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罗佩《琴道》与传统文人想象 被引量:2
1
作者 沈冬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4-116,7,共3页
值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百岁纪念之际,作者研究其琴学研究成果《琴道》,认为高罗佩不以西方音乐理论来合理化中国的琴学传统,而以明代文人生活的整体品味体来衬托琴,为西方读者建构了以琴为中心的明代文人生活想象。
关键词 高罗佩 《琴道》 文人想象
下载PDF
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排名
2
作者 黄慕萱 楼雯(翻译整理) 《评价与管理》 2012年第4期9-9,共1页
2012年10月27日上午,台湾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黄慕萱教授作了以“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排名”为题的学术报告。 自2007年开始,台湾高教评鉴中心首次发布了“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排名”,至今已经发布了5次该排名。针对世界大... 2012年10月27日上午,台湾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黄慕萱教授作了以“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排名”为题的学术报告。 自2007年开始,台湾高教评鉴中心首次发布了“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排名”,至今已经发布了5次该排名。针对世界大学产出的科研论文的质量表现进行评比(不含人文与艺术领域),质量占75%,数量占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评比 科研论文 世界大学 台湾大学 2007年 学术报告 副院长 文学院
下载PDF
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看李清照《声声慢》的两个英译本
3
作者 董绚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12期5796-5801,共6页
古诗词翻译长久以来都是文学翻译领域的难题,尤其是如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这样以叠词为特色,拥有跌宕缠绵的音韵之美和细腻的情感表达的诗词。翻译家奈达主张,翻译应通过最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传递源文信息,以确保译文读者能最大限度... 古诗词翻译长久以来都是文学翻译领域的难题,尤其是如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这样以叠词为特色,拥有跌宕缠绵的音韵之美和细腻的情感表达的诗词。翻译家奈达主张,翻译应通过最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传递源文信息,以确保译文读者能最大限度地获得与原文读者一致的体验。应用奈达的理论,本文从语言风格、美学意境、翻译的忠实度以及文化意象等四方面对《声声慢》的两个英译版本——许渊冲和朱纯深的译作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许渊冲的译文语言风格过于直白且存在一些误译;相对而言,朱纯深的译文则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更为贴近原文,成功捕捉了原文复杂的形式之美和文化意象,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了与原文读者相似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声慢》 动态对等理论 诗歌翻译
下载PDF
听见“中国性”——四海唱片的艺术之声 被引量:3
4
作者 沈冬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35,4,共20页
文章以唱片为主体史料建构有声音乐史,考订1960~1980年代台湾四海唱片公司出版的50余张艺术类唱片。并援用"中国性"概念,诠译这些唱片的整体意义与深层脉络。
关键词 中国性 四海唱片 廖干元
下载PDF
周蓝萍与《绿岛小夜曲》传奇 被引量:1
5
作者 沈冬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108,6-7,共24页
《绿岛小夜曲》是中国台湾战后最早出现的国语流行歌曲之一,此曲由周蓝萍谱曲,潘英杰作词。作者藉由史料爬梳,探掘了《绿岛小夜曲》半世纪以来,由流行而经典、由音乐而政治的历程,呈现了《绿岛小夜曲》由创作到流行的传奇故事。
