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炎性因子、神经因子及NO代谢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志国 周霞 文贵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431-1433,143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炎性因子、神经因子及一氧化氮(NO)代谢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Hcy水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炎性因子、神经因子及一氧化氮(NO)代谢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Hcy水平差异,并根据观察组Hcy水平中位数进一步将其分为高Hcy、低Hcy组各59例。对比不同Hcy水平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因子及NO代谢指标含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Hcy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IL)-1β、IL-6、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均高于低Hcy组患者,神经因子和肽素(Copeptin)、N端前脑钠肽(NT-proBN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的含量高于低Hcy组患者,NO代谢指标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高于低Hcy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增高,且Hcy水平与炎性因子、神经因子及NO代谢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炎性因子 神经因子 NO代谢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Bcl-2、BAX、Caspase-3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
作者 文贵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279-1282,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前后外周血Bcl-2、BAX、Caspase-3分子的表达量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的8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第4周时,...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前后外周血Bcl-2、BAX、Caspase-3分子的表达量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的8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第4周时,分别测定外周血中凋亡分子Bcl-2、BAX、Caspase-3的表达量以及血清中神经细胞因子、氧化应激产物的含量。结果:治疗后第2周、第4周时,患者外周血中Bcl-2的mRNA表达量以及血清中BDNF、NGF、VEGF、IGF-1的含量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治疗前,BAX、Caspase-3的mRNA表达量以及血清中MDA、8-OHdG、8-iso-PGF2α的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时,患者外周血中Bcl-2的mRNA表达量以及血清中BDNF、NGF、VEGF、IGF-1的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后第2周,BAX、Caspase-3的mRNA表达量以及血清中MDA、8-OHdG、8-iso-PGF2α的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后第2周。外周血中Bcl-2的mRNA表达量与血清中BDNF、NGF、VEGF、IGF-1的含量呈正相关,与血清中MDA、8-OHdG、8-iso-PGF2α的含量呈负相关;外周血中BAX、Caspase-3的mRNA表达量与血清中BDNF、NGF、VEGF、IGF-1的含量呈负相关,与血清中MDA、8-OHdG、8-iso-PGF2α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够通过增加抗凋亡分子的表达、抑制促凋亡分子的表达来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丹参多酚酸盐 凋亡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并发症探讨及预防
3
作者 甘玉芬 周易 缪冬梅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颈交感神经节阻滞 并发症 穿刺反应 针尖位置 阻滞范围
下载PDF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生命质量研究
4
作者 文贵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11期231-231,共1页
探讨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使用SF-36健康评定量表对49名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进行测评。结果:AN组SF-36量表分值与正常人群相比,在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 探讨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使用SF-36健康评定量表对49名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进行测评。结果:AN组SF-36量表分值与正常人群相比,在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维度分数均低于普通人群,而且均有显著意义(P<0.01)。长病程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平均分数均低于短病程患者,且在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维度及总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生命质量较正常人群差,应该加强包括心理、生活护理,实施整体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厌食症?生命质量?护理对策
下载PDF
阿替普酶溶栓序贯低分子肝素钙抗栓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但毅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溶栓序贯低分子肝素钙抗栓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干预组和未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后...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溶栓序贯低分子肝素钙抗栓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干预组和未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后采集血清并测定血小板活化因子、神经损伤分子、可溶性凋亡分子、生长因子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D62p、CD63、PAF、GMP-140、NSE、S100B、GFAP、sFas、sFasL、sTRAIL、IGF-1、VEGF、BDNF、bFGF的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D62p、CD63、PAF、GMP-140、NSE、S100B、GFAP、sFas、sFasL、sTRAIL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IGF-1、VEGF、BDNF、bFGF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序贯低分子肝素钙抗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抑制血小板活化、细胞凋亡并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神经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低分子肝素 血小板活化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原花青素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邹燕 肖凯强 《西南军医》 2018年第5期523-528,共6页
神经系统疾病种类繁多,治疗复杂,部分疾病尚无特殊治疗药物,长期以来人们都在积极寻找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原花青素是一类富含羟基的生物类黄酮,于自然界中来源广泛,目前研究发现其在多个医学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原花青素... 神经系统疾病种类繁多,治疗复杂,部分疾病尚无特殊治疗药物,长期以来人们都在积极寻找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原花青素是一类富含羟基的生物类黄酮,于自然界中来源广泛,目前研究发现其在多个医学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原花青素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药理作用 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不同时机手术效果及再出血风险 被引量:15
7
作者 丁昊 游潮 +1 位作者 邓琳 尹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4-326,共3页
