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谱·地图·谏书——陶渊明辞赋的归田论述及其文化构图
1
作者 许东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42,共8页
陶渊明运用辞赋文体,并实际借由《归去来辞》与《感士不遇赋》两篇重要文本所展开的归田论述,就其外在型式的辞赋文体特质,臻至辞赋的书写系谱,及其内在的书写文化,例如其中包括时空铺陈、历史巡礼、人物缅怀、文化追忆、当代讽谏等等,... 陶渊明运用辞赋文体,并实际借由《归去来辞》与《感士不遇赋》两篇重要文本所展开的归田论述,就其外在型式的辞赋文体特质,臻至辞赋的书写系谱,及其内在的书写文化,例如其中包括时空铺陈、历史巡礼、人物缅怀、文化追忆、当代讽谏等等,皆一一映现在陶渊明辞赋之归田论述里,因此借由攸关陶渊明辞赋中归田论述之历史系谱、文化地图与人生谏书等三类文化范畴的重新审视,我们得以重新观照并发现其中所蕴涵的深层文化底蕴,并由此展现辞赋书写在陶渊明田园文学世界中独特的文体、文化及其人生对话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归田 历史系谱 文化地图 人生谏书
下载PDF
文病·文法·文类——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蜂腰”之喻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汝骏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77-83,共7页
中国古代文论中蕴藏着丰富的“蜂腰”之喻。在文病论范畴中,其表现为永明声律论中的“蜂腰说”,此论适用对象仅为五言诗,“腰”指一句中的第二字,避忌要求为二、五异声,避忌范围为出句,对句可不避。在文法论范畴中,其主要表现为对仗形... 中国古代文论中蕴藏着丰富的“蜂腰”之喻。在文病论范畴中,其表现为永明声律论中的“蜂腰说”,此论适用对象仅为五言诗,“腰”指一句中的第二字,避忌要求为二、五异声,避忌范围为出句,对句可不避。在文法论范畴中,其主要表现为对仗形式中的“蜂腰格”,此论适用对象为五七言律诗,“腰”指颈联,对颔联的特殊要求是使用“虽对而散”的流水对;另骈文创作中似有一种“蜂腰法”,然接受度远不及前者。在文类论范畴中,还有两种具有文字游戏性质的“蜂腰”诗,一为双声诗中的一种特殊变式,即一句五字中首尾用浊声字母而中间一字用清声字母之诗;一为“嵌字格”诗钟的一种特殊类型,即将两题字分嵌于七律每句第四字之诗。古人对这些丰富的“蜂腰”之喻,存在着复杂的审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腰 古代文论 声律 对仗 双声诗 诗钟
下载PDF
在甲骨文中尋找楚人的踪迹:一個學術史的回顧
3
作者 古育安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20年第1期-,共17页
一、前言甲骨文發現至今已一百二十年,在幾代學者的努力之下,今天的甲骨學已十分成熟,不論在材料上、方法上、研究主題上都非常豐富而有系統,更成爲古文字學與商代史研究的重要基礎。回顧過去,有太多值得繼續探討的主題,而當前由於戰國... 一、前言甲骨文發現至今已一百二十年,在幾代學者的努力之下,今天的甲骨學已十分成熟,不論在材料上、方法上、研究主題上都非常豐富而有系統,更成爲古文字學與商代史研究的重要基礎。回顧過去,有太多值得繼續探討的主題,而當前由於戰國楚簡大量出土,學者也十分關注楚文化研究,這讓我們回想起,商代的甲骨文中是否能找到楚人的踪迹,也曾經是受到注意的問題。商代中晚期楚先人的族群共同體,其組成分子爲何?名稱爲何?目前的史料很難給出正確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楚人 戰國楚簡 學術史 商代 踪迹 古文字學 楚文化研究
下载PDF
世变·守节·出入之辨——李渔《十二楼》中的易代之思
4
作者 唐雨薇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9-73,124,共6页
