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载礼乐观论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政扬 《唐都学刊》 2018年第4期33-42,共10页
身为"北宋理学五子"之一,张载不仅为关学奠立了思想规模,更以知礼闻名于世。然而,当代对张载思想的研究,多着重在其气论,而少言其礼乐观。即便有学者着眼于张载礼学,但所论多仅及于"礼",而多未论及"乐"... 身为"北宋理学五子"之一,张载不仅为关学奠立了思想规模,更以知礼闻名于世。然而,当代对张载思想的研究,多着重在其气论,而少言其礼乐观。即便有学者着眼于张载礼学,但所论多仅及于"礼",而多未论及"乐"。如此一来,则难以全面呈现张载礼乐观与天道观间的思想联系。实则,张载先将礼乐推本于"天",藉由"气"概念所含蕴的一体性,连系天人,由此替礼乐之治找到普遍恒常的立法基础。他重视古代圣贤制礼作乐的建制精神,而非形式规范。并依此主张,礼乐当为众人共悦之志所贞定,主政者必须因革损益礼乐之制以合乎时宜。儒者不仅当对主政者提出谏言,更应通过礼乐教化,唤醒世人本具的道德意识,在人伦日用中依礼乐成身,进而实现富而好礼的人文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礼乐教化
下载PDF
王夫之对张载“心”论的承继与新诠——以《张子正蒙注》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政扬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3-118,共16页
王夫之在《张子正蒙注》中,对张载的"心"概念既有承继,也有新诠。张载是在气论的基础上,藉由"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重新诠释孟子所言"尽心以知性知天"。船山与横渠虽皆以"心"为儒家合天人之... 王夫之在《张子正蒙注》中,对张载的"心"概念既有承继,也有新诠。张载是在气论的基础上,藉由"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重新诠释孟子所言"尽心以知性知天"。船山与横渠虽皆以"心"为儒家合天人之道的关键,但横渠气论是从形而上贯通形而下,由客观天道阐发大心说的真实无妄。船山则侧重"人"是创造价值的主体,由"心"具权衡价值的自主性,阐发由人之道以合天的实践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子正蒙注》 心统性情 心即理 天人合一 张横渠 王夫之
下载PDF
《碧琳琅丛书》本《金氏尚书注》十二卷伪作补考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根祥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56-68,105,共14页
金履祥为宋季元初之大学者,其学师事王柏,为朱熹嫡脉四传。其经学、史学、考证之学皆有极深造诣。金氏经学以《尚书》为大宗,其《资治通鉴前编》即据《尚书》为架构所成之代表性巨著。金氏《尚书》学说之专著,传于今者盖有二焉:《尚书... 金履祥为宋季元初之大学者,其学师事王柏,为朱熹嫡脉四传。其经学、史学、考证之学皆有极深造诣。金氏经学以《尚书》为大宗,其《资治通鉴前编》即据《尚书》为架构所成之代表性巨著。金氏《尚书》学说之专著,传于今者盖有二焉:《尚书注》十二卷,其一也;《尚书表注》二卷,其二也。《尚书表注》一书乃金氏晚岁定说,绝无可疑;至于《尚书注》十二卷,《经义考》引张云章序文,谓此书乃仁山早岁所为章释句解之《尚书》注,晚后掇其要而为《表注》。后之传是篇者,类皆沿此论述。然其说无所凭据,可疑之甚。本人尝著《金履祥〈尚书注〉十二卷考异》一文,以《尚书注》十二卷(据陆心源《十万卷楼丛书本》)对比金氏《尚书表注》、《资治通鉴前编》,以及《仁山集》中论及《尚书》事之文,已经确证金履祥《尚书注》,实乃后之伪作者拼凑掇辑金氏《资治通鉴前编》中所述《尚书》学说而成之伪作,借金氏少作之名以售其欺蒙之计。2011年,台湾有许育龙君据本人研究之启发,并得悉号称金氏《尚书注》十二卷者,尚有方功惠《碧琳琅馆丛书》本之《尚书金氏注》十二卷,而此本与《十万卷楼丛书》本内容差异极大。进而考得《碧琳琅本》亦为伪作,乃据元朝陈师凯《书蔡传旁通》为底本,外加与金氏相关文献材料,前后拼凑为序跋,鱼目以售其欺。许君以所得撰《〈碧琳琅馆丛书〉本〈金氏尚书注〉著者考疑》一文,既刊登矣。其结论谓此书当是清代中叶之后人所伪作。许君所考论,徇可信矣,然其中尚有多项关键材料未能厘清。本论文即进为之补考,并推论伪作嫌疑者之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履祥 《尚书》注 伪书 《碧琳琅馆丛书》 方功惠
