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羌塘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沉积环境转变研究——来自地质浅钻岩芯的证据 被引量:6
1
作者 曾胜强 王剑 +4 位作者 陈文彬 付修根 宋春彦 孙伟 王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31-1244,共14页
位于羌塘盆地东部的羌资-16井首次在羌塘盆地钻遇了完整的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地层,清晰的记录了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沉积环境转变。本文在对羌资-16井岩芯的野外详细观察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期在该区实施的羌资-... 位于羌塘盆地东部的羌资-16井首次在羌塘盆地钻遇了完整的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地层,清晰的记录了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沉积环境转变。本文在对羌资-16井岩芯的野外详细观察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期在该区实施的羌资-7井和羌资-8井资料,综合分析了羌塘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过渡时期的沉积环境变化特征。上三叠统地层主要包括波里拉组、巴贡组和鄂尔陇巴组,分别形成于局限台地、三角洲和火山喷发环境,标志着羌塘盆地前陆盆地演化结束和新一轮裂谷盆地的开启。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底部紫红色底砾岩沉积代表了裂谷盆地开启后的初始沉积,形成于河流沉积环境,而后随着南部海水侵入,逐渐过渡为陆缘近海湖沉积环境。总体上,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时期,羌塘盆地东部表现为前陆盆地海相沉积的消亡→裂谷盆地的开启→裂谷盆地早期充填的演化过程。晚三叠世诺利期开始(~220 Ma),羌塘盆地晚三叠世海相沉积结束,逐渐向早中侏罗世陆相沉积转变,开始了羌塘侏罗纪盆地的沉积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羌资-16井 沉积环境转变 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
下载PDF
藏东昌都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及油气远景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占王忠 谭富文 陈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8年第4期85-96,共12页
根据沉积充填与沉积演化分析,昌都盆地中生代为一个叠合型盆地,晚三叠世为一个陆内断陷盆地,经历了断陷期-坳陷期-萎缩期,侏罗纪为一个受东、西两侧造山带挤压而形成的山间坳陷盆地。喜山期,昌都盆地经历了强烈的改造。昌都盆地存在3套... 根据沉积充填与沉积演化分析,昌都盆地中生代为一个叠合型盆地,晚三叠世为一个陆内断陷盆地,经历了断陷期-坳陷期-萎缩期,侏罗纪为一个受东、西两侧造山带挤压而形成的山间坳陷盆地。喜山期,昌都盆地经历了强烈的改造。昌都盆地存在3套烃源岩,即阿堵拉组和夺盖拉组潟湖相泥岩和沼泽相含煤岩系、中侏罗统东大桥组深湖相泥岩和灰岩; 4套储集岩,即甲丕拉组河流相碎屑岩、阿都拉和夺盖拉组滨岸相和三角洲相碎屑岩、波里拉组颗粒灰岩和白云岩。有利油气构造均形成于侏罗纪末,与三叠系的生油阶段基本吻合,可形成较好的油气成藏,其中昌都-察雅香堆为最有利油气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都盆地 岩相古地理 沉积构造演化 石油地质条件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东部冬曲地区上三叠统巴贡组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占王忠 彭清华 陈文彬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4,共8页
羌塘盆地东部冬曲地区上三叠统巴贡组主要发育暗色细粒碎屑岩沉积。冬曲野外露头剖面巴贡组碎屑岩的岩性特征、沉积构造、概率累积曲线、粒度参数和C-M图等的分析结果表明:冬曲地区巴贡组砂岩总体较细,分选较差,概率累积曲线主要为"... 羌塘盆地东部冬曲地区上三叠统巴贡组主要发育暗色细粒碎屑岩沉积。冬曲野外露头剖面巴贡组碎屑岩的岩性特征、沉积构造、概率累积曲线、粒度参数和C-M图等的分析结果表明:冬曲地区巴贡组砂岩总体较细,分选较差,概率累积曲线主要为"一段式",悬浮总体含量较高,跳跃总体和滚动总体较少;在C-M图上表现为与C=M基线平行的直线段;沉积构造发育深海—半深海复理石标志性的Paleodictyon古网迹遗迹化石。综合研究认为冬曲地区巴贡组为一套典型的远源滑塌浊积岩沉积。