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工业哥特/诗意与“慢电影”——蔡明亮电影《郊游》中的废墟意象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泠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5年第3期5-12,共8页
本文旨在以台湾导演蔡明亮电影《郊游》(2013)为例,探讨当今西方学界关注的"慢电影"与都市"废墟"美学及文化的关联,涉及空间(如城市、建筑、自然景观等)、身体与影像的多重交迭,论述"展现"(presentation)... 本文旨在以台湾导演蔡明亮电影《郊游》(2013)为例,探讨当今西方学界关注的"慢电影"与都市"废墟"美学及文化的关联,涉及空间(如城市、建筑、自然景观等)、身体与影像的多重交迭,论述"展现"(presentation)与"再现"(representation)、有形与无形、可见与不可见、实体的/物质的与精神的或虚拟的、及物与人之间的复杂纠葛、流动与彼此作用。边缘、底层人的处境通常被掩藏和遗忘,各类特权阶层的光鲜生活总被通俗媒体强调、宣传和钦羡。"废墟"空间对都市规划的反抗性,在《郊游》中被刻意强调,然又因人物状态的倦怠而削弱。无论如何,"慢电影"成为保存都市"慢废墟"的重要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墟 蔡明亮 郊游 慢电影 慢身体
下载PDF
“第三电影”、《燃火时刻》与拉丁美洲的纪录影像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泠 《媒介批评》 2021年第1期317-330,共14页
本文归纳回顾拉丁美洲诸国在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至1989年柏林墙倒掉三十年间,电影创作、发行、理论探讨与拉美反帝、反殖、反资本主义政治社会实践之间复杂的互动,涉及对“第三电影”、游击电影、巴西新电影、古巴“不完美电影”等电影... 本文归纳回顾拉丁美洲诸国在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至1989年柏林墙倒掉三十年间,电影创作、发行、理论探讨与拉美反帝、反殖、反资本主义政治社会实践之间复杂的互动,涉及对“第三电影”、游击电影、巴西新电影、古巴“不完美电影”等电影理念与实践的介绍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电影 新殖民主义 巴西新电影 游击电影 不完美电影
下载PDF
此声非吾声:恐惧与科技之声的神话学 被引量:1
3
作者 汤姆·甘宁 唐葆真(译) 张泠(校)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40,共9页
以罗伯托·罗西里尼与弗里兹·朗等人的电影为分析范本,主要讨论20世纪前半段中,各种诞生自科技中介之声的大众神话学与意识形态。无线电、收音机等科技产物在将声音与声源抽离的过程中,不但创造出前所未闻的时空环境,更打破了... 以罗伯托·罗西里尼与弗里兹·朗等人的电影为分析范本,主要讨论20世纪前半段中,各种诞生自科技中介之声的大众神话学与意识形态。无线电、收音机等科技产物在将声音与声源抽离的过程中,不但创造出前所未闻的时空环境,更打破了人类主客体之间的疆域。此科技之声的特性遂成为法西斯媒介理论中操控人心与人体的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声音 无线电 收音机 法西斯美学
下载PDF
数字化“城市交响曲”,捕捉时间的阴影:《三元里》中的蒙太奇与时空构造
4
作者 张泠 《文化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293-308,共16页
作为随现代科技发展而诞生和衍进的视听媒介——电影自被发明始即与都市现代性有密不可分的私密联系。它能捕捉都市影像、重构都市时空,并再现都市体验。因此,一种电影形式(film mode)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应运而生——"城市交响... 作为随现代科技发展而诞生和衍进的视听媒介——电影自被发明始即与都市现代性有密不可分的私密联系。它能捕捉都市影像、重构都市时空,并再现都市体验。因此,一种电影形式(film mode)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应运而生——"城市交响曲"(city symphony)电影。1无数电影和文化批评者、社会理论家及城市地理学者都对此形式有过研究和阐释,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理 交响曲 时空 数字化 蒙太奇 构造 三元 阴影
下载PDF
运用色彩:创造电影幻想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隽隽(译) 明旭(校)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3-141,共9页
"色彩仅仅以一种被感知的方式存在:它是一种对色彩的感觉及其混合,除此之外不是其他任何东西。"——米歇尔·亨利(Michel Henry),《看见不可见之物:论康定斯基》(1988年版第74页)……想象一下任何强度和可变性的色彩。它在... "色彩仅仅以一种被感知的方式存在:它是一种对色彩的感觉及其混合,除此之外不是其他任何东西。"——米歇尔·亨利(Michel Henry),《看见不可见之物:论康定斯基》(1988年版第74页)……想象一下任何强度和可变性的色彩。它在事物的表面闪烁,或者深深浸染于其中;它如此强烈地吸引着我们,以至于我们好像被吸收进了一个浸透着深沉的原色(如红色和蓝色)的场域……或者,我们会置身于这样一个色彩斑驳的空间之内,在其中,不同的色彩自由移动,交换着色调(tones)和色度(hues),就像在森林中,树叶、灌木和光斑在我们眼前摇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 幻想 电影 康定斯基 可变性
