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血红蛋白、铁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萃萃 侯凯文 +2 位作者 王应强 何敬东 曾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0期89-93,共5页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铁蛋白(ferritin,SF)、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与航空工业三六三医院2019年...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铁蛋白(ferritin,SF)、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与航空工业三六三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纳入观察组,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D_(3)]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维生素D重度缺乏组(<5 ng/ml,35例)、维生素D轻度缺乏组(5~15 ng/ml,39例)和维生素D不足组(>15~30 ng/ml,46例),将同期于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体检的115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25(OH)D_(3)、Hb、SF水平,观察组各亚组患者血清Hb、SF水平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指数(erythropoietin resistance index,ERI),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Hb、SF水平和ERI与25(OH)D_(3)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Hb、SF水平和ERI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维生素D重度缺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25(OH)D_(3)、Hb、S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各亚组患者血清Hb、SF水平和E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Hb、SF水平均随维生素D水平增加而增加,ERI随维生素D水平增加而降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_(3)水平与Hb、SF水平均呈正相关(r=0.623,0.519;均P<0.05),ERI与25(OH)D_(3)水平呈负相关(r=-0.733;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b、SF水平下降以及ERI增加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维生素D重度缺乏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维生素D缺乏与血清Hb、SF水平降低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关系密切,纠正血清Hb和SF水平异常、减轻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维生素D缺乏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维生素D水平 血红蛋白 铁蛋白 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萃萃 王应强 +3 位作者 何敬东 李小葵 尧鹏 曾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56-1860,共5页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D)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血清降钙素原(PCT)、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HD治疗的376例患者,根据治疗期间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分为感染...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D)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血清降钙素原(PCT)、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HD治疗的376例患者,根据治疗期间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36例和未感染组340例。无菌采集血液、导管尖端或导管液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记录患者年龄、糖尿病、低白蛋白血症、穿刺次数、置管时间、透析频次和透析血流量等临床特征,归纳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分别于置管前、置管后1 d、疑似感染、感染确诊后,检测血清PCT和HBP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和HBP对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376例HD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6例(9.57%),分离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26.53%)、金黄色葡萄球菌(20.41%)和鲍氏不动杆菌(16.33%)为主;年龄(OR=1.853,P=0.037)、合并糖尿病(OR=1.978,P=0.013)和置管时间(OR=2.042,P=0.013)是HD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疑似感染后,血清PCT、HBP和联合检测诊断HD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0、0.738、0.836(P<0.05),确诊感染后,血清PCT、HBP和联合检测诊断HD导管相关性感染的AUC分别为0.819、0.800、0.918(P<0.05)。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和置管时间是影响HD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可联合检测置管后血清PCT和HBP水平变化,预测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性感染 降钙素原 肝素结合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