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航天器着陆缓冲机构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1
作者
聂宏
王宸
+1 位作者
陈金宝
陈传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1-770,共20页
航天器着陆缓冲机构是开展地外天体着陆探测的核心装置,其着陆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探测任务的成败。本文梳理并总结了现有航天器着陆缓冲机构的相关设计技术,重点介绍了航天器着陆缓冲方法、机构构型和地外小天体着陆/锚定机构,并对其优...
航天器着陆缓冲机构是开展地外天体着陆探测的核心装置,其着陆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探测任务的成败。本文梳理并总结了现有航天器着陆缓冲机构的相关设计技术,重点介绍了航天器着陆缓冲方法、机构构型和地外小天体着陆/锚定机构,并对其优缺点和适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其次,针对各类着陆缓冲机构总结了动力学分析技术现状,对比了理论解析模型法、全机刚体仿真分析法、刚柔耦合仿真分析法、全机柔性仿真分析法和半主动控制仿真法等动力学分析方法的优劣。再次,论述了地面等效试验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滑轮平衡法、斜坡模拟法和全机1/6尺寸模型法3种地面等效试验方法的主要特点。最后,结合未来深空探测需求,对航天器着陆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着陆
着陆缓冲机构
着陆动力学
地面试验验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多级铝蜂窝缓冲器的新型着陆器性能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贾山
钱佳程
+5 位作者
陈金宝
周金华
徐雅男
张胜
肖赟辰
陈姮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2期87-97,130,共12页
在未来可行走探月着陆器的总体设计中,如何降低着陆过程中的冲击载荷,实现柔顺落震以保护本体结构和有效载荷的安全,是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所设计的可行走着陆器整机构型对缓冲驱动一体化缓冲器优化分析。首先,对3种不同规格的铝蜂...
在未来可行走探月着陆器的总体设计中,如何降低着陆过程中的冲击载荷,实现柔顺落震以保护本体结构和有效载荷的安全,是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所设计的可行走着陆器整机构型对缓冲驱动一体化缓冲器优化分析。首先,对3种不同规格的铝蜂窝材料分别进行静压力试验,利用试验数据和蜂窝有效吸能模型对多级铝蜂窝的搭配方式进行优化;然后,采用Ansys/Ls-dyna对优化后的三级铝蜂窝进行仿真和试验验证,与传统的两种铝蜂窝材料的缓冲器相比具有一定的柔顺性和安全性;最后,利用Adams软件进行整机仿真验证。验证结果显示:着陆器本体质心过载曲线平滑柔顺,可为我们后续开展的载人登月、月表基地建设等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行走着陆器
缓冲器
吸能模型
多级铝蜂窝
柔顺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组合式气囊在重装空投中的缓冲性能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鲁超宇
陈金宝
+2 位作者
王宸
朱锦耀
黄梓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1-850,共10页
针对现有主/辅结构单气囊难以满足未来大载重、高海拔、载乘员空投装备缓冲需求的问题,提出采用含圆柱密闭内气囊的组合式气囊的空投装备缓冲方案。对传统空投装备单气囊缓冲过程进行排气理论分析并仿真,发现随着触地初速度的增大,传统...