原文传递
电影理论作为档案理论 被引量:2
6
作者 特朗德·伦德莫 张泠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9-113,共5页
本文从"电影档案"的观念出发,为上世纪10年代的电影理论与电影史研究提供了一种的新的维度。将电影的镜头或片段,而非作品作为运动影像研究的着重点,从而探讨电影的潜能,探讨镜头或片段中潜藏的宝库,最终,探讨未来电影的可能... 本文从"电影档案"的观念出发,为上世纪10年代的电影理论与电影史研究提供了一种的新的维度。将电影的镜头或片段,而非作品作为运动影像研究的着重点,从而探讨电影的潜能,探讨镜头或片段中潜藏的宝库,最终,探讨未来电影的可能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理论 档案理论 电影档案 电影史 镜头 影像
原文传递
纪录片之前:早期非剧情电影及“景观”美学 被引量:10
7
作者 汤姆.冈宁 严毓倩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1-108,共8页
本文通过对早期非剧情片与后来的纪录片拍摄间基本差异的确认,将早期非剧情片的基础特征归纳为"景观",以这一概念来重新思考和重新构想纪录片传统,一种充斥着美感和恐惧、权利和抵抗情景、开启观看的行为和景观制造的传统。
关键词 纪录片 剧情片 景观 早期 美学 电影 重新思考 传统
原文传递
情感的教育——短评《感伤寓言与当代中国电影》
8
作者 叶曼丰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3-,共1页
周蕾无疑是现今华语电影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海外学者之一。《感伤寓言与当代中国电影:全球视觉时代下的依恋情怀》一书收集了她近年来多篇有关华语电影的研究文章。
关键词 当代中国电影 文章 华语电影 张艺谋 寓言 民间文学 感伤
原文传递
穿过记忆的声音之膜——《戏梦人生》中的旁白与音景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泠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9-74,共6页
在电影研究中,通常强调视觉方面的内容,而声音研究则忽略,原因很复杂,如影像与声音之间物理及本体的差异、传播方式的不同,及电影观众对视觉比对听觉有更强的注意力,等等。如法国学者米歇尔·西昂(Michel Chion)指出,“人... 在电影研究中,通常强调视觉方面的内容,而声音研究则忽略,原因很复杂,如影像与声音之间物理及本体的差异、传播方式的不同,及电影观众对视觉比对听觉有更强的注意力,等等。如法国学者米歇尔·西昂(Michel Chion)指出,“人类的视觉,如电影视域,是片面且方向性明确的,而听觉却是多向性的。我们看不到后面,但能耳听八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梦人生》 声音 旁白 记忆 电影研究 传播方式 电影观众 视觉
原文传递
全屏变形和想象中的摄影机--论动画中的透视运动 被引量:2
10
作者 瑞安·皮尔森著 梁栋 张泠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112,共7页
本文藉由讨论动画片中一种特别的空间定位变形("全屏变形"),质疑摄影机运动理论中关于摄影机与周遭世界关系的问题。数字影像的发展使得探讨"摄影机运动"是否还必要变得复杂,因为在很多影片中,摄影机很少或根本不... 本文藉由讨论动画片中一种特别的空间定位变形("全屏变形"),质疑摄影机运动理论中关于摄影机与周遭世界关系的问题。数字影像的发展使得探讨"摄影机运动"是否还必要变得复杂,因为在很多影片中,摄影机很少或根本不被使用(如《地心引力》《冰雪奇缘》)。作者认为摄影机运动作为一种批评分析视角,是基于透视运动的现象学之上,无论是否使用了真的摄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理论 摄影机 动画片 变形 想象 空间定位 数字影像 地心引力
原文传递
尤里斯·伊文思:20世纪荷兰与世界的导演 被引量:1
11
作者 汤姆·冈宁 张泠 唐葆真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9-111,共3页
尤里斯·伊文思(Jorislvens,1898~1989)的生命历程与电影创作(1927~1988)几乎跨越整个20世纪、见证了这纷繁、复杂的时代,助我们捕捉其希望与背叛。伊文思从未拒绝参与创造历史的斗争,并乐于承担历史判决的风险。对于理解... 尤里斯·伊文思(Jorislvens,1898~1989)的生命历程与电影创作(1927~1988)几乎跨越整个20世纪、见证了这纷繁、复杂的时代,助我们捕捉其希望与背叛。伊文思从未拒绝参与创造历史的斗争,并乐于承担历史判决的风险。对于理解一个世纪未曾兑现的诺言与乌托邦梦想同样重要,伊文思的电影使得20世纪的能量在这两个方向上既可视又可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文思 导演 世界 荷兰 电影创作 生命历程 乌托邦
原文传递
数字化“城市交响曲”,捕捉时间的阴影:《三元里》中的蒙太奇与时空构造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泠 《当代艺术与投资》 2011年第1期I0112-I0119,共8页
