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援助工作机制——基于Z市X区人民检察院个案的实证分析
1
作者 苏琳伟 郑剑波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9-20,共2页
当前,在日渐凸显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中,因心理因素、法制意识淡薄导致犯罪的占有相当比例,若不对已走在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开展心理援助等有效的挽救措施,就不能降低失足青少年的重新犯罪率,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和稳定。应当围绕青少年犯... 当前,在日渐凸显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中,因心理因素、法制意识淡薄导致犯罪的占有相当比例,若不对已走在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开展心理援助等有效的挽救措施,就不能降低失足青少年的重新犯罪率,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和稳定。应当围绕青少年犯罪预防心理援助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合理性与制度框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建议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探索尝试,以便更有效降低青少年犯罪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犯罪 心理援助
下载PDF
试析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及问题
2
作者 陈智勇 《法制与经济》 2012年第14期108-109,共2页
社会管理创新是政法系统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检察机关于其中也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作用。如何协调好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是提升履行检察职能成效的关键问题。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应当... 社会管理创新是政法系统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检察机关于其中也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作用。如何协调好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是提升履行检察职能成效的关键问题。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应当以此为基点强化职能建设,同时对于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也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检察 预防犯罪 社会责任
下载PDF
浅议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关键性问题
3
作者 巫腾辉 林运茹 《法制与经济》 2011年第18期133-134,共2页
人民监督员试行制度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源于其理论根基上的不足引发的制度设计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凸显,并掣肘了这一制度改革的前进步伐。在理论根基上借助人民性原理还原制度的监督本质,在制度设计上借鉴法律与事实问题的区分提高... 人民监督员试行制度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源于其理论根基上的不足引发的制度设计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凸显,并掣肘了这一制度改革的前进步伐。在理论根基上借助人民性原理还原制度的监督本质,在制度设计上借鉴法律与事实问题的区分提高监督方式的科学性,这两方面的改造将有力地推进改革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在民 选任机制 事实问题
下载PDF
以“案-件比”为核心提升办案质效路径探微——以Z市X区检察院业务数据为参考
4
作者 吴雅莉 陈艺娜 《中国检察官》 2021年第19期72-74,共3页
"案-件比"是检察机关案件质量评价指标的核心。关注"案-件比"指标在基层检察机关办案实践中的数据变化和运用情况,分析影响该项指标的构成因素及其深层次原因,提出以派驻检察室为平台,强化案件诉前主导作用;强化案... "案-件比"是检察机关案件质量评价指标的核心。关注"案-件比"指标在基层检察机关办案实践中的数据变化和运用情况,分析影响该项指标的构成因素及其深层次原因,提出以派驻检察室为平台,强化案件诉前主导作用;强化案件管理,加大对检察官办案活动的监管及健全检察官业绩考核体系等路径,进一步优化"案-件比",提高办案质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件比” 退回补充侦查 捕诉一体 办案质效
原文传递
心理援助:未成年犯心理需求及其教育改造新举措 被引量:2
5
作者 曾天德 刘英俊 +3 位作者 徐学 陈小梅 邱春健 陈捷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28-131,共4页
