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骨切口深部感染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鹏 沈祯云 +1 位作者 蔡爱兵 柏强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652-654,共3页
目的总结胸骨切口深部感染(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s,DSWI)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016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18例心脏术后胸骨切口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全部行外科手术清创,其中11例行部分胸骨切除术,7例行全胸骨... 目的总结胸骨切口深部感染(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s,DSWI)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016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18例心脏术后胸骨切口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全部行外科手术清创,其中11例行部分胸骨切除术,7例行全胸骨切除术。术中全部应用胸大肌瓣或胸大肌瓣联合带蒂腹直肌瓣填充胸骨缺损一期重建。期中10例行单侧/双侧胸大肌瓣填充清创缺损创面,8例行双侧胸大肌瓣联合单侧腹直肌填充清创缺损创面。期中3例开放切取腹直肌瓣,5例在腔镜辅助下切取腹直肌瓣。结果18例患者全部一期治愈。随访1月~40月,3例复发,再次彻底手术清创肌瓣转移填塞后愈合。目前18例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对心脏大血管手术后发生的DSWI应积极外科手术彻底清创治疗,胸大肌瓣转移填塞是治疗清创术后胸部缺损的常用方法,但对于清创术后胸壁缺损巨大,单纯胸大肌瓣无法满足缺损的患者,腹直肌瓣联合胸大肌瓣填充缺损是一种较好选择。腔镜辅助获取腹直肌瓣可减少腹部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切口深部感染 纵隔感染 组织瓣 腔镜辅助
下载PDF
常规开胸与胸腔镜下治疗早期胸腺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霍小森 王文璋 《癌症进展》 2014年第5期502-504,共3页
目的比较常规开胸与胸腔镜下治疗早期胸腺瘤的临床效果,探讨胸腔镜下治疗早期胸腺瘤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96例常规开胸(40例)和胸腔镜(56例)治疗的早期胸腺瘤患者,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的术后临床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胸... 目的比较常规开胸与胸腔镜下治疗早期胸腺瘤的临床效果,探讨胸腔镜下治疗早期胸腺瘤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96例常规开胸(40例)和胸腔镜(56例)治疗的早期胸腺瘤患者,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的术后临床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胸腔镜组与常规开胸组相比,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和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发生并发症的例数少于常规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胸腔镜组无复发和转移者,常规开胸组出现1例。结论胸腔镜较常规开胸治疗早期胸腺瘤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常规开胸 胸腔镜下治疗
下载PDF
两种胸大肌移位方法治疗心脏术后纵隔感染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霍小森 王文璋 刘冬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4年第10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胸大肌移位方法治疗心脏术后并发纵隔感染的效果。方法心脏外科术后并发纵隔感染患者155例,分为实施内侧胸大肌肌瓣对接填塞缝合方法80例和离断外侧胸大肌肌瓣并翻转填塞缝合方法75例,观察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两种胸大肌移位方法治疗心脏术后并发纵隔感染的效果。方法心脏外科术后并发纵隔感染患者155例,分为实施内侧胸大肌肌瓣对接填塞缝合方法80例和离断外侧胸大肌肌瓣并翻转填塞缝合方法75例,观察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内侧肌瓣对接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外侧肌瓣翻转法,差异有显著性;在并发症方面(纵隔感染灶复发、心律失常和肺部感染),内侧肌瓣对接法少于外侧肌瓣翻转法,差异有显著性;而在年龄、性别、纵隔感染病史长短、感染严重程度、原发病手术类型及致病菌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内侧胸大肌肌瓣对接填塞缝合法在治疗心脏术后纵隔感染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感染 离断外侧胸大肌肌瓣并翻转填塞缝合 内侧胸大肌肌瓣对接填塞缝合
下载PDF
胸腔镜治疗原发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策略讨论 被引量:5
4
作者 蔡爱兵 沈祯云 +1 位作者 韩志义 张鹏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535-53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的成因并评价胸腔镜手术在治疗PSP术后复发的可行性及治效。方法分析胸腔镜手术治疗PSP术后复发并经原切口再次手术行肺大泡切除+胸膜固定术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及术后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35... 目的探讨原发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的成因并评价胸腔镜手术在治疗PSP术后复发的可行性及治效。方法分析胸腔镜手术治疗PSP术后复发并经原切口再次手术行肺大泡切除+胸膜固定术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及术后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35. 5±38. 4) min,术中出血(105±65. 5) m L,平均住院时间(7±2) d,无中转开胸及二次手术,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15例术后随访至今无再次复发。结论胸腔镜手术用于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主要通过对肺大泡进行切除;胸腔镜下可对影响肺组织复张及手术视野的胸腔粘连带进行充分有效松解分离;用电刀清洁片进行胸膜摩擦固定及胸膜部分剥脱,消除胸腔内残腔,能预防及减少气胸复发,从而达到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原发性 自发性 复发 胸腔镜 胸膜固定术
下载PDF