关键词 《绿岛小夜曲》 周蓝萍 流行歌曲
下载PDF
权力斗争如戏剧竞赛——从演戏的观点看《李察二世》
6
作者 彭镜禧 吴孟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74-83,共10页
此文原为英文文本,彭镜禧先生为了适应本刊规范,便于大陆读者阅读,特请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吴孟芳硕士译成汉文。《李察二世》,通常译为《理查二世》。
关键词 戏剧 权力斗争 《李察二世》 莎士比亚 历史剧 文学评论 英国
下载PDF
国际合作及不同计量方法在国家科研影响力评估中的影响
7
作者 黄慕萱 林奇秀 温芳芳(翻译整理) 《评价与管理》 2010年第4期12-12,共1页
2010年11月5日下午,台湾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慕萱女士与林奇秀老师作了以“国际合作及不同计量方法在国家科研影响力评估中的影响”为题的学术报告。
关键词 国际合作 影响力 评估 科研 国家 计量 2010年 博士生导师
下载PDF
符号学与空间理论的遇合:蔡秀枝教授访谈 被引量:2
8
作者 蔡秀枝 彭佳 《符号与传媒》 2012年第3期77-85,共9页
蔡秀枝,(中国)“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外国语文系暨研究所博士,现任该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符号学、叙事学、文学理论、都市研究,
关键词 符号学 空间理论 教授 台湾大学 文学理论 研究所 文学院 叙事学
下载PDF
邢昺《論語注疏》新探
9
作者 聶濤 《中国经学》 2019年第2期53-80,共28页
本文擺脱"漢學、宋學"的觀念框架,嘗試如何從具體學術背景和文本出發,深入揭示邢《疏》在宋初三朝特殊的時代環境中,所體現的時代特色與對後人的學術影響。首先,邢《疏》通過對《論語》性質的重新定位和對士人道德内涵的強調... 本文擺脱"漢學、宋學"的觀念框架,嘗試如何從具體學術背景和文本出發,深入揭示邢《疏》在宋初三朝特殊的時代環境中,所體現的時代特色與對後人的學術影響。首先,邢《疏》通過對《論語》性質的重新定位和對士人道德内涵的強調兩個方面體現了其在宋初政治時代背景中,士人群體對治道的整體訴求和對儒學復興的追求,並經由科舉和印刷術的影響,擴散到士人群體之中,開啓了宋代《論語》學興盛的道路;尤其是對於士人道德内涵的強調,與之後宋初三先生、范仲淹乃至理學諸儒一起構成了宋代義理道德發展的重要環節。其次,從學術思想的影響上來説,邢《疏》在沿襲漢唐注疏的同時對於天命、人與道的關係、仁等《論語》中重要的範疇時,已悄然改變了漢魏的舊説成爲牽聯皇《疏》到朱《注》之間的橋樑,其對於本義的詮釋脈絡更影響到朱子的《論語》詮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昺 《論語注疏》 時代特色 學術影響
下载PDF
論許慎經學的幾個問題
10
作者 葉國良 《中国经学》 2011年第1期31-44,共14页
許慎爲東漢大儒,當時有“五經無雙”之稱。年代較鄭玄稍前,唯流傳至後世的著作不如鄭玄之多,僅有《五經異義》佚文若干與《説文解字》一書,但可藉以探討漢代經學的若干問題,乃是重要文獻。由於前人對《五經異義》與《説文解字》二書的... 許慎爲東漢大儒,當時有“五經無雙”之稱。年代較鄭玄稍前,唯流傳至後世的著作不如鄭玄之多,僅有《五經異義》佚文若干與《説文解字》一書,但可藉以探討漢代經學的若干問題,乃是重要文獻。由於前人對《五經異義》與《説文解字》二書的著述旨趣有些疑點,衍生不少臆測,本文從解析疑點入手,説明《五經異義》與《説文解字》著述旨趣雖不全同但兼採今、古文經説之立場則爲一致。其次,前人檢視今存許慎經學資料,已指出其中涉及禮制問題者最多,可知禮學爲東漢末期經學界關心的焦點,因而本文選擇許慎禮説二則,略抒筆者淺見。最後,《説文解字》引經,經句或爲今本所無,經字或與今本相異,其故諸家説解不同,本文採擇諸家説之言簡義正者各數端,並據以説明《説文》之經學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許慎經學 《五經異義》 《説文解字》
下载PDF
礼仪与文体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国良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4-112,共9页
中国文学中有许多因"礼仪"而产生的"文体"。此种文体的类别众多,是中国文学的特色之一。此种文体既因礼仪而产生,则会受到该礼仪之性质和气氛的制约,容易形成固定的形式与内容,不易彰显文学趣味;但若有大文豪突破... 中国文学中有许多因"礼仪"而产生的"文体"。此种文体的类别众多,是中国文学的特色之一。此种文体既因礼仪而产生,则会受到该礼仪之性质和气氛的制约,容易形成固定的形式与内容,不易彰显文学趣味;但若有大文豪突破固定形式与内容,亦能创造出杰出作品。唯一当该礼仪在社会上衰亡,其相应产生之文体亦必随之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 文体 艺术性载体 应用性载体 文体递变说