下载PDF
儒家文化的传统性、经典性与现代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忠天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7-21,30,共6页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可以维系不同的地域族群的共存共荣,免于国家的分崩离析。五千年来,中华文化在神州大陆不断地扮演着传承与开新,凝聚了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的大中华文化,历久而弥新。惟近百年来,在帝国主义侵略之下,...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可以维系不同的地域族群的共存共荣,免于国家的分崩离析。五千年来,中华文化在神州大陆不断地扮演着传承与开新,凝聚了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的大中华文化,历久而弥新。惟近百年来,在帝国主义侵略之下,国势积弱不振,加以崇洋媚外的心理,中华传统文化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中固然与西力东渐有关,然而其中更大的症结,来自于国人对于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认识不清所致。因此,本文拟从儒家文化的传统性、经典性、现代性三方面,来说明儒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诚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作创造性的转化,成为滋养现代社会的源头活水。而全文的要旨则在说明要重建文化,必须先以重新正确地认识儒家文化开始,藉以建立符合现代性的儒家文化,并再度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文化 经典 儒家 现代化 中华文化
下载PDF
從蘇軾《東坡書傳》析論其詩文中的天文問題——以《前赤壁賦》爲主題
5
作者 蔡根祥 《人文中国学报》 2017年第2期85-109,共25页
宋代蘇軾的文章最爲人所稱道,其中《前赤壁賦》被選入國語文教材。清朝凌廷堪、張爾岐等人認爲《前赤壁賦》裏'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兩句,以天文知識來講,是有錯誤的。本論文試圖從蘇軾的經學著作《東坡書傳》中有關... 宋代蘇軾的文章最爲人所稱道,其中《前赤壁賦》被選入國語文教材。清朝凌廷堪、張爾岐等人認爲《前赤壁賦》裏'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兩句,以天文知識來講,是有錯誤的。本論文試圖從蘇軾的經學著作《東坡書傳》中有關天文方面的解説内容,再補充蘇軾其他詩文裏相關天文的描述文句,與《前赤壁賦》中天文陳述作比較,得以瞭解蘇軾的天文學知識的程度,並以判斷蘇軾的文章是否真的産生天文知識的錯誤,抑或蘇東坡如此寫作是有其他的因素存在。從蘇東坡《東坡書傳》對《尚書》中所記載天文曆象的註解,可以確定蘇軾大部分都依循傳統《孔傳》的論述,也有超出《孔傳》,提出自己看法的。可以得知他對天文的瞭解程度,並不限定於《尚書》,更參考其他天文論述,具有深厚的天文知識基礎。蘇軾既然具有註解《尚書》天文的認知能力,也表現在他所創作的其他詩文裏。蘇東坡詩文作品裏提到天上星宿不少。經筆者查考分析,在在都顯示蘇軾對天文縣象的精確理解。而對'斗、牛'二星宿更有切身深刻的認識。而'斗、牛'二星在天文星宿上,是極具代表性的,可以借代爲指天上繁星。據此可知,蘇東坡《前赤壁賦》'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應是用'斗、牛'來'借代'衆星的修辭格用法,説'月亮從東山升起,在夜空中,與滿天繁星優遊共舞',並不牽涉到星、月之間位置、距離的是非對錯問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賦 借代修辭 斗牛 二十八宿 天文星象
下载PDF
陈延杰及其《周易程传参正》
6
作者 黄忠天 《周易文化研究》 2017年第1期286-297,共12页
