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眩晕门诊1894例眩晕患者病因分析
1
作者 牛庆东 马雅静 +1 位作者 戴崇亮 叶平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9期48-49,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眩晕门诊眩晕患者1894例的病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有眩晕症状的患者189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辅助检查,主要包括视频眼震电图仪、颅脑CT诊断、脑血管超声诊断等,并根据结果分析眩晕原因以及个体差异。结果...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眩晕门诊眩晕患者1894例的病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有眩晕症状的患者189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辅助检查,主要包括视频眼震电图仪、颅脑CT诊断、脑血管超声诊断等,并根据结果分析眩晕原因以及个体差异。结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状各个年龄均有体现,多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症集中于30~60岁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暂性脑缺血多集中在中老年人群,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集中于30岁以上患者,前庭神经元炎以及脑肿瘤各阶段均有发生。结论:临床门诊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产生眩晕原因进行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属于常见原因,女性高于男性;医护人员应及时做好判断并采取后期治疗,还应对危险因素进行筛查,提高后期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眩晕 病因
下载PDF
口咽通气管在神经内科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7
2
作者 周筱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7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神经内科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03年1月1日~2009年3月1日的23例重症神经内科患者,均采用口内放置口咽通气管的方法解除舌后坠,改善通气。结果:4例患者无效死亡,2例患者成为植物状态,其余17例均取...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神经内科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03年1月1日~2009年3月1日的23例重症神经内科患者,均采用口内放置口咽通气管的方法解除舌后坠,改善通气。结果:4例患者无效死亡,2例患者成为植物状态,其余17例均取得良好效果。放置口咽通气管10~30min后缺氧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氧饱和度由75%~85%上升至90%~100%。结论:口咽通气管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神经内科舌后坠患者的通气问题,维持有效呼吸,防止窒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通气管 神经内科 抢救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预防压疮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4
3
作者 周筱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7期84-84,87,共2页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探索预防压疮的有效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患者全面评估,依据循证护理,制订护理措施。结果:30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及综合素质水平,促进护理质量...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探索预防压疮的有效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患者全面评估,依据循证护理,制订护理措施。结果:30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及综合素质水平,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压疮 老年
下载PDF
神经内科患者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
4
作者 王昀红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年第5期624-625,共2页
神经内科病种以老年、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为特点,病情变化快,在住院期间易发生摔倒、坠床、舌咬伤、烫伤、窒息、走失、自伤和伤击他人、拔出各管道等安全问题。任何细微的疏忽可导致严重后果,给患者及医院带来... 神经内科病种以老年、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为特点,病情变化快,在住院期间易发生摔倒、坠床、舌咬伤、烫伤、窒息、走失、自伤和伤击他人、拔出各管道等安全问题。任何细微的疏忽可导致严重后果,给患者及医院带来损失。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安全第一,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安全隐患,保证患者安全是临床护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住院 护理安全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5
作者 袁丹 王莹 +4 位作者 王英鹏 许莉 薛佳 程晶晶 王海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 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患者干预的影响,为超时间窗就诊的AIS患者寻求安全、有效的脑血流恢复治疗方式。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法进行试验。选取2021-09-02—2022-08-31于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超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6 h)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随访期共90 d,均使用同等的一般治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IPostC治疗14 d(28次),对照组给予模拟的RIPostC治疗14 d(28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精神状态,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脑血流速度,以白介素(IL)-6反映炎症情况。结果122例患者中,最终完成试验及随访99例,其中试验组49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与组别对MMSE、MoCA、mRS、NIHSS、脑血流速度、IL-6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MMSE、MoCA、NIHSS、脑血流速度、IL-6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mRS、SAS、SDS、IADL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MMSE、MoCA评分及脑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SDS、I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 d SAS评分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99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6例,两组皮肤瘀点、头晕、心慌、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皮肤瘀斑发生率[4.00%(2/50)与12.24%(6/4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与34.69%(17/49)]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RIPostC治疗可降低AIS患者的炎症反应,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抑郁情绪及颅内血流速度可起到积极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远隔缺血后适应 超时间窗 炎症反应 随机对照试验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下载PDF
通络化瘀方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脑血流、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孔勇 王莹 +1 位作者 刘海超 王培福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275-1278,共4页
