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北近岸海域潜在的海洋灾害地质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牟秀娟 张勇 +2 位作者 孔祥淮 韩宗珠 徐承芬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11期52-59,共8页
根据2014—2017年在霞浦近岸海域实测得的约3 500km浅地层剖面和同网布设的单道地震剖面、侧扫声纳等地球物理资料,结合遥感影像和岸滩监测剖面等数据,综合运用海洋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等方法,识别了研究区内存在的主要潜在... 根据2014—2017年在霞浦近岸海域实测得的约3 500km浅地层剖面和同网布设的单道地震剖面、侧扫声纳等地球物理资料,结合遥感影像和岸滩监测剖面等数据,综合运用海洋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等方法,识别了研究区内存在的主要潜在海洋灾害地质因素,包括埋藏古河道、浅层气、浅埋不规则基岩面、楔形泥质体、潮流沙脊、海岸线变迁等,简要分析了其特征、成因机制和危害性,为探讨研究区的灾害地质防治奠定理论基础,为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灾害地质 浅层气 埋藏古河道 闽北近岸海域
下载PDF
基于用户分类的海洋地质数据库移植
2
作者 宋怀荣 林峰 +1 位作者 魏合龙 苏国辉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5期67-72,共6页
为加强海洋地质信息化服务应用程序的测试环境建设,提出了基于用户分类的海洋地质数据库移植的方法,结合PL/SQL developer和ArcGIS软件,将海洋地质数据以用户为单元创建海洋地质数据包,并移植到同等软硬件环境下的新平台,重新构建新平... 为加强海洋地质信息化服务应用程序的测试环境建设,提出了基于用户分类的海洋地质数据库移植的方法,结合PL/SQL developer和ArcGIS软件,将海洋地质数据以用户为单元创建海洋地质数据包,并移植到同等软硬件环境下的新平台,重新构建新平台下的海洋地质数据库。本文从数据类型和用户分类着手,提出了针对包含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数据库移植技术路线,并结合实践,论述了海洋地质数据库移植的步骤和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数据库 数据库移植 用户分类 PL/SQL DEVELOPER ARCGIS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双峰盆地地震层序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莉 雷振宇 +5 位作者 许红 骆帅兵 钱星 帅庆伟 季兆鹏 周佳维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南海是中国海洋地质调查、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重点区域,随着南海浅水区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南海北部深水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南海北部深水区双峰盆地研究程度仍然较低,以该区2D多道地震及围区钻井资料为基础,使用地球物理地... 南海是中国海洋地质调查、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重点区域,随着南海浅水区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南海北部深水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南海北部深水区双峰盆地研究程度仍然较低,以该区2D多道地震及围区钻井资料为基础,使用地球物理地震勘探理论和类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盆地地层沉积结构样式和油气勘探前景。在双峰盆地追踪了7个主要反射面,以不整合面为界划分了3套地震层序。研究认为盆地新生界地层厚度较大,中—晚中新世后,盆地进入半深海-深海相沉积环境,发育了以下切水道、深水扇及滑塌体为代表的深水沉积。盆地西部和北部坳陷渐新统湖相-海湾相泥岩,现今已达到成熟-早成熟阶段,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周缘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盆内发育斜坡扇和盆底扇,可为良好储层。早中新世以来发育的半深海相泥岩,可为良好的区域盖层,具有较好的生储盖组合,预测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沉积样式 勘探前景 双峰盆地
下载PDF
南黄海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其对物源变化的指示——以南黄海中部泥质区YSC-10孔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庚 韩喜彬 +2 位作者 陈燕萍 胡邦琦 易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3-394,共12页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是东亚大陆沉积物巨大的汇,识别这一地区的物源变化对理解古气候和古海洋变化有重要作用。基于黄河和长江携带的碎屑物质在磁性特征上的差异,环境磁学参数、磁化率—中值粒径的相关性可用于指示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物源的...