针对现有主/辅结构单气囊难以满足未来大载重、高海拔、载乘员空投装备缓冲需求的问题,提出采用含圆柱密闭内气囊的组合式气囊的空投装备缓冲方案。对传统空投装备单气囊缓冲过程进行排气理论分析并仿真,发现随着触地初速度的增大,传统气囊结构存在装备与地面的硬碰撞问题;对内气囊参与缓冲的阶段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并对组合式气囊进行了多工况仿真,将其与传统单气囊缓冲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内气囊直径和外气囊排气孔面积对装备过载的影响及其数值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组合式气囊在多种工况下均有出色的缓冲性能,随着内气囊直径和外气囊排气孔面积的增大,装备过载整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内气囊直径为0.25m,外气囊排气孔面积为0.04m^(2)时,缓冲效果最佳。在装备9m/s高速触地普通工况下,装备过载为11.13,与单气囊缓冲相比降低18.87%。研究对未来新一代空投装备更低着陆过载的需求提供了合理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投装备
组合式气囊
着陆缓冲
数值仿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航天器着陆缓冲机构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1
作者
聂宏
王宸
陈金宝
陈传志
机构
南京航空
航天
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南京航空
航天
大学
航天进入减速与着陆技术航天科技集团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1-770,共20页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21029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5242,11902157)。
文摘
航天器着陆缓冲机构是开展地外天体着陆探测的核心装置,其着陆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探测任务的成败。本文梳理并总结了现有航天器着陆缓冲机构的相关设计技术,重点介绍了航天器着陆缓冲方法、机构构型和地外小天体着陆/锚定机构,并对其优缺点和适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其次,针对各类着陆缓冲机构总结了动力学分析技术现状,对比了理论解析模型法、全机刚体仿真分析法、刚柔耦合仿真分析法、全机柔性仿真分析法和半主动控制仿真法等动力学分析方法的优劣。再次,论述了地面等效试验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滑轮平衡法、斜坡模拟法和全机1/6尺寸模型法3种地面等效试验方法的主要特点。最后,结合未来深空探测需求,对航天器着陆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
航天器着陆
着陆缓冲机构
着陆动力学
地面试验验证
Keywords
aerospace landing
landing buffer mechanism
landing dynamics
micro-gravity test on the earth
分类号
V476.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多级铝蜂窝缓冲器的新型着陆器性能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贾山
钱佳程
陈金宝
周金华
徐雅男
张胜
肖赟辰
陈姮
机构
南京航空
航天
大学
航天
学院
深空星表探测机构
技术
工信部
重点
实验室
航天进入减速与着陆技术航天科技集团重点实验室
智能感知与无损
着陆
技术
联合
实验室
出处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2期87-97,13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190215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NS2018052)
+3 种基金
“十三五”民用航天项目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开放课题
载人航天领域预先研究资助(040202)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BK20180417)。
文摘
在未来可行走探月着陆器的总体设计中,如何降低着陆过程中的冲击载荷,实现柔顺落震以保护本体结构和有效载荷的安全,是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所设计的可行走着陆器整机构型对缓冲驱动一体化缓冲器优化分析。首先,对3种不同规格的铝蜂窝材料分别进行静压力试验,利用试验数据和蜂窝有效吸能模型对多级铝蜂窝的搭配方式进行优化;然后,采用Ansys/Ls-dyna对优化后的三级铝蜂窝进行仿真和试验验证,与传统的两种铝蜂窝材料的缓冲器相比具有一定的柔顺性和安全性;最后,利用Adams软件进行整机仿真验证。验证结果显示:着陆器本体质心过载曲线平滑柔顺,可为我们后续开展的载人登月、月表基地建设等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可行走着陆器
缓冲器
吸能模型
多级铝蜂窝
柔顺性
Keywords
walkable lander
buffer
energy absorption model
multi-level aluminum honeycomb
supple
分类号
V476.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组合式气囊在重装空投中的缓冲性能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鲁超宇
陈金宝
王宸
朱锦耀
黄梓瀚
机构
南京航空
航天
大学
航天
学院
深空星表探测机构
技术
工信部
重点
实验室
航天进入减速与着陆技术航天科技集团重点实验室
出处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1-850,共10页
基金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BK2021029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075242)
文摘
针对现有主/辅结构单气囊难以满足未来大载重、高海拔、载乘员空投装备缓冲需求的问题,提出采用含圆柱密闭内气囊的组合式气囊的空投装备缓冲方案。对传统空投装备单气囊缓冲过程进行排气理论分析并仿真,发现随着触地初速度的增大,传统气囊结构存在装备与地面的硬碰撞问题;对内气囊参与缓冲的阶段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并对组合式气囊进行了多工况仿真,将其与传统单气囊缓冲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内气囊直径和外气囊排气孔面积对装备过载的影响及其数值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组合式气囊在多种工况下均有出色的缓冲性能,随着内气囊直径和外气囊排气孔面积的增大,装备过载整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内气囊直径为0.25m,外气囊排气孔面积为0.04m^(2)时,缓冲效果最佳。在装备9m/s高速触地普通工况下,装备过载为11.13,与单气囊缓冲相比降低18.87%。研究对未来新一代空投装备更低着陆过载的需求提供了合理的方案。
关键词
空投装备
组合式气囊
着陆缓冲
数值仿真
Keywords
Airdropping equipment
Combined airbag
Landing buffer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V24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航天器着陆缓冲机构技术研究进展
聂宏
王宸
陈金宝
陈传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多级铝蜂窝缓冲器的新型着陆器性能分析
贾山
钱佳程
陈金宝
周金华
徐雅男
张胜
肖赟辰
陈姮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组合式气囊在重装空投中的缓冲性能分析
鲁超宇
陈金宝
王宸
朱锦耀
黄梓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