明清易代之际,社会剧烈动荡,旧有的思想与文化受到冲击,身处鼎革中的文人们开始了自己的思考。李渔是易代文人的一个特例,也是一个缩影,他亲身经历鼎革巨变,将易代之思隐晦地融入自己的小说。他虽为士大夫文人,但在其短篇小说集《十二... 明清易代之际,社会剧烈动荡,旧有的思想与文化受到冲击,身处鼎革中的文人们开始了自己的思考。李渔是易代文人的一个特例,也是一个缩影,他亲身经历鼎革巨变,将易代之思隐晦地融入自己的小说。他虽为士大夫文人,但在其短篇小说集《十二楼》中,却以百姓庶民的视角记录了乱世的世情世态,流露出对百姓的悲悯、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他借小说中的人物,将易代文人是否需要殉国的思辨投射至乱世女子对“守节”的态度之上;从他造园的经历与对园居生活的描述,亦能看出他介于“出世”“入世”之间的矛盾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十二楼 易代 世变 守节
下载PDF
明清易代之际容美土司的桃花源隐喻探析--以《容美纪游》为中心
5
作者 唐雨薇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8-94,124,共8页
容美土司在明清易代之际曾接纳过大批前来避难的汉族文人。清代文人顾彩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不但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前往容美游历,而且作《容美纪游》记录旅途所见风土人情,发出容美即为“古桃源”的感慨。容美得以成为桃花源隐喻... 容美土司在明清易代之际曾接纳过大批前来避难的汉族文人。清代文人顾彩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不但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前往容美游历,而且作《容美纪游》记录旅途所见风土人情,发出容美即为“古桃源”的感慨。容美得以成为桃花源隐喻的原因,既与容美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壮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社会风气与“帝力难至”的宽松政治环境有关,也可从“文化沉积带”与“赞米亚”的角度挖掘其背后隐含着的文化地理学的深层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美纪游 桃花源 隐喻 文化沉积带
下载PDF
立足传统、返本开新 综述中国台湾南音与昆曲的继承与发展
6
作者 蔡欣欣 《福建艺术》 2023年第5期13-20,共8页
中国台湾虽有原住民,却只有歌舞没有戏曲。因此随着明清“闽粤移民”的迁徒,日据时期“商业活动”的兴盛,以及政权迁徒等历史背景,才有七子戏(梨园戏)、九甲戏(高甲戏)、乱弹戏、四平戏、京剧、昆剧、豫剧、客家三脚采茶戏、木偶戏、愧... 中国台湾虽有原住民,却只有歌舞没有戏曲。因此随着明清“闽粤移民”的迁徒,日据时期“商业活动”的兴盛,以及政权迁徒等历史背景,才有七子戏(梨园戏)、九甲戏(高甲戏)、乱弹戏、四平戏、京剧、昆剧、豫剧、客家三脚采茶戏、木偶戏、愧戏与皮影戏等传统戏曲播迁来台,或如歌仔戏以闽南表演元素为基底在台孕生。这些剧种或依附于民俗文化而生根苗壮,或进驻于商业剧场渐而成熟兴盛,乃至于结盟于大众传媒而转型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 梨园戏 四平戏 歌仔戏 高甲戏 乱弹戏 日据时期 返本开新
下载PDF
庙会剧场的文化转型——台北大龙峒“保生文化祭”的观察与审思 被引量:1
7
作者 蔡欣欣 《文化遗产》 2009年第1期73-87,共15页
根源于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积淀着历史记忆与文化传统的节庆活动,长久以来依附在庶民生活之中,然随着社会的转型变迁,节庆文化也"与时俱变"出各种缤纷多样的时代风姿。属于台北市三大庙会之一,每年于农历三月十五所盛大举行的... 根源于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积淀着历史记忆与文化传统的节庆活动,长久以来依附在庶民生活之中,然随着社会的转型变迁,节庆文化也"与时俱变"出各种缤纷多样的时代风姿。属于台北市三大庙会之一,每年于农历三月十五所盛大举行的"大龙峒大道公出巡"保安宫庆典,近年来也企图由单纯的宗教庙会,积极转型为重要的大型民俗节庆活动。在庙方的用心规划与努力运作下,以地缘、血缘与业缘的关系网络为主体,结合部分公资源的挹注扶植,致力于对传统宗教祭仪、民间绕境游艺以及戏曲表演艺术等的维护、保存、提升、发扬与推广。这遂使得立基于原庙会生态的"保生文化祭",不仅成为普罗大众的精神信仰所在,更成为大龙峒重要的"在地文化橱窗",也提供了我们思索在"永续经营"或"构思策划"优质节庆活动的借鉴参考,以及观照新世纪以来,台湾庙会剧场在开辟戏路、剧团经营、演出景观、观众族群等面向催化与演变的文化转型研究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会剧场 台北大龙峒 大道公 保生大帝 保生文化祭
