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何庆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20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葛根素组、复方丹参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葛根素组是在西医常规治疗基... 目的:探讨葛根素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20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葛根素组、复方丹参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葛根素组是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复方丹参组是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联合治疗组是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每组均连续给药2周。计算血肿体积和脑水肿程度,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浓度,记录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评分。结果:经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治疗后第14天,联合治疗组血肿体积和脑水肿程度均显著低于另外3组(均P<0.05),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联合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另外3组(均P<0.05);治疗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小于另外3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Bar-thel评分均显著大于另外3组(均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葛根素之间有正性协同作用,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葛根素 丹参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措施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娟娟 胡刚 +1 位作者 张凤芳 李卫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6期729-733,748,共6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措施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干预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干预措...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措施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干预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和FTS组(采用FTS措施),每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的康复进程指标,包括术后尿管留置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肿量、水肿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运动功能(Fugl-Meye量表评分)及出院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FTS组患者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FTS组患者的血肿量、水肿量、NIHS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FTS组患者的D-D、FIB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T、APTT均长于常规组患者,ADL、Fugl-Meye量表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压疮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术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ADL,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脑出血 手术 凝血功能 神经功能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着力部位EH、SDH单侧清除术联合DC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牛志成 袁静 +2 位作者 张岚琦 刘俊 张煜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8期67-71,共5页
目的 探讨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EH)、硬膜下血肿(SDH)单侧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DC)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2年10月收治的201例sTBI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 目的 探讨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EH)、硬膜下血肿(SDH)单侧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DC)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2年10月收治的201例sTBI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予着力部位EH、SDH单侧清除术联合DC治疗)107例和对照组(予单侧颞额部血肿清除术联合DC治疗)94例。比较2组术后临床疗效,手术前后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标(PI)],手术前后视神经鞘直径(ONS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以及短期预后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95.33%,102/107)高于对照组(85.11%,80/94)(P<0.05)。术后2组Vs、Vm均升高,PI均降低;术后观察组Vs、Vm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组ONSD均较术前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2组GC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1个月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着力部位EH、SDH单侧清除术联合DC治疗能改善sTBI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短期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血肿清除术 去骨瓣减压术 搏动指数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视神经鞘直径 预后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标准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李庆 李卫东 +2 位作者 丁源 何庆璋 陶保平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311-314,共4页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硬脑膜网状切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硬脑膜网状切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减压并硬脑膜放射状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ICP)、脑代谢指标、意识障碍情况、疾病的预后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CP)、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格拉斯哥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the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骨瓣减压并硬脑膜切开术相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并硬脑膜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降低颅内压、促进脑代谢,改善疾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并硬脑膜切开术 常规骨瓣减压并硬脑膜切开术
