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3年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陈飞 陈月云 +3 位作者 刘瑶 王安才 周进 胡素颍 《安徽医学》 2011年第10期1698-1701,共4页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PMOP)3年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PMOP患者97例,每月3次静脉输注帕米膦酸钠30 mg,同时每天补充钙剂800~1 200 mg和活性维生素D 0.25μg,疗程3年。定期测定治疗前后腰椎、股...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PMOP)3年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PMOP患者97例,每月3次静脉输注帕米膦酸钠30 mg,同时每天补充钙剂800~1 200 mg和活性维生素D 0.25μg,疗程3年。定期测定治疗前后腰椎、股骨颈与全髋骨密度值(BMD)及骨转换标记物(血清CTX、尿CTX、NTX、血清TRACP5b)。结果①治疗3年后,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部位BMD均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治疗6个月,血清I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I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尿CTX/Cr、尿NTX/Cr、尿吡啶啉/肌酐(PYD/Cr)、尿脱氧吡啶啉/肌酐(DPYD/Cr)和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其后各骨转换标记物仍维持较低水平,但无进一步下降。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6个月时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变化与3年后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部位BMD的变化值均呈负相关(P<0.01)。③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生活能力明显改善,治疗期间新发骨折2例。结论帕米膦酸二钠治疗PMOP安全有效,早期骨转换标记物的下降与3年后骨密度的改善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膦酸钠 骨密度 骨转换标记物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