目的已破裂颅内动脉瘤手术时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尚存在争论,本文拟探讨动脉瘤出血后不同时机手术效果及再出血风险。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所收治首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患者,共303例,采取手术... 目的已破裂颅内动脉瘤手术时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尚存在争论,本文拟探讨动脉瘤出血后不同时机手术效果及再出血风险。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所收治首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患者,共303例,采取手术治疗者279例,分为早期手术组(首次出血后3d内手术),中间期手术组(出血后3d~2W内手术),晚期手术组(出血2W后手术),动脉瘤颈夹闭259例,孤立9例,包裹手术11例。近期手术效果以死亡率进行判断,远期恢复效果按术后3月格拉斯哥结果记分(GOS)评价。结果早期手术者手术死亡率较中间期及晚期手术明显降低,远期恢复效果较后两者为佳,中间期及晚期手术者手术死亡率及恢复良好率无明显差异。56例患者入院后发生再出血,早期再出血患者占再出血患者总数的39.3%,中间期再出血患者占33.9%,晚期再出血患者占26.8%,再出血死亡率60.7%。结论脑血管痉挛不应作为考虑手术时机主要因素,为防止后果严重的再出血,除了早期手术外还应做到及时尽早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 手术时机
下载PDF
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脑出血的预后因素分析(附165例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丁昊 游潮 +2 位作者 邓琳 尹浩 王翔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531-533,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采取小骨窗微侵袭手术80例,常规开颅手术85例;超早期手术72例,非超早期手术93例。以近期病死率及术后6月ADL分级作为预后判断指...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采取小骨窗微侵袭手术80例,常规开颅手术85例;超早期手术72例,非超早期手术93例。以近期病死率及术后6月ADL分级作为预后判断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如年龄、入院GCS评分、颅内血肿量、脑室积血程度、是否发生脑疝、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结果单因素分析:小骨窗微侵袭手术组近期病死率(17.0%)与常规手术组(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骨窗微侵袭手术组远期恢复良好率(60.0%)显著性高于常规手术组(42.4%);超早期手术组近期病死率(11.1%)显著性低于非超早期手术组(26.9%),远期恢复良好率(63.9%)显著性高于非超早期手术(40.9%)。多因素分析:入院GCS评分、是否发生脑疝及手术时机对近期病死率有显著性影响,是否发生脑疝、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对远期恢复效果有显著性影响。结论超早期微侵袭手术方式可能是降低病死率,改善病人预后的适宜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因素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不同时间窗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林玉全 王升武 +3 位作者 辜忠灵 邓琳 文贵斌 陈云波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第7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应用时间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4例,根据阿替普酶溶栓时间窗可分为1 h组21例、1~2 h组46例、2~3 h组42例和3~4.5 h组35例。采用NIHSS评分评估各组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应用时间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4例,根据阿替普酶溶栓时间窗可分为1 h组21例、1~2 h组46例、2~3 h组42例和3~4.5 h组35例。采用NIHSS评分评估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 h、治疗28 d、治疗90 d神经功能缺损情况,mRS评分评价溶栓90 d后临床疗效,采用TICI标准对各组患者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再通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各组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溶栓时间窗的推移,NIHSS评分逐渐升高(P<0.05),阿替普酶溶栓应用时间与NIHSS评分相关(P<0.05)。1 h组、1~2 h组、2~3 h组和3~4.5 h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5.8%、76.1%、59.5%和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h组血管再通情况不影响临床疗效(P>0.05),1~2 h组、2~3 h组和3~4.5 h组的血管再通情况与临床疗效可能相关(P<0.05)。3~4.5 h组的供血动脉再通情况与堵塞部位相关(P<0.05),1 h组、1~2 h组和2~3 h组脑供血动脉再通情况与堵塞部位无关(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率与阿替普酶溶栓应用时间相关,阿替普酶溶栓时间窗小可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 溶栓应用时间 血管再通率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多感官刺激技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价 被引量:16
10
作者 林玉全 王升武 辜忠灵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4期236-240,共5页
目的对尼莫地平联合多感官刺激技术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并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3例Va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尼莫地平片进行... 目的对尼莫地平联合多感官刺激技术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并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3例Va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尼莫地平片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感官刺激技术进行治疗。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和VaD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VaDAS-cog)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S)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质量;采用改良的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的ADLS评分和B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差异(均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于对照组(90.48%vs73.17%,χ2=4.196,P=0.041);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多感官刺激技术治疗VaD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认知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适合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多感官刺激技术 血管性痴呆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硫唑嘌呤或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琳 文贵斌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AZA)或环孢素A(CyA)联合糖皮质激素(GC)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MG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AZA+GC治疗;观察组采用CyA+GC治疗,疗程均为两年。比...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AZA)或环孢素A(CyA)联合糖皮质激素(GC)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MG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AZA+GC治疗;观察组采用CyA+GC治疗,疗程均为两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年后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QMGS评分)、重症肌无力复合量表(MGC评分)、肌无力肌肉量表(MMS评分)、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总疗效率、药物毒性反应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QMGS、MGC、MMS得分明显减少且血清AchR-Ab、IgE、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的总疗效率、药物毒性总发生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ZA或CyA联合GC治疗MG的疗效相当,均能有效调节自身异常免疫反应,恢复肌肉正常功能,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糖皮质激素 硫唑嘌呤 环孢素A