结合邻区巴贡组沉积特征,推测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具有多岛海的古地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晚三叠世 粒度分析 沉积环境 多岛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双井子地区上石炭统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邓敏 程锦翔 +4 位作者 唐勇 付国斌 王正和 冯伟明 李嵘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2-1532,共21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钱滩凹陷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之后发育一套连续稳定的碎屑岩沉积。笔者等通过XRD、主微量元素分析等手段针对其中的细粒沉积岩开展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其结果对恢复准东地区晚石炭世源区风化特征、古气候、判断其...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钱滩凹陷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之后发育一套连续稳定的碎屑岩沉积。笔者等通过XRD、主微量元素分析等手段针对其中的细粒沉积岩开展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其结果对恢复准东地区晚石炭世源区风化特征、古气候、判断其源岩性质及源区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巴山组—石钱滩组泥岩具有低石英含量特点,其中巴山组泥岩黏土含量稍高,而石钱滩组泥岩中长石含量高,两者黏土成份均为蒙脱石(>99%),反映了干燥、寒冷的气候特征且沉积介质长期为碱性;CIA结果显示巴山组—石钱滩组时期经历了中等—弱化学风化作用,并具有干湿交替气候变化特征;主微量元素及相关判别图解显示巴山组—石钱滩组泥岩的源岩多以偏中性的长英质火山岩为主,少量中基性及少量偏酸性的火山岩物源,并且多数为未分异的弧;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沉积物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背景,结合石钱滩组碎屑锆石峰值年龄及主要物源区分析认为,野马泉地体与其南部的准噶尔地体东北缘于335 Ma左右开始由俯冲转变为碰撞造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部 石炭系 源岩性质 古气候 构造背景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物源: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5
作者 陈伟伟 牟传龙 +2 位作者 王启宇 姚升阳 任鹏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3-629,共17页
通过对沙溪庙组三个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年龄区间呈现为五个年龄组,分别为2660~2300 Ma,1905~1738 Ma,1690~1442 Ma,866~811 Ma和298~160 Ma。通过与周边区域不同地块(体)锆石年龄对比并综合区域相关地质资料,发现... 通过对沙溪庙组三个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年龄区间呈现为五个年龄组,分别为2660~2300 Ma,1905~1738 Ma,1690~1442 Ma,866~811 Ma和298~160 Ma。通过与周边区域不同地块(体)锆石年龄对比并综合区域相关地质资料,发现2660~2300 Ma和1905~1738 Ma两个年龄组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南秦岭造山带与扬子板块北缘,少量来自碧口地体和松潘-甘孜地体;1690~1442 Ma,该年龄组碎屑锆石来源于武关岩群、武当岩群及碧口杂岩;866~811 Ma,该组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扬子克拉通北缘、碧口岩群及南秦岭造山带;298~160 Ma,碎屑锆石主要来自南秦岭造山带和晚三叠世的松潘-甘孜地体。以上证据表明,沙溪庙组物源主要来自南秦岭造山带及松潘-甘孜褶皱带,扬子克拉通则贡献较少,且南秦岭已于沙溪庙组之前隆升结束,阻挡了来自北秦岭及华北板块南缘的物质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 碎屑锆石 U-PB定年 物源分析 沙溪庙组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沉积和层序地层特征——以柯坪县阿恰剖面为例
6
作者 王正和 张荣虎 +3 位作者 岳勇 余朝丰 杨钊 智凤琴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2-944,共13页
