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伴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董湧 陈先让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24期77-79,共3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5例脑梗死伴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2...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5例脑梗死伴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及脑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3.72%(P<0.05)。治疗后,2组NHISS、DH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NHISS、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脑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观察组脑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伴眩晕临床疗效较好,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其眩晕症状,增加脑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眩晕 川芎嗪注射液 天麻素注射液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 脑血流速度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孝银 郑思光 +5 位作者 卢敏 项炳大 黄通闹 李来亮 黄梦启 陈秀智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0期1324-1325,共2页
脓毒症是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而严重的脓毒症是指脓毒血症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良或低血压。严重的脓毒症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2]。早期诊断与干预治疗是治疗严重脓毒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3]。但目前临床上... 脓毒症是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而严重的脓毒症是指脓毒血症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良或低血压。严重的脓毒症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2]。早期诊断与干预治疗是治疗严重脓毒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3]。但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准确诊断及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本研究探讨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在评价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脓毒症患者 预后相关性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方法 器官功能障碍 干预治疗 早期诊断
下载PDF
NLR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对ICU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林孝银 陈小巧 董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37-0040,共4页
在ICU心力衰竭患者中进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比较,做好预测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2022年100例心力衰竭患者,收集患者的主诉、病史以及基线资料,收集患者的用药史,做好实验室质料的检查和分析,包含血... 在ICU心力衰竭患者中进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比较,做好预测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2022年100例心力衰竭患者,收集患者的主诉、病史以及基线资料,收集患者的用药史,做好实验室质料的检查和分析,包含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常规红细胞分布密度值。结果 通过将高NLR组、低NLR患者基础资料、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表明,NT-proBNP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等均是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通过将高RDW组、低RDW患者基础资料、终点事件发生情况表明,NT-proBNP水平、住院时长、红细胞分布密度水平等均是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经研究表明,NLR、RDW水平和终点事件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心力衰竭患者中进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进行比较表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的分布宽度水平与ICU心力衰竭患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 红细胞分布宽度 预后价值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吉威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453-456,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0例重症肺炎的患者,其中医院获得性肺炎1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54例.所有患者在治疗第1、4、7天以及转科或死亡前抽取清晨静脉血,检测PCT、动...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0例重症肺炎的患者,其中医院获得性肺炎1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54例.所有患者在治疗第1、4、7天以及转科或死亡前抽取清晨静脉血,检测PCT、动脉血乳酸(Lac)、计算24 h乳酸清除率(Lcr).根据患者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PCT及Lac水平.根据入院24 h Lcr将患者分为高Lcr组及低Lcr组,观察两组患者初始Lac及病死率.结果 所有患者中死亡25例,生存45例.两组治疗第1天PCT及La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7,P=0.19;F=0.03,P=0.40).存活组随着治疗进展,于第4、7天及转科前血清内的PCT值[(19.5±11.1)ng/L,(7.9±3.2)ng/L,(3.6±1.4)ng/L]、Lac值[(2.8±1.6)mmol/L,(2.2±1.1)mmol/L,(1.7±0.8)mmol/L]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显著低于同时间段死亡组PCT[(39.6±24.8)ng/L,(40.4±21.9)ng/L,(41.6±38.3)ng/L],Lac[(6.8±3.2)mmol/L,(6.2±2.1)mmol/L,(7.7±2.8)mmol/L](F=3.84,P=0.003;F=7.38,P=0.00;F=4.95,P=0.00;F=5.86,P=0.00;F=6.05,P=0.00;F=10.48,P=0.00);而死亡组血清PCT值、Lac值随着治疗未见明显下降趋势,在病程第4、7天及死亡前一直处于较高状态,甚至高于治疗第1天.高Lcr组病死率15.79%,低于低Lcr组的59.38%(χ2=14.37,P=0.00);两组初始初始Lac、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P=0.43;t=0.41,P=0.34).结论 联合检测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的PCT和Lac的水平并进行动态观察对于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早期Lcr可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参附注射液 炎症介导素类 乳酸
原文传递
心肺复苏后患者降钙素原测定及预后
5
作者 陈吉管 徐俊南 谢尚鑫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8年第5期677-678,共2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降钙素原的测定及预后。方法:选取苍南县笫三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诊的73例心肺复苏后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PCT对心肺复苏患者死亡预后的预测效能、两组患者的入院后不...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降钙素原的测定及预后。方法:选取苍南县笫三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诊的73例心肺复苏后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PCT对心肺复苏患者死亡预后的预测效能、两组患者的入院后不同时间段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入院时和入院24h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CT24h对死亡预后预测效能最低,而PCT24h-0h对死亡预后预测效能最高。两组患者入院后48h、72h的PCT呈下降趋势,且B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患者12h、24h的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h、72h的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24h的CRP较入院时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感染11例,B组患者感染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患者的PCT在入院时就开始升高,PCT的浓度越高,预后越差,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用于早期的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降钙素原 测定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