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肿瘤p53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柳红 张佩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8-91,共4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72例结直肠癌、11例腺瘤、30例癌旁粘膜及15例正常粘膜p53蛋白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结直肠癌p53蛋白阳性率为50%,腺瘤的阳性率为18.18%(P<0.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72例结直肠癌、11例腺瘤、30例癌旁粘膜及15例正常粘膜p53蛋白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结直肠癌p53蛋白阳性率为50%,腺瘤的阳性率为18.18%(P<0.05),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腺瘤的增生区或不典型增生区;正常粘膜、癌旁粘膜p53蛋白均阴性。p53蛋白阳性的结直肠癌多呈浸润性生长方式,且以浸润至浆膜外者居多,患者生存率较p53蛋白阴性者低(P<0.05),5年生存率分别为35.82%及62.49%。未发现p53蛋白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肿瘤间质反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反应及Dukes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提示结直肠腺瘤p53蛋白过度表达可为腺瘤有无恶变倾向提供线索;结直肠活检标本出现p53蛋白阳性细胞提示肿瘤性生长可能;p53蛋白阳性可作为估计结直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蛋白 免疫组化 病理学 预后 大肠肿瘤
下载PDF
小儿血液病骨髓针刺活检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幼甫 柴忆欢 +4 位作者 邓海珍 顾永平 周映芬 朱玲 王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55-557,I072,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骨髓活检特点及其病理诊断意义。方法:对比分析361例有血液病临床表现的患儿骨髓针刺抽吸涂片和活组织检查结果。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判断增生程度时存在显著差别。活检可以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 目的:探讨小儿骨髓活检特点及其病理诊断意义。方法:对比分析361例有血液病临床表现的患儿骨髓针刺抽吸涂片和活组织检查结果。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判断增生程度时存在显著差别。活检可以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和转移性恶性肿瘤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骨髓检查 血液病 针刺活检
下载PDF
实验性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德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8-150,共3页
Wistar大鼠皮下注射醋酸考的松诱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自第6~12周,每周解剖病鼠2只观察,全部给药鼠均发病。肺部病变表现为:(1)肺印片查见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和滋养体。(2)组织病理学改变:第6~8周HE染色切片呈... Wistar大鼠皮下注射醋酸考的松诱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自第6~12周,每周解剖病鼠2只观察,全部给药鼠均发病。肺部病变表现为:(1)肺印片查见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和滋养体。(2)组织病理学改变:第6~8周HE染色切片呈间质性肺炎伴中度淋巴细胞浸润,肺泡内缺乏泡沫样渗出物,第9~12周肺泡内出现泡沫样渗出物,PAS染色该渗出物呈阳性反应,GMS染色查见染成黑色的包囊。(3)停用醋酸考的松后4~6周,肺部炎症明显好转,提示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有自愈可能。电镜显示包囊、滋养体及受损肺泡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卡氏肺孢子肺炎 病理学
下载PDF
38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强 康苏娅 朱砚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对38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组织学表现为淋巴结局灶性受累;病变区淋巴细胞增生活跃,核分裂象易见;组织细胞增多,吞噬现象明显;淋巴细胞凋亡(apoptosis)及核碎片见于所有病例,17例出现... 对38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组织学表现为淋巴结局灶性受累;病变区淋巴细胞增生活跃,核分裂象易见;组织细胞增多,吞噬现象明显;淋巴细胞凋亡(apoptosis)及核碎片见于所有病例,1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病变区不见或偶见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并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炎 组织细胞坏死 病理学
下载PDF
犬脑梗塞模型的CT和病理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龚建平 钱铭辉 +1 位作者 曹幼甫 顾永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7-59,共3页
采用双硅柱栓塞法制作了9只犬脑梗塞模型。在24h之内,每隔4h行CT检查一次,并定时将犬处死,进行病理研究,结果发现:CT上梗塞灶出现低密度改变的时间为栓塞后8~16h,与细胞内外液体量的增多有关;灰质区的神经细胞易... 采用双硅柱栓塞法制作了9只犬脑梗塞模型。在24h之内,每隔4h行CT检查一次,并定时将犬处死,进行病理研究,结果发现:CT上梗塞灶出现低密度改变的时间为栓塞后8~16h,与细胞内外液体量的增多有关;灰质区的神经细胞易产生缺血坏死性改变,故早期脑梗塞的低密度改变首先出现在灰质区;最低CT值的测定能更正确地反映早期梗塞灶的密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脑梗塞 CT 病理学