基于不同的研究位置或区域,目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三级层序划分方案不一,这制约了对该段地层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的认识。笔者等结合露头、公开的钻井、地震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柯坪阿恰地区的柯坪塔格组露头剖... 基于不同的研究位置或区域,目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三级层序划分方案不一,这制约了对该段地层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的认识。笔者等结合露头、公开的钻井、地震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柯坪阿恰地区的柯坪塔格组露头剖面沉积与层序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①阿瓦提凹陷西缘阿恰地区柯坪塔格组以混合水动力控制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自下而上,下段为由粗至细再到粗的沉积旋回,中段与上段整体构成向上变粗的沉积旋回;②柯坪塔格组顶、底及内部的不整合面可将其分为2个三级层序,其下段构成第一个三级层序(SQ1),中段和上段构成第二个三级层序(SQ2);SQ1中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及高位体系域(HST)均发育,SQ2中只发育TST和HST;③柯坪塔格组中段与下段的界线对应于晚奥陶世赫南特期全球冰期海平面下降所形成的不整合;④水动力条件不同,导致LST中以河流作用为主,HST中波浪与潮汐作用大于河流作用;⑤SQ2中的TST为区域性的优质盖层,与SQ1中的HST可构成良好的盖、储组合,故SQ1中的HST可作为该套地层中的首要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层序地层 柯坪塔格组 志留系 阿瓦提凹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羌塘盆地托纳木地区上侏罗统索瓦组油气充注期次及成藏过程
7
作者 洪馗斌 谢渊 +1 位作者 宋春彦 彭清华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2期233-240,共8页
上侏罗统是羌塘盆地最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之一,油气成藏期次研究有助于判断油气成藏过程及油气藏的分布规律。本文以区内油气显示良好的羌资3井上侏罗统索瓦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测温和拉曼成分研究等。结果表明,... 上侏罗统是羌塘盆地最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之一,油气成藏期次研究有助于判断油气成藏过程及油气藏的分布规律。本文以区内油气显示良好的羌资3井上侏罗统索瓦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测温和拉曼成分研究等。结果表明,索瓦组发育大量气相、液相、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宿主矿物包含石英和方解石两类,包裹体产出形态多样,可细分出5小类;均一温度介于69.4~262.3℃,以90~100℃的包裹体为主,共划分出80~100℃、130~150℃、160~190℃三期油气充注流体和一期>200℃的热液流体活动。激光拉曼测试表明羌资3井包裹体主要为气相CH_(4)、液相CH_(4)和液相H_(2)O三类。结合埋藏史,推断该区经历了晚侏罗世牛津期(约160Ma)、白垩纪阿尔比期(约112Ma)以及新近纪塞拉瓦勒期(约13Ma)三期油气充注,羌资3井多阶段的油气充注和成藏进一步表明羌塘盆地上侏罗统油气目的层具有非常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流体包裹体 索瓦组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规律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葛祥英 牟传龙 +5 位作者 余谦 刘伟 门欣 何江林 郑斌嵩 梁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8-435,共18页
奥陶-志留交替时期是地球历史时期中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华南地区沉积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是现阶段我国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多套斑脱岩存在于黑色页岩内,指示该时期研究区经历过多期连续的火山活动。本文选取了四川盆地东部华地1... 奥陶-志留交替时期是地球历史时期中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华南地区沉积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是现阶段我国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多套斑脱岩存在于黑色页岩内,指示该时期研究区经历过多期连续的火山活动。本文选取了四川盆地东部华地1井和武隆黄莺乡五峰组-龙马溪组剖面,以黑色页岩和斑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考察、元素地球化学等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陆源输入、古生产力、古氧化还原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斑脱岩与页岩有机质富集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TOC呈高-低-高模式,氧化还原指标(V/V+Ni、V/Cr、Ni/Co)表明水体经历了厌氧-富氧-厌氧的过程,生产力指标(Cu、Ba_(bio)、Si_(bio))、陆源输入指标(Ti/Al、Zr/Al、Th/Al)表明五峰和龙马溪组具较高的生产力和陆源输入,观音桥组较两者均低,三者与有机碳的相关关系反映氧化还原条件对有机质富集作用最大,生产力次之,陆源输入最弱。从斑脱岩发育特征与有机碳、生产力和氧化还原条件的关系看,频繁的火山活动可能对五峰和龙马溪组有机质的保存产生双促作用,一是为海洋提供营养物质,提升其生物生产力;二是火山灰飘落至海水表面阻止了部分光照进入,海底缺氧环境加剧,造成生物大量死亡并落入海底,作为有机质埋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五峰组-龙马溪组 黑色页岩 斑脱岩 古生产力 氧化还原条件 有机质富集
