修复手段有了较为全面的提升,特别在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该区域现有的针对性研究方法与灾损土地的修复手段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因此,本文就陇中黄土丘陵区滑坡的影响因素和现有修复模式进行综述,首先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图示研究区域的环境概况,进而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系统概括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内容,并就目前滑坡灾损土地修复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关解决办法,以期能够全面阐述滑坡灾损治理的必要性,为未来滑坡治理梳理潜在的研究方向,促进滑坡治理更好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地区 黄土丘陵 地质灾害 修复模式 人类活动 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PDF
陇中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抗蚀性研究
12
作者 王利文 齐鹏 +3 位作者 张连科 马慧霞 马娟娟 李志强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3期40-45,共6页
以陇中黄土高原地区黄绵土(LS)、灰钙土(CS)、红黏土(RC)和灌淤土(SS)四种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土壤类型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本研究采用干筛-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团聚体比例,来计算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 以陇中黄土高原地区黄绵土(LS)、灰钙土(CS)、红黏土(RC)和灌淤土(SS)四种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土壤类型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本研究采用干筛-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团聚体比例,来计算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颗粒分形维数(D)、团聚体破坏率(PAD)、>0.25 mm占比[M_((w>0.25))]和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结果表明,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红黏土和灌淤土显著性大于黄绵土和灰钙土,几何平均直径红黏土>灌淤土>黄绵土>灰钙土,分别为0.41、0.30、0.23和0.21 mm,各土壤类型间差异性显著;颗粒分形维数灰钙土最大,红黏土最小,分别为2.97和2.90;湿筛对土壤团聚体的破坏率红黏土和灌淤土显著小于黄绵土,黄绵土最大;>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占比最大的是红黏土,为45.87%,灌淤土次之,黄绵土最小,为23.5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良好,其中MWD与GMD、M_((w>0.25))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D、K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PAD呈显著负相关(p<0.05);GMD与其他土壤团聚体各项指标均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p<0.01);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稳定性各指标之间也呈现出极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表明,土壤抗蚀性红黏土灌淤土较好,黄绵土居中,灰钙土最差。研究结果可为陇中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土壤类型农田土壤抗侵蚀能力提供参考,对黄土高原土壤水土保持功能的提升及水土保持效应的持续稳定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黄土高原 农田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抗蚀性
下载PDF
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土壤水热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效雄 石建周 +1 位作者 王荣新 杨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8-497,共10页
基于祁连山排露沟流域2020-2021年生长季不同海拔段土壤温湿度及气象数据,分析土壤温湿度变化特征以及与气象要素的响应关系,确定影响土壤温湿度的主要气象要素。结果表明:(1)生长季土壤温度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20年),其中5-8... 基于祁连山排露沟流域2020-2021年生长季不同海拔段土壤温湿度及气象数据,分析土壤温湿度变化特征以及与气象要素的响应关系,确定影响土壤温湿度的主要气象要素。结果表明:(1)生长季土壤温度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20年),其中5-8月土壤温度逐渐升高(3.93℃),9-10月逐渐降低(2.44℃),同时随着海拔升高土壤温度呈波动性升高,随土层加深土壤温度逐渐降低。(2)土壤湿度具有明显的生长季内变化,整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20年),5月份土壤湿度最低(0.164 m^(3)·m^(-3)),9月份土壤湿度最高(0.318 m^(3)·m^(-3))。(3)土壤湿度随着海拔升高呈波动性增加,随土层深度增加整体呈逐渐降低的趋势。(4)影响土壤温度主要气象要素为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而土壤湿度主要受空气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土壤温湿度 气象因子
下载PDF
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及治理路径探析
14
作者 杨世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0期0046-0049,共4页
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变化极易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地下水的水位变化可能触发地面沉降、滑坡或泥石流等灾难,给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环境稳定带来严峻挑战。本文深入分析了这些灾害的根源与特质,对如何评估... 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变化极易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地下水的水位变化可能触发地面沉降、滑坡或泥石流等灾难,给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环境稳定带来严峻挑战。本文深入分析了这些灾害的根源与特质,对如何评估它们的危险性,规划了治理之道。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综合防治策略,目的是让矿山资源具备绿色、安全、高效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水工环地质技术 地质灾害 危害性 治理路径
下载PDF
浅埋偏压大断面黄土隧道下穿古建筑群开挖稳定性研究
15
作者 马昭 张明礼 +2 位作者 蒋春海 郑钊 段旭晗 《甘肃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浅埋偏压大断面黄土隧道开挖极易引发地表沉降,影响地表既有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以兰州市白塔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双侧壁法和中隔壁法隧道开挖支护的动态过程,分析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变形受力特征以及地表沉降对... 浅埋偏压大断面黄土隧道开挖极易引发地表沉降,影响地表既有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以兰州市白塔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双侧壁法和中隔壁法隧道开挖支护的动态过程,分析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变形受力特征以及地表沉降对古建筑的影响。结果表明:偏压导致两种方法开挖深埋侧土体的围岩竖向变形均大于浅埋侧,地表与拱顶沉降具有同步性,危险施工段一致;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地表最大沉降为10.7 mm,二次衬砌应力主要分布在拱顶和拱腰,最危险施工段为开挖中上部土体,但工序复杂,施工进度慢;中隔壁法引发围岩最大沉降为23.0 mm,地表最大沉降为13.0 mm,二次衬砌应力主要分布在拱顶、拱肩部位,最危险工况为开挖右上台阶;两种开挖方式对古建筑的影响均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综合考虑中隔壁法更适合对该浅埋偏压段围岩以及地表变形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隧道 稳定性分析 数值模拟 地表沉降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下黄土-泥岩软弱结构面剪切性能研究