胸骨正中切口术后胸骨骨髓炎及纵隔感染的修复重建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文璋 高举 +2 位作者 王幼黎 蔡爱兵 高永顺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18-419,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胸大肌肌瓣转移,修复重建治疗经胸骨正中切口术后,胸骨骨髓炎及纵隔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应用胸大肌肌瓣转移手术治疗58例胸骨正中切口,术后胸骨骨髓炎及纵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应用胸大肌肌瓣转移,修复重建治疗经胸骨正中切口术后,胸骨骨髓炎及纵隔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应用胸大肌肌瓣转移手术治疗58例胸骨正中切口,术后胸骨骨髓炎及纵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为彻底清创,用转移的胸大肌肌瓣将胸骨缺损区填实消灭残腔,放置带负压吸引装置的引流管,保障伤口引流通畅。结果:58例患者肌瓣成活良好,52例2 w内康复出院。4例患者因切口皮下感染延迟1 w出院,2例患者出院后1 w再次出现伤口皮下感染,经局部清创、换药后伤口痊愈。所有患者经随访无感染复发。结论: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的软组织,咬除感染的胸骨,应用胸大肌肌瓣转移来填充清创后的胸骨缺损区,术后伤口充分引流,是治疗经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术后胸骨骨髓炎及纵隔感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正中切口 胸骨骨髓炎 修复重建
下载PDF
腔镜辅助获取腹直肌肌瓣修复胸骨切口深部感染清创术后创面的初步尝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鹏 沈祯云 +1 位作者 蔡爱兵 霍小森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第5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获取腹直肌肌瓣修复胸骨切口深部感染(DSWI)清创术后创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胸骨切口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清创、全胸骨切除或大部分胸骨切除,同时切除部分肋软骨。游离两侧胸大肌...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获取腹直肌肌瓣修复胸骨切口深部感染(DSWI)清创术后创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胸骨切口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清创、全胸骨切除或大部分胸骨切除,同时切除部分肋软骨。游离两侧胸大肌之胸骨、肋骨起点,部分胸大肌联合带蒂腹直肌肌瓣填充胸骨缺损行一期重建。其中3例开放切取腹直肌肌瓣,2例在腔镜辅助下获取腹直肌肌瓣。观察患者的手术结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2例在腔镜辅助下获取腹直肌肌瓣的患者切口明显缩短、创伤减小、手术时间无明显增加。随访1~12个月,5例患者均无疼痛、感染复发、腹壁疝发生,呼吸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胸骨切口深部感染严重、胸骨切除术后缺损大的患者,部分胸大肌联合带蒂腹直肌肌瓣填充胸骨缺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腔镜辅助获取腹直肌肌瓣可明显减轻患者腹部创伤、术后疼痛,改善术后腹式呼吸,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切口深部感染 纵隔感染 组织瓣 腔镜辅助
下载PDF
半右侧卧位腹腔镜联合左胸小切口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张鹏 沈祯云 +1 位作者 蔡爱兵 柏强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404-406,共3页
目的探讨半右侧卧位腹腔镜联合左胸小切口在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016年2月-2019年5月12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中应用半右侧卧位腹腔镜联合左胸小切口的手术结果。结果12例患者全部在半右侧卧位下顺利完成腹腔... 目的探讨半右侧卧位腹腔镜联合左胸小切口在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016年2月-2019年5月12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中应用半右侧卧位腹腔镜联合左胸小切口的手术结果。结果12例患者全部在半右侧卧位下顺利完成腹腔镜联合左胸小切口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190.09±40.41)min,平均失血量(122.50±60.07)ml。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及手术死亡,无上切缘癌残留。结论应用半右侧卧位行腹腔镜联合左胸小切口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便于在腹腔镜下完成近端胃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同时便于经胸部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能够顺利完成食管胃胸腔内吻合及包埋,术中不用变换体位,避免传统左侧胸腹联合切口肋弓切断及膈肌切开对患者的损伤,在需要中转开放手术时可经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手术,增加了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癌 腹腔镜 手术体位 左胸小切口 微创手术
下载PDF
贝赫切特综合征致主动脉瘤形成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霍小森 李震 汪忠镐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8期50-52,共3页
目的总结贝赫切特综合征致主动脉瘤形成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性治疗经验,探讨临床诊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4例贝赫切特综合征致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2例患者给予腔内支架置入术,手术时... 目的总结贝赫切特综合征致主动脉瘤形成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性治疗经验,探讨临床诊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4例贝赫切特综合征致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2例患者给予腔内支架置入术,手术时间较短,术后2周出院,未见脊柱缺血所致截瘫现象。2例患者未达到手术标准,根据口腔溃疡、会阴部溃疡或皮肤损害等临床症状及血沉和C反应蛋白值指导保守治疗,并定期复查胸部CT血管造影(CTA)。4例患者随访8~60个月,一般情况良好,未见主动脉瘤形成。结论贝赫切特综合征导致主动脉瘤形成,多见于年轻男性。胸部CTA应作为诊断手段,一旦发现主动脉瘤,应积极干预。若瘤径范围有限,可内科保守治疗,并密切随诊。腔内治疗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但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发生主动脉瘤很难避免。为了抑制血管炎、防止动脉瘤复发,应当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血管炎性药物,并通过血沉和C-反应蛋白指导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赫切特综合征 主动脉瘤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对患者TC、TG、LDL-C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刘福丽 霍小森 刘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3627-3629,共3页
