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肠癌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姚远 黄伟 黄鹤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29期36-38,共3页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3位,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第2位,约占结直肠癌总数的60%~66.7%[1],近年来的死亡率以及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治疗直肠癌最主要的手段是采用外科手术。随着人们对直肠癌病理...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3位,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第2位,约占结直肠癌总数的60%~66.7%[1],近年来的死亡率以及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治疗直肠癌最主要的手段是采用外科手术。随着人们对直肠癌病理以及解剖知识认识的深入,以及各种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在直肠癌治疗应用方面获得广泛推广,有效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效果。本文就直肠癌的外科治疗的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外科治疗 消化道恶性肿瘤 治疗应用 发病率 腹腔镜技术 外科手术 手术治疗 手术器械 解剖知识 死亡率 综述 病理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结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章翠萍 左学良 +1 位作者 甄承莉 徐嘉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结肠癌根治术围术期中应用对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患者均进行...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结肠癌根治术围术期中应用对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患者均进行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围术期进行结肠癌手术的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基于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进程、疼痛程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实验组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6分钟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在术后1、3、7 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2/30)]低于对照组患者[26.67%(8/30)],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结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围手术期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 疼痛程度 康复进程
下载PDF
PLR和PNI联合评分预测胃癌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大勇 李光耀 蔡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199-1203,共5页
目的:评估基于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预后营养指数(PNI)建立的PLR-PNI评分对胃癌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行胃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根据5年生存率确定PLR、PNI的最佳临界值... 目的:评估基于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预后营养指数(PNI)建立的PLR-PNI评分对胃癌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行胃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根据5年生存率确定PLR、PNI的最佳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分为高PLR组(PLR≥148,1分)和低PLR组(PLR<148,0分),高PNI组(PNI≥47,0分)和低PNI组(PNI<47,1分)。评估不同评分病人预后情况。结果:PLR-PNI=2的病人,5年总生存率低于PLR-PNI=1或0的病人(11.36%vs 32.79或63.6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差、TNM分期晚、PLR-PNI评分高是影响胃癌病人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前高PLR-PNI是预测胃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该评分系统可应用于临床以识别高危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营养指数 预后
下载PDF
术前营养预后指数和体质量指数与结直肠癌病人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伟伟 范文华 +1 位作者 方可 黄鹤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预后指数(PNI)和体质量指数(BMI)与结直肠癌病人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116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得出PNI的截断值。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术后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预后指数(PNI)和体质量指数(BMI)与结直肠癌病人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116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得出PNI的截断值。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术后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PNI的截断值为47.5,高PNI组5年生存率36.2%高于低PNI组的18.8%(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PNI、BMI与病人预后相关(P<0.05~P<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分化程度、远处转移、临床分期、PNI和BMI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NI与BMI联合预测病人预后价值高于其单独预测价值。结论:PNI与BMI是结直肠癌病人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PNI与BMI联合评估病人预后能够提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营养预后指数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 被引量:28
5
作者 桂阳 刘丹峰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51-45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传统外剥内扎术(MMH)治疗Ⅲ期和Ⅳ期混合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我科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符合收治条件的Ⅲ期和Ⅳ期混合痔的患者共94例,随机分为PPH组48例和MMH组46例... 目的:对比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传统外剥内扎术(MMH)治疗Ⅲ期和Ⅳ期混合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我科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符合收治条件的Ⅲ期和Ⅳ期混合痔的患者共94例,随机分为PPH组48例和MMH组46例,比较两组手术的治疗效果和近远期疗效。结果:PPH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7.9%(47/48),MMH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3.5%(43/46);与MMH组相比,PPH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和术后VAS疼痛评分等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出现肛门坠胀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出血需再次手术止血、尿潴留、肛缘水肿、肛门狭窄、便秘、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异常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PH治疗Ⅲ期和Ⅳ期混合痔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痔切除术
下载PDF
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和金属蛋白酶2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其宏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857-860,1008,共5页
目的探讨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EphA2)和金属蛋白酶2(M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6例大肠癌患者手术标本中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EphA2蛋白和MM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EphA2蛋白... 目的探讨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EphA2)和金属蛋白酶2(M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6例大肠癌患者手术标本中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EphA2蛋白和MM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EphA2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概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92.10%比26.31%,P<0.05),MMP-2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概率同样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0.20%比15.90%,P<0.05);EphA2蛋白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年龄密切关联;MMP-2蛋白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年龄密切关联。结论 EphA2蛋白和MMP-2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 MMP-2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营养预后指数与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正君 李光耀 葛国朝 《肝胆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305-307,共3页
急性胰腺炎是由各种诱发因素导致胰酶激活引起自身组织消化、水肿、出血甚至是坏死的急性炎症反应,病情轻重不一,轻微患者可自限,严重的患者可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呈自限病程,20%左右患者治疗过程中具有并... 急性胰腺炎是由各种诱发因素导致胰酶激活引起自身组织消化、水肿、出血甚至是坏死的急性炎症反应,病情轻重不一,轻微患者可自限,严重的患者可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呈自限病程,20%左右患者治疗过程中具有并发症,需要经历凶险。总体死亡率约为5-10%,预后较差。NLR和PNI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炎症营养状态标记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二者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然而与急性胰腺炎预后关系的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NLR、PNI与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NLR PNI
下载PDF
食管空肠π吻合在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姚远 方可 +1 位作者 张正君 李光耀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04-1211,共8页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已成为胃癌外科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和消化道重建两个部分,其中消化道重建是手术中的技术难点,尤其是全腹腔镜下的食管空肠吻合术,是难度系数最大的操作技术,极大地制约了全腹腔镜...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已成为胃癌外科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和消化道重建两个部分,其中消化道重建是手术中的技术难点,尤其是全腹腔镜下的食管空肠吻合术,是难度系数最大的操作技术,极大地制约了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开展。食管空肠π吻合术是基于直线切割闭合器的线性吻合技术,据报道可以简化手术流程并缩短手术时间。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空肠π吻合在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7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和D2淋巴结清扫术,其中40例消化道重建食管空肠π吻合(观察组),38例采用传统食管空肠功能性端端吻合(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重建,无1例患者发生中转开腹情况,食管切缘均为阴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食管空肠吻合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217.4 min vs.237.9 min;22.6 min vs.34.8 min;64.4 mL vs.99.2 mL,均P<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明显缩短(1.5 d vs.2.3 d;2.6 d vs.2.9 d,均P<0.05)。观察组有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有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7)。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与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吻合口均通畅。结论:食管空肠π吻合应用于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安全可行,与传统的食管空肠功能性端端吻合法相比,其具有手术时间和食管空肠吻合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且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食管空肠吻合术 腹腔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