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年代际气候预测系统IAP DecPreS的海洋同化试验在西北太平洋的海温偏差及其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晨琦 邹立维 +1 位作者 周天军 吴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8-510,共13页
本文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年代际气候预测系统IAP DecPreS的海洋同化试验(简称EnOIIAU试验)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海表面温度(SST)年循环的模拟技巧,并通过对比IAP DecPreS系统自由耦合历史气候模拟试验结果,在包含海气耦合过程... 本文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年代际气候预测系统IAP DecPreS的海洋同化试验(简称EnOIIAU试验)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海表面温度(SST)年循环的模拟技巧,并通过对比IAP DecPreS系统自由耦合历史气候模拟试验结果,在包含海气耦合过程的框架下讨论了耦合模式中西北太平洋夏季SST模拟差异,及其对亚洲季风区夏季季风降水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EnOI-IAU试验较好地模拟出了西北太平洋各个季节的SST空间分布,并显著减小了原存在于历史气候模拟试验中持续全年的SST冷偏差。混合层热收支诊断分析表明,包含同化过程在内的海洋过程的模拟差异对西北太平洋海温的模拟提升有重要贡献。夏季,EnOI-IAU试验模拟的印度季风伴随的低层西风较观测偏东、偏强,且高估了赤道西太平洋区域的降水量值、低估了印度洋区域的降水量值。水汽收支分析显示,气旋式环流异常造成的水汽辐合异常是造成亚洲季风区降水模拟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较之历史模拟试验,EnOI-IAU试验中夏季西北太平洋地区SST增暖造成局地对流增强,进而使得局地产生异常上升运动,水汽辐合增强,造成西北太平洋地区降水模拟偏多,激发出低层西风异常及赤道外气旋式环流异常。该低层西风异常导致了北印度洋地区低层辐散异常,减小了原存在于历史试验中印度洋地区的正降水偏差。西北太平洋气旋式环流异常一方面增强了印度夏季风伴随的低层西风,使得更多的水汽从阿拉伯海输送到西太平洋暖池区域,增强了该区域的降水量;另一方面,该气旋式环流异常减小了历史模拟试验中中国南部区域偏强的低层风速,进而提升了模式对东亚低层西南风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夏季风 SST偏差 海洋同化试验 耦合气候系统模式
下载PDF
WAVEWATCHⅢ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在中国东海的应用和改进
2
作者 曹赛超 高志一 赵栋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15,共8页
利用东海的浮标观测数据,比较了WAVEWATCHⅢ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的ST2、ST4和ST6三种源函数方案在东海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三种源函数方案在波高小于3 m中低风速情形下,模拟波高与观测波高符合的很好,而在波高大于3 m的高风速情形下,模... 利用东海的浮标观测数据,比较了WAVEWATCHⅢ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的ST2、ST4和ST6三种源函数方案在东海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三种源函数方案在波高小于3 m中低风速情形下,模拟波高与观测波高符合的很好,而在波高大于3 m的高风速情形下,模拟波高偏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波龄和波陡为参数的海面粗糙度参数化公式,以此来计算拖曳系数。该方案可以自动满足拖曳系数在临界风速达到饱和的观测事实,将上述拖曳系数计算方案应用于最新的ST6源函数方案,在保持中低风速时的模拟精度的同时,可有效地改善高风速时模拟波高偏大问题,而且可使模拟周期与浮标观测结果更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数值模式 源函数方案 拖曳系数 波龄 波陡
下载PDF
江苏电网电力负荷变化特征研究
3
作者 龚玺 徐金阁 路玮 《电气工程》 2023年第3期137-143,共7页
电力负荷的变化特征对电网的安全运行、经济调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研究了2016~2021年江苏省电力负荷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近6年江苏省逐日电力负荷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表现为波动中整体呈逐渐增加趋势,在年际尺度以下,电力负荷曲... 电力负荷的变化特征对电网的安全运行、经济调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研究了2016~2021年江苏省电力负荷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近6年江苏省逐日电力负荷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表现为波动中整体呈逐渐增加趋势,在年际尺度以下,电力负荷曲线具有明显的双峰结构特征,冬季和夏季分别是一年中两个电力负荷的高值区;(2) 江苏省电力负荷日变化很有规律,04:00~05:00左右为最低值,随后电力负荷快速上升,11:00左右出现高峰,12:00左右电力负荷下降,13:00左右负荷处于低谷期,随后电力负荷有所增加然后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直到夜间22:00过后电力负荷开始下降;(3) 4~10月,随着气温的升高,江苏省最大电力负荷呈现增加趋势,10月到次年4月,随着气温的降低,江苏省最大电力负荷也呈现增加趋势;(4) 日最大电力负荷与日最高(低)气温的散点图表现为扁“U”型分布,随着日最高(低)气温的升高,日最大电力负荷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日最高气温在22℃附近时,日最大用电负荷最低,当日最高温度高于22℃时,日最高气温越高,日最大用电负荷越大,而当日最高温度低于22℃时,日最高气温越低,日最大用电负荷也越大;当日最低气温在14℃附近时,日最大用电负荷最低,当日最低温度高于14℃时,日最低气温越高,日最大用电负荷越大,而当日最低温度低于14℃时,日最低气温越低,日最大用电负荷也越大;(5) 江苏省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随着日最高气温的升高而增大,且相关性能达到0.9。