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楚地出土戰國書籍抄本與傳世文獻同源異本關係試探——以與《尚書》有關的篇章為主
1
作者 魏慈德 《出土文献》 2016年第2期98-116,共19页
一自從《郭店楚墓竹簡》、《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以下簡稱'郭店簡'、'上博簡'、'清華簡')等這類内容以書籍類性質爲主的楚地出土文獻被公布以來,對於傳世典籍的研究,尤其是《尚... 一自從《郭店楚墓竹簡》、《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以下簡稱'郭店簡'、'上博簡'、'清華簡')等這類内容以書籍類性質爲主的楚地出土文獻被公布以來,對於傳世典籍的研究,尤其是《尚書》、《詩經》等經典,因爲有了新的材料,也打開了新的視野。我們都知道,《詩》、《書》是中國文化學術的源頭,在先秦時期除了是儒家傳習之書外,也是各家流派所必讀之書,然對於兩周以來篇幅數量浩繁的《詩》篇與《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國 文獻 數量 傳世 戰國 抄本 書籍 源頭
下载PDF
花东甲骨卜辞的祭祀现象 被引量:2
2
作者 魏慈德 《南方文物》 2007年第2期88-92,共5页
花东卜辞中所记载的事类以祭祀类最多,这一类祭祀卜辞有著什么样的祭祀规律,目前还不清楚,然从卜辞的型式看来,前辞有作‘干支’者,也有以‘干支小’、‘干卜’和仅以‘干’开端者,这些不同的型式代表著何种意义,前此在《花东... 花东卜辞中所记载的事类以祭祀类最多,这一类祭祀卜辞有著什么样的祭祀规律,目前还不清楚,然从卜辞的型式看来,前辞有作‘干支’者,也有以‘干支小’、‘干卜’和仅以‘干’开端者,这些不同的型式代表著何种意义,前此在《花东·前言》中并未加以说明,只将其罗列在十六种前辞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卜辞 祭祀 干支
下载PDF
从楚简的用字习惯来看楚令尹子文乳于虎的传说 被引量:2
3
作者 魏慈德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5期100-104,共5页
《左传·宣公四年》载楚令尹子文幼时曾由虎乳之,故名榖於菟。然婴儿由虎养大实不可能,故历来注疏曲为之说。今见上博简《成王为城濮之行》中子文自称"余",其即文献上的"榖於菟"。其中""字加上了虎形... 《左传·宣公四年》载楚令尹子文幼时曾由虎乳之,故名榖於菟。然婴儿由虎养大实不可能,故历来注疏曲为之说。今见上博简《成王为城濮之行》中子文自称"余",其即文献上的"榖於菟"。其中""字加上了虎形,为楚人的用字习惯,非有义可说。但当不清楚这种习惯用法的人看了,就很可能把"虍"形当作义符来解读,再加上前后有"""余"两字,很容易把"余"联想成"虎余",即"虎乳养我"之义,而造就了一段离奇的传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令尹子文 鬬谷于菟 成王为城濮之行
下载PDF
从安大简《诗经》与《毛诗》的用字比对来看诗的整理过程
4
作者 魏慈德 《古文字研究》 2022年第1期333-338,共6页
汉人的《诗经》整理成果,见于齐鲁韩三家诗与《毛诗》,三家诗今已佚,仅见存于清人辑佚之书,而《毛诗》尚存,故可以《毛诗》为主,三家诗为辅,将其字句与战国时期安大简《诗经》比对,推测汉人关于《诗·国风》文句的整理工作。整体而... 汉人的《诗经》整理成果,见于齐鲁韩三家诗与《毛诗》,三家诗今已佚,仅见存于清人辑佚之书,而《毛诗》尚存,故可以《毛诗》为主,三家诗为辅,将其字句与战国时期安大简《诗经》比对,推测汉人关于《诗·国风》文句的整理工作。整体而言,其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以本字取代通假字、词性相同语辞间的更易、调整文句字数、调整章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家诗 《毛诗》 安大简《诗经》 国风 战国时期 整理过程 通假字 文句
下载PDF
试论楚简中“兮”字的读音
5
作者 魏慈德 《古文字研究》 2012年第1期713-717,共5页