下载PDF
羌塘盆地沃若山地区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组烃源岩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冯兴雷 付修根 +1 位作者 谭富文 陈文彬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13,共11页
岩石学、沉积相、元素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羌塘盆地沃若山地区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组(T_3t)地层为三角洲沉积;整体富含水解性元素、Fe族元素以及上部砂岩Fe元素富集(高Fe/Mn比值)的特征表明古水体环境为较浅的河口-滨岸环境;CIA值(... 岩石学、沉积相、元素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羌塘盆地沃若山地区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组(T_3t)地层为三角洲沉积;整体富含水解性元素、Fe族元素以及上部砂岩Fe元素富集(高Fe/Mn比值)的特征表明古水体环境为较浅的河口-滨岸环境;CIA值(63.8~79)、ICV值(0.52~1.4)和Ga/Rb-K2O/Al2O3关系图解分析结果显示当时为风化强度中等、较温暖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Sr/Ba比值全部小于1(0.09~0.27),表明沉积水体为盐度较低的陆相淡水;根据V、U、Mo的含量比值,判断其为氧化-弱氧化的富氧水体环境。较为温湿的气候有利于生物的繁殖,但氧化-弱氧化的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的富集,限制了该地区烃源岩发育:土门格拉组烃源岩的TOC含量为0.76%~1.46%(均值为1.04%),属中等品质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组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东部石炭系杂多群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文彬 付修根 +4 位作者 谭富文 曾胜强 冯兴雷 宋春彦 王东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4-22,共9页
对羌塘盆地东部刻莫地区石炭系杂多群16个烃源岩样品的饱和烃和芳烃组分的GC-MS分析表明,其烃源岩正构烷烃主要是以C_(23)为主峰碳的单峰型,n C21-/n C22+值介于0.22~0.74之间,规则甾烷主要以C_(29)占优势,少数以C_(27)占优势,在C_(27)-... 对羌塘盆地东部刻莫地区石炭系杂多群16个烃源岩样品的饱和烃和芳烃组分的GC-MS分析表明,其烃源岩正构烷烃主要是以C_(23)为主峰碳的单峰型,n C21-/n C22+值介于0.22~0.74之间,规则甾烷主要以C_(29)占优势,少数以C_(27)占优势,在C_(27)-C_(28)-C_(29)三角图中主要位于混合源区域,芳烃组分中检测出了与高等植物有关的海松烯和1-甲基菲。这些结果表明,杂多群烃源岩有机质生源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低等水生生物有机质对成烃母质也有一定贡献。杂多群烃源岩Pr/Ph比值为0.83~1.43,一般大于1;1-甲基菲/9-甲基菲比值为0.77~9.95,1-甲基菲含量较高,同时还检测出源于高等植物的海松烯(1,7-二甲基菲);"三芴"系列化合物总体分布特征表现为OF>SF>F、SF>OF>F或者OF>F>SF,在ΣSF/(ΣF+ΣSF)-ΣOF/(ΣF+ΣOF)关系图上主要落于氧化-还原环境附近,可能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也有部分样品位于沼泽相或煤的氧化环境中。杂多群烃源岩OEP值为1.01~1.16,C_(29)ααα20S/ααα(20S+20R)和C_(29)αββ/(ααα+αββ)比值分别为0.17~0.45和0.27~0.49,根据甲基菲和烷烃二苯并噻吩换算出的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平均值分别为0.70%和0.85%,反映出杂多群烃源岩具有成熟有机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烃源岩 生物标志物 芳烃 羌塘盆地
下载PDF
羌塘盆地油气二维地震勘探进展综述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忠雄 马龙 +3 位作者 卫红伟 尹吴海 蒋华中 叶天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9年第1期96-111,共16页