下载PDF
神影婆娑——台湾“十二婆姐阵”的文化展演 被引量:1
8
作者 蔡欣欣 《福建艺术》 2010年第6期30-33,共4页
"十二婆姐阵"是台湾迎神赛会中宗教性艺阵,相传是由"临水夫人"陈靖姑身旁的"三十六宫婆姐"演化而来。基于"洁净"的民俗观,传统"十二婆姐阵"主要由男性扮演,经由"面具"妆扮化身,以纵队行走或绕圈阵式,
关键词 台湾地区 展演 文化 迎神赛会 宗教性 陈靖姑 民俗观
下载PDF
论“三言”中的“集体共用型”叙事模式——以《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为例
9
作者 张怡微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4年第1期66-75,共10页
本文以《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一文为范例,讨论中国古代"集体共享型"叙事模式的启示。从文本细读入手,探讨庄子戏妻、田氏扇坟、劈棺等经典桥段在冯梦龙"三言"故事里进行重新聚焦、重新叙事的源起、演绎及启迪。分析&... 本文以《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一文为范例,讨论中国古代"集体共享型"叙事模式的启示。从文本细读入手,探讨庄子戏妻、田氏扇坟、劈棺等经典桥段在冯梦龙"三言"故事里进行重新聚焦、重新叙事的源起、演绎及启迪。分析"庄子休鼓盆"与庄学渊源之扞格中所呈现的反讽的审美意味,并初探该叙事文体的背后所隐含的几则议题,如明代民间世情伦理秩序与明代文人如何借由"情"字在世情文体中的辩证来直抒胸臆;及庄子戏妻背后的女性问题解读等。旨在讨论借由"情"字的辩证,导致经典故事由文人化走向世俗化的内因,并由此展开对于"三言"中叙事模式的审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共享型 庄子鼓盆 世情 三言 士人与情
下载PDF
活化传统、跨界文创——台湾传统戏曲的自我发声
10
作者 蔡欣欣 《福建艺术》 2010年第2期35-39,共5页
台湾虽有原住民却是以汉文化为主体.从16世纪中叶起.陆续有大陆移民播迁来台.也将闽粤等地的生活习俗与风土娱乐传人,戏剧活动也依附着俗民文化逐渐孕育成长.历经了荷人窃领、明郑经营、清廷管辖、日本占据与国民政府统治等不同的... 台湾虽有原住民却是以汉文化为主体.从16世纪中叶起.陆续有大陆移民播迁来台.也将闽粤等地的生活习俗与风土娱乐传人,戏剧活动也依附着俗民文化逐渐孕育成长.历经了荷人窃领、明郑经营、清廷管辖、日本占据与国民政府统治等不同的历史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 台湾 活化 发声 生活习俗 大陆移民 16世纪 戏剧活动
下载PDF
文化承传的使命——陈国球教授访问记
11
作者 陈英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共4页
陈国球,香港教育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中国文学讲座教授、中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总监,香港人文学院创院院士及理事;加全大多伦多大学比较文学硕士,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曾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中国文学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主任... 