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部湾东北部春、夏季表层海水CO_(2)分压的24 h变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1
作者 许欣 王翔 +6 位作者 胡慧娜 向荣 蔡钰灿 刘长建 张伟杰 陈际雨 马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6,共13页
周日观测对掌握近海碳酸盐体系变化和海-气CO_(2)交换过程是必要的,有助于降低碳源汇评估的不确定性。针对北部湾东北部的英罗湾-安铺港海域,于2018年4月和8月利用24 h定点逐时采样观测了该区域表层海水碳酸盐体系及相关要素,分析了春... 周日观测对掌握近海碳酸盐体系变化和海-气CO_(2)交换过程是必要的,有助于降低碳源汇评估的不确定性。针对北部湾东北部的英罗湾-安铺港海域,于2018年4月和8月利用24 h定点逐时采样观测了该区域表层海水碳酸盐体系及相关要素,分析了春、夏季的表层海水CO_(2)分压(p CO_(2))24 h逐时变化规律及其调控因子。观测结果表明,春、夏季p CO_(2)变化范围分别为530~628μatm和427~748μatm,平均海-气CO_(2)通量分别为(1.7±0.8)mmol/(m^(2)·d)和(1.2±0.8)mmol/(m^(2)·d),均表现为大气CO_(2)的弱源。其中春季p CO_(2)24 h逐时变化受温度的影响相比夏季更显著,而夏季p CO_(2)对潮汐作用以及区域内沿岸河流、地下水等淡水汇入引起的生物生产和呼吸代谢过程增强的响应更明显。海水升温主导了春季区域表层高p CO_(2)的形成,夏季咸淡水的物理混合过程中增强的生物生产对表层溶解无机碳(DIC)起到降低作用,区域内的红树林、盐沼等生态系统对淡水端的DIC添加有一定的贡献。水团DIC浓度与总碱度(TA)的比值变化可反映英罗湾-安铺港海域p CO_(2)湾内高、湾外低的总体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英罗湾-安铺港 CO_(2)分压 海-气CO_(2)通量
下载PDF
华南沿海海草床分布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治明 杨熙 +2 位作者 余威 杨振雄 吕意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9-478,共10页
为探究华南沿海海草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地区差异及其与海草群落间的关系,2020年在华南沿海12个海草床区域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布设33个调查断面99个站位,在主要群落参数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nMDS排序、相... 为探究华南沿海海草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地区差异及其与海草群落间的关系,2020年在华南沿海12个海草床区域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布设33个调查断面99个站位,在主要群落参数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nMDS排序、相似性百分比分析等群落生态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海草群落的关系。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9大门类199种,其中,软体动物种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39.7%。各区域底栖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55.7 ind/m2,青葛—龙湾(琼海)的平均栖息密度最低,珍珠湾(防城港)的平均栖息密度最高;平均生物量为118.36 g/m2,最低值出现在义丰溪(汕头),最高值出现在珍珠湾。各区域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以潮间带泥沙滩常见腹足类、双壳类和多毛类为主;底栖动物的种类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1.12,最低值出现在唐家湾(珠海),最高值出现在铁山港(北海);各调查区域底栖动物主要群落参数大致呈现“北部湾>海南沿岸>珠江口及粤东”的规律。华南沿海海草床分布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地理位置相近的海草床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相似性程度较高。海草密度越大,总生物量越高,越有利于底栖动物的种类多样性指数维持在更高水平。以大、中型海草为主的海草床,相较于面积小,以小型海草为主的海草床,其区域内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学 海草床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特征 华南沿海
下载PDF
稀有金属的宝地 晶体硕大的岩石——伟晶岩
3
作者 唐宏 刘堃 《地球》 2023年第4期46-49,共4页
我们常提及的“石头”就是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合而成。当我们仔细观察一块岩石,会看到一些大小不一或深色或浅色的矿物颗粒,而主要由大颗粒矿物组成的岩石就是伟晶岩。提起“伟晶岩”这个概念,很多人都会有距离感,实际上它们为... 我们常提及的“石头”就是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合而成。当我们仔细观察一块岩石,会看到一些大小不一或深色或浅色的矿物颗粒,而主要由大颗粒矿物组成的岩石就是伟晶岩。提起“伟晶岩”这个概念,很多人都会有距离感,实际上它们为我们贡献着各种工业原料和宝石,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 矿物颗粒 矿物组成 稀有金属 距离感 岩石 宝石 工业原料
下载PDF
珠江口造礁石珊瑚现状及其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4
作者 黄盛 邓伟 +2 位作者 陈程浩 吕意华 石荣贵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80,共12页
为了了解珠江口珊瑚礁湿地的生态现状,2020年8月,采用截点样带法结合高清影像,对珠江口海域造礁石珊瑚的种类组成、覆盖率、硬珊瑚补充量、死亡率、礁栖鱼类等进行调查与鉴定,并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效益转移法、替代成本法等评估方法,... 为了了解珠江口珊瑚礁湿地的生态现状,2020年8月,采用截点样带法结合高清影像,对珠江口海域造礁石珊瑚的种类组成、覆盖率、硬珊瑚补充量、死亡率、礁栖鱼类等进行调查与鉴定,并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效益转移法、替代成本法等评估方法,对珠江口造礁石珊瑚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珠江口造礁石珊瑚共鉴定出12科24属48种,优势种为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多孔同星珊瑚(Plesiastrea versipora)、青灰蔷薇珊瑚(Montipora grisea)和团块滨珊瑚(Porites lobata),活珊瑚平均覆盖率为17.3%,平均硬珊瑚补充量为0.61 ind/m^(2),珊瑚死亡、白化和病害情况较少;共发现礁栖鱼类19科57种,主要类群为雀鲷科(Pomacentridae),平均密度为126.9尾/250 m^(2);珠江口造礁石珊瑚的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7349.93万元/a,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为12.99万元/(hm^(2)·a),其中海岸防护价值最高,为4132.31万元/a,占总价值的近四分之一。旅游开发和污水排放是影响珠江口造礁石珊瑚生长发育的主要压力来源,建议建立珊瑚群落生态健康的长期监测网络,从而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礁石珊瑚 生态服务价值 珠江口 生态保护修复
原文传递
服务港珠澳大桥建设,谱写新时代蓝色华章
5
作者 卢楚谦 陈炜婷 《海洋世界》 2022年第10期32-37,共6页
2018年10月24日,被外媒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古人的诗句如今变成了现实。这个横跨伶仃洋海域的“超级工程”,汇聚了背后数以万计建设者的心血,使得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再进一... 2018年10月24日,被外媒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古人的诗句如今变成了现实。这个横跨伶仃洋海域的“超级工程”,汇聚了背后数以万计建设者的心血,使得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再进一步,一桥拉动,大湾区棋子全盘皆活。15年间,潮起潮落、寒来暑往,港珠澳大桥是如何做到环境“零污染”和中华白海豚“零伤亡”的,今天就让我们好好探讨一下这背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海洋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零污染 粤港澳大湾区 世界七大奇迹 伶仃洋 中华白海豚 通车运营 互联互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