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后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丽蓉 唐卫军 +2 位作者 吕燕 李慧 马荣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146-1148,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后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出血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比较... 目的观察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后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出血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脑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NIS)。结果术后两组脑水肿体积随时间延长而缩小,且研究组缩小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NIS评分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且研究组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后脑出血患者实行早期高压氧治疗可减小脑水肿体积及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早期高压氧治疗 脑水肿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抑郁症发生相关因素与预防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郑容 郭洛宁 王芬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5期92-93,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抑郁症发生相关因素与预防。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抑郁症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即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应用...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抑郁症发生相关因素与预防。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抑郁症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即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应用丁螺环酮合并氟西汀治疗,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临床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分析急性脑梗死抑郁症发生相关因素,并分析其预防措施。结果两组中,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发现心理社会危险因素,会导致抑郁、焦虑,使患者血清IL-6、TNF-α浓度升高,形成抑郁症,研究组经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后,患者抑郁症状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对比临床疗效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中,急性脑梗死抑郁症发生与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体验较多负性事件、社会支持低下有关,对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抑郁症状,预防抑郁症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急性脑梗死 相关因素 预防
下载PDF
感觉再训练及口服弥可保片剂对周围神经修复术后患者感觉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吴丽蓉 唐卫军 +2 位作者 吕燕 李慧 马荣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7期3304-3307,共4页
目的:探讨感觉再训练及口服弥可保片剂对周围神经修复术后患者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腕部损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32例,在神经修复术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D组不采取其他任何措... 目的:探讨感觉再训练及口服弥可保片剂对周围神经修复术后患者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腕部损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32例,在神经修复术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D组不采取其他任何措施治疗;C组给予弥可保片剂口服治疗;B组采取感觉再训练治疗;A组采取感觉再训练联合弥可保片剂口服治疗。对比患者术后1年及2年的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及m2-PD检测结果。结果:A、B、C组术后1年及2年的感觉功能分级情况均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A组与D组相比,差异最为显著(P<0.05)。并且,A组的感觉功能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改善。A、B、C组的m2-PD检测结果均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术后1年及2年的检测结果分别为(6.79±2.08)mm、(4.98±2.05)mm,相比于D组的(13.31±1.64)mm、(11.94±2.37)mm,差异最为显著(P<0.05);且术后2年的的检测结果明显低于术后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感觉再训练与弥可保口服治疗相结合用于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神经修复术后,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最大限度的促进患者感觉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再训练 弥可保 周围神经修复术 感觉功能
原文传递
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郑容 郭洛宁 郑红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其中63例发病前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者作为对照组,63例发病前使用抗... 目的探讨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其中63例发病前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者作为对照组,63例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者作为研究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两组患者入院后根据发病时间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尿激酶(UK)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及溶栓治疗前后血压,采用改良版Rankin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预后良好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血压,不会增加颅内出血发生风险或对预后造成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静脉溶栓 颅内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