本文详细讨论了羌塘盆地二十多年来二维地震勘探所取得的进展。羌塘盆地除发育背景干扰外,还发育多种面波散射、线性干扰、折射波和多次折射波;检波器大组合能压制背景和面波散射干扰,但不能压制速度较高的线性干扰、折射波和多次折射... 本文详细讨论了羌塘盆地二十多年来二维地震勘探所取得的进展。羌塘盆地除发育背景干扰外,还发育多种面波散射、线性干扰、折射波和多次折射波;检波器大组合能压制背景和面波散射干扰,但不能压制速度较高的线性干扰、折射波和多次折射波。最佳激发因素为常规可控震源振动台次3台1次,驱动幅度70%,扫描频率6~84Hz,扫描长度18s;低频可控震源振动台次2台1次,驱动幅度60%,扫描频率1. 5~84Hz,扫描长度16s;大吨位可控震源振动台次2台1次,驱动幅度70%,扫描频率6~84Hz,扫描长度16s。炸药震源为单井高速层下7m激发,最浅井深18m,药量18kg;组合方式激发为2口井×15m×12kg或3口井×12m×8kg。尽管可控震源单炮的能量、信噪比、频谱及子波一致性与炸药震源相比较并不占优,但可控震源激发在高密度高覆盖采集条件下仍能获得等同于或明显优于井炮激发质量的地震剖面资料。从"环保、安全、经济、高效"上考虑,羌塘盆地宜采用可控震源和井炮联合的宽线高密度高覆盖采集方案,3L3S或2L3S,960次以上覆盖为可控震源最佳观测系统;2L3S,360次左右覆盖为井炮震源最佳观测系统。北羌塘坳陷构造稳定,容易获取高品质地震资料,南羌塘坳陷构造过于复杂,资料信噪比低,可能不太适合开展地震勘探工作。文章最后还讨论了冻土层静校正和激发接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地震勘探 可控震源 高密度 高覆盖 宽线 干扰波
下载PDF
云南剑川盆地古近纪沙漠沉积特征和古风向重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江卓斐 伍皓 +1 位作者 崔晓庄 江新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87-1500,共14页
气候模拟显示,中国在古近纪曾被带状干旱带控制并被大面积沙漠沉积覆盖,然而在中国境内,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周边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隆升耦合敏感地区却鲜有发现,一定程度制约了东亚季风起源时间和气候变化研究.本文通过岩性、沉积结构、... 气候模拟显示,中国在古近纪曾被带状干旱带控制并被大面积沙漠沉积覆盖,然而在中国境内,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周边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隆升耦合敏感地区却鲜有发现,一定程度制约了东亚季风起源时间和气候变化研究.本文通过岩性、沉积结构、沉积构造、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铁质黏土套的化学成分特征和风成沙丘分布面积综合分析,证实了剑川盆地古近系始新统宝相寺组中段典型沙漠沉积的存在.古风向重建显示,沙漠早期为西风控制,晚期为西北风控制并伴随有初始季风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证据可见,青藏高原东缘始新世中晚期经历了一个由干旱到潮湿的气候剧变事件,而沙漠的消失即为该事件的标志.研究区古近纪风向偏转、初始季风雨的出现以及沙漠的消失表明,东亚季风可能始于晚始新世.本文进一步确证了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沙漠的存在,对深化研究东亚季风起源的时间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的耦合关系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纪沙漠 宝相寺组 青藏高原 古风向重建 东亚季风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氦气资源调查研究进展与未来工作方向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安坤 王东 +5 位作者 时志强 程锦翔 王启宇 何江林 李龙 雷子慧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84,共11页
氦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氦气对外依存度超过95%,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亟需开展相关资源评价与研究。四川盆地是中国最早实现氦气商业利用的地区,但全盆地氦气资源调查研究水平依然薄弱。笔者梳理总结了目前四川盆地及周缘氦气勘探... 氦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氦气对外依存度超过95%,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亟需开展相关资源评价与研究。四川盆地是中国最早实现氦气商业利用的地区,但全盆地氦气资源调查研究水平依然薄弱。笔者梳理总结了目前四川盆地及周缘氦气勘探进展与资源现状,认为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含氦天然气具有分布广泛、层位众多的特点;高放射性泥页、基底花岗岩与铀矿岩层发育,具备氦气源岩基础;分析了四川盆地及周缘氦气资源潜力,总结了氦气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氦气富集特征分析了未来氦气调查研究的重点方向,包括围绕四川盆地及周缘开展常规天然气田和页岩气藏含氦特征调查,建立天然气含氦特征数据库(集),开展氦气分布特征和氦气富集机理研究,以期为后续氦气勘探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氦气 勘探现状 资源潜力