对福建省未管所200名未成年犯的心理援助需求调查表明,他们需要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方面所提供的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法律援助,注重监所提供人格品质和未来生存能力的训练。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心理援助,要完善和实施未成年人法律法规... 对福建省未管所200名未成年犯的心理援助需求调查表明,他们需要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方面所提供的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法律援助,注重监所提供人格品质和未来生存能力的训练。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心理援助,要完善和实施未成年人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机构心理援助工作制度建设,增强家庭资源植入和情感抚慰,构建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社会帮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违法罪犯 心理援助
下载PDF
试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适用问题与对策——从化解社会矛盾的视角 被引量:3
6
作者 巫腾辉 谢艳珊 《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第31期134-136,共3页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是《刑法修正案(七)》新规定的罪名,该类犯罪活动以前多数纳入行政处罚范畴,个别涉及犯罪的分别按诈骗、非法经营等处理。新罪名的规定为打击该类犯罪提供了利器,但也因实务操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影响了成效,为更好...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是《刑法修正案(七)》新规定的罪名,该类犯罪活动以前多数纳入行政处罚范畴,个别涉及犯罪的分别按诈骗、非法经营等处理。新罪名的规定为打击该类犯罪提供了利器,但也因实务操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影响了成效,为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有必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改进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传销 定罪标准 帮教挽救
下载PDF
浅析受贿罪中的职务行为与职业行为的区别 被引量:4
7
作者 郑剑波 《法制与经济》 2012年第18期30-30,32,共2页
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受贿罪的犯罪构成将"利用职务便利"作为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如何认定行为人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它与利用职业形成的便利条件如何区别,成为准确适用罪名、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关键,也成为司法实... 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受贿罪的犯罪构成将"利用职务便利"作为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如何认定行为人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它与利用职业形成的便利条件如何区别,成为准确适用罪名、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关键,也成为司法实践中最具争议的一个疑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罪 职务 职业
下载PDF
正义与秩序:法律理想目标的困惑——关于博登海默观点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苏琳伟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4-75,共2页
埃德加.博登海默认为法律是秩序与正义的综合体,但该观点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性,正义与秩序二者本身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考量事物,将正义的主观标准强加在秩序价值上并不能真正达致一种完整的和谐。从法律理想目标的新角度来考察,不管... 埃德加.博登海默认为法律是秩序与正义的综合体,但该观点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性,正义与秩序二者本身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考量事物,将正义的主观标准强加在秩序价值上并不能真正达致一种完整的和谐。从法律理想目标的新角度来考察,不管法律的基本价值是正义、自由还是秩序,这些内容最后都必然着眼于人类冲突的解决,只有解决人类冲突的法律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秩序 冲突解决
下载PDF
论事实与法律的关系
9
作者 苏琳伟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2-34,共3页
将事实的本质问题划分为客观的事实、陈述的事实和裁判的事实三个层次的概念有助于对于事实与法律问题关系的认识。裁判的事实是该关系问题的核心,对于裁判事实的规范体现了法律与事实之间的联系,由此而促进了证据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对... 将事实的本质问题划分为客观的事实、陈述的事实和裁判的事实三个层次的概念有助于对于事实与法律问题关系的认识。裁判的事实是该关系问题的核心,对于裁判事实的规范体现了法律与事实之间的联系,由此而促进了证据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对于裁判事实的规范体现在证据的相关性规则、可采性规则和自由心证制度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的事实 陈述的事实 裁判的事实 相关性 可采性
下载PDF
我国目前反商业贿赂立法现状及完善立法建言
10
作者 黄炜煌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2-53,共2页