楚简中常见的语气词有"也,矣(壴、歖、■),安(焉),在(哉),乎(虖、■),夫,而已,已,耳,尔,与,牙(邪)、与(欤)等"①。今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的《李颂》、《有皇将起》、《鹠■》中又大量见到借"可"为&qu... 楚简中常见的语气词有"也,矣(壴、歖、■),安(焉),在(哉),乎(虖、■),夫,而已,已,耳,尔,与,牙(邪)、与(欤)等"①。今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的《李颂》、《有皇将起》、《鹠■》中又大量见到借"可"为"兮"的例子,整理者指出这三篇都是楚辞体的作品,并且将句中当语气词的"可"读为"兮",以为"可、兮皆从■得声,故得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 “兮”字 语气词 楚简 整理者 楚辞体 读为
下载PDF
理解自然的新道路——试谈台湾自然书写与研究在新世纪的几种演化类型 被引量:6
6
作者 吴明益 《华文文学》 2006年第3期27-33,共7页
现代自然书写隐涵了某种环境伦理意识,并常以反省、质疑、思考的态度,去面对台湾八○年代后环境崩毁、工业化、消费性社会的现象,在书写技巧上则常结合了自然生态知识。在这些作品中,“自然”不再只扮演文学中衬托、背景的位置,而成为... 现代自然书写隐涵了某种环境伦理意识,并常以反省、质疑、思考的态度,去面对台湾八○年代后环境崩毁、工业化、消费性社会的现象,在书写技巧上则常结合了自然生态知识。在这些作品中,“自然”不再只扮演文学中衬托、背景的位置,而成为被书写的主位;“涉入”现场成为作者创作过程中的必要历程;自然知识符码的运用,与客观上的知性理解成为主要肌理;书写者常对自然有相当程度的“尊重”与“理解”,既非流于伤逝悲秋的感性情绪,也避免将人类的道德观、价值观、美学归诸于其它生物上,而能呈现某种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情怀;从形式上看,自然写作常是一种个人叙述的文类,从非科学报告式的叙述语汇中,书写者个人的书写风格与文学质素也就因此流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自然书写 暂时性定义 演化类型 生态性阅读
下载PDF
苏轼《寒食诗帖》与黄州地理空间所孕育的美学意涵
7
作者 李秀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57,共8页
黄州时期是苏轼在"乌台诗案"受挫后的重要生命历程,苏轼于黄州书写的《寒食诗帖》联结了他的人格理想与对内在精神超越的追寻。此书帖在创作上,于技道相参、主客交融的灵性交感时,其作品所蕴含的意境,可让我们洞悉创作主体内... 黄州时期是苏轼在"乌台诗案"受挫后的重要生命历程,苏轼于黄州书写的《寒食诗帖》联结了他的人格理想与对内在精神超越的追寻。此书帖在创作上,于技道相参、主客交融的灵性交感时,其作品所蕴含的意境,可让我们洞悉创作主体内在复杂的心理变化,以及其深层的生命意涵。透过作者诗文书帖的视觉呈现,我们可以了解苏轼在黄州其心灵世界得到提升后,于深刻的反思与观照中所孕育的美学意涵,为观者提供了一幅苍凉而清寂的文学艺术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寒食诗帖 “乌台诗案” 黄州
下载PDF
從出土的《清華簡·皇門》來看清人對《逸周書·皇門》篇的校注
8
作者 魏慈德 《出土文献》 2015年第2期63-89,共27页
《逸周書》一名最早見載於許慎的《說文解字》,而其書在《漢書·藝文志》中已著録,列於《六藝略》'《書》類'的九家之一,作'《周書》七十一篇'。唐顏師古注《漢書》時曾引劉向說,以爲乃'周時誥誓號令也,蓋孔子... 《逸周書》一名最早見載於許慎的《說文解字》,而其書在《漢書·藝文志》中已著録,列於《六藝略》'《書》類'的九家之一,作'《周書》七十一篇'。唐顏師古注《漢書》時曾引劉向說,以爲乃'周時誥誓號令也,蓋孔子所論百篇之餘也'。而先秦諸書引此書者,如《戰國策》、《韓非子》,皆曰'周書',[1]足證其爲先秦古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解 戰國策 皇門 號令 書者 誥誓
下载PDF
从出土的《逸周书·皇门》《祭公》篇看清人的校勘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魏慈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16年第3期49-56,共8页
本文据出土的《逸周书》之《皇门》、《祭公》文字,对校清代学者,如王念孙、庄述祖、俞樾、孙诒让、于鬯、刘师培等人,校勘传世刊本之校语,加以分析评述,以见其正误。
关键词 逸周书 皇门 祭公 读书杂志
原文传递
晚清四川经学家的三礼学研究——以宋育仁、吴之英、张慎仪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克雅 《儒藏论坛》 2007年第1期159-170,共12页