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是东亚大陆沉积物巨大的汇,识别这一地区的物源变化对理解古气候和古海洋变化有重要作用。基于黄河和长江携带的碎屑物质在磁性特征上的差异,环境磁学参数、磁化率—中值粒径的相关性可用于指示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物源的可能变化。根据YSC-10孔环境磁学参数变化和磁化率—中值粒径的相关关系,推测4.8 cal ka B.P.以前钻孔沉积物的物源可能主要来自黄河入海物质;4.8 cal ka B.P.以来,可能指示了长江物源的影响相对增强。区域环境演变代用指标的对比分析表明,随着中晚全新世以来东亚季风降雨带的南移和渤海西岸黄河三角洲的发育,YSC-10孔沉积物中由黄河携带的碎屑物质减少,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沉积速率降低,自中全新世以来与黄海暖流有关的长江入海物质主导了YSC-10孔沉积物磁性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物源变化 磁化率 沉积物粒度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油气勘探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明健 陈晞 +1 位作者 雷宝华 朱晓青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11期20-25,共6页
南黄海盆地是下扬子地块向海洋的延伸,区内发育巨厚的中、古生界海相地层,但目前针对海相地层的油气勘探程度还相对较低。研究区前新生代残留盆地油气勘探涉及的科学问题非常多,难度也非常大。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对目前南黄海盆地目前... 南黄海盆地是下扬子地块向海洋的延伸,区内发育巨厚的中、古生界海相地层,但目前针对海相地层的油气勘探程度还相对较低。研究区前新生代残留盆地油气勘探涉及的科学问题非常多,难度也非常大。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对目前南黄海盆地目前的油气勘探现状进行了详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该区油气勘探亟待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为今后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油气勘探做出方向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盆地 海相地层 油气成藏 下扬子地块
下载PDF
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研究进展与展望
6
作者 苏国辉 魏合龙 +5 位作者 孙记红 王诏 林文荣 刘京鹏 李刚 严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2024年第3期71-81,共11页
回顾了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历程,介绍了海洋地质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框架,归纳总结了20年来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在海洋地质信息技术标准、网络体系、数据资源建设、数据共享与信息服务、海洋地质调查全流程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认为海洋... 回顾了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历程,介绍了海洋地质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框架,归纳总结了20年来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在海洋地质信息技术标准、网络体系、数据资源建设、数据共享与信息服务、海洋地质调查全流程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认为海洋地质信息化成果丰硕,为海洋地质工作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发挥了较好的支撑作用。分析了当前海洋地质信息化存在的人员融合力度不足、感知设备不足、对成果的快速产出支撑力度不足、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海洋地质信息化工作今后应加强观念转变、落实行动促进人员深度融合、加强感知-计算-分析能力、拓展全流程软件生态、推进大数据分析、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在海洋地质调查研究的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信息化 发展历程 发展方向 大数据
下载PDF
印支运动以来南黄海盆地的构造变形与演化 被引量:17
7
作者 雷宝华 陈建文 +2 位作者 梁杰 张银国 李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54,共10页