陈国球,香港教育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中国文学讲座教授、中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总监,香港人文学院创院院士及理事;加全大多伦多大学比较文学硕士,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曾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中国文学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主任,加拿大雅博特大学东亚系、捷克查理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客席讲座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北京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东华大学访问学者。编著有:《抒情之现代性》(合编)、《香港文学大系》(总主编)、《抒情中国论》《文学如何成为知识?——文学批评、文学研究与文学教育》《情迷家国》《结构中国文学传统》《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中国文学史的省思》(编)、《文学香港与李碧华》《感伤的旅程:在香港读文学》《香港地区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授 文化承传 陈国 香港教育学院 访问记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批评 人文学院
下载PDF
身体政治与日常现代性:周瘦鹃社会讽喻小说的都市叙事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文惠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3-29,共27页
文章主要从身体政治与日常现代性两面向,论析周瘦鹃1910—1920年代发表在报刊空间中社会讽喻小说的都市叙事,除考掘小说文本叙事中的"日常性"(everydayness)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价值与表征的考古学意义,如何无声无息地赋予了社... 文章主要从身体政治与日常现代性两面向,论析周瘦鹃1910—1920年代发表在报刊空间中社会讽喻小说的都市叙事,除考掘小说文本叙事中的"日常性"(everydayness)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价值与表征的考古学意义,如何无声无息地赋予了社会前进、改变的一种重要基础与革命动能外,也探究在资本主义的运作机制及工业化的劳动分工之下,小说文本如何预示了身体、伦理与知识等现代化世俗大众须锤炼的自我技术,及小说文本空间所触及的现代化危机与伦理辩证。也尝试分析周瘦鹃如何以一种新的形式对应于新媒体、新主题、新时代、新都市,集中探讨周瘦鹃社会讽喻小说的美学结构如何廓绘出都市文化复杂流动、变幻莫测的文化症候,以突出上海都会空间中世俗大众多元共生的情感样态。在民国初期通俗文学的现代性历程中,又如何提供一种普世的浪漫主义真理,以调节传统和现代之间的裂缝,并绘制出世俗日常生活非同时的共时性的大众感觉气象图,而对位出上海都市文化完整的"片断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瘦鹃 日常现代性 身体政治 都市叙事 差异时间地理学 民国通俗文学
下载PDF
正统与歧出之间——荀韩关系研究的开展、回顾与评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暐杰 《邯郸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45-55,共11页
荀韩关系的问题,基本上是唐宋以来,尊孟抑荀的思维下所产生的一个议题。唐宋以来以孟学为尊,便将荀子与法家韩非作连系,言其性恶与韩非同,以此说明其作为儒家的歧出。而当代荀韩关系议题的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也大抵承继了这样&qu... 荀韩关系的问题,基本上是唐宋以来,尊孟抑荀的思维下所产生的一个议题。唐宋以来以孟学为尊,便将荀子与法家韩非作连系,言其性恶与韩非同,以此说明其作为儒家的歧出。而当代荀韩关系议题的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也大抵承继了这样"述其同"的模式;其后,随着荀子思想与地位的抬升,学者转而以"求其异"为核心作为荀韩关系的论述。另外更强调荀子独立价值者,则进一步透过"断舍离"荀子与韩非的关系,企图以更客观的角度探析荀子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韩非 荀韩关系 李斯 性恶 儒家 法家
