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河“现代神话史诗”的英雄转化与叙事思维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大为 《江汉学术》 2014年第2期55-68,共14页
透过"英雄转化"和"史诗轻量化"两个角度,可探讨江河的现代神话史诗《太阳和他的反光》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意义与价值。12则中国古老神话所蕴含的巨大创作潜能,沸腾了江河的诗歌生命,继而产生了英雄转化和叙事轻量... 透过"英雄转化"和"史诗轻量化"两个角度,可探讨江河的现代神话史诗《太阳和他的反光》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意义与价值。12则中国古老神话所蕴含的巨大创作潜能,沸腾了江河的诗歌生命,继而产生了英雄转化和叙事轻量化,反过来丰富了这12则古老神话,并赋予全新的精神意涵。带有悲剧成份的创作心灵、错综复杂的朦胧诗发展背景,轻巧地浓缩在精简的叙事里面,再加上颠覆性的解构诠释,江河精彩地完成了一次现代神话史诗的先锋实验,也完成了自身"心灵图象"的建构,对第三代诗人的逆崇高、反英雄、平民化的先锋美学实验,有很大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 神话 史诗 叙事 英雄转化 朦胧诗 第三代诗人
下载PDF
“卓吾李先生,今之子瞻也”——李贽与苏轼并论之意义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光仪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2-31,共10页
袁中道尝誉李贽为"今之子瞻",李贽与苏轼二人并论之基础及其意义何在实有值得探讨之处。苏轼备受晚明文人推崇,而李贽正是当中彰扬苏轼之第一人,研究之初首先引证李贽对苏轼之推重,其次讨论李贽在晚明苏学盛行之风潮中的代表... 袁中道尝誉李贽为"今之子瞻",李贽与苏轼二人并论之基础及其意义何在实有值得探讨之处。苏轼备受晚明文人推崇,而李贽正是当中彰扬苏轼之第一人,研究之初首先引证李贽对苏轼之推重,其次讨论李贽在晚明苏学盛行之风潮中的代表性地位。晚明文人与道学家对立之意识,可上溯至北宋之洛蜀党争,故李贽被视为"反道学"之文人,实亦承继了苏轼蜀学与洛学对立之精神。然李贽学术乃阳明嫡传,而阳明心学尽管与程朱理学相颉颃,却无疑仍属道学一脉,以性命之学为依归。由此进一步考察李贽之"反道学",仅在反程朱之一尊;而其表彰苏轼,亦正代表了阳明心学涵融洛、蜀之精神,今日重新正视李贽与苏轼之学术,对儒学之过去与未来亦将有更开阔之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苏轼 阳明心学 晚明文人 洛蜀党争
下载PDF
晚明儒者融會佛道二家的學術範例——論焦竑兼攝耿定向與李贄之學的思想特色 被引量:1
3
作者 袁光儀 《诸子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171-199,共29页
焦竑融會三教的思想本已爲世所知,本文則從焦竑兼攝其師友耿定向與李贄學術之長的思想特色再加申發。耿、李之間曾有長年論戰,但二人學術實乃相反相成,本文分析耿、李二人在焦竑生命學術中各自代表的意義,並就二人學術偏重之兩端,如下... 焦竑融會三教的思想本已爲世所知,本文則從焦竑兼攝其師友耿定向與李贄學術之長的思想特色再加申發。耿、李之間曾有長年論戰,但二人學術實乃相反相成,本文分析耿、李二人在焦竑生命學術中各自代表的意義,並就二人學術偏重之兩端,如下學與上達、自律與自由,考察焦竑涵融兼括之思想内涵。三人之學術皆以儒者德性爲獨尊,然又給予佛道及其他各種知識學問平等的地位,其'尊德性'與'道問學'乃能一以貫之,值得後世加以發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竑 耿定向 李贄 尊德性 道問學
下载PDF
莊子與海德格爾:無用之用、以明、物化 被引量:1
4
作者 賴賢宗 《诸子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355-382,共28页