原文传递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与茶叶的西传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汉良 《闽商文化研究》 2011年第2期59-64,共6页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最近五年来瑞典的形象相当突出。2005年,瑞典仿古重建的远洋帆船哥特堡号由哥特堡出发,循历史航线东行,造访广州与上海,当时我正在上海访学。2007年是瑞典自然学家林奈三百年诞辰(1707-2007),北京大学乐黛云教...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最近五年来瑞典的形象相当突出。2005年,瑞典仿古重建的远洋帆船哥特堡号由哥特堡出发,循历史航线东行,造访广州与上海,当时我正在上海访学。2007年是瑞典自然学家林奈三百年诞辰(1707-2007),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主编的《跨文化对话》筹画了中国瑞典文化交流专号,发表了与林奈有关的论文。当时我正在执行一个科研专案,题目是《自然历史与自然系统的文本初探:林奈、达尔文、李时珍》。林奈是近代生物分类学或系统学的开山祖,他替生物世界建立了分类系统,动植物的拉丁文名称亦由林奈再规范。举例来说,"人类"的拉丁名Homo sapiens(智人)便是根据林奈发明的双重命名法,这个命名法一直沿用至今;茶的拉丁文学名叫Camellia sinensis,前面一个字Camellia(茶)指其类(genus),后面的sinensis(中国的)指其种(species),属于较低的分支,限定并描述了它从属的类。东西交通史少不了茶的贸易故事。有关林奈与茶叶的报导也不少。为了促进瑞典的经济发展,他企图从中国引进茶株,移植到瑞典。在众多东来华,采茶取丝的欧洲人中,瑞典人倒是唯一成功移植活株茶树的。航海家卡尔·埃克伯格船长,出发前获得林奈有关栽培的锦囊妙计,竟然于1763年10月带回国存活的茶树。林奈大喜,准备把这株茶命名为Camellia Ekebergia(埃种茶)。当年运输的最大功臣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在瑞典家门口沈没的哥特堡号。偏执的林奈对命名有严格的规定,除了古希腊语和拉丁语外,其他语言尽量不要用,实在没有办法时,也要把那些夬舌之音译为希腊语。茶的问题来了!拉丁学名固然没有问题,但现代欧语和拉丁普通话的/tea/(及其变奏),源自汉语(闽南语)可以说是很不理想的外来蛮语,林奈便把/t/与/th/改为拉丁语无法发音的希腊字母/θ/,如此一来,/dea/(/thea/)便成为/θεα/,和希腊女神同名,岂不妙哉?林奈曾为文指出:"理性和经验为人类知识的两大砥柱。两者的结合才能成就好医生。"就字源与内涵而论,他所谓的"经验"包括"实验"。这和李时珍秉承宋明理学的格物致知,实有异曲同工之趣味,《本草纲目》的"纲"和"目"体例,固然援用自朱熹;李时珍自序凡例曰:"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可稗尔雅诗疏之缺。"也说明了致用与治人之学,小至草木鸟兽虫鱼名实之辨,大至望闻问切药石处方,舍实践则无能为功也。本论文透过林奈和茶的因缘,讨论福建在18世纪跨国贸易和文化交流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奈 瑞典东印度公司 哥特堡号 反商主义
原文传递
“和谐”:亚洲神学的核心范畴
13
作者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37,共7页
神学最原初的意义是关于神的科学。但对于亚洲人,特别是对于中国人来说,人与"神"打交道,则是为了他们自己当下和将来的生命。这与西方学者对神学的理解有着很大的不同。亚洲神学重在关心生命而较少关心"神",只有在... 神学最原初的意义是关于神的科学。但对于亚洲人,特别是对于中国人来说,人与"神"打交道,则是为了他们自己当下和将来的生命。这与西方学者对神学的理解有着很大的不同。亚洲神学重在关心生命而较少关心"神",只有在人们关心生命时,"神"才会参与进来。为了生命,人们必须培养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关系,并把它们作为对象。因为,正是这些关系决定着生命;正是神、大地、人的和谐,决定着人的命运——只有和谐状态下的和谐方式,才能赋予生命、维持(延长)生命、发展生命。所以,人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可以用"和谐"来表述——"和谐"是生命的形式。在中国哲学中,"和谐"既是生命的手段也是生命的目的。作为手段,处于结合、融合、合成等形式中的"和谐"是最具普遍性和必要性的东西;而作为目的,"和谐"就是幸福。由于和谐是生命的动力、条件和形式,它揭示了宇宙伦理(神学)与人的伦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谐"本身便可合理地作为规范人与神、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原理。这就是为什么把"和谐"看作是亚洲神学和伦理学的核心范畴之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神学 和谐 神学范畴 亚洲伦理学