下载PDF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怀建国 蒋艳 +5 位作者 杨小苗 徐曼 申成香 司有谊 汪谟庆 李卫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07,共2页
患者女性,70岁,因行走不稳伴肢体麻木示年,加重5天入院。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孤立性 纤维性 诊断 病例报道
下载PDF
数字化钛网成型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陶保平 李卫东 +3 位作者 何庆彰 丁源 李庆 袁静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3期852-853,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钛网成型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例颅骨缺损患者采用数字化钛网成型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修复效果均满意,外型对称美观,无手术并发症;术前颅骨缺损综合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采用数字化钛... 目的:探讨数字化钛网成型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例颅骨缺损患者采用数字化钛网成型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修复效果均满意,外型对称美观,无手术并发症;术前颅骨缺损综合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采用数字化钛网成型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不仅能够完全达到符合生理解剖意义上的修补,而且塑形效果好,手术操作过程简洁,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医患双方满意率高,极具推广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网 数字化成型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
下载PDF
夹闭后“W”式挤压法对颅内引流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郑玲玲 魏进莲 姚仲红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5年第6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引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将颅脑术后带有引流管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夹闭后"W"式挤压引流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挤压引流管的方法。比较2组引流管留置时间、颅内再出血和张力性气颅并发症的发...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引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将颅脑术后带有引流管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夹闭后"W"式挤压引流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挤压引流管的方法。比较2组引流管留置时间、颅内再出血和张力性气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判断引流效果。结果试验组引流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张力性气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再出血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闭后"W"式挤压引流管的护理方法,引流充分,留置时间短,引流效果优于常规挤管方法,并能有效地降低张力性气颅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手术 术后引流 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何庆璋 丁源 +3 位作者 陶保平 李卫东 李庆 袁静 《安徽医学》 2013年第9期1331-1332,共2页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并网状切开硬脑膜减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70例单纯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辨并网状硬脑膜切开减压手术。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定2组患者预后。结果术后6个月,根...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并网状切开硬脑膜减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70例单纯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辨并网状硬脑膜切开减压手术。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定2组患者预后。结果术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3例,中度残疾18例,重度残疾15例,植物生存10例,死亡14例。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并硬脑膜网状切开减压术提高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骨瓣减压术 硬脑膜网状切开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硬脑膜网状和放射状切开疗效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丁源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1530-1532,共3页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硬脑膜网状切开和放射状切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网状组和放射状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网状组患者硬脑膜采用网状切开,放射状组患者...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硬脑膜网状切开和放射状切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网状组和放射状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网状组患者硬脑膜采用网状切开,放射状组患者硬脑膜采用放射状切开,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压(ICP)及格拉斯哥评分(GCS)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恢复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IC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GCS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后网状组ICP[(16.21±2.17)mm Hg比(23.94±2.43)mm Hg]、GCS评分[(10.28±2.94)分比(8.71±3.23)分]、预后及神经功能保留均优于放射状组;网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愈率分别为37.5%、40.6%,放射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愈率分别为53.1%、2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硬脑膜网状切开在缓解脑水肿、减少并发症、保留认知及运动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硬脑膜放射状切开,值得临床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硬脑膜网状切开 硬脑膜放射状切开
下载PDF