近年来,商业贿赂案件呈高发态势,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分析我国目前反商业贿赂立法的现状和补足,借鉴国外反商业贿赂的相关立法,提出完善反商业贿赂的几点立法建言。
关键词 反商业贿赂 立法 措施
下载PDF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电子数据审查
11
作者 苏琳伟 黄怡璇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49-55,共7页
在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认定过程中,涉及大量的电子数据,这类证据存在难甄别、弱关联、标准不明等诸多问题,不断挑战传统证据论证模式,为了充分保障有效打击,针对电子数据提取和审查的特殊性,建议在认定这一犯罪时适度放宽对客观行... 在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认定过程中,涉及大量的电子数据,这类证据存在难甄别、弱关联、标准不明等诸多问题,不断挑战传统证据论证模式,为了充分保障有效打击,针对电子数据提取和审查的特殊性,建议在认定这一犯罪时适度放宽对客观行为证据“三性”的审查引入智能算法,对主观明知的论证采取推定或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等规则,孤证禁止的限制可以被突破,以便更加合理适用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电子数据 证据审查
下载PDF
强行索要听歌费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12
作者 吴雅莉 王妍 《青年与社会》 2013年第11期88-88,共1页
一、案情某年春运期间,陈某、周某、胡某三人在旅客列车上,按预谋分工,均拄着拐杖假扮残疾人,陈某唱歌,周某、胡某负责向旅客要钱,陈某叫喊着:"我们今天来给大家唱歌,大家把钱准备好,装睡的,都给我醒醒,不然把你整醒,就对不起了。"然... 一、案情某年春运期间,陈某、周某、胡某三人在旅客列车上,按预谋分工,均拄着拐杖假扮残疾人,陈某唱歌,周某、胡某负责向旅客要钱,陈某叫喊着:"我们今天来给大家唱歌,大家把钱准备好,装睡的,都给我醒醒,不然把你整醒,就对不起了。"然后,三人一起挥舞着拐杖,并用拐杖使劲敲击车厢地板。随后,三人以收取听歌费为名,向四节车厢的旅客索取一元、二元不等的零钱。对部分不给钱的旅客,就采用拐杖敲击地板、继续唱歌或者辱骂的方法,催着要钱。胡某还用头撞了一位不愿给钱并假装睡觉的旅客,辱骂后离去,三人共索要人民币500余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客列车 行为 春运期间 残疾人 唱歌 人民币 地板 车厢
下载PDF
刑事抗诉与矛盾化解的新思考
13
作者 陈高山 马荣 《全国商情》 2010年第18期109-110,共2页
刑事抗诉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其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受到了高度肯定。但在当前转型期的背景下,矛盾化解的价值取向也应当得到重视。以矛盾化解价值取向来推动刑事抗诉工作在实现法律监督过程中的规范性、... 刑事抗诉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其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受到了高度肯定。但在当前转型期的背景下,矛盾化解的价值取向也应当得到重视。以矛盾化解价值取向来推动刑事抗诉工作在实现法律监督过程中的规范性、针对性和调适性具有重要且积极的意义。刑事抗诉工作的机制创新也应立足于推动社会矛盾化解,以实现法律监督与矛盾化解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正义 矛盾化解 听证程序
下载PDF
使用假币调包应如何定罪
14
作者 吴雅莉 《大观周刊》 2013年第5期38-38,共1页
当前涉众侵财类案件频发,采用调包手段获取钱财的犯案方法在各地的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而参考近年来司法判例不难发现,此类手段犯罪并没有统一的定罪标准,定使用假币罪或诈骗罪均有判例可循,这就造成了此类案件在适用法律上的混乱... 当前涉众侵财类案件频发,采用调包手段获取钱财的犯案方法在各地的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而参考近年来司法判例不难发现,此类手段犯罪并没有统一的定罪标准,定使用假币罪或诈骗罪均有判例可循,这就造成了此类案件在适用法律上的混乱,需进一步厘清此罪与彼罪的界限,维护刑事司法的公正与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包 诈骗罪 使用假币罪
下载PDF
试论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与发展进路——从检察制度产生动因与发展规律的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超 苏琳伟 《福建法学》 2010年第1期34-39,共6页
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有应然与实然之分,二者的差别决定了检察制度改革与完善的方向。检察制度的产生动因与发展规律对于检察机关应然的宪法定位具有决定性意义,由检察制度的产生动因可以判断该制度的发展规律,在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 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有应然与实然之分,二者的差别决定了检察制度改革与完善的方向。检察制度的产生动因与发展规律对于检察机关应然的宪法定位具有决定性意义,由检察制度的产生动因可以判断该制度的发展规律,在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与严格遵循这些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督制衡 政治理性 人文因素 职权配置
原文传递
强化检察队伍建设的若干设想
16
作者 陈德明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58-59,共2页
