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质谱评价海洋天然产物体外抑制环氧合酶2活性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史倩 陈军辉 +2 位作者 张大海 郑立 李先国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9年第3期15-25,共11页
目的建立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和高效液相色谱-多级离子阱质谱分析(HPLC-ITMS/MS)的海洋天然产物体外抑制COX-2酶的活性评价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C18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二元... 目的建立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和高效液相色谱-多级离子阱质谱分析(HPLC-ITMS/MS)的海洋天然产物体外抑制COX-2酶的活性评价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C18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二元等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10μL;质谱条件下,流动相改为乙腈-0.05%乙酸水溶液,进样量为1μL,选用ESI离子源,负离子电离模式,喷雾气压35psi,干燥气(N2)流速12L·min^-1,干燥气温度350℃。结果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和高效液相色谱-多级离子阱质谱法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对比两者测定酶底物花生四烯酸的适用性显示,基于HPLC-UV的评价方法适用极性较大的天然产物粗提物;HPLC-IT-MS/MS法则因其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复杂体系中极性较弱的活性物质的检测。以建立的HPLC-UV和HPLC-IT-MS/MS方法对海洋天然产物的COX-2酶抑制活性进行评价,天然产物粗提物中黄海葵Anthopleura lanthogrammica Berkly乙醇粗提物和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 strain L2744发酵液粗提物对COX-2酶抑制作用较为明显,抑制率分别为70.1%和25.48%。结论建立的评价方法具有适用性强、结果可靠等优点,有望为天然产物粗提物中COX-2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合酶2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多级离子阱质谱法 抑制剂筛选 海洋天然产物
原文传递
中国南北方近岸海域中微塑料附生真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希媛 王帅 +4 位作者 郑立 李景喜 高丰蕾 孙承君 鞠鹏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2-663,共12页
海洋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被海洋生物附着形成生物膜。本研究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微塑料附生生物膜中的真核生物多样性及其与海域位置,暴露时间和塑料类型的相关性关系。... 海洋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被海洋生物附着形成生物膜。本研究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微塑料附生生物膜中的真核生物多样性及其与海域位置,暴露时间和塑料类型的相关性关系。通过对样品基因组的18S rRNA的V4区测序,共获得1 299条OTUs,涵盖了66门、126纲、196目、222科和294属的真核生物。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微塑料附生生物膜中包含海洋浮游植物、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及脊椎动物等多种真核生物。海域位置、暴露时间是影响真核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且随着暴露时间延长,附生的进化水平较高的真核生物所占比例升高。不同塑料类型对于真核生物的附着现象未表现出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微塑料可以成为海洋中真核生物的新型栖息地,微塑料附生真核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微塑料对于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S RRNA基因 微塑料环境 生物膜 真核生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海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16
3
作者 韩彬 林法祥 +4 位作者 丁宇 陈发荣 高伟 李倩 郑立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9-437,共9页
随着我国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强度不断加剧,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不断加剧。为了解海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本文于2016年4月、9月对海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的温度、盐度、pH值、悬浮物(SS)、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Mn... 随着我国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强度不断加剧,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不断加剧。为了解海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本文于2016年4月、9月对海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的温度、盐度、pH值、悬浮物(SS)、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Mn)、亚硝酸盐(NO^2--N)、硝酸盐(NO^3--N)、铵氮(NH^+4-N)、活性磷酸盐(PO^3-4-P)、铜、铅、锌、镉、石油类等指标进行了两次采样调查,应用分光光度法和ICP-MS等技术分析各指标;应用单因子法、富营养化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对该海域海水的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以期为研究区环境预警、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海水中CODMn在4月均值为1. 34mg/L,9月为1. 22mg/L;石油类4月均值为0. 031mg/L,9月为0. 034mg/L;活性磷酸盐4月均值为0. 013mg/L,9月为0. 012mg/L;溶解无机氮4月均值为0. 34mg/L,9月为0. 16mg/L;CODMn、石油类、活性磷酸盐、溶解无机氮的质量浓度大致呈现出由西南部向东北部海域降低的趋势,且无机氮总体浓度水平较高,为该海域主要的污染物。根据营养化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指数计算结果,本研究认为海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水质总体营养水平较高,处于氮限制的潜在性富营养水平,有机污染程度属于Ⅱ级,水质已受到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近岸海域 化学需氧量 溶解无机氮 活性磷酸盐 分光光度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