首先,筆者探討了海德格爾對於《莊子》的'無用之用'以及老子的無的討論。《莊子》的'無用之用'涉及'以明'的課題,筆者進而研究《莊子》的'以明'的三個面向,對比於海德格爾所説的'解蔽'的真理觀... 首先,筆者探討了海德格爾對於《莊子》的'無用之用'以及老子的無的討論。《莊子》的'無用之用'涉及'以明'的課題,筆者進而研究《莊子》的'以明'的三個面向,對比於海德格爾所説的'解蔽'的真理觀與'澄明'(Lichtung)。莊子闡明'以明'的第一個面向是理論理性的知性分析的面向,以及由概念的相對性而相反相成地更爲全面地掌握物論。第二個面向的'以明'是無的智慧的面向,是莊子所説的'得其環中,以應無窮',在這裏'以明'與'無用之用'的論題具有重大的相關性。第三個面向的'以明'則是葆光、天倪的面向,呼應於《齊物論》一開始所説的'天籟',而關聯於筆者所闡明的'物化'。海德格爾在他對於技術的批判之中,以及他的存有思想的藝術觀(藝通於道)之中,提到了《莊子》的'無用之用',《莊子》的'以明'對於海德格爾來説是如何面對人類的理性的光芒,以及如何進入到'澄明'的林中空地(存有的界域)的問題。筆者此文探討莊子比較於老子的具有特色之處,在於三點:用(庸、無用之用)、心(靈台心)、化(物化)。因此而呈現出莊子哲學具有絶對唯心以及藝術化的傾向,莊子哲學是一種即現象即本體的絶對唯心的現象論。在上述的三個項目之中,本文的重點在於海德格爾與莊子二者在用、心、化的三個論題的對話,簡言之,《莊子》以'無用之用'來恢復靈台心的'以明'之虚靈妙用,從而逍遥乎'道化'之中。海德格爾與《莊子》的對話從1930年貫穿到1960年代以後,海德格爾對於'用'(Brauch)的省思以及對於'解蔽'、'本成發生'(Ereignis)的闡明一一對應於《莊子》所説的用、心、化,海德格爾與《莊子》的對話可謂'兩鏡相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莊子 老子 海德格爾 以明 物化 無用之用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佛教讯息探论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晋龙 《图书馆研究》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探索《四库全书》出现的僧众与收录的佛教书籍的实情。以《四库全书》附录的武英殿版《总目》为对象,考得《总目》总共出现274位僧众,以宋代的72人最多;收录与征引185部涉及佛教作者与内容的专书和17篇文章,其中属于集部者最多,子部次... 探索《四库全书》出现的僧众与收录的佛教书籍的实情。以《四库全书》附录的武英殿版《总目》为对象,考得《总目》总共出现274位僧众,以宋代的72人最多;收录与征引185部涉及佛教作者与内容的专书和17篇文章,其中属于集部者最多,子部次之。这有助于切实了解《总目》佛教相关讯息,也可为四库学、宗教学与清代学术研究者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学 四库全书总目 佛教 僧众
下载PDF
生命之镜:论无垢舞蹈剧场妈祖剧场艺术
6
作者 赖贤宗 《妈祖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76-80,共5页
本文尝试探索《醮》此一以妈祖为主题的仪式剧场并阐述其境界美学,除了对1995年至2006年演出的《醮》从事作岛论的阐明之外,也展开以道观之的三重性美学理论,并将它作为《醮》的身体观、境界美学的哲学基础。以林丽珍无垢舞蹈剧场的身... 本文尝试探索《醮》此一以妈祖为主题的仪式剧场并阐述其境界美学,除了对1995年至2006年演出的《醮》从事作岛论的阐明之外,也展开以道观之的三重性美学理论,并将它作为《醮》的身体观、境界美学的哲学基础。以林丽珍无垢舞蹈剧场的身体观与境界美学为例证,将其放在东西方当代剧场理论之中进行跨文化沟通考察,建构舞蹈剧场之东方哲学与修练功夫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丽珍 无垢舞蹈剧场 妈祖 《醮》 身体 境界美学
下载PDF
老子莊子哲學的“人法”與“道生”
7
作者 賴賢宗 《诸子学刊》 2020年第2期83-106,共24页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三種詮釋進路各有不同:一、莊子是語言哲學以及超存有學的觀點,"一與言爲二,二與一爲三"。二、王弼是無的超存有學與有的存有學的觀點。三、河上公詮解爲陰與陽爲二、陰氣陽氣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三種詮釋進路各有不同:一、莊子是語言哲學以及超存有學的觀點,"一與言爲二,二與一爲三"。二、王弼是無的超存有學與有的存有學的觀點。三、河上公詮解爲陰與陽爲二、陰氣陽氣與二者的沖氣爲三,則是氣化宇宙論與養生學的觀點。對《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强調"人法地法天法道更法自然"乃是"轉相法"。筆者在此重新檢討了唐君毅的相關詮釋,建構相關的本體詮釋的模型。因此達到由"道生"與"人法"的相互回環,也就是由"向下之道""道向萬物開展的途徑"與"向上之道""萬物向道回返的歷程的雙向循環",以此一本體詮釋的回環來重新解讀《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莊子 老子 一生二 海德格爾
