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Brisson术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向针嵩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4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Brisson术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隐匿性阴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实施Devine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改良Brisson术治疗,比较... 目的:观察改良Brisson术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隐匿性阴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实施Devine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改良Brisson术治疗,比较两组阴茎长度、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阴茎长度长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外观美观度、治疗满意度、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隐匿性阴茎中实施改良Brisson术,不仅能够提升疾病治疗的效果,还能够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提升患儿和家长的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Brisson术 小儿隐匿性阴茎 Devine手术
下载PDF
经肘前横纹入路与肘部外侧入路在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比较
2
作者 李邦青 曾玉林 +1 位作者 王俊伟 袁德超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3期142-145,共4页
目的比较经肘前横纹入路与肘部外侧入路在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8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于收治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 目的比较经肘前横纹入路与肘部外侧入路在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8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于收治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肘部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经肘前横纹入路,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相关指标、肘关节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显露时间、手术时间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切口感染、肘关节过伸、骨化性肌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2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578,P<0.05)。结论经肘前横纹入路方式临床效果良好,相较于肘部外侧入路,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肘前横纹入路 肘部外侧入路 GartlandⅢ型 肱骨髁上骨折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在颈动脉损伤修复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3
作者 侯青春 王俊伟 +1 位作者 毛伟鉴 王益夫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98-0201,共4页
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内膜修复作用机制。 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Y294002组,用2F冠脉球囊扩张导管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LY294002组10ug/kg.d腹腔注射LY29400,共3天。术后2... 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内膜修复作用机制。 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Y294002组,用2F冠脉球囊扩张导管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LY294002组10ug/kg.d腹腔注射LY29400,共3天。术后2周处死大鼠取损伤颈动脉行HE染色、Verhoeff弹性纤维染色观察内膜修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AKT、Cyclin D1、PCNA等细胞增殖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P-AKT、Cyclin D1、PCNA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AKT蛋白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LY294002处理组的P-AKT、Cyclin D1、PCNA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HE染色及Verhoeff弹性纤维染色提示与模型组相比较,LY294002处理组颈动脉内膜损伤后内膜增生速度明显降低。结论 LY294002可抑制颈动脉损伤模型大鼠颈动脉血管组织p-AKT、Cyclin D1、PCNA等蛋白的表达,抑制血管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损伤 支架内再狭窄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曾玉林 张健 +1 位作者 林旭 钟泽莅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比较不锈钢缝线三维立体缝合逐级复位固定与克氏针钢丝捆扎“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0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按照固定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不锈钢缝线三维立体缝合逐级复位固定治疗,20例)和对照组(采用克氏针... 目的比较不锈钢缝线三维立体缝合逐级复位固定与克氏针钢丝捆扎“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0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按照固定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不锈钢缝线三维立体缝合逐级复位固定治疗,20例)和对照组(采用克氏针钢丝捆扎“8”字张力带治疗,2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5个月。手术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关节面平整,均达解剖复位,切口均一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步态均无明显异常;采用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克氏针钢丝捆扎“8”字张力带相比,不锈钢缝线三维立体缝合逐级复位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不锈钢缝线 三维复位固定 克氏针张力带 内固定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指导价值 被引量:14
5
作者 毛伟鉴 杨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5例。对照组直接进行结直... 目的探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5例。对照组直接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试验组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前实施MSCTA三维重建,比较两组治疗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性别、肿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与腹主动脉分叉点的距离(D1)、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与腹主动脉分叉点发出第一分支的距离(D2)平均长度明显缩短(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淋巴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5.38%、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术前,采用MSCTA三维重建有助于提升定位精确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缩小D_(1)、D_(2)长度,帮助施术者制定准确手术方案,且并发症减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腹腔镜 三维重建 并发症
下载PDF
健康体检人群残余胆固醇对动脉硬化进展的影响
6
作者 董召琴 易付良 +4 位作者 应育娟 毛伟鉴 朱元芳 高扬 游油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6-692,共7页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残余胆固醇(RC)对动脉硬化进展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3年1至12月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完成动脉硬化检测的≥18岁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共9016例,其中动脉硬化6213例,提取检测结论、基本...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残余胆固醇(RC)对动脉硬化进展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3年1至12月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完成动脉硬化检测的≥18岁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共9016例,其中动脉硬化6213例,提取检测结论、基本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腰围、血压、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和生化指标(血脂、空腹血糖、肝功能和肾功能),根据检测结论将受检者分为动脉硬化组和正常组,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受检者RC水平,分别将其按照二值化和四分位数分组,利用4种回归模型分析校正不同混杂因素后RC水平对动脉硬化进展的影响。结果正常组RC水平为(0.63±0.44)mmol/L,动脉硬化组为(0.76±0.61)mmol/L。正常组RC升高652例,RC正常2241例;动脉硬化组RC升高2069例,RC正常4144例。正常组RC处于Q1~Q4区间的人数分别为838(28.97%)、752(25.99%)、760(26.27%)、543(18.77%),逐渐递减;动脉硬化组RC处于Q1~Q4区间人数分别为1414(22.76%)、1438(23.15%)、1589(25.58%)、1771(28.51%),逐渐递增。利用4种回归模型校正各种混杂因素后,RC升高增加了动脉硬化进展的风险,OR值分别为1.38、1.24、1.23、1.21;RC水平在Q4区间者动脉硬化进展风险相比Q1区间者分别增加1.50、1.32、1.31、1.28倍。结论RC升高是动脉硬化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动脉硬化进展的影响趋于稳定且始终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动脉硬化 体格检查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