下载PDF
文类越界与诗赋合流——敦煌写本刘希夷《死马赋》艺术甄微
14
作者 叶汝骏 《中国韵文学刊》 2019年第4期107-115,共9页
首见于敦煌遗书的《死马赋》为初唐诗人刘希夷的佚作,此为一篇具有高度诗化特质的"诗体赋"。这首先体现为形式的诗化,即摒弃辞赋的基本句式而通篇纯以诗的七言句式运行,而七言的美学特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赋的诗化特质;其次... 首见于敦煌遗书的《死马赋》为初唐诗人刘希夷的佚作,此为一篇具有高度诗化特质的"诗体赋"。这首先体现为形式的诗化,即摒弃辞赋的基本句式而通篇纯以诗的七言句式运行,而七言的美学特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赋的诗化特质;其次是表现方式的诗化,体现为比兴寄托的运用与抒情因素的强化;此外典故、语言、声韵、结构、对仗等层面的诗化也促成了《死马赋》的诗化特质。刘希夷不仅赋作中呈现出了高度的诗化现象,其诗歌亦表现出鲜明的赋化现象,诗、赋两大文类的频繁越界,成为刘希夷作品书写的典型特征。从盛行于六朝至初唐的"诗赋合流"现象的历史脉络来考察,刘希夷堪称这种创作现象的"总结者",其《死马赋》等作品亦具一种堪为"诗赋合流"现象之标本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希夷 死马赋 文类 诗体赋 歌行 敦煌学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学的“以食喻诗”批评策略
15
作者 叶汝骏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29-38,94,95,共12页
与"以禅喻诗"等类似,"以食喻诗"亦为中国古典诗学的一种重要批评策略。历代运用"以食喻诗"的学者不计其数,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批评的传统,其中苏轼和袁枚堪称集大成者。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以食... 与"以禅喻诗"等类似,"以食喻诗"亦为中国古典诗学的一种重要批评策略。历代运用"以食喻诗"的学者不计其数,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批评的传统,其中苏轼和袁枚堪称集大成者。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以食喻诗"衍生出了若干种批评形态,包括正喻式及反喻式的"以食喻诗","以食衡诗""以食别诗"等。在中国文化的特殊语境中,诗与食在美学追求上存在着深层互通性,这为"以食喻诗"提供了基本的学理依据。"以食喻诗"存在具象化和抽象化两条逻辑理路,前者通过具体饮食的譬喻诗歌,后者则从饮食中提炼出"味"这一抽象、终极的概念,从而替代具象的饮食介入诗学批评,此种"以味喻诗"与"以食喻诗"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食喻诗 取象比类 诗学批评 苏轼 袁枚
下载PDF
何以利吾国?——荀子“政治经济学”的建构及其对孟子“政治道德学”的批判性转向
16
作者 曾暐杰 《邯郸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5-90,共6页
荀子的政治理论为其学说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其政治理论的建构可说是对于孟子思想的批判性转化以及顺应时代潮流所形成儒学内部的转向。孟子的仁政思想可以说建立在具有四端之心的"道德人"为核心的"政治道德学",并以... 荀子的政治理论为其学说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其政治理论的建构可说是对于孟子思想的批判性转化以及顺应时代潮流所形成儒学内部的转向。孟子的仁政思想可以说建立在具有四端之心的"道德人"为核心的"政治道德学",并以四端作为君王的本体,来达致秩序的保证。孟子此一"何必曰利"的仁心仁政理路,在战国时期的现实历史上并未形成重要影响。荀子基于孟学政治理论的无效性,进而转向建立一套以好利恶害的"经济人"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从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层面来建构政治理论,其核心内涵是为"富国利民"。是以孟荀的政治理论可以说是两个独立的典范,不宜以孟学式的道德形上学来否定荀学的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孟子 政治论 道德人 经济人 政治道德学 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从当代新荀学看儒家哲学孟、荀两派的对比发展与纠葛迷离
