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有抑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神经内分泌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万春 张国政 +2 位作者 何池义 程光华 汪佑霞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0年第5期332-333,共2页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抑郁症的关系及其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 用 SDS问卷调查法调查 FD患者组与正常人组抑郁症的发生率 ,并用酶联法和放免法测定血清褪黑素 (MT)和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  FD患者抑郁症发生率比正常人组高 ,分别...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抑郁症的关系及其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 用 SDS问卷调查法调查 FD患者组与正常人组抑郁症的发生率 ,并用酶联法和放免法测定血清褪黑素 (MT)和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  FD患者抑郁症发生率比正常人组高 ,分别为 5 7.5 %和 17.4%。伴有抑郁的 FD患者组血清 MT和血浆胃动素水平比不伴有抑郁的 FD患者组及正常参照组低 (P <0 .0 1) ,伴有抑郁的 FD患者组 MT38.5± 17.2 ,胃动素 16 3.5 2± 37.2 ;不伴有抑郁的 FD患者组 MT6 9.5 2±2 5 .72 ,胃动素 2 98.2 1± 49.5 1;正常参照组 MT(77.42± 2 8.41) ng/ L,胃动素 (30 2 .31± 5 7.2 1) ng/ L。结论  FD与抑郁症有明显联系 ,血清 MT和血浆胃动素水平下降与伴有抑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抑郁症 褪黑素 胃动素
下载PDF
消化内镜在胃肠间质瘤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汪润芝 韩真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29-331,共3页
胃肠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非定向分化的间叶性肿瘤。自从1983年Mazur等提出这一概念,人们在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其认识逐步加深。此文主要对其内镜下的诊治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内镜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钩虫病致上消化道出血38例
3
作者 张家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5年第4期243-244,共2页
1985年1月-1994年10月,在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 例中,因钩虫病所致者38例,现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男29例,女9例。年龄15-61岁,20-39岁组占20例。以农民发病率最高,共32例,其中菜农28例。凡有柏油样便或呕血,粪便中查到... 1985年1月-1994年10月,在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 例中,因钩虫病所致者38例,现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男29例,女9例。年龄15-61岁,20-39岁组占20例。以农民发病率最高,共32例,其中菜农28例。凡有柏油样便或呕血,粪便中查到钩虫卵,且驱虫治疗有效(驱下钩虫,粪便中钩虫卵及隐血转为阴性),作为本组病例选择标准。凡合并消化性溃疡或肝硬变及其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者均未列入。①呕血和黑便:38例入院时都有上消化道显性出血,其中柏油样便34例,呕血伴黑便4例。在病情较重的18例中,每次黑便量不超过300g,多数为1次/d,仅1例日达4次,呕血量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虫病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药物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4
作者 李钦民 韩真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关键词 病发病机制 disease 特异性诊断指标 暴发性肝衰竭 药物性肝病 liver 代谢产物 上升趋势 临床表现 原发疾病 严重后果 致病机制 DILD 临床医生 肝损害 植物药 发病率
下载PDF
C-Fos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脊髓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王运东 张俊秀 +1 位作者 牛小平 韩真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制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并探讨模型大鼠脊髓C-Fos表达及其意义。方法20只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PTCA球囊(3.5×20mm)新生大鼠结直肠扩张(CRD)制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40d后通过... 目的制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并探讨模型大鼠脊髓C-Fos表达及其意义。方法20只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PTCA球囊(3.5×20mm)新生大鼠结直肠扩张(CRD)制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40d后通过腹壁回撤反应(AWR)评分评估内脏敏感性;观察大便性状,并Bristol评分;用碳素墨水肠道染色法观察小肠运动,以碳素墨水在小肠中移行距离占整段小肠长度的百分比,其作为小肠推进百分率来观察小肠推进运动功能;取两组大鼠脊髓,常规HE染色和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C-Fos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模型在较低的相同压力(≤60mmHg)的直肠刺激下AW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当压力较高时(≥80mmHg)两组的AW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便Bristol评分明显升高,模型组小肠推进运动明显增强,模型组大鼠脊髓C-Fos阳性神经元显著增多。结论新生大鼠结直肠扩张可以制备肠道内脏敏感性、肠黏膜分泌和运动均增强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脊髓C-Fos阳性神经元可能在神经信号传入过程中起放大信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脊髓 C—Fos
下载PDF
MRCP在微创技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茆家定 孙卫东 +1 位作者 韩真 陈贤军 《腹部外科》 2005年第6期358-359,共2页