"城市交响曲"电影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欧洲的先锋派电影运动,以鲁特曼的《柏林,大都会的交响曲》最具代表性。"城市交响曲"电影以令人眼花缭乱的蒙太奇手法重构了银幕上的都市空间和时间,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崛起于... "城市交响曲"电影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欧洲的先锋派电影运动,以鲁特曼的《柏林,大都会的交响曲》最具代表性。"城市交响曲"电影以令人眼花缭乱的蒙太奇手法重构了银幕上的都市空间和时间,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崛起于机械大工业时代的现代都市的震惊体验。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电影《马路天使》、《十字街头》里,袁牧之和沈西苓也曾用大量的蒙太奇剪辑和丰富的声响,以类似"城市交响曲"的段落表现旧上海这个复杂多样的现代空间。当下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城市化进程之中,城市在不计后果地膨胀,带来分裂而魔幻的空间和时间体验。这一期的"视点"文章:《数字化"城市交响曲",捕捉时间的阴影:《三元里》中的蒙太奇与时空构造》便主要通过对独立影像作品《三元里》的时空构建手法的分析,探讨在新的数字技术环境和时代背景下,电影是如何在承接机械工业时代"城市交响曲"电影传统的同时,运用新的数字技术手段构建现代时空感知,碎片化地纪录和再现这种急剧都市化经历,并且考察电影媒介本身在适应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迁。(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影像档案馆程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蒙太奇手法 交响曲 时间 数字化 中国电影 构造 时空
原文传递
现代性的身体体现--短评《中国现代性与全球生命政治》
13
作者 叶曼丰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3-153,共1页
鲁晓鹏这本新书所要探讨的是中国现代性这个巨大而复杂的命题。作者采取了文化研究的视角,试图通过文学、电影、摄影以至当代先锋艺术等不同范畴,分析自晚清以来不断蜕变的中国现代性及其多重意义。正如书名所示,本书的理论框架建构... 鲁晓鹏这本新书所要探讨的是中国现代性这个巨大而复杂的命题。作者采取了文化研究的视角,试图通过文学、电影、摄影以至当代先锋艺术等不同范畴,分析自晚清以来不断蜕变的中国现代性及其多重意义。正如书名所示,本书的理论框架建构于全球化和生命政治(biopolitics)这两个重要而相关的概念。一方面.鲁晓鹏指出全球化所指涉的并不只是近二三十年来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下所产生的新世界秩序,而是包含一个更为广阔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性 政治 生命 短评 身体 文化研究 先锋艺术 多重意义
原文传递
爇情光影与历史褶皱——评Fiery Cinema:The Emergence of an Affective Medium in China,1915-194
14
作者 杨槃槃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9-200,共2页
将电影视为一种"情感媒介",一个能够搅动感情、塑造体验的斡旋环境,此书追述了这种情感媒介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在中国的兴起与变幻,探索了其在美学、政治和社会机构中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 电影史 MEDIUM 抗战电影 电影研究 伯格森 《铁扇公主》 孤岛天堂 媒体研究 上海电影 万氏兄弟
原文传递
普及文化革命? 短评《由功夫到嘻哈文化》
15
作者 叶曼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2-152,共1页
一直以来,香港功夫片普遍地被认为是一个纯娱乐的电影类型,没有值得深究之处,即使近年出现了一些较系统性的研究,焦点亦往往集中于该类型的历史发展或其独特的动作美学对全球电影的影响,较少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其社会和文化意义。从... 一直以来,香港功夫片普遍地被认为是一个纯娱乐的电影类型,没有值得深究之处,即使近年出现了一些较系统性的研究,焦点亦往往集中于该类型的历史发展或其独特的动作美学对全球电影的影响,较少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其社会和文化意义。从这点上来看,M.T.Kato的新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起步,它把李小龙的功夫电影放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和亚洲各地的去殖民化斗争及全球商品文化等语境中进行讨论,分析了这些影片如何通过反殖民的主题和进步的表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建构出一个自主的符号空间,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一种新社会主体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革命 嘻哈文化 短评 电影类型 社会建构 六七十年代 文化意义 商品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