17
作者 刘又铭 《管子学刊》 2023年第3期5-19,共15页
荀子性恶论话语底下潜在着一个比较阳光亲和的理路,可以称作荀子哲学的普遍形式。从这普遍形式来看,荀子哲学完整自足,跟孟子哲学一样具有普遍性、正当性。本文从这个观点出发,兼顾隐、显两层来阐述儒家哲学孟、荀两派的对比发展与纠葛... 荀子性恶论话语底下潜在着一个比较阳光亲和的理路,可以称作荀子哲学的普遍形式。从这普遍形式来看,荀子哲学完整自足,跟孟子哲学一样具有普遍性、正当性。本文从这个观点出发,兼顾隐、显两层来阐述儒家哲学孟、荀两派的对比发展与纠葛迷离:(1)汉唐儒学主要是荀学,它在孟学阳光的牵引下,首度出现“孟皮荀骨”的现象,逐渐将荀子哲学潜在的普遍形式表现出来。(2)宋明时期孟学晋身为主角,它凭借着汉唐荀学留下来的文化土壤顺利登场,还将某些荀学的体质转为自己的血肉。但它判定荀子哲学缺了“大本”,荀学从此失去正当性,退居边缘。(3)明清时期,理学逐渐跟现实脱节,但孟学意识形态已经逐渐形成。那不自觉的荀学思维就着宋明理学大力修改,打造成荀学性格的哲学,也就是自然气本论。这是孟学意识形态下的“孟皮荀骨”现象。而孟学意识形态则有时会附身于荀学某些体质板块,将它绝对化,这叫“荀体孟魂”。(4)由于孟学意识形态的影响,20世纪的“当代新儒家”全部是孟学派;不过,在20、21世纪之交,荀学派的声音终于破茧而出,重新出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哲学史 当代新荀学 “孟皮荀骨” “荀体孟用” “荀体孟魂”
下载PDF
和同文化与中国古典诗学之关系:以李梦阳诗学为例
18
作者 侯雅文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1年第1期208-228,共21页
本文论述的重点在于以李梦阳的诗学为例,探讨"和同"思想在中国古典诗学中之地位。本文将李梦阳的诗学界说为具有"文化性"的话语系统,通过梳理其对"和同"思想的吸收和转用,建立起李梦阳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关键词 和同 中国古典诗学 李梦阳
原文传递
戏以人传——台湾对传统戏曲艺师的技艺传承与纪录保存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欣欣 《文化遗产》 CSSCI 2010年第1期32-50,共19页
本文对台湾地区传统戏曲艺师的技艺传承与保护作了详细的分析;尤其是对"重要民族艺术师"的遴选、审议、获奖、传承制度,以及"民间艺术保存传习计划"作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台湾 传统曲艺 技艺传承 记录保存
下载PDF
福建“作场戏”戏出结构与演剧型态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欣欣 《文化遗产》 CSSCI 2020年第4期1-10,共10页
福建"作场戏"又称"阔公戏",乃是向地方神张大阔公祈福祝保的宗族祭祀演剧,目前仅存大田县文江乡朱坂村"丰场"与永安市槐南镇槐南村"人场"仍搬演。作场戏演出时,阔公与田公各司所职,各显神通。... 福建"作场戏"又称"阔公戏",乃是向地方神张大阔公祈福祝保的宗族祭祀演剧,目前仅存大田县文江乡朱坂村"丰场"与永安市槐南镇槐南村"人场"仍搬演。作场戏演出时,阔公与田公各司所职,各显神通。阔公神舆及香炉坐镇后棚,作为乡里宗族祭祀仪典中受享香火的主神;而子弟以"肉身"妆扮变身为田都元帅,在祭祀仪典中作为神灵化身"尸",甚或再手捧田公神像,或是与郑二连袂,以"双重"灵威坐镇前棚为场主,发挥戏神的职能神通。而作场戏以"祈丰保民/禳灾祈福"为戏出核心主旨,组合串连为"杂剧群"戏出结构,展示宗教科仪、歌舞、科诨与武术杂技等多元演剧型态,呈现兼融神圣祭仪与世俗娱乐的演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作场戏 朱坂村“丰场” 槐南村“人场” 阔公信仰 杂剧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