基于南黄海盆地历年来的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和下扬子海陆对比,分析了南黄海盆地印支期以来的主要构造变形特征。认为其构造变形主要有3期:晚印支-早燕山期的前陆变形、燕山中期黄桥事件的转换变形和喜马拉雅晚期三垛事件的断坳变形。并控... 基于南黄海盆地历年来的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和下扬子海陆对比,分析了南黄海盆地印支期以来的主要构造变形特征。认为其构造变形主要有3期:晚印支-早燕山期的前陆变形、燕山中期黄桥事件的转换变形和喜马拉雅晚期三垛事件的断坳变形。并控制前陆、断陷和坳陷3期盆地的形成。盆地演化经历了挤压褶断、碰撞造山,压、张脉动和走滑,拉张块断和反转,挤压收敛等发展过程。盆地构造变形机制主要受扬子和华北板块漂移碰撞、古太平洋板块活动特征和大型走滑断裂应力环境等影响。南黄海盆地构造变形具有规律性:平面上,以NE、NEE、近EW、NW向为主。从西往东,构造的走向为NEE向→近EW向→NW向;从北往南,构造变形具有强→弱→强特征和分带性,构造的走向为NEE向→近EW向。纵向上,海-陆相盆地活动展示了早期褶皱逆冲和晚期伸展断陷的"跷跷板"变形格局,并具有早期"北强南弱的不均衡对冲"和晚期"北深南浅断陷"的构造格局。海相盆地上构造层比海相下构造层冲断变形强。崂山隆起南部的高石稳定带为南北不均衡对冲的弱变形区和应力释放区,中-古生界受后期改造作用较弱,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印支运动 构造演化 南黄海盆地
下载PDF
下扬子南京地区早寒武世幕府山组海平面相对升降的地球化学和碳、氧同位素记录 被引量:7
8
作者 许中杰 孔锦涛 +3 位作者 程日辉 李双林 孔媛 于振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8-169,共12页
本文对南京地区早寒武世幕府山组沉积环境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和碳、氧同位素特征对古盐度、古水深及古环境的记录,分析幕府山组时期发生的海平面相对升降。结果表明:下扬子南京地区下寒武统幕府山组Mg2+/Ca2+值... 本文对南京地区早寒武世幕府山组沉积环境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和碳、氧同位素特征对古盐度、古水深及古环境的记录,分析幕府山组时期发生的海平面相对升降。结果表明:下扬子南京地区下寒武统幕府山组Mg2+/Ca2+值与古水深呈负相关,Sr/Ba值、1000Sr/Ca值和V/Ni值与古盐度、古水深呈正相关,Sr/Ba值、1000Sr/Ca值和V/Ni值反映的古盐度、古水深曲线可以指示海平面相对升降。幕府山组样品碳、氧同位素保留了原始海洋的同位素组成:δ13CPDB值分布于0.8‰~3.5‰之间,均值为2.55‰;δ18OPDB值分布于-6.9‰^-2.2‰之间,均值为-4.18‰。幕府山组样品的δ13CPDB值大小可以反映海平面的相对升降,两者呈正相关。根据Sr/Ba值、1000Sr/Ca值、V/Ni值、δ13CPDB值和沉积环境演化,绘制了幕府山组海平面相对升降曲线。幕府山组经历了一次海侵—海退旋回,海平面相对升降曲线反映了幕府山组海平面波动频繁,由3次海平面相对上升和3次海平面相对下降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南京地区 下寒武统 幕府山组 地球化学 碳、氧同位素 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长江水系沉积物碎屑石榴石化学组成及物源示踪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中波 杨守业 +1 位作者 梅西 陆凯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55-1461,1472,共8页
长江流域主要干流和支流碎屑沉积物中的单颗粒石榴石化学组成分析显示,石榴石元素组成以SiO_2、FeO、Al_2O_3、MnO、CaO、MgO、TiO_2为主,石榴石组合主要是镁铝榴石、铁铝榴石、钙铝榴石和锰铝榴石,其平均物质的量分数分别是65.4%、13.8... 长江流域主要干流和支流碎屑沉积物中的单颗粒石榴石化学组成分析显示,石榴石元素组成以SiO_2、FeO、Al_2O_3、MnO、CaO、MgO、TiO_2为主,石榴石组合主要是镁铝榴石、铁铝榴石、钙铝榴石和锰铝榴石,其平均物质的量分数分别是65.4%、13.8%、9.4%和11.5%.利用石榴石G-P-AS物源分析方法,可以识别出长江流域的特征石榴石组合.长江水系沉积物中碎屑石榴石呈低Mg、高Mn特征,其源岩以中低级变质岩为主,长江流域出露的片岩、千枚岩和大理岩以及低温接触变质岩控制了沉积物石榴石的组成.金沙江是长江入海粗粒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石榴石组合呈现为典型的低Mg、高Mn特征,与整个长江干流石榴石组成一致,但由于未受到中下游近源沉积物影响,其石榴石组合可以作为长江特征物源端元,用以中国东部海域沉积物物源示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水系 沉积物 碎屑石榴石 化学组成 物源示踪
下载PDF
西沙石岛末次冰期风成沉积序列新划分及其旋回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强 许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68,共0页
西沙石岛的风成碳酸盐岩是东亚季风末次冰期的产物,以砂丘与古土壤二元旋回的形式记录了东亚季风气候的干湿变化。利用西石2井钻井岩芯资料结合石岛野外地质剖面的详细考察,对石岛风成沉积序列进行了重新的地层划分,将石岛风成沉积分为... 西沙石岛的风成碳酸盐岩是东亚季风末次冰期的产物,以砂丘与古土壤二元旋回的形式记录了东亚季风气候的干湿变化。利用西石2井钻井岩芯资料结合石岛野外地质剖面的详细考察,对石岛风成沉积序列进行了重新的地层划分,将石岛风成沉积分为三层砂丘与两层古土壤的沉积组合。通过对测年数据及东亚季风末次冰期气候变化特征的分析,认为石岛末次冰期风成沙丘与古土壤记录与黄土高原L1黄土的5个次级气候阶段一一对应,都是对东亚季风末次冰期气候背景下,气候干、湿变化在岁差尺度的沉积响应,是具有稳定周期的气候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沉积 末次冰期 东亚季风 石岛 西沙群岛
下载PDF
辽东半岛东岸近海泥区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艾乔 石勇 +5 位作者 高建华 刘强 盛辉 汪亚平 李军 白凤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133,共13页