下载PDF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附2例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邓敏 康苏娅 顾冬梅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689-691,693,共4页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可能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结合2例PLAM并复习文献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2例均为育龄期女性,临床出现自发性气胸及进行性的呼吸困难;CT示...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可能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结合2例PLAM并复习文献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2例均为育龄期女性,临床出现自发性气胸及进行性的呼吸困难;CT示双肺呈弥漫的多发性薄壁囊肿;病理均示肺组织弥漫多囊峰窝状,小血管、淋巴管等周围见异常增生的平滑肌细胞,细胞呈梭形;免疫组化α-SMA、HMB-45阳性。结论 PLAM是一种罕见的原因不明的肺疾患,根据临床和组织形态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确诊,其中HMB-45阳性具特异性诊断意义。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姚辉华 邢春根 +3 位作者 王守立 冯一中 蒋国勤 赵奎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1-172,174,共3页
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肿瘤样病变,临床确诊困难。如何提高术前术后的诊断准确性以指导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目前尚在不断的探讨中。现就我院近期所见病例结合文献作一探讨。
关键词 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吴德明 柴玉海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211-213,398,共3页
15例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位年龄35岁,股骨占33%,椎骨26%,组织学类型均为弥漫性非何杰金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细胞性淋巴瘤9例,T细胞性淋巴瘤5例,组织细胞性淋巴瘤仅1例。结果表明以往那些形态上与组织细胞相似的瘤细胞大多具... 15例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位年龄35岁,股骨占33%,椎骨26%,组织学类型均为弥漫性非何杰金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细胞性淋巴瘤9例,T细胞性淋巴瘤5例,组织细胞性淋巴瘤仅1例。结果表明以往那些形态上与组织细胞相似的瘤细胞大多具有淋巴细胞的标记,支持骨网状细胞肉瘤多起源于淋巴细胞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肉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骨肿瘤
下载PDF
隐性乳腺癌──10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9
作者 吴德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 病理 隐性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
下载PDF
粘液乳头状室管膜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10
作者 吴德明 柴玉海 +3 位作者 叶凯 杨芝蕙 顾凤华 程晓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201-202,共2页
7例粘液乳头状室管膜瘤均发生于脊髓马尾部.镜下特殊图象是以血管和纤维组织为中心的乳头,血管为丰富的粘掖基质所围绕并被复一层或多层的立方形瘤细胞.免疫组化检查显示神经胶质酸性蛋白、S-100蛋白及波形蛋白阳性.
关键词 粘液乳头瘤 室管膜瘤 病理学 免疫组化 脊髓肿瘤
下载PDF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53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11
作者 刘强 邓海珍 任苏勤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396-397,共2页
分析原发性肾小球疾病53例中肾病综合征者30例,迁延性或慢性肾炎者15例,无症状性尿异常者8例。经常规病理及免疫荧光检查进行病理分型结果为:系膜增生性肾炎33例,膜增殖性肾炎11例,硬化性肾炎6例,膜性肾病2例,新月体性肾炎1例。
关键词 原发性 肾小球疾病 病理 肾炎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珊 陶永敏 邓海珍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5期553-554,557,共3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 2 2例GIST标本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2 2例GIST均为成人 ,男性居多 (男∶女 =1.75∶1) ,年龄 2 9~ 6 9岁 (平均 5 1岁 )。临床多以消化道出...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 2 2例GIST标本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2 2例GIST均为成人 ,男性居多 (男∶女 =1.75∶1) ,年龄 2 9~ 6 9岁 (平均 5 1岁 )。临床多以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腹痛就诊 ,发生于胃 12例 ,小肠 10例 ,肿瘤主要位于肌壁间、浆膜。镜下以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为主 ,成束状、栅状、车辐状或巢状排列。参照Franquemont标准分类 ,2 2例中良性 6例 ,恶性 12例 ,交界性 4例 ,免疫组化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 10 0 %及 6 8.2 % ,Desmin及S - 10 0少数病例呈灶性阳性。结论 GIST为一种可能起源于Gajal间质细胞的间叶源性肿瘤 ,好发于成年男性 ,组织学形态多变 ,GD117和CD34多为阳性 ,可作为GIST较特异的标记物协助鉴别诊断。GIST良、恶性的判断有赖于多参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IFN-γ对豚鼠嗜肺军团菌肺炎病理改变的影响