义理派易学发展繁富多元,独树一帜,而堪为一代义理派易学宗师者,亦不乏其人,然在千百种义理派易学典籍当中,论其影响最广,阅读最众,迄今盛而未衰者,殆推程颐《易传》一书。无怪乎清初大儒顾炎武亦慨叹曰:"昔说《易》者,无虑数千百家,... 义理派易学发展繁富多元,独树一帜,而堪为一代义理派易学宗师者,亦不乏其人,然在千百种义理派易学典籍当中,论其影响最广,阅读最众,迄今盛而未衰者,殆推程颐《易传》一书。无怪乎清初大儒顾炎武亦慨叹曰:"昔说《易》者,无虑数千百家,然未见有过于《程传》者。"四库馆臣亦推誉为"言理精粹,自非汉唐诸儒可及"。因此,历宋元明清四代,九百余年来,《程传》成为官学系统,而为学者必读之书。洎清末以降,西学东渐,国故陵夷,至民国初年废止读经,易经传习转趋驳杂多元,有以古史治易者,如郭沬若、李镜池等;有以象数言易者,如王阐运、尚秉和等;至于以医学、科学、数学等等论《易》者,更屡见不鲜,而其间能独守传统程朱易学,阐其奥义,复能独抒己见者,则金陵陈延杰(1888~1965)《周易程传参正》一书,盖其中之佼佼者。是书据程颐《易传》阐发补述、折衷是正,复采诸家易解互相发明。本文即以此书为研究主轴,探析其与《程传》之关系,希望透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吾人藉以了解民国时期之易学梗概,并藉资阐发前辈学者之潜德幽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延杰 《周易程传参正》 民国易学 易学史 易经
下载PDF
金履祥《尚書注》十二卷考異
7
作者 蔡根祥 《中国经学》 2009年第2期83-108,共26页
金履祥乃宋末元初之經學、理學大家,師事王柏,爲朱熹四傳嫡脈。其學術取向由義理轉向考據,乃宋學轉入清學之重要關樞。金氏經學以《尚書》爲大宗,其《資治通鑑前編》之巨著即爲代表。其《尚書》學專著之傳於今者有二:一爲《尚書注》十二... 金履祥乃宋末元初之經學、理學大家,師事王柏,爲朱熹四傳嫡脈。其學術取向由義理轉向考據,乃宋學轉入清學之重要關樞。金氏經學以《尚書》爲大宗,其《資治通鑑前編》之巨著即爲代表。其《尚書》學專著之傳於今者有二:一爲《尚書注》十二卷,另一乃《尚書表注》二卷。《經義考》引張雲章序文謂《尚書注》十二卷乃仁山早歲所章釋句解之《尚書》注,晚後掇其要而爲《表注》。然其説無所憑據,可疑之甚,亟需有所考辨。今以《尚書注》十二卷對比《尚書表注》、《資治通鑑前編》,以及《仁山集》中論及《尚書》事之文,可確證金履祥《尚書注》實乃後人拼湊掇輯金履祥《資治通鑑前編》中所引用、申論《尚書》之學説而成之僞作,雖所據論説材料皆出於金氏之説,然不可以之等同於金氏少時所作《尚書注》,亦不應據此以爲金氏《尚書》學之正論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書學 金履祥 《尚書注》 《資治通鑑前編》 僞書
下载PDF
晚清四川学者之易学研究
8
作者 黃忠天 《儒藏论坛》 2007年第1期1-27,共27页
一、前言有清一代,鉴于晚明经学之衰颓,欲力矫其空疏之积病,讲倡实学,地是经学复盛,超迈前代。就易学言之,康熙五十四年,有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乾隆二十年。
关键词 研究 易学 空疏 周易 积病 经学 学者 欲力
原文传递
“旋随新叶起新知”——林乐昌著《张载理学与文献探研》评析
9
作者 陈政扬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9-160,共2页
哲理剖析的精准客观,当以文献整理的详实考究为必要条件。林乐昌教授所著《张载理学与文献探研》(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以下简称《探研》),正是兼具此两者之长的新成果。在《探研》一书中,作者将哲学批判思维与古代材料的搜整排比交互应... 哲理剖析的精准客观,当以文献整理的详实考究为必要条件。林乐昌教授所著《张载理学与文献探研》(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以下简称《探研》),正是兼具此两者之长的新成果。在《探研》一书中,作者将哲学批判思维与古代材料的搜整排比交互应用,让学者见证唯有在踏实费功的文献整理基础上,哲学诠释才不会陷入纯出胸臆的虚妄泥沼。《探研》共分两编:上编“张载理学探索”,下编“张载文献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整理 张载 理学 哲学诠释 人民出版社 必要条件 古代材料 批判思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