目的探讨通络化瘀方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脑血流、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通络化瘀方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脑血流、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络化瘀方治疗。运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测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变化。评估患者双侧脑组织脑血流参数,包括最大峰值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RP、Hcy、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RP、Hcy、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在家庭角色、社会角色、活动能力、自理能力、上肢功能、工作劳动、精力方面的量表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家庭角色、社会角色、活动能力、自理能力、上肢功能、工作劳动、精力SS-QOL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最大峰值流速显著升高,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最大峰值流速比对照组高,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络化瘀方能有效改善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脑血流、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化瘀方 脑梗死 恢复期 神经功能缺损 生存质量 脑血流
下载PDF
美金刚联合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袁丹 王海鹏 +2 位作者 王英鹏 甄伟兰 王莹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美金刚联合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A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50)、对照组(n=50),对照组予以多奈哌齐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盐酸美金刚治疗,比较2组临... 目的探讨美金刚联合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A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50)、对照组(n=50),对照组予以多奈哌齐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盐酸美金刚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AD评定量表的认知分量表(ADAS-Cog)评分、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血浆神经递质(Ach、5-HT、GABA、Glu)、血清免疫炎性因子(IL-6、TNF-α、CRP)、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0.00% (45/50例)高于对照组74.00% (37/5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 ADAS-Cog评分、NPI 评分分别为(25.31±2.69)分、(16.78±1.85)分,均低于对照组(26.65±2.78)分、(20.49±2.18)分,治疗后试验组ADL评分为(55.43±5.63)分,高于对照组(47.08±4.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治疗后Ach、5-HT、GABA、Glu分别为(41.25±4.38) nmol·L^(-1)、(68.74±6.93) ng·mL^(-1)、(31.20±3.26) μmol·L^(-1)、(90.41±9.1) μmol·L^(-1),均高于对照组(32.14±3.36)nmol·L^(-1)、 (57.12±5.88) ng·mL^(-1)、(25.78±2.64) μmol· L^(-1)、(82.36± 8.37) μ mol·L^(-1),试验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分别为(13.12±1.37) ng·L^(-1)、(4.75±0.49) mg·mL^(-1)、(2.57±028) mg·L^(-1),均低于对照组(15.67± 1.55)ng·L^(-1)、(5.42±0.56)mg·mL^(-1)、(2.79± 0.31)m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 (4/50例)、4.00% (2/50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美金刚联合多奈哌齐治疗AD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精神症状、神经递质水平,下调炎性因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安全性可靠,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金刚 多奈哌齐 阿尔茨海默症 认知功能 神经递质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视锥蛋白样蛋白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袁丹 徐思雨 +2 位作者 甄伟兰 王莹 许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VaD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尼麦角林治疗)和观察组(丁苯酞+尼麦角林治疗)各36例。比...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VaD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尼麦角林治疗)和观察组(丁苯酞+尼麦角林治疗)各36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ILIP-1、BDNF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以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MMSE、MoCA评分升高,ADL评分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MSE、MoCA评分升高,ADL评分降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VILIP-1水平降低,BDNF水平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ILIP-1水平降低,BDNF水平升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VaD疗效满意,能够患者改善认知功能,提高BDNF水平,下调VILIP-1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丁苯酞 尼麦角林 血管性认知障碍 神经视锥蛋白样蛋白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袁丹 刘胜达 李东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年第12期122-126,共5页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 sticsyndromei),是肿瘤产物(包括异位激素的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着等)或其他不明原因引起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脏及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 sticsyndromei),是肿瘤产物(包括异位激素的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着等)或其他不明原因引起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脏及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免疫复合物沉着 交叉免疫 免疫反应 异位激素 不明原因 自身免疫 临床表现
下载PDF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报告及相关文献资料复习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海鹏 李冬华 蒋初明 《中国民康医学》 2007年第2期4-4,72,共2页
目的报告1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病例,复习相关资料,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通过对病例的回顾,分析其发病机制,总结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多种临床表现。结果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极易误诊。结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少见,遇到反... 目的报告1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病例,复习相关资料,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通过对病例的回顾,分析其发病机制,总结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多种临床表现。结果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极易误诊。结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少见,遇到反复波动性发热,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者,要详细询问牧区居住史以及牛羊制品食用史,并进行必要的血清学、病原学检查,以排除或确诊神经型布氏杆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病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凝集试验
下载PDF
肌电图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前景
11
作者 张嵘 蒋初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12期144-146,共3页
关键词 肌电图检查 基层医院 神经肌肉疾病 大型综合性医院 神经生理学检查 医疗卫生事业 临床生理 客观检测
下载PDF
西安航天六院职工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调查