目的评价MRCP在内窥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微创方式的选择.方法对B型超声检查未发现胆总管结石,但临床高度怀疑的65例胆囊结石病人行MRCP检查,确认胆总管有结石者行EST治疗,术后3~5 d再行LC术;如未... 目的评价MRCP在内窥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微创方式的选择.方法对B型超声检查未发现胆总管结石,但临床高度怀疑的65例胆囊结石病人行MRCP检查,确认胆总管有结石者行EST治疗,术后3~5 d再行LC术;如未发现结石则可先行LC术,再根据术后的随访情况决定是否进一步行ERCP+EST.结果经MRCP检查发现胆总管结石13例,均成功行EST+LC术.未发现结石的52例仅行LC术.其中,除2例术后反复出现胆道感染、黄疸,经ERCP证实胆总管残留结石行EST取石外,其余病例术后随访1月~2年均未发现异常.结论根据MRCP检查结果选择不同的微创方式治疗可疑伴有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结石病人是安全可行的,可使胆总管无结石的可疑病人避免有创ERCP检查所带来的痛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海 韩真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2-34,71,共4页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由自身免疫介导的,以胰腺肿大和胰管不规则狭窄为特征的慢性胰腺炎。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疾病目前已成为共识,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此文对AIP的发病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求更好地认识、研...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由自身免疫介导的,以胰腺肿大和胰管不规则狭窄为特征的慢性胰腺炎。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疾病目前已成为共识,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此文对AIP的发病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求更好地认识、研究AIP,从而找出更好的诊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发病机制 慢性胰腺炎
下载PDF
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海 韩真 裴国勇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3期358-36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下切除方式对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患者的疗效及转归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归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内镜下直肠NETs切除术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内镜检查对患者病灶进行测量及分类...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下切除方式对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患者的疗效及转归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归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内镜下直肠NETs切除术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内镜检查对患者病灶进行测量及分类,并根据患者接受的内镜治疗方式分为改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m-EMR)组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术后比较两组整体切除率、组织病理学完全切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影响不完全切除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NETs患者病灶平均直径为6.27±2.92 mm,m-EMR和ESD治疗组的整体切除率分别为98.41%(62/63)和100%(47/47),组织病理完全切除率分别为92.06%(58/63)和80.85(38/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出现1例穿孔、3例迟发性出血、1例肿瘤复发。相较于m-EMR组,ESD组迟发性出血率更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7 mm、肿瘤深度为黏膜下层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EMR和ESD是切除直径≤15 mm直肠NETs安全有效的内镜切除方式。行内镜下切除需要术前对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等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下载PDF
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运东 韩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7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球囊扩张术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贲门失弛缓症患者35例,分为两组,其中18例行球囊扩张术(扩张组),17例行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球囊扩张术(联合组)。随访12个月观察临床症状评分,测量食...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球囊扩张术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贲门失弛缓症患者35例,分为两组,其中18例行球囊扩张术(扩张组),17例行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球囊扩张术(联合组)。随访12个月观察临床症状评分,测量食管钡餐摄片的钡柱高及宽。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在术后1周、3个月两组的临床症状的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术后6、12个月联合治疗的临床症状缓解优于单独球囊扩张组(P〈0.05)。两组治疗后食管钡餐摄片观察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术后1周联合组和单纯扩张组间食管排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联合组和单纯扩张组间食管排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球囊扩张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症状,远期疗效优于单独球囊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症 肉毒杆菌毒素 A型 气囊扩张术 钡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