利用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与日最高气温的关系模型能大致预测江苏省夏季最大电力负荷的变化情况,为电力决策部门电力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 气温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太阳活动11年周期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周群 陈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1,共7页
利用1948—2017年再分析资料以及反映太阳周期活动的太阳黑子数资料,研究了太阳活动11年周期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可能影响及相关的物理过程,发现太阳黑子数与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太阳活动偏强(弱)年... 利用1948—2017年再分析资料以及反映太阳周期活动的太阳黑子数资料,研究了太阳活动11年周期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可能影响及相关的物理过程,发现太阳黑子数与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太阳活动偏强(弱)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晚(早)。对相关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合成分析表明,太阳活动峰值(谷值)年,5月菲律宾附近上空往往出现异常反气旋(气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西伸(偏弱、东撤)。一方面,这与赤道以南海洋性大陆的对流活动异常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局地经向环流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沿赤道的纬向Walker环流异常对此也有一定贡献。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出太阳活动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的信号最初很可能来源于平流层温度的响应,随着太阳辐射增强,春季前期整个南半球对流层下层-平流层上层一致偏暖,温度梯度的变化削弱了对流层的平均经圈环流,导致大气质量的重新分布,引起低层出现负的南极涛动(AAO)型分布,在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形成气旋性环流异常,造成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建立偏晚,进而有利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活动 南海夏季风 南极涛动
下载PDF
太阳活动11年周期与南极海冰的可能联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群 陈文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0-300,共11页
本文利用1979—2018年NCEP-DOE再分析资料、Hadley中心提供的全球海冰密集度格点资料以及反映太阳活动11年周期变化的太阳黑子数资料,研究了太阳活动与南极海冰变化的可能联系和其中涉及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偏强年,南极半岛-... 本文利用1979—2018年NCEP-DOE再分析资料、Hadley中心提供的全球海冰密集度格点资料以及反映太阳活动11年周期变化的太阳黑子数资料,研究了太阳活动与南极海冰变化的可能联系和其中涉及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偏强年,南极半岛-威德尔海海冰密集度增加,罗斯海外围海冰密集度减少,反之亦然。通过定义一个反映上述变化的南极海冰偶极子指数,我们发现其与南极涛动(Antarctic Oscillation,AAO)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AAO密切相联系的绕极急流的非对称性结构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当AAO强度较强时,西风急流在南极半岛-威德尔海一带向南偏转,在罗斯海附近向北偏转,引起暖空气易于进入南极半岛-威德尔海,而更多的冷空气进入罗斯海外围,从而造成海冰分布的偶极子结构。而当AAO为负位相时,情况与上述相反。对流层AAO模态对太阳活动的响应,可能在太阳活动与南极海冰两者的联系中起到了桥梁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出太阳活动影响AAO的信号很可能源于平流层温度的响应,再通过对流层的平均经圈环流的调整,大气质量得以重新分布,在太阳活动偏强年,对流层低层易于出现负的AAO型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活动 南极海冰 南极涛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