原文传递
《仪礼》所见房的功能
14
作者 叶国良 《汉籍与汉学》 2022年第2期51-59,共9页
《仪礼》十七篇,无一篇不述及与宫室相关之内容,有宫室即有人于其间活动。然因处所之异,宫室各处之用途亦不相同。本文所欲论者,乃《仪礼》所见房在使用上的功能。出入房之人物,除妇女外,主人、宾长及赞等亦非不可,今人可借以了解古代... 《仪礼》十七篇,无一篇不述及与宫室相关之内容,有宫室即有人于其间活动。然因处所之异,宫室各处之用途亦不相同。本文所欲论者,乃《仪礼》所见房在使用上的功能。出入房之人物,除妇女外,主人、宾长及赞等亦非不可,今人可借以了解古代社会中妇人可以参与礼仪活动之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 功能 空间 人员 物品
原文传递
从《幸南容墓志铭》的伪作年代谈到族谱的伪造
15
作者 叶国良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75,共2页
《洪城幸氏族谱》所收的《幸南容墓志铭》,笔者同意尹占华先生的观点,确是伪作。但不同意该文为南宋人所伪,而主张出明清人之手,乃是当时不通文人为人修造族谱的惯技,其例不在少数。
关键词 《幸南容墓志铭》伪造族谱
原文传递
朱子研究礼学的历程及其对古礼书的取舍
16
作者 叶国良 《汉籍与汉学》 2020年第2期-,共18页
朱子为宋代最重要的理学家及礼学家,本文旨在论其研究礼学的历程及其对古礼书内容的取舍有何寓意。前言外,第一节陈述朱子研究礼学之历程可分为三阶段,各有其努力之目标。第二节以鸟瞰方式考察宋代礼学主要问题的症结,并指出朱子推崇《... 朱子为宋代最重要的理学家及礼学家,本文旨在论其研究礼学的历程及其对古礼书内容的取舍有何寓意。前言外,第一节陈述朱子研究礼学之历程可分为三阶段,各有其努力之目标。第二节以鸟瞰方式考察宋代礼学主要问题的症结,并指出朱子推崇《仪礼》之用心所在。第三、第四节分述朱子对《仪礼》与《周礼》内容的取舍,与郑玄《三礼注》的架构不同。第五节分析朱子对《周礼》之评估何处应予再分析、再评论。第六节为结论。全文指出朱子《仪礼经传通解》旨在重新评估全部先秦古礼书,以突显《仪礼》之价值,遂缔造出异于郑学之"通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仪礼经传通解》 《仪礼》 《周礼》 大小戴《礼记》
原文传递
《仪礼》仪节中的静默表述
17
作者 叶国良 《汉籍与汉学》 2021年第1期185-193,共9页
作者曾撰文表示:先秦礼仪之三大精神,可以"敬、净、静"三字涵盖。本文据此说,专门发挥"静"字的内涵。盖古人行礼时,有出语表态以折冲之礼,有发言议论以评断之礼,祭祀则有祝祷声启之仪,丧葬则有哭号踊抚之时;然亦有... 作者曾撰文表示:先秦礼仪之三大精神,可以"敬、净、静"三字涵盖。本文据此说,专门发挥"静"字的内涵。盖古人行礼时,有出语表态以折冲之礼,有发言议论以评断之礼,祭祀则有祝祷声启之仪,丧葬则有哭号踊抚之时;然亦有静默不言,而仅以动作仪态行礼者。易言之,行礼者静默表述其礼意,而观礼者自能潜会其用心。然则礼仪乃由有声之言辞与无声之动作仪态所构成。此意研究礼仪者皆知之,而前贤似未能具体点出声之有无亦为行礼之要素。因不揣仄陋,自《仪礼》中选择六例,以明此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礼书 《仪礼》 敬、净、静 静默表述
原文传递
《儀禮·鄉飲酒禮》的幾個問題
18
作者 葉國良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21年第2期1-11,共11页
鄉飲酒禮據信起源於西周中晚葉,春秋、戰國時代是否曾普遍實行?不詳。漢初,部分地區確有推行,東漢則逐渐成爲固定禮典。其後歷朝配合選舉制度及唐宋以下科舉制度,推行朝廷政令,明、清兩朝則行禮時安排“讀律”一節,以宣導朝廷政令,教民... 鄉飲酒禮據信起源於西周中晚葉,春秋、戰國時代是否曾普遍實行?不詳。漢初,部分地區確有推行,東漢則逐渐成爲固定禮典。其後歷朝配合選舉制度及唐宋以下科舉制度,推行朝廷政令,明、清兩朝則行禮時安排“讀律”一節,以宣導朝廷政令,教民守法,至道光二十三年因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財政困難停止實施。明清時期,朝廷借行鄉飲酒禮之機會讀律以宣揚政令,立意雖佳,可惜堂上坐位之排列錯誤,有失古意,學者應有所了解改正。至於劉師培等謂響禮即是鄉飲酒禮,其説不確,故本文批驳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鄉飲酒禮 明清錯誤的坐次 饗禮與鄉飲酒禮的混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