鸭绿江作为典型的中小型河流,细颗粒沉积物从鸭绿江流域到辽东半岛东岸近海泥区的源汇过程有着独特的机制,而遥感解译是了解入海沉积物在河口-陆架输运过程和机制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本文通过在辽东半岛东岸海域进行了现场悬沙浓度测... 鸭绿江作为典型的中小型河流,细颗粒沉积物从鸭绿江流域到辽东半岛东岸近海泥区的源汇过程有着独特的机制,而遥感解译是了解入海沉积物在河口-陆架输运过程和机制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本文通过在辽东半岛东岸海域进行了现场悬沙浓度测量,并与GOCI影像建立关系,反演了该地区2011年4月至2017年3月间的表层悬沙浓度,从而揭示了该海域表层悬沙浓度的时空特征,分析了潮流、大风天气和洪水对悬沙浓度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的悬沙浓度输运格局。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悬沙浓度空间差异大,河口附近是悬沙浓度高值区,可达500 g/m^3以上,其他区域则悬沙浓度多小于20 g/m^3。另外,研究区表层悬沙浓度枯季高,洪季低,有着显著的季节性变化。进一步分析表明,枯季大风天气引起的风浪作用增强,是导致表层悬沙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洪季虽然悬沙浓度较低,但流域洪水期间的悬沙浓度显著增加。此外,作为典型的中小型源-汇传输体系,沉积物从鸭绿江到辽东半岛东岸近海泥区总体上仍遵循"夏储冬输"的输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CI影像 悬沙浓度 时空分布 输运机制 辽东半岛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移除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孝钰 叶思源 +10 位作者 袁红明 丁喜桂 赵广明 杨士雄 何磊 王锦 刘瑾 裴绍峰 韩宗珠 裴理鑫 郭若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425,共12页
为了研究辽河三角洲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与有机碳的相关性,探讨湿地对重金属元素的移除作用,对233个辽河三角洲上三角洲平原湿地(典型湿地)表层沉积物样品和150个相邻浅海湿地(浅水湿地)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化学分析... 为了研究辽河三角洲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与有机碳的相关性,探讨湿地对重金属元素的移除作用,对233个辽河三角洲上三角洲平原湿地(典型湿地)表层沉积物样品和150个相邻浅海湿地(浅水湿地)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化学分析测试及数理统计分析,并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结果显示:①重金属元素浓度量级大小均遵循Cr (Zn)>Pb>Cu>As>Cd>Hg的分布规律;②除As和Hg外,其他金属元素浓度均表现为浅水湿地显著低于典型湿地,暗示湿地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移除作用;③除Pb和Zn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对环境均造成了中度污染;④重金属元素分布受有机碳和粒径大小的显著影响,浓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浅水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浓度及其与有机碳之间的相关性更显著,揭示有机碳对重金属的螯合作用;⑤在有湿地分布的浅海湿地区,重金属元素浓度均表现为浅水湿地显著低于典型湿地,暗示湿地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移除作用,相反,在大规模湿地被改造成农田的锦州海岸带地区,造成了近海浅水湿地的严重污染。该研究揭示了滨海湿地对重金属元素的过滤作用及在缓解环境污染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表层沉积物 污染评价 湿地 湿地的过滤功能
下载PDF
闽北附近海域悬浮体输运及通量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碧颖 王厚杰 +3 位作者 张勇 毕世普 宁泽 胡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40,共11页
基于2015年9月和12月闽北附近海域3条断面上的同步连续沉积动力学观测,结合对应时段的卫星遥感海表温度资料,研究了闽北近岸海域冬季和夏季悬浮体分布和输运通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悬浮体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季风... 基于2015年9月和12月闽北附近海域3条断面上的同步连续沉积动力学观测,结合对应时段的卫星遥感海表温度资料,研究了闽北近岸海域冬季和夏季悬浮体分布和输运通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悬浮体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季风活动对水体扰动强烈,水体垂向混合较为均匀,近岸沉积物再悬浮活跃,其浓度值明显高于外海;而夏季近岸悬浮体浓度明显降低。在50m以深的外海海域,悬浮体浓度无显著的季节差异,且空间变化幅度很小。受东北季风和闽浙沿岸流的影响,冬季悬浮体总体上沿东北向西南的沿岸方向输送,输运通量由近岸向外海逐渐减小;在夏季,闽北近岸海域悬浮体输运方向与冬季一致,但输运通量显著减小;外海海域的悬浮体输运方向指向东北,输运通量明显高于冬季。在离岸断面上,中间站位(水深约50m)的悬浮体浓度低于其两侧站位的浓度,这是由于在近岸一侧主要受控于闽浙沿岸流,而外海海域主要受控于台湾暖流,50m等深线为闽浙沿岸流和台湾暖流相互作用的交汇处,受闽浙沿岸流和台湾暖流的共同影响。温度锋面与闽北附近海域内的泥质区对应关系较好,温度锋面对悬浮体向外海扩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温度锋面西北侧悬浮体浓度较高且沉积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体浓度 输运通量 季节变化 闽北附近海域