下载PDF
川东地区东岳庙段沉积环境演化及其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江林 陈正辉 +2 位作者 董大忠 孙莎莎 王志国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5-397,共13页
川东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且在局部地区已获工业页岩油气流,但尚未实现规模开发,其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滞后于生产实践。本文在野外调查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沉积环境演化及页岩油气地质条件进行分析,... 川东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且在局部地区已获工业页岩油气流,但尚未实现规模开发,其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滞后于生产实践。本文在野外调查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沉积环境演化及页岩油气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以期为实现东岳庙段页岩油气突破提供有益借鉴。结果显示:川东地区东岳庙段发育一个完整的水进水退沉积旋回,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发育于中部半深湖相,厚约15~30m,TOC平均为1.79%,以II型有机质为主,热演化程度较高,达凝析油—湿气阶段。以黏土矿物粒间孔和有机质孔为主,脆性矿物含量中等,脆性指数平均为62.1%。平均孔隙度为8.85%,而渗透率极低,均值仅0.239mD,呈现出“高孔低渗”特征,层内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其页岩油气的富集主要受富有机质泥页岩分布、热演化程度和裂缝发育条件的控制。推论垂向富有机质泥页岩连续发育的现今油气低势区是川东地区东岳庙段潜在的页岩油气高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页岩油 下侏罗统 湖相页岩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东部鄂尔陇巴组上部火山碎屑岩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胜强 王剑 +4 位作者 陈文彬 付修根 颜泽 李金锋 刘君豪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73-1575,共3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晚三叠世火山-沉积事件在羌塘盆地广泛分布,此次火山-沉积事件主要有陆上喷发和水下沉积两种岩相组合类型,显示出典型的双峰式组合特征,时代为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羌塘盆地东部将该套火山-沉积序列称之为鄂尔... 1研究目的(Objective)晚三叠世火山-沉积事件在羌塘盆地广泛分布,此次火山-沉积事件主要有陆上喷发和水下沉积两种岩相组合类型,显示出典型的双峰式组合特征,时代为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羌塘盆地东部将该套火山-沉积序列称之为鄂尔陇巴组,对其研究的程度相对较低,前人在该组的中下部获取的玄武岩的形成年龄为(220.4±2.3)Ma,但对该组的上部地层缺乏精确的年龄限定。笔者在羌塘盆地东部雀莫错地区开展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在玛曲乡玛托地区鄂尔陇巴组上部发现一套火山碎屑岩夹层,与上部早—中侏罗世雀莫错组紫红色底砾岩呈不整合接触。因此,获取该层火山碎屑岩的锆石U-Pb年龄可以很好的限定鄂尔陇巴组上部的形成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碎屑岩 羌塘盆地 不整合接触 沉积事件 早—中侏罗世 底砾岩 沉积序列 组合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尼玛盆地东部古近系昆虫化石的发现及其对古气候的指示 被引量:2
16
作者 曾胜强 陈文彬 +3 位作者 付修根 刘君豪 李金锋 仇季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21-1124,共4页
藏北尼玛盆地自白垩纪以来沉积了巨厚的陆相碎屑岩夹灰岩地层,由于缺乏生物化石证据,其地层时代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最近,在尼玛盆地东部赛布错一带的细碎屑岩夹灰岩地层中发现大量的昆虫、鱼类和植物化石。昆虫化石主要为伦坡拉大黾蝽... 藏北尼玛盆地自白垩纪以来沉积了巨厚的陆相碎屑岩夹灰岩地层,由于缺乏生物化石证据,其地层时代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最近,在尼玛盆地东部赛布错一带的细碎屑岩夹灰岩地层中发现大量的昆虫、鱼类和植物化石。昆虫化石主要为伦坡拉大黾蝽Aquarius lunpolaensis,与伦坡拉盆地达玉地区和尼玛盆地西部江弄淌噶地区报道的种属形态特征基本一致,显示该套地层为晚渐新世丁青湖组沉积,而不是竟柱山组或牛堡组。另外,伦坡拉大黾蝽主要生活在温暖湿润的低海拔地区,结合近年在青藏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和尼玛盆地晚渐新世地层中发现的热带-亚热带鱼类和大植物化石组合,指示青藏高原腹地在晚渐新世为温暖湿润的低地环境,而不是过去认为的高寒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化石 晚渐新世 丁青湖组 尼玛盆地