13
作者 张兴虎 诸葛洪祥 +4 位作者 邓敏 周霞 张惠琴 许菊 陈明中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IFN-γ对豚鼠1型嗜肺军团菌肺炎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80只豚鼠制成1型嗜肺军团菌感染模型,随机分成感染后对照组和感染后治疗组,治疗组肌注IFN-γ。观察两组豚鼠感染后的症状和肺部病理改变。结果在感染症状上,治疗组明显较... 目的观察IFN-γ对豚鼠1型嗜肺军团菌肺炎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80只豚鼠制成1型嗜肺军团菌感染模型,随机分成感染后对照组和感染后治疗组,治疗组肌注IFN-γ。观察两组豚鼠感染后的症状和肺部病理改变。结果在感染症状上,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轻。在病理上,对照组有广泛的肺实变,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病变周围肺泡腔内可见浆液性渗出及出血,脓肿形成;而治疗组仅见散在的肺实变病灶,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外源性IFN-γ能显著增强豚鼠抗1型嗜肺军团菌感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肺军团菌肺炎 IFN-Γ 病理改变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系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22
14
作者 宋芳 冯一中 +2 位作者 蒋小岗 顾振纶 郭次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0-243,共4页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冬凌草甲素对SW199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RT-...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冬凌草甲素对SW199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RT-PCR法检测survivin、p21mR-NA表达。结果冬凌草甲素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均见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分析出现亚G1峰并显示G2/M期周期阻滞。RT-PCR分析结果显示p21mRNA表达增加而survivin mRNA表达减少。结论冬凌草甲素通过诱导凋亡和G2/M期周期阻滞来抑制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生长,其分子机制可能与survivin和p21调节的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SW1990细胞 凋亡 周期阻滞 SURVIVIN P21
下载PDF
C-erbB-2、p53和PCNA对乳腺浸润性癌预后价值的Cox回归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施宗高 朱砚蕴 +1 位作者 药锦娟 许良中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7-381,共5页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产物、抑癌基因p53突变型蛋白的过度表达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与乳腺浸润性癌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随机收集79例临床随访资料齐备的病人,用免疫组化A...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产物、抑癌基因p53突变型蛋白的过度表达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与乳腺浸润性癌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随机收集79例临床随访资料齐备的病人,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其c-erbB-2、p53和PCNA的表达情况,用Cox回归分析其预后意义。结果c-erbB-2和p53过度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1.7%和48.1%。PCAN-LI中位数为17.6%。c-erbB-2与p53过度表达之间以及其与PCNA-LI、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状态等指标间均无明确的相互关联。PCNA-LI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但高PCNA-LI与不良预后无明显关联。Cox回归分析显示,腋淋巴结、c-erbB-2和p53过度表达等3项指标反映不良预后,危险度分别是3.306、1.4196、1.4984。结论c-erbB-2和p53过度表达是两项危险度仅次于腋淋巴结状态的反映乳腺浸润性癌不良预后的指标,PCNA-LI无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预后 基因 抑制 肿瘤 基因 p53 原癌基因蛋白质c-erbB-2 增殖细胞核抗原 COX回归分析
下载PDF
c-erbB-2、p53、bcl-2和nm23-H_1在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春荣 吴德明 康苏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16-218,I033,共4页
目的:探讨cerbB2、p53、bcl2和nm23H1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对原发性肺癌组织中4种基因的表达和突变进行检测。结果:58例肺癌中,31例(5345%)p53过... 目的:探讨cerbB2、p53、bcl2和nm23H1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对原发性肺癌组织中4种基因的表达和突变进行检测。结果:58例肺癌中,31例(5345%)p53过度表达,18例(3103%)bcl2过度表达。cerbB2与nm23H1在10例小细胞肺癌(SCLC)中未见表达。而在48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s)中两者过度表达率均为50%。cerbB2与nm23H1表达呈正相关(P<005)。腺癌nm23H1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P<005)。p53、bcl2蛋白表达在肺癌分化程度中呈负相关(P<005)。nm23H1、p53和bcl2的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cerbB2、p53、bcl2和nm23H1基因蛋白产物的检测对肺癌患者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C-ERBB-2基因 NM23-H1基因 P53基因