PTEN、Ki-67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庆璋 怀建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对抑癌因子PTEN、Ki-67及其在人脑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进行相关研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已确诊为脑胶质瘤中PTEN、Ki-67的表达,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TEN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核,高分化脑胶质瘤(Ⅰ~Ⅱ级)的阳性表... 目的:对抑癌因子PTEN、Ki-67及其在人脑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进行相关研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已确诊为脑胶质瘤中PTEN、Ki-67的表达,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TEN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核,高分化脑胶质瘤(Ⅰ~Ⅱ级)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肿瘤(Ⅲ~Ⅳ级)的阳性表达率。Ki-67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核,高分化脑胶质瘤(Ⅰ~Ⅱ级)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低分化肿瘤(Ⅲ~Ⅳ级)。PTEN和Ki-67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及发病部位均无相关性但二者之间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PTEN、Ki-67在脑胶质瘤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PTEN、Ki-67基因异常在脑胶质瘤的形成及其发展中有着拮抗作用。可以认为PTEN突变或缺失在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Ki-67可作为反映胶质瘤细胞增殖潜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KI-67 免疫组化 胶质瘤
下载PDF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测定对急性脑出血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庆璋 陈后勤 《安徽医学》 2012年第4期403-405,共3页
目的分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测定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68例,在发病48 h内及1个月时行BAEP、SEP、头颅CT检测及Glasgow昏迷评分测定。随访3个月后记录预后结局,根... 目的分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测定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68例,在发病48 h内及1个月时行BAEP、SEP、头颅CT检测及Glasgow昏迷评分测定。随访3个月后记录预后结局,根据患者预后结局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2组上述指标与预后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发病48 h内良好组的BAEP及SEP正常率、头颅CT环池≥1 mm比例、Glasgow昏迷评分≥6比例较不良组高(P<0.05);而1个月时良好组的BAEP及SEP正常率仍较不良组高(P<0.05),但头颅CT环池≥1 mm比例、Glasgow昏迷评分≥6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EP及SEP测定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特异性高,重复率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急性脑出血 预后
下载PDF
腰椎穿刺治疗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的影响
12
作者 袁静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5期2252-2253,共2页
目的观察腰椎穿刺术治疗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穿刺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组32例,穿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腰椎穿刺术;常规治疗组只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 目的观察腰椎穿刺术治疗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穿刺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组32例,穿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腰椎穿刺术;常规治疗组只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情况及脑梗死、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穿刺组治愈率为81.3%,并发症率为21.9%;常规治疗组治愈率为65.6%,并发症率为40.6%。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及并发症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椎穿刺治疗较常规治疗具有疗效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手术创伤小、有效缩短病程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椎穿刺 常规治疗 疗效对比
下载PDF
双弧形切口在复杂颅脑损伤中的运用
13
作者 李庆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28-329,共2页
目的分析双弧形切口在复杂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入院的25例复杂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双弧形切口,观察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情况及术后GCS评分情况。结果 25例患者均一次手... 目的分析双弧形切口在复杂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入院的25例复杂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双弧形切口,观察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情况及术后GCS评分情况。结果 25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100.00%,且均未见并发症;GCS评分情况:16例良好,8例中残,1例重残。结论应用双弧形切口,可一次性解决幕上枕部及额颞开颅问题,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弧形切口 复杂颅脑损伤 应用
下载PDF
标准外伤大骨瓣联合显微手术治疗SHI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段荣军 李卫东 +1 位作者 何庆璋 丁源 《现代科学仪器》 2021年第3期117-121,共5页
目的观察联合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与显微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H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抽选2016年2月~2020年6月本院80例SHI患者的临床各项档案,以手术方法不同,划分成不同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 目的观察联合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与显微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H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抽选2016年2月~2020年6月本院80例SHI患者的临床各项档案,以手术方法不同,划分成不同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对两组手术前后颅内压(ICP)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变化以及血清神经因子水平、临床恢复进程、并发症等资料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术后3d,观察组患者ICP为(27.21±3.12)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59±3.46)mmHg(P<0.05)。术后7d,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指标(13.86±2.32)μg/L、髓鞘碱性蛋白(MBP)指标(6.53±1.09)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89±3.15)μg/L、(8.15±1.17)μg/L(P<0.05);术后14d,观察组的GCS评分(10.19±2.8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23±2.97)分(P<0.05);术后6月,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量表、认知功能(LOCTA)量表]均≥3级的比例(62.50%)明显高于对照组(38.10%)(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55.88%)、并发症发生率(15.63%)依次高于对照组(28.26%)、(38.10%)(P<0.05)。