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3年临床观察
被引量:6
- 1
-
-
作者
陈飞
陈月云
刘瑶
王安才
周进
胡素颍
-
机构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干部内科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营养室
芜湖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芜湖市中医院内分泌科
-
出处
《安徽医学》
2011年第10期1698-1701,共4页
-
文摘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PMOP)3年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PMOP患者97例,每月3次静脉输注帕米膦酸钠30 mg,同时每天补充钙剂800~1 200 mg和活性维生素D 0.25μg,疗程3年。定期测定治疗前后腰椎、股骨颈与全髋骨密度值(BMD)及骨转换标记物(血清CTX、尿CTX、NTX、血清TRACP5b)。结果①治疗3年后,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部位BMD均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治疗6个月,血清I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I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尿CTX/Cr、尿NTX/Cr、尿吡啶啉/肌酐(PYD/Cr)、尿脱氧吡啶啉/肌酐(DPYD/Cr)和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其后各骨转换标记物仍维持较低水平,但无进一步下降。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6个月时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变化与3年后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部位BMD的变化值均呈负相关(P<0.01)。③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生活能力明显改善,治疗期间新发骨折2例。结论帕米膦酸二钠治疗PMOP安全有效,早期骨转换标记物的下降与3年后骨密度的改善呈负相关。
-
关键词
帕米膦酸钠
骨密度
骨转换标记物
骨质疏松症
-
Keywords
Pamidronate disodium
BMD
BTM
Osteoporosis
-
分类号
R580
[医药卫生—内分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