1.尽快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检察官责任制。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检察机关内部应从多方位建立竞争机制。首先,检察机关的中层领导要实行任期制(期限可与检察长任职期限相同),任期届满经民主评议和组织考评,称职的可以连任,反之降职或免职。... 1.尽快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检察官责任制。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检察机关内部应从多方位建立竞争机制。首先,检察机关的中层领导要实行任期制(期限可与检察长任职期限相同),任期届满经民主评议和组织考评,称职的可以连任,反之降职或免职。其次,检察机关各部门组建实行选聘制。各部门领导可根据本部门的特点和任务,在全院中选聘本部门定员的80%(比例灵活掌握)人员到本部门工作,其余20%由院领导同部门领导协商安排,对于少数未被聘用和安排的,如确不适应检察工作的应调出检察机关。第三,检察员职级实行升降制。对于任职期间政绩突出或有突出贡献的,可不受任职时间限制予以晋升。反之,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可降级。第四,提任检察员实行民主推荐(包括自荐)、组织考评和任免机关选任相结合的制度。组织考评主要根据实绩、学历、能力和年资。第五,正副检察长实行述职报告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检察官 竞争机制 副检察长 检察工作 突出贡献 部门领导 检察员 中层领导 相结合
原文传递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之检察功能——以完善家庭暴力伤害案处理模式为切入点
17
作者 苏琳伟 吴雅莉 《福建法学》 2011年第1期3-7,共5页
检察环节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蕴涵于检察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家庭暴力引发的故意伤害犯罪处理模式,可以管窥这一功能的独特作用。当前我国的刑事程序提供的救济方式并不尽完善,解决这一问题应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造与创新,协调公诉权与私... 检察环节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蕴涵于检察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家庭暴力引发的故意伤害犯罪处理模式,可以管窥这一功能的独特作用。当前我国的刑事程序提供的救济方式并不尽完善,解决这一问题应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造与创新,协调公诉权与私人处分权的关系,增强程序的可操作性,保障被害人正当的程序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暴力 处理模式 分流机制
原文传递
“软暴力”涉黑涉恶案件办理检视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雅莉 苏琳伟 《中国检察官》 2018年第24期36-39,共4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涉黑涉恶"软暴力"手段不断转型升级,令被害人不胜其扰,这也给司法实务中"软暴力"手段的审查认定以及证据标准的把握带来了难题。本文以实务中的几个典型案例展开探讨,分析涉黑涉恶案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涉黑涉恶"软暴力"手段不断转型升级,令被害人不胜其扰,这也给司法实务中"软暴力"手段的审查认定以及证据标准的把握带来了难题。本文以实务中的几个典型案例展开探讨,分析涉黑涉恶案件办理过程中对"软暴力"存在的认识分歧,从实务角度提出"软暴力"行为的取证思路,以期对打击"软暴力"行为的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恶势力 “软暴力” 有形暴力 心理恶害
原文传递
“挂靠企业”带来的困惑与对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德明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4-25,共2页
“挂靠企业”带来的困惑与对策陈德明挂靠企业是我国新旧经济体制交替,发展多种经营方式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由于新的管理体制一时难以跟上,导致这种规避法律的企业呈直线上升趋势。因为挂靠企业存在性质不明、产权不清的... “挂靠企业”带来的困惑与对策陈德明挂靠企业是我国新旧经济体制交替,发展多种经营方式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由于新的管理体制一时难以跟上,导致这种规避法律的企业呈直线上升趋势。因为挂靠企业存在性质不明、产权不清的问题,给执法工作带来了困惑和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挂靠企业 检察机关 企业性质 强制措施 经营者 营业执照 挂靠单位 生产资料 街道办事处 法律责任
原文传递
浅议串通投标罪的解释路径与适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邱远典 黄怡璇 《中国检察官》 2021年第3期22-24,共3页
由于刑法对串通投标罪的规定较为概括,司法实践中对刑法条文作完全形式意义的诠释,导致该罪认定面临诸多困境,一些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无法纳入刑法评价范畴。串通投标罪作为行政犯,具有“双违性”特征,因此应当把握串通投标罪的... 由于刑法对串通投标罪的规定较为概括,司法实践中对刑法条文作完全形式意义的诠释,导致该罪认定面临诸多困境,一些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无法纳入刑法评价范畴。串通投标罪作为行政犯,具有“双违性”特征,因此应当把握串通投标罪的危害本质,借助行政法律规范对刑法条文进行解释,从而解决串通投标罪的疑难问题,全面提升对招投标领域犯罪的惩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通投标 行政法律规范 刑法解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