结论与仅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相比较,联合显微手术可进一步提高SHI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恢复水平,减轻预后不良风险,可作为临床推荐的治疗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因素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陶保平 李卫东 +1 位作者 何庆璋 丁源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HICH)病人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6月以来42例HICH病例,从入院时年龄、临床表现、GCS评分、平均动脉压、CT检查、手术干预时间等多因素来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发现年龄...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HICH)病人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6月以来42例HICH病例,从入院时年龄、临床表现、GCS评分、平均动脉压、CT检查、手术干预时间等多因素来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发现年龄、GCS、呼吸和瞳孔的改变(脑疝)、合并症、中线移位和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平均动脉压、手术干预的时间与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综合分析多种量化因素,能前瞻性预测HICH病人的预后,指导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多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免缝合可吸收人工硬脑膜DuraMax在硬脑膜缺损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卫东 陶保平 +3 位作者 何庆璋 丁源 袁静 李庆 《解剖与临床》 2013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分析免缝合、可吸收人工硬脑膜的临床应用的资料,评价其使用价值。方法:使用免缝合、可吸收人工硬脑膜DuraMax行硬脑膜缺损或减张修补术48例,男29例、女19例,平均年龄50.7岁。其中颅内肿瘤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19例,颅内血... 目的:分析免缝合、可吸收人工硬脑膜的临床应用的资料,评价其使用价值。方法:使用免缝合、可吸收人工硬脑膜DuraMax行硬脑膜缺损或减张修补术48例,男29例、女19例,平均年龄50.7岁。其中颅内肿瘤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19例,颅内血管畸形5例,颅脑损伤15例。结果:本组48例手术顺利,术后体温、血常规及生化检验结果未发现有与人工硬脑膜相关的异常;45例术后恢复良好,3例(6.7%)出现程度不同的皮下积液,经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后5天内先后吸收。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和癫痫等并发症。结论:免缝合、可吸收人工硬脑膜DuraMax用于颅脑手术中硬脑膜缺损的修复,安全、可靠并有效,是临床上一种理想的硬脑膜修补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缝合 吸收 硬脑膜 缺损 生物材料
原文传递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卫东 卞留贯 +2 位作者 孙青芳 李云峰 沈建康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的显微手术策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手术夹闭的112例MCA动脉瘤,其中出血72例,动脉瘤位于MCA近端19例(上壁型10例、下壁型9例)、分叉部76例(前上、后方及下型分别为28、32、12例)、远端5例...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的显微手术策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手术夹闭的112例MCA动脉瘤,其中出血72例,动脉瘤位于MCA近端19例(上壁型10例、下壁型9例)、分叉部76例(前上、后方及下型分别为28、32、12例)、远端5例、多发MCA动脉瘤12例,常规翼点经侧裂入路。结果成功夹闭109例,术后GOS 5分85例、4分5例、3分13例、2分4例,死亡5例,手术相关的脑缺血损伤11例(近端4例、分叉部5例、远端2例,他们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6.14,P<0.05),患者的预后与有无血肿、术前Hunt-Hess分级有关(χ2分别为4.15和3.98,P<0.05)。结论 MCA动脉瘤的手术夹闭效果较好,预后与是否出血、是否伴有血肿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动脉瘤 显微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综合性分析
18
作者 陶保平 李卫东 何庆璋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15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脑膜瘤切除术后复发与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复发性和30例非复发性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特征(CT、MRI)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影像学特征(MRI或CT)分析:肿瘤形态、肿瘤周围水肿程度、肿瘤钙化、肿... 目的探讨脑膜瘤切除术后复发与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复发性和30例非复发性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特征(CT、MRI)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影像学特征(MRI或CT)分析:肿瘤形态、肿瘤周围水肿程度、肿瘤钙化、肿瘤部位、均一强化与脑膜瘤术后复发有相关性(P〈0.05)。而脑膜尾征与脑膜瘤术后复发无相关性(P〉0.05)。病理学特征分析:肿瘤包膜完整性、累及颅骨与脑膜瘤术后复发无相关性(P〉O.05)。肿瘤细胞成分增多、细胞核多形性核分裂象、肿瘤局灶性坏死与脑膜瘤术后复发有相关性(P〈0.05或〈0.01)。结论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特征对脑膜瘤的术后复发有显著影响,可以预测脑膜瘤的术后复发情况,同时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复发 影像学特征 病理学特征
原文传递
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田磊 李卫东 《江苏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总结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实施术后颅内压监测(监测组),22例未行颅内压监测(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监测组甘露醇用量和ICU住院天数均少... 目的总结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实施术后颅内压监测(监测组),22例未行颅内压监测(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监测组甘露醇用量和ICU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1051.3±275.7)ml vs.(1876.1±484.2)ml和(7.5±1.3)d vs.(10.3±1.7)d](P<0.05)。监测组术后颅内血肿发生率(20.0%vs.31.8%)、颅内感染发生率(35.0%vs.27.3%)及病死率(15.0%vs.27.3%)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监测组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后6个月时的GOS评分4~5分者比例多于对照组(70.0%vs.36.4%),1~3分者比例少于对照组(30.0%vs.63.6%)(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有助于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术后治疗,降低神经受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