下载PDF
发病前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初发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云波 文贵斌 +1 位作者 林玉全 李长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5期342-34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发病前开始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初发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分析他汀类药物在脑梗死急性期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纳入2011-2013年期间在本科连续住院12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发病前开始治疗组为发病前已开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 目的通过观察发病前开始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初发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分析他汀类药物在脑梗死急性期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纳入2011-2013年期间在本科连续住院12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发病前开始治疗组为发病前已开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的患者45例。发病后治疗组为发病24h后开始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患者75例。登记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史,依据影像学资料行卒中分型(采用TOAST分型)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计算患者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在入院时及发病3个月时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和改良Rankin评分( mRS评分)。以脑卒中发病后3个月时mRS≤2定义为预后良好,mRS≥3为预后较差的标准。入院时及发病3个月时行血脂分析检查。对两组患者之间的基线资料、平均颈动脉IMT、入院NIHSS、预后及TOAST分型进行对照分析,不同预后的患者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预测因素。结果发病前开始治疗组良好预后的数量、患有高脂血症患者数量较发病后治疗组明显更多,且发病前开始治疗组有明显更低的NIHSS评分(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OR 0.13,95%CI 0.03~0.39,P=0.006)、发病前开始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OR 4.8,95%CI 1.23~19.00,P=0.025)、入院时NIHSS( OR 1.15,95%CI 1.01~1.26,P=0.012)是卒中后近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发病前开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可能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这种作用可能源自他汀类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脑卒中 神经保护 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
下载PDF
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程玉峰 代建萍 杨玉佳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1470-1471,共2页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观察护理后临床效果,旨在探讨出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60例脑梗死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观察护理后临床效果,旨在探讨出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60例脑梗死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康复期护理、饮食护理等综合方式,记录两组患者焦虑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经优质护理后焦虑状态显著减轻且生活完全自理患者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47.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并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脑梗死 疗效分析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玉全 王升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患者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10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脉络宁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疗程为14d。...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患者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10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脉络宁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疗程为14d。测定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血清hs-CRP及Hcy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ADL评分明显升高;血清hs-CRP和Hcy在治疗后两组均显著降低;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Hcy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依达拉奉能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及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高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氮酸 脑梗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 被引量:6
15
作者 曾玉莲 代健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5期460-460,共1页
目的改善了脑梗死患者及家属的遵医行为和自护能力,预防再发脑梗死。方法运用整体护理对576例脑梗死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提高了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结论使患者及家属掌握了脑梗死的相关知识,增进了护患沟通,能积... 目的改善了脑梗死患者及家属的遵医行为和自护能力,预防再发脑梗死。方法运用整体护理对576例脑梗死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提高了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结论使患者及家属掌握了脑梗死的相关知识,增进了护患沟通,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整体护理 健康教育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血管新生以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文贵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427-1430,共4页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血管新生以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8例急性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HBOT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血管新生分子的...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血管新生以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8例急性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HBOT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血管新生分子的含量及脑血流灌注指标。结果:治疗后10、20、30d时,两组血清中sICAM-1、sVCAM-1、TNF-α、MMP-9、ET-1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VEGF、Ang-I、Ang-II、NO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脑组织血流灌注指标CBF和CB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中sICAM-1、sVCAM-1、TNF-α、MMP-9、ET-1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VEGF、Ang-I、Ang-II、NO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BF和CB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血管新生具有促进作用,进而能够改善脑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高压氧治疗 炎症反应 血管新生