下载PDF
浙闽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的物源指示 被引量:3
14
作者 宁泽 韩宗珠 +4 位作者 毕世普 孔祥淮 张勇 徐承芬 胡刚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8期34-44,共11页
通过对浙闽泥质区近岸海域的15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周边入海河流的7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研究了该区的稀土元素分布、Eu和Ce异常、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和上陆壳标准化配分曲线特征等。对研究区表层沉积物... 通过对浙闽泥质区近岸海域的15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周边入海河流的7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研究了该区的稀土元素分布、Eu和Ce异常、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和上陆壳标准化配分曲线特征等。对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与长江、瓯江、闽江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进行对比,以Ce/La和Sm/Nd作为元素对进行FD判别函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并不是单一物源形成,是长江、闽江、瓯江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探究3条河流对浙闽近岸海域影响程度的大小,用物源指数进行判别,结果表明,3条河流对研究区内陆架、外陆架的影响程度都是长江>瓯江>闽江,内陆架表层沉积物中长江源占有明显优势,外陆架表层沉积物物源比内陆架更复杂,3条河流的混合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闽近岸海域 表层沉积物 稀土元素 物源
下载PDF
河北省京唐港附近沙坝—潟湖海岸地貌演化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岳保静 高茂生 +2 位作者 邵家旺 侯国华 叶永玉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9期10-16,共7页
河北省的沙坝—潟湖海岸,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逐渐消亡,砂质岸线不断蚀退。基于京唐港附近15条海滩剖面2016—2017年夏、冬两季共4次监测结果,开展了剖面地形和表层沉积物粒度的时空变化研究。监测结果显示,海岸整体呈现蚀... 河北省的沙坝—潟湖海岸,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逐渐消亡,砂质岸线不断蚀退。基于京唐港附近15条海滩剖面2016—2017年夏、冬两季共4次监测结果,开展了剖面地形和表层沉积物粒度的时空变化研究。监测结果显示,海岸整体呈现蚀退,其中永乐岛和明月岛呈侵蚀淤积交替出现;吉祥岛受人为因素影响小,侵蚀严重,残留沙坝2年累计侵蚀10~30m,每年夏季较冬季侵蚀显著。2016年度剖面冬季较夏季沉积物变粗,由于部分剖面沙滩侵蚀严重,淤泥质基底出露,沉积物变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坝—潟湖海岸 剖面特征 岸滩侵蚀 岸滩剖面监测
下载PDF
虚拟井技术在油气预测中的应用——以渤中3-2油田中古生代潜山储层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军 张艳 +3 位作者 栾锡武 张志让 刘欣欣 陈珊珊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63-2567,共5页
针对深部层位、新工区等无井地区的构造圈闭,使用虚拟井技术进行流体检测可以初步降低勘探的风险.本文针对渤中3-2油田的中古生代潜山储层,以多道地震测线为基础,通过遗传算法构建虚拟井曲线,进而做叠后波阻抗反演,结合频谱成像技术和... 针对深部层位、新工区等无井地区的构造圈闭,使用虚拟井技术进行流体检测可以初步降低勘探的风险.本文针对渤中3-2油田的中古生代潜山储层,以多道地震测线为基础,通过遗传算法构建虚拟井曲线,进而做叠后波阻抗反演,结合频谱成像技术和频率衰减属性,对目标储层做流体预测.反演结果表明:即使在无井的条件下,潜山目标层的流体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反映,虚拟井叠后波阻抗反演相对稳定,可以为无井地区油气勘探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井 波阻抗反演 调谐频率 频率衰减属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