12
作者 康钧 李立 +4 位作者 符琦 牛庆东 郭月萍 邢宝锋 王韵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0期111-113,共3页
目的了解西安航天六院在职及退休职工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情况及血脂水平,为该单位的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调查西安航天六院在职及退休职工,对每位体检者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和相关指标抽血检查,并了解是否存在... 目的了解西安航天六院在职及退休职工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情况及血脂水平,为该单位的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调查西安航天六院在职及退休职工,对每位体检者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和相关指标抽血检查,并了解是否存在血脂异常病史。结果西安航天六院职工的血脂异常发生率为38.23%,其中男性为47.68%,女性为23.99%,男、女血脂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39岁组、40~59岁组、60岁以上组血脂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3.84%、40.56%、43.18%,血脂异常发生率在40~59岁组与60岁以上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年龄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西安航天六院职工的血脂异常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有较高的发生率,需要积极开展预防,降低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流行病学 西安航天六院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典刚 巩忠 +1 位作者 庞克军 柴迎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0期1423-1425,共3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收集10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OSAHS组49例和对照组59例。分别于发病24h内、第8、15、30天行头颅CT检查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收集10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OSAHS组49例和对照组59例。分别于发病24h内、第8、15、30天行头颅CT检查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根据CT图像计算脑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结果 OSAHS组发病第8天时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和NIHSS评分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6.3±22.6)mL vs.(51.0±18.7)mL,(12.0±5.4)分vs.(11.3±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发病第15、30天,OSAHS患者的脑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OSAHS的脑出血患者脑血肿、周围水肿及神经功能的恢复较为缓慢,对可疑合并OSAHS的脑出血患者临床可考虑早期行无创通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脑出血 血肿 脑水肿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显微神经外科联合术后伽马刀治疗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典刚 巩忠 +3 位作者 熊先 庞克军 柴迎春 段鸿洲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10期1205-1208,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联合术后伽马刀治疗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和北京普仁医院进行显微神经外科联合术后伽马刀治疗的100例矢状窦大脑镰脑膜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肿瘤总切除率...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联合术后伽马刀治疗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和北京普仁医院进行显微神经外科联合术后伽马刀治疗的100例矢状窦大脑镰脑膜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肿瘤总切除率和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结果病理结果:良性肿瘤88例(88%),恶性肿瘤12例(12%)。术前生活质量评分(65.65±5.22)分,显微神经外科术后(78.5±5.00)分,联合伽马刀术后(89.6±5.33)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显微神经外科切除术全切除率(75.0%)显著低于联合伽马刀术后(80.0%),差异有显著性(P<0.05);显微神经外科切除术次全切除率(25.0%)显著高于联合伽马刀术后的次全切除率(20.0%),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伽马刀术后并发神经功能损伤、抽搐、水肿的发生率及均随访1~3年复发率低于显微神经外科术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显微神经外科联合术后伽马刀治疗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神经外科术 伽马刀 矢状窦大脑镰旁 脑膜瘤 联合治疗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血清抗氧化物质25-羟基维生素D与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关系
15
作者 牛庆东 马雅静 叶平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828-834,共7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血清抗氧化物质、25-羟基维生素D(25-OH-VD)与耳石复位治疗后残余头晕(CRPs-RD)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西安航天总院就诊的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查最终...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血清抗氧化物质、25-羟基维生素D(25-OH-VD)与耳石复位治疗后残余头晕(CRPs-RD)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西安航天总院就诊的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查最终纳入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记录86例BPPV患者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评分,耳石复位治疗(CRPs)成功后1个月内患者残余头晕(RD)发生情况、RD严重程度评分及RD症状持续时间,根据CRPs成功后是否发生RD将患者分为RD组(43例)、非RD组(43例),比较2组CRPs成功后RD各临床参数、抗氧化物质[硒(Se)、维生素A(Vit A)和维生素E(Vit 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25-OH-VD水平,使用Spearman法分析BPPV患者CRPs成功后RD各临床参数与血清抗氧化物质、25-OH-VD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抗氧化物质、25-OH-VD水平对BPPV患者CRPs成功后发生RD的预测价值。结果RD组在女性、糖尿病、高脂血症、左侧受累、BPPV不同类型、BPPV发作时间、BPPV患者DHI评分、RD严重程度方面与非R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D组血清Se、Vit A、SOD、GSH-Px、25-OH-VD水平低于非RD组,MDA水平高于非R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BPPV类型血清25-OH-VD水平、不同BPPV严重程度血清25-OH-VD水平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Spearman分析得知,BPPV发作时间、BPPV患者DHI评分、RD严重程度均与25-OH-VD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BPPV发作时间、BPPV患者DHI评分、RD严重程度均与Se、Vit A、SOD、GSH-Px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MDA水平与BPPV发作时间、BPPV患者DHI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RD严重程度不相关(P>0.05)。通过ROC曲线图发现,25-OH-VD、Se、Vit A、SOD、GSH-Px水平对BPPV患者CRPs成功后发生RD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且25-OH-VD水平预测AUC大于Se、Vit A、SOD、GSH-Px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PPV患者CRPs成功后发生RD时,其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和血清25-OH-VD水平普遍低于非RD患者,血清25-OH-VD、Se、Vit A、SOD、GSH-Px水平对BPPV患者CRPs成功后发生RD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血清25-OH-VD水平对于BPPV患者CRPs成功后发生RD极有可能具有早期筛查的意义,有助于临床确诊CRPs后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抗氧化剂 复位后残余头晕 25-羟基维生素D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