目的研究缬沙坦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与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 22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运用赖诺普利治疗,在此用药基础上观察组113例给... 目的研究缬沙坦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与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 22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运用赖诺普利治疗,在此用药基础上观察组113例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用药12 w后生活质量改善、TC、TG、LDL-C水平与降压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生活质量及TC、TG、L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赖诺普利,且有效改善患者TC、TG、LDL-C水平,降低患者血压,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高血压 降压效果 血脂
下载PDF
心脏外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文璋 高举 +3 位作者 王幼黎 王志超 李娅娜 郑国强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23-324,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外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心脏外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我科于1999年3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10例心脏外伤患者,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8~51岁,平均(29.5±8.5)岁。其中刀刺伤5例,车祸伤3例,高处坠落伤2例。表现为出血... 目的:探讨心脏外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心脏外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我科于1999年3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10例心脏外伤患者,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8~51岁,平均(29.5±8.5)岁。其中刀刺伤5例,车祸伤3例,高处坠落伤2例。表现为出血性休克者3例,急性心包填塞者7例。损伤部位有:左心室4例,左心房2例,右心室3例,右心耳1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没有死亡病例。结论:早期快速诊断、紧急开胸手术治疗,及时有效补充血容量,采取自体血液回输,是成功抢救心脏外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伤手术 诊断 急诊手术 自体血液回输
下载PDF
心脏术后胸骨感染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文璋 蔡爱兵 +1 位作者 韩志义 霍小森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20-620,622,共2页
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大血管手术后胸骨及胸骨后感染可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甚至心脏破裂,或发展成纵隔炎导致败血症。胸骨及胸骨后感染的发生率为1%~5%,而纵隔炎的病死率为25.7%-52.0%。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我们收治76例胸骨正... 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大血管手术后胸骨及胸骨后感染可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甚至心脏破裂,或发展成纵隔炎导致败血症。胸骨及胸骨后感染的发生率为1%~5%,而纵隔炎的病死率为25.7%-52.0%。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我们收治76例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大血管手术后发生胸骨及胸骨后感染患者,外科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感染 外科治疗 心脏术后 胸骨正中切口 胸骨后感染 心脏大血管 手术部位感染 心脏破裂
原文传递
心脏手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修复与重建18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刘冬 王文璋 +3 位作者 蔡爱兵 韩志义 李喜元 马加贵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 总结心脏手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SWI)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胸外科189例采用胸大肌肌瓣、腹直肌肌瓣手术治疗的心脏手术后DSW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6例,... 目的 总结心脏手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SWI)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胸外科189例采用胸大肌肌瓣、腹直肌肌瓣手术治疗的心脏手术后DSW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6例,女性73例;平均年龄(54±21)岁,体重指数(26.1±1.3) kg/m2.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93例,CABG同期行其他心脏手术13例,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47例,主动脉手术16例,先天性心脏病18例,心脏外伤2例.患者入院后给予清洁感染创面并提取分泌物,依据分泌物药敏结果选取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手术扩大清创彻底清除感染灶,根据清创缺损情况选择肌瓣填充修复,其中单纯应用胸大肌肌瓣184例、单纯腹直肌肌瓣1例,胸大肌联合腹直肌肌瓣4例,放置负压吸引装置引流,定期换药理疗.结果 179例术后2周内康复出院,伤口一期愈合率94.7%;7例患者因切口皮下感染延迟1周出院,3例院内死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5)d.8例患者出院1周后出现皮下脂肪液化经换药后伤口痊愈,9例因死骨残留等原因出院2个月后伤口再次出现窦道经再次清创肌瓣修复而治愈.死亡8例,病死率4.2%,其中6例死于感染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 ~ 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随访率83.9%.149例患者无感染复发,2例因主动脉置换术后人工血管排斥,虽然经过一次清创及肌瓣移植仍残留窦道.结论 心脏大血管手术后DSWI应积极行外科手术清创,胸大肌肌瓣和(或)腹直肌肌瓣修复重建胸骨缺损区域是DSWI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伤口感染 胸廓成形术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用胸大肌肌瓣治疗心脏术后胸骨骨髓炎及纵隔感染
13
作者 王文璋 高举 +1 位作者 王幼黎 蔡爱兵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5-175,共1页
我们应用胸大肌肌瓣转移治疗经胸骨正中切口术后,胸骨骨髓炎及胸骨后感染再次手术失败者,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胸骨骨髓炎 胸大肌肌瓣 心脏术后 转移治疗 纵隔感染 经胸骨正中切口 胸骨后感染 手术失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