下载PDF
复方虫草对实验性小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展瑞 冯一中 +7 位作者 顾振纶 张永胜 李强 曹志飞 杨晓彤 杨庆尧 郭次仪 周文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9-840,共2页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复方虫草 小鼠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羟脯氨酸
下载PDF
能量多普勒超声定量参数与前列腺结节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麒 单玉喜 +2 位作者 方军初 阳东荣 谢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定量参数与前列腺结节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DUS和彩色血流分析软件,记录73例患者共94个前列腺结节的峰值血流指数(PVI)。前列腺结节穿刺标本行CD34抗体染色,记录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与PVI... 目的探讨经直肠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定量参数与前列腺结节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DUS和彩色血流分析软件,记录73例患者共94个前列腺结节的峰值血流指数(PVI)。前列腺结节穿刺标本行CD34抗体染色,记录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与PVI的相关性。结果移行区和周围区恶性结节组PVI、MVD均高于良性组(P<0.05);PVI和MVD在恶性结节组呈正相关(r移行区=0.76;r周围区=0.79),移行区良性结节组无相关性(r=0.18),周围区良性结节组有相关性(r=0.44)。PVI鉴别移行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57%和80.77%,鉴别周围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07%和91.00%。结论PDUS定量参数PVI能间接反映前列腺结节内血管生成的特征,为前列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乳腺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含量和核面积定量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孔庆兖 张瑜佩 +5 位作者 周镇 戴宏 柴玉海 顾永平 张人立 王潜平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1年第8期411-413,共3页
采用JX-1医用图象分析系统测定30例乳腺癌、10例乳腺纤维隙瘤和10例乳腺小叶增生症细胞核DNA 含量和核面积,结果表明:(1)乳腺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 含量和核面积差异显著;细胞核DNA 含量较核面积差异更显著。(2)细胞核DNA 含量和核面... 采用JX-1医用图象分析系统测定30例乳腺癌、10例乳腺纤维隙瘤和10例乳腺小叶增生症细胞核DNA 含量和核面积,结果表明:(1)乳腺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 含量和核面积差异显著;细胞核DNA 含量较核面积差异更显著。(2)细胞核DNA 含量和核面积与乳腺癌核分级、组织学分级以及某些临床生物学特征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细胞核DNA 含量和核面积均可作为乳腺癌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而细胞核DNA 含量较核面积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病变 细胞核面积 乳腺癌细胞 医用 组织学分级 乳腺小叶增生症 乳腺纤维腺瘤 定量研究 评估预后 含量变化
下载PDF
Caspase-3、Bcl-2和Bak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其昌 冯一中 +4 位作者 张晓娟 刘宏斌 季晓华 沈屹 柴玉海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05-1107,F0002,共4页
目的 研究Caspase-3、Bcl-2、Bak等凋亡相关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100例无术前放化疗史的胃癌手术标本和30例对照组胃粘膜制成组织芯片,取样针直径2.0mm。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Caspas... 目的 研究Caspase-3、Bcl-2、Bak等凋亡相关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100例无术前放化疗史的胃癌手术标本和30例对照组胃粘膜制成组织芯片,取样针直径2.0mm。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Caspase-3、Bcl-2、Bak的表达;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进行细胞凋亡指数检测。对随访14个月~13年的47例作生存分析。结果 获得2个组织芯片蜡块,分别含114和116个位点。Caspase-3在正常粘膜的表达(90%)显著高于胃癌组织(56%)(P〈0.01),其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化、血管神经侵犯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临床分期及预后无关。Bcl-2和Bak在胃癌中的表达分别为42%和47%,表达均与组织学分化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血管神经侵犯、UICC分期及预后无关。结论 Caspase-3、Bcl-2和Bak均参与细胞凋亡调控和胃癌生物学进程,但其表达与胃癌预后无关。UICC分期仍然是胃癌的独立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组织芯片 细胞凋亡 CASPASE-3 BCL-2 BAK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