下载PDF
循证护理对脑血管病介入术前后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7
作者 吴章淑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434-1436,共3页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脑血管病介入术前后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20例脑血管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术前、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术前、术后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包括术前给...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脑血管病介入术前后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20例脑血管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术前、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术前、术后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包括术前给患者介绍介入术环境及仪器,指导正确在床上大小便、肢体制动和心理疏导.术后鼓励患者每天饮水800~1 200 ml,每1~2h对其背部及术侧肢体进行按摩,适时变换体位和腹式呼吸,严密观察过度灌注等并发症的发生.然后对2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对其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9.1%,对照组34.5%,其中研究组患者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总满意度9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P〈0.01).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血管病介入术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降低术后皮下血肿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介入术 循证护理 不良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乳酸脱氢酶-A亚基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昊 邓琳 +2 位作者 陈岷辉 蓝美锐 游潮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研究乳酸脱氢酶-A亚基(LDH-A)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收集67例脑胶质瘤标本(WHOⅡ级25例、Ⅲ级22例、Ⅳ级20例)及10例行内减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LDH-A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中的... 目的研究乳酸脱氢酶-A亚基(LDH-A)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收集67例脑胶质瘤标本(WHOⅡ级25例、Ⅲ级22例、Ⅳ级20例)及10例行内减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LDH-A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LDH-A阳性表达率在Ⅲ、Ⅳ级胶质瘤中分别为68.2%、75.0%,均显著高于Ⅱ级胶质瘤(32.0%)(P<0.05)。胶质瘤病理级别与LDH-A蛋白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522,P<0.05)。结论 LDH-A在胶质瘤中高度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随着病理级别增加而上升,这提示胶质瘤中存在糖酵解通路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乳酸脱氢酶类 糖酵解
下载PDF
vWF与GMP-140在aSAH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升武 李雪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血小板膜糖蛋白-140(GMP-140)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在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SAH患者60例,比较不同动脉瘤直径,不同Hunt-Hes... 目的:探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血小板膜糖蛋白-140(GMP-140)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在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SAH患者60例,比较不同动脉瘤直径,不同Hunt-Hess分级(H-H分级)和不同预后结果的血浆中vWF和GMP-140动态变化,并分析血浆vWF和GMP-140的相关关系。结果:动脉瘤直径≥10mm的aSAH患者在出血后第1天和第4天vWF和GMP-140水平均高于动脉瘤直径〈5mm和动脉瘤直径5~10mm的患者(均P〈0.05);H-H分级为Ⅵ~Ⅴ级的aSAH患者在出血后第1天和第4天vWF和GMP-140水平均高于Ⅰ~Ⅲ级的患者(均P〈0.05);H-H分级为Ⅵ~Ⅴ级的aSAH患者在出血后第10天vWF和GMP-140水平高于Ⅰ级的患者(均P〈0.05);预后不良的aSAH患者在出血后第1天GMP-140水平[(60.59±23.45)μg/L]高于预后良好的患者[(39.43±16.17)μg/L](P〈0.05);预后不良的aSAH患者在出血后第4天vWF[(3.08±1.57)U/mL]高于预后良好[(1.83±1.02)U/mL]的患者(P〈0.05);预后不良的aSAH患者在出血后第10天vWF[(3.74±1.96)U/mL]和GMP-140[(43.51±14.27)μg/L]均高于预后良好的患者(P〈0.05);第1天血中vWF和GMP-140呈正相关关系(r=0.621,P=0.0001);第4天血中vWF和GMP-140呈正相关关系(r=0.282,P=0.029)。结论:血中的vWF和GMP-140的动态变化与动脉瘤直径、病情以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血小板膜糖蛋白-140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头颈部动脉夹层18例影像和临床特点、治疗及随访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云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28-632,共5页
目的 探讨自发性头颈部动脉夹层(包括颈动脉及椎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特点及其治疗随访情况。方法 对18例自2009年~2013年于我科住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TIA,后经检查证实自发性头颈部动脉夹层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随访... 目的 探讨自发性头颈部动脉夹层(包括颈动脉及椎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特点及其治疗随访情况。方法 对18例自2009年~2013年于我科住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TIA,后经检查证实自发性头颈部动脉夹层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例颈动脉夹层及7例椎动脉夹层患者的发病高危因素包括近期上呼吸道感染、颈部按摩、颈部轻微外伤、偏头痛、结缔组织疾病、长期吸烟、高血压等。DSA检查5例表现为线样征,1例可见血管内膜瓣,3例表现为双腔征,8例表现为火焰征,17例患者表现为脑梗死,1例表现为TIA,2例患者伴有头颈部疼痛,1例患者伴有Horner征。3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15例患者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其中1例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行支架植入术。所有患者在3~6 m的随访过程中未发生新的缺血事件。结论 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可帮助诊断头颈部动脉夹层,口服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目前首选治疗方案,部分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狭窄病例可尝试支架置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动脉夹层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