16
作者 张炳祺 许健 +2 位作者 史向阳 黄旭斌 徐德超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12期120-125,共6页
黄土-泥岩接触面为软弱带,在强降雨或地下水升高条件下极易发展成滑带,进而诱发滑坡。为探索含水率对黄土-泥岩接触面的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文章基于直接剪切试验,针对不同含水率和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黄土-泥岩接触面开展抗剪强度试验研... 黄土-泥岩接触面为软弱带,在强降雨或地下水升高条件下极易发展成滑带,进而诱发滑坡。为探索含水率对黄土-泥岩接触面的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文章基于直接剪切试验,针对不同含水率和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黄土-泥岩接触面开展抗剪强度试验研究,并以相同试验条件下黄土、滑带土和泥岩的剪切性能为对比。结果表明:黄土-泥岩接触面土样在试验土样中抗剪强度最低,随含水率的增加,土样抗剪强度与含水率呈负相关。含水率对黄土-泥岩接触面内摩擦角影响显著,在试验土样中内摩擦角随含水率下降最为明显,黄土-泥岩接触面土样的抗剪强度参数也随含水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面 直剪试验 抗剪强度 含水率 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
下载PDF
浅析北方地区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7
作者 包苏伦高娃 马齐云 《新农村(黑龙江)》 2014年第22期225-225,共1页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自然灾害对于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削弱这些影响的建议。
关键词 北方地区 自然灾害 农业 影响
下载PDF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59
18
作者 王春乙 张继权 +3 位作者 霍治国 蔡菁菁 刘兴朋 张琪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共19页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研究既是灾害学和农业气象学领域中研究的热点,又是当前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农业生产部门亟需的应用性较强的课题。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进展很快,但尚没有文献对相关研究做出较为系统的论述。为全面了解农...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研究既是灾害学和农业气象学领域中研究的热点,又是当前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农业生产部门亟需的应用性较强的课题。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进展很快,但尚没有文献对相关研究做出较为系统的论述。为全面了解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在综合分析近30年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一些不足,并对今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首先对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的历史进行了回顾;重点阐述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致灾因子的危险性评估,承灾体脆弱或易损性评估,灾情期望损失评估和灾害风险综合评估;归纳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中采用的3类主要方法——基于指标的综合评估方法、基于数据的概率评估方法以及基于情景模拟的评估方法;最后对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风险评估 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下载PDF
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55
19
作者 张继权 严登华 +2 位作者 王春乙 刘兴朋 佟志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0-306,共7页
以辽西北29个农业县(市、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辽西北最主要的玉米作物作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减灾能力4个方面着手,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 以辽西北29个农业县(市、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辽西北最主要的玉米作物作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减灾能力4个方面着手,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指数(ADRI),用以表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程度;借助GIS技术,绘制辽西北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区划图,将风险评价区划图与2006年辽西北受干旱影响粮食减产系数区划图对比,发现两者可以较好的匹配。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农业干旱灾害预警、保险,以及有关部门的旱灾管理、减灾决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灾害 风险评价 风险指数 辽西北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推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哈斯 张继权 +3 位作者 郭恩亮 乌日娜 马齐云 王永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29,共10页
灾害的形成、发生与发展过程具有链式规律。灾害链已经成为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草原具有灾种多、灾情重的基本特点,极易遭受灾害链的影响,目前对于草原灾害的灾害链研究并不多见。通过统计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草原灾害的历史资料,... 灾害的形成、发生与发展过程具有链式规律。灾害链已经成为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草原具有灾种多、灾情重的基本特点,极易遭受灾害链的影响,目前对于草原灾害的灾害链研究并不多见。通过统计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草原灾害的历史资料,识别了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类型,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针对因果型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以贝叶斯网络为建模工具,建立了贝叶斯网络,实现了对因果型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发生过程的推理分析。以实例说明了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贝叶斯网络的运作过程和应用效果。根据贝叶斯网络推理结果,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绘制了锡盟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综合灾害等级区划图。研究结果能为深入了解草原干旱与草原雪灾的演化途径和草原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干旱 草原雪灾 灾害链 贝叶斯网络 推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