16
作者 王超凡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4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法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法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神经缺损程度、自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Barthel指数、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疗法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取得良好效果,利于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屈改艳 刘乐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220-122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静脉溶栓后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和未出血转化组。观察两组入院时的血清胆红素水平,采用Logis...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静脉溶栓后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和未出血转化组。观察两组入院时的血清胆红素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和ROC曲线分析血清胆红素的临床意义。结果80例研究对象溶栓后24 h内复查头颅CT和MRI发现存在出血转化的患者27例,纳入出血转化组;未存在出血转化的患者53例,纳入未出血转化组。两组基线NIHSS评分、WBC、NEUT、IBIL、DBIL、TBI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均是造成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间接胆红素预测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最佳截断值为13.52、特异性82.54%、敏感度60.15%,AUC为0.750(95%CI:0.706~0.899);总胆红素预测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最佳截断值为16.18、特异性81.63%、敏感度59.88%,AUC为0.746(95%CI:0.681~0.856)。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明显处于较高水平,其中IBIL和TBIL是导致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血清胆红素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进展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乐 屈改艳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715-1716,共2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进展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静脉溶栓后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治疗...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进展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静脉溶栓后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统计两组预后良好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BI指数、NIH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其中观察组BI指数和生活质量升高明显,NIHSS评分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2周、3个月后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使用替罗非班,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预后恢复,且用药安全性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进展性脑梗死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与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慧英 郑晓风 +4 位作者 杨淑贞 甄伟兰 杨明宇 梅飞来 陈湘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68-473,共6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周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将性别、年龄匹配同期住院的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住院患者或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经颅...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周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将性别、年龄匹配同期住院的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住院患者或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屏气试验”及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SPECT)“静息显像+腺苷负荷试验”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特征;同时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包括执行能力、结构能力、记忆力(包括听觉记忆力、视觉记忆力和逻辑记忆力)、信息处理速度及视空间能力检查。结果(1)两组在受教育年限、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及吸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MoCA评分、视觉记忆、执行功能、结构能力及信息处理速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SPECT静息显像+腺苷负荷试验共完成19例(对照组12例,病例组7例),病例组与对照组右侧基底节区放射性摄取比值(UR)[分别为8.91(-2.48~15.87)与-6.21(-10.39~5.42)]及左侧额叶UR[分别为11.62(2.93~16.87)与1.04(-10.17~3.8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TCD屏气试验完成26例(对照组与病例组各13例),病例组的血管运动反应性[左侧(13±5);右侧(21±7)]和呼吸抑制指数[左侧(0.66±0.26);右侧(1.0±0.4)]与对照组的血管运动反应性[左侧(24±11);右侧(30±9)]和呼吸抑制指数[左侧(1.21±0.57);右侧(1.5±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早期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腔隙性脑梗死 血管运动反应性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缬沙坦、福辛普利钠及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王海鹏 朱润秀 +3 位作者 袁丹 刘洁 李冬华 蒋初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福辛普利钠及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高血压合并MCI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3组均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此基础上,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胶囊,福辛普利钠组给予福... 目的探讨缬沙坦、福辛普利钠及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高血压合并MCI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3组均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此基础上,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胶囊,福辛普利钠组给予福辛普利钠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次/d。血压达标后,均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的变化,并对治疗后12个月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2个月后,3组MMSE及Mo 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福辛普利钠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MMSE、Mo CA总有效率分别为30.0%和36.7%、20.0%和20.0%、16.7%和16.7%,缬沙坦组略高于其余2组,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福辛普利钠和苯磺酸氨氯地平3种药物在降压达标后均可改善高血压患者伴有的MCI,其中缬沙坦改善作用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高血压 缬沙坦 福辛普利钠 苯磺酸氨氯地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