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苍南近海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陈 王姝曼 郑基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322-331,共10页
根据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在苍南近海海域(27°00′~27°32′48″N)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对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以及优势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苍南近海海域鱼类种类203种,这些资源品种中,既有洄游性鱼类,又有近岸性... 根据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在苍南近海海域(27°00′~27°32′48″N)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对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以及优势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苍南近海海域鱼类种类203种,这些资源品种中,既有洄游性鱼类,又有近岸性、河口性种类,以及岩礁定居的岛礁性种类。隶属于鲱形目、灯笼鱼目、鳗鲡目、鲇形目、鳕形目、刺鱼目、鲻形目、鲈形目、鲽形目等9目,优势种的有鲳鱼、带鱼、鳓鱼、马鲛鱼、棘头梅童鱼、海鳗等。三个季节为优势种的有皮氏叫姑鱼、龙头鱼。两个季节为优势种的有红狼牙鰕虎鱼、日本鳀鱼、中华小公鱼。不同季节出现的种类变化趋势是春季(53种)&gt;秋季(43种)>夏季(42种)>冬季(36种)。鱼类各种类的渔获率季节变化趋势为夏季(34.04%)﹥春季(29.09%)﹥秋季(22.88%)﹥冬季(13.99%)。而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的不同,两岛区渔获量的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南关的季节变化与全海区相似,为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的单峰型变化,官山为双峰型变化,即春季为最峰值,秋季为次高峰值,夏、冬两季为低谷值的变化,同一岛区一年中渔获量最高和最低相差悬殊,二者之比,官山和南关都为3倍左右。从全年平均密度来看,本次调查B区的南关最高,其次为A区的官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苍南近海海域
下载PDF
浙江苍南近海海域甲壳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陈 张石天 +1 位作者 郑基 柳高燕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2期54-62,共9页
根据2016年4月下旬至2017年5月底在苍南近海各主要岛群周围海域(北纬27.00°-27.35°)利用张网对游泳生物资源的调查资料,对甲壳类游泳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优势种进行了研究.发现甲壳类45种,包括虾类23种,蟹类14种,虾蛄4... 根据2016年4月下旬至2017年5月底在苍南近海各主要岛群周围海域(北纬27.00°-27.35°)利用张网对游泳生物资源的调查资料,对甲壳类游泳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优势种进行了研究.发现甲壳类45种,包括虾类23种,蟹类14种,虾蛄4种、糠虾1种,磷虾1种,水虱类2种;隶属于5目20科28属.不同季节出现的种类变化趋势是:夏季(40种)>秋季(36种)>春季(31种)>冬季(28种).全海区甲壳类游泳生物资源密度总的分布趋势是外高内低,外侧海区甲壳类5 540 kg/km^3,内侧海区1 880 kg/km^3.全区甲壳类资源密度渔获量0.469 6 kg/t.n,占总渔获量的31.85%;渔获尾数为0.8215万尾/t.n,占总渔获尾数的52.02%.甲壳类在渔获物组成的季节变化中重量组成为:春季(37.21%)>冬季(33.16%)>秋季(31.16%)>夏季(30.16%);尾数组成为春季(91.06%)>冬季(76.39%)>秋季(74.55%)>夏季(44.06%).主要优势种有:中国毛虾、细鳌虾、口虾蛄、太平洋磷虾、中华管鞭虾、日本鼓虾、三疣梭子蟹、脊尾白虾、哈氏仿对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苍南海岛渔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