下载PDF
北羌塘坳陷上三叠统沉积模式及对油气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中戎 杨平 +8 位作者 张国常 范志伟 韩京 谭富文 占王忠 曾胜强 卫红伟 何磊 何佳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5-480,共16页
基于北羌塘坳陷上三叠统基干剖面实测资料,开展地层层序划分对比和沉积相研究,建立沉积演化模式,揭示对羌塘盆地油气勘探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北羌塘坳陷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尼期可以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区域上沉积了4套地层,第1个Ⅲ... 基于北羌塘坳陷上三叠统基干剖面实测资料,开展地层层序划分对比和沉积相研究,建立沉积演化模式,揭示对羌塘盆地油气勘探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北羌塘坳陷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尼期可以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区域上沉积了4套地层,第1个Ⅲ级层序对应于甲丕拉组(LST)和波里拉组(TST、HST),第2个Ⅲ级层序对应于阿堵拉组(SMT、TST和HST)和夺盖拉组(RST);(2)北羌塘坳陷甲丕拉组沉积期主要沉积相为扇三角洲和三角洲,波里拉组沉积期可分为沿岸生物礁模式、远端变陡缓坡模式和碳酸盐岩台地模式,阿堵拉组沉积期主要以海岸、浅海陆棚相和三角洲相为主;(3)波里拉组外缓坡亚相和阿堵拉组浅海陆棚相可形成良好的灰泥岩类烃源岩,其中以阿堵拉组广覆式浅海陆棚相泥质烃源岩最重要,波里拉组油苗以海相成因和中高成熟度为主,主要来源于波里拉组外缓坡亚相泥灰岩,后期低熟油来自阿堵拉组浅海陆棚相混合型有机质。北羌塘坳陷发育多个大型富烃凹陷,上三叠统具有良好的生烃成藏条件,研究对深化羌塘油气地质认识,聚焦油气勘探目的层系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上三叠统 层序 沉积模式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伦坡拉盆地西部丁青湖组新发现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曾胜强 王剑 +4 位作者 陈文彬 付修根 孙伟 李金锋 刘君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54-2366,共13页
伦坡拉盆地丁青湖组沉积时代的确定对于研究青藏高原中部的古高度和古气候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但由于没有精确的年龄数据,其顶部是否跨入了新近系,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论。作者在伦坡拉盆地西部鄂加卒地区开展野外调查过程中,在该剖面中部... 伦坡拉盆地丁青湖组沉积时代的确定对于研究青藏高原中部的古高度和古气候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但由于没有精确的年龄数据,其顶部是否跨入了新近系,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论。作者在伦坡拉盆地西部鄂加卒地区开展野外调查过程中,在该剖面中部和上部新发现两套凝灰岩夹层,对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了两件凝灰岩样品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4.05±0.24Ma(MSWD=1.07,n=24)和22.64±0.33Ma(MSWD=0.45,n=17),时代分别为晚渐新世和早中新世。根据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和前人研究成果,将鄂加卒剖面的细碎屑岩地层重新厘定为丁青湖组,并将丁青湖组的沉积时代定为渐新世-中中新世。根据丁青湖组地层厚度及沉积速率估算,该组沉积持续时间在21~23Ma之间,其顶部地层的年龄在11~13Ma左右。由此可见,伦坡拉盆地接受连续沉积一直持续到了中中新世,这比过去普遍认识的晚始新世-渐新世时期青藏高原中部的古高度和古气候变化时间更晚。前人在该地区发现的近无角犀化石、攀鲈鱼化石、棕榈科叶片化石以及孢粉化石等研究结果共同证实,青藏高原中部渐新世晚期的古海拔高度低于~2500~3000 m。因此,该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温暖潮湿的气候特征很可能是受到了印度洋气流穿透的影响,而且该影响可能一直持续到了中中新世,从而造就了该时期青藏高原生物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坡拉盆地 丁青湖组 凝灰岩 锆石U-PB定年 渐新世-中中新世
下载PDF