下载PDF
陳澔《禮記集説》的負評及其與《欽定禮記義疏》關係述論
8
作者 楊晋龍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20年第1期41-66,共26页
此文立基於"回到歷史現場"的實證研究模式,從"經學傳播"的角度探索明清士人及清代官書負面批評陳澔《禮記集説》等的實情,並分析陳澔《集説》與乾隆《欽定禮記義疏》的關係和清朝繼續以陳澔《集説》立於學宫的可能... 此文立基於"回到歷史現場"的實證研究模式,從"經學傳播"的角度探索明清士人及清代官書負面批評陳澔《禮記集説》等的實情,並分析陳澔《集説》與乾隆《欽定禮記義疏》的關係和清朝繼續以陳澔《集説》立於學宫的可能原因。透過"外部研究"的歸納統計的方法,確定明清兩代除《四庫全書總目》等官書外,另有26位士人批評陳澔《集説》之缺失與不足。《欽定禮記義疏》正文徵引488條陳澔《集説》,412條屬正面肯定的引述。清朝官書承認陳澔《集説》引導初學者學習的功能,《欽定禮記義疏》實爲增補陳澔《集説》"經術"解説的不足而編輯,兩書是互補和一體的關係,此亦清代續立陳澔《集説》於學宫之故。研究成果除提供相關有效的證據外,並證實明清兩代官學之承繼關係,對學術史與經學史的研究者,或當有協助進一步思考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陳澔 雲莊禮記集説 欽定禮記義疏 經學史 官方經學 明清
原文传递
当代诠释中的康德的令式伦理学
9
作者 赖贤宗 《伦理学术》 2018年第1期85-103,共19页
本文重新检视康德的令式伦理学中的定言令式的不同表达方式,从而指出在一般所知的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的自律伦理学的定言令式的三类五型之外,康德哲学之中另外还有法权的定言令式与最高善的实质的定言令式两类。从而,此文论述... 本文重新检视康德的令式伦理学中的定言令式的不同表达方式,从而指出在一般所知的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的自律伦理学的定言令式的三类五型之外,康德哲学之中另外还有法权的定言令式与最高善的实质的定言令式两类。从而,此文论述了康德伦理学从独我论的形式主义伦理学诠释而通往向康德的法律哲学而趋的必需性。本文在此一脉络之中,探讨了康德法律哲学与其自由理论与作为目的体系的伦理学之间的关系。从而,我们得以对于康德自律伦理学与沟通伦理学的共识理论的衔接点,以及自律与共识对于实现自由与目的体系的政治共同体的重要性,得到较佳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伦理学 定言令式 法律哲学(法哲学) 自律
原文传递
伏生傳《尚書》説獻疑
10
作者 楊晋龍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9年第1期1-24,共24页
本文旨在探討漢代記載《尚書》學上有關"伏生傳經"的原始文獻,以及因爲這些記載的差異,造成的争論議題。藉由文獻搜尋與歸納的分析,了解漢代有司馬遷等八家論及"伏生傳經"事。再經由較爲全面性的分析,了解八家異論... 本文旨在探討漢代記載《尚書》學上有關"伏生傳經"的原始文獻,以及因爲這些記載的差異,造成的争論議題。藉由文獻搜尋與歸納的分析,了解漢代有司馬遷等八家論及"伏生傳經"事。再經由較爲全面性的分析,了解八家異論導致學者對伏生的師承、藏書、教學方式、傳授篇章、伏女傳經等等諸事,出現不同的詮釋意見;且由於記載不明、各自詮釋,因而導致《尚書》學出現十三項争論性的議題,這些議題至今依然没有共識性的最終答案。研究獲得的結果,大致釐清《尚書》學某些争論議題的起因與内容,同時也有助於《尚書》學研究者,重新檢討是否有必要再繼續追問這類很難有共識的争議問題,同時反思爲這些議題取得唯一答案的可能性、合理性與必要性,或者可以因此而不受這類無法證實或證僞固有包袱窠臼的影響,開展出新的《尚書》學研究議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生 尚書 傳經 鼂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