一、前言晚清学者的礼学研究,承袭着清代中叶以来的说释礼义、考证礼制传统,向来以徽歙、江浙等地为主,其中又以浙江学者黄以周《礼书通故》和孙诒让《周礼正义》为最著。
关键词 研究 礼书通 礼学 传统 礼制 经学家 以徽 学者
原文传递
杜甫与《诗经》——一个文学典律形成的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仪凤 《诗经研究丛刊》 2002年第2期30-49,共20页
一、前言乍看《杜甫(712-770)与诗经》这个题目时,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因为无论就《诗经》或杜甫而言,历来的研究均已汗牛充栋,不可胜数了。如今要将两者放在一起谈,岂不是有些不自量力?然而,之所以会选择这样的题目,实在是源于... 一、前言乍看《杜甫(712-770)与诗经》这个题目时,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因为无论就《诗经》或杜甫而言,历来的研究均已汗牛充栋,不可胜数了。如今要将两者放在一起谈,岂不是有些不自量力?然而,之所以会选择这样的题目,实在是源于自己在阅读杜甫诗之时,的确可以感受到杜甫诗具有某些《诗经》特有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目 风味 文学 诗歌 前言 诗经 典律
原文传递
试把金针度与人——论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文学性传授
12
作者 刘汉初 《语文学习》 2010年第5期9-13,共5页
一、前言 今天对年轻学生推行古典诗歌教学有三难:第一是语言的隔阂,这不只是古今语言的差异问题,更是对语意的理解与感受不足的问题。第二是场域的隔阂,古人的文化氛围、生活形态,以至于宇宙观、价值观,对现今年轻的学生来说,... 一、前言 今天对年轻学生推行古典诗歌教学有三难:第一是语言的隔阂,这不只是古今语言的差异问题,更是对语意的理解与感受不足的问题。第二是场域的隔阂,古人的文化氛围、生活形态,以至于宇宙观、价值观,对现今年轻的学生来说,通常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不明白这些,就不能理解作者何以如此想如此写,这种困惑对诗的审美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教学 文学性 传授 金针 差异问题 文化氛围 生活形态 宇宙观
原文传递
怎样读一首词——以小令为例
13
作者 刘汉初 《语文学习》 2010年第4期18-22,共5页
一、认识诗与词的本质差异 古典诗词的教学和一般古文是不同的.最重要的差异有两点:散文的语法比较完整.一个句子之中每个词语之间有紧密的语法关系.诗词则不然,诗词的所谓句子.往往只是语气暂时停顿之处,不是一个结构完整的句... 一、认识诗与词的本质差异 古典诗词的教学和一般古文是不同的.最重要的差异有两点:散文的语法比较完整.一个句子之中每个词语之间有紧密的语法关系.诗词则不然,诗词的所谓句子.往往只是语气暂时停顿之处,不是一个结构完整的句子.省略主词受词既是常见.有时连动词也没有.而且词语和词语之间语法关系非常松散.看起来只是并列在那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 小令 语法关系 本质差异 词语 句子 古文 语气
原文传递
《上博九·陈公治兵》编联校读
14
作者 洪德荣 《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 2014年第1期90-101,共12页
《上博九·陈公治兵》是楚简中与兵学相关的文献,内容涉及楚国过往的战争历史和带兵治军的方法。简文中的陈公虽于史无征,但所提到治军的兵法,对兵学文献的研究,也具有相当的价值。本篇简文虽大致能通读,但残断之处不少,也增加了阅... 《上博九·陈公治兵》是楚简中与兵学相关的文献,内容涉及楚国过往的战争历史和带兵治军的方法。简文中的陈公虽于史无征,但所提到治军的兵法,对兵学文献的研究,也具有相当的价值。本篇简文虽大致能通读,但残断之处不少,也增加了阅读理解上的困难。今在有关学者的基础上,针对简文编联提出新的次序,也针对简文中可再商讨的字词,诸如“”“伓(倍)而[申戈](阵)”“御逗”等提出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联 兵学 字词考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