北羌塘盆地雀莫错组三段混合沉积层系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远 付修根 +3 位作者 万友利 王忠伟 宋春彦 李学仁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45,106,I0003,共12页
利用羌科1井元素录井数据,采用频谱分析方法,综合沉积环境分析及海平面变化,研究北羌塘盆地雀莫错组三段混合沉积层系的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长周期海平面较低的位置,容易形成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的高频混合沉积层系;长周期海平... 利用羌科1井元素录井数据,采用频谱分析方法,综合沉积环境分析及海平面变化,研究北羌塘盆地雀莫错组三段混合沉积层系的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长周期海平面较低的位置,容易形成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的高频混合沉积层系;长周期海平面较高的位置,不容易出现高频混合沉积现象,岩性较稳定。混合沉积发育规律是沉积环境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长周期海平面变化引起沉积环境的变化,产生陆源碎屑输入与碳酸盐岩生产力的变化,控制大尺度的混合沉积发育特征;短周期海平面变化受天文旋回的控制,引起高频海平面波动,产生高频混合沉积层系。同时,不同尺度海平面变化的叠加,控制雀莫错组三段长周期和短周期混合沉积层系发育的相互关系。该研究对认识羌塘盆地侏罗系的地层特征和沉积演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分析 混合沉积 海平面变化 发育特征 控制因素 雀莫错组 羌塘盆地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C_(4)植物含量重建方法的讨论——以新生代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为例
20
作者 李元 孙媛媛 +2 位作者 邓国仕 袁峰 刘俊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2-584,共13页
当前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它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植被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已经在全球各地逐步显现出来。为了深入了解植物生态系统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我们需要更好地借鉴地质历史时期气候环境和植物协同演化的重要事... 当前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它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植被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已经在全球各地逐步显现出来。为了深入了解植物生态系统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我们需要更好地借鉴地质历史时期气候环境和植物协同演化的重要事件。C_(4)植物作为陆地生产力较强的植物,在植物生态演化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研究表明C_(4)植物可能最晚起源于始新世-渐新世之交,但从它早期起源到随后在生态系统中的大规模扩张时间间隔长达20多个百万年。是什么因素导致了C_(4)植物的起源和扩张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需要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来评估和重建C_(4)植物在过去生态系统中的相对生物量变化。重建C_(4)植物的含量目前主要的方法是建立在C_(3)/C_(4)植物碳同位素和植物内部结构形态差异基础之上。最常运用的研究材料包括(古)土壤有机质、成壤碳酸盐、陆地食草动物体组织、沉积物生物标志物、孢粉、植硅体等。这些方法在重建现代以及地质历史时期C_(4)植物相对生物量变化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很多无法避免的问题。本文介绍了C_(4)植物起源和扩张机制的主流观点以及不同研究材料的碳同位素所推算C_(4)植物生物量的基本原理,并以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为例,针对新生代湖泊沉积物中陆生高等植物的长链正构烷烃特征和单体烃碳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详细讨论C_(4)植物含量重建的方法与缺点,为探讨C_(4)植物起源、演化及控制因素提供参考。我们通过分析前人研究的大红沟剖面长链正构烷烃及单体烃δ^(13)C_(alk)值特征,推测在30~24 Ma、20~17 Ma和13~7 Ma期间δ^(13)C_(alk)值显示相对正偏的原因,可能是干旱和C_(4)植物在当地生态系统中出现的双重因素叠加造成的。但这一推断还需要借助于新的研究方法,即单颗粒孢粉碳同位素的方法来提供C_(4)植物的确凿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植物 碳同位素 (古)土壤 成壤碳酸盐 牙釉质 植硅体 长链正构烷烃 单颗粒孢粉碳同位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