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浆粘度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吴杰 戴燕芳 +3 位作者 吴洪飞 李斌 陈桂林 夏银燕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 与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RV) 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观察组5430 例,正常对照组150 例,缺血性脑中风组(缺血组)170 例的血...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 与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RV) 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观察组5430 例,正常对照组150 例,缺血性脑中风组(缺血组)170 例的血浆FG含量和PRV,进行相关分析与t 检验。结果 观察组PRV 与FG 含量的相关系数r= 0 .637 ,P< 0.001。血浆FG 含量:对照组2 .88 ±1 .08g/L,缺血组3.96±1 .76g/L;PRV∶对照组1 .69 ±0.12cp,缺血组1 .78 ±0 .22cp 。结论 PRV 随FG含量上升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FG对PRV 影响的大小取决于FG的含量与活性;缺血组PRV 与FG 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 .001) ,提示血浆FG 含量升高为缺血性脑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纤维蛋白原 血浆粘度 脑缺血
下载PDF
磁感应加热法应用于兔脑组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崔岗 周岱 +1 位作者 周光熊 谢学顺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403-405,共3页
为进行脑肿瘤的加热治疗提供依据,本实验采用自制金鹰植入体磁感应加热装置,对兔脑组织进行局部加热研究。该加热线置由高频电流发生器、电磁感应线圈和金属磁性针(植入体)组成.在加热时,通过调整加热装置中各部分相应的参数,使... 为进行脑肿瘤的加热治疗提供依据,本实验采用自制金鹰植入体磁感应加热装置,对兔脑组织进行局部加热研究。该加热线置由高频电流发生器、电磁感应线圈和金属磁性针(植入体)组成.在加热时,通过调整加热装置中各部分相应的参数,使植入组织内的金属磁性针产生足够的治疗温度(49℃),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相对稳定,金属磁性针周围兔脑组织温度明显递减,邻近脑组织的热损伤局限.增加金属磁性针的数量进行排阵加热,可扩大加热范围,提高组织内温度分布的均质性,增强加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加热装置 脑肿瘤
下载PDF
脑缺血和再灌注时脑血流量、能量代谢和水份含量的改变 被引量:1
3
作者 邵国富 包仕尧 +2 位作者 苏海洪 吴洪飞 王秀英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11-14,共4页
通过沙鼠脑缺血和再灌注动物实验,获得如下结果:(1)沙鼠50分钟脑缺血后血流再灌注的初期表现为充血状态,再灌注60分钟后进入迟发性低灌注期,并持续到再灌注120分钟。(2)在缺血50分钟时,缺血脑组织ATP、葡萄糖基本耗竭,乳酸大量积聚。血... 通过沙鼠脑缺血和再灌注动物实验,获得如下结果:(1)沙鼠50分钟脑缺血后血流再灌注的初期表现为充血状态,再灌注60分钟后进入迟发性低灌注期,并持续到再灌注120分钟。(2)在缺血50分钟时,缺血脑组织ATP、葡萄糖基本耗竭,乳酸大量积聚。血流再灌注60分钟脑内能量代谢迅速恢复,而于再灌注120分钟时,恢复的能量代谢继发性恶化。(3)脑缺血后出现明显脑水肿,血流再灌注初期,充血反应加重原有脑水肿程度。再灌注60分钟时,脑水肿基本纠正,再灌注120分钟时,伴随能量代谢恶化重又出现脑水肿。(4)实验结果表明,迟发性低灌注与再灌注期继发性能量代谢恶化和脑水肿密切相关,因而纠正迟发性低灌注是治疗脑缺血的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血流量 能量代谢 脑水份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液流变学临床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吴杰 吴洪飞 +3 位作者 戴燕芳 李斌 陈桂林 夏银燕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31-132,共2页
160例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浓度5项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提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性期存在明显高粘滞血症。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脑缺血 粘度 红细胞压积
下载PDF
甲襞微循环变化对雷诺综合征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戴燕芳 李斌 +2 位作者 夏银燕 吴杰 吴洪飞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24-24,共1页
观察16例雷诺综合征甲襞微循环,异常率达93.75%,血管形态,流态及拌周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率。血流速度缓慢,红细胞聚集率增加,并有50%病例甲襞微循环有渗出现象。提示观察甲襞微循环变化有助于雷诺综合征诊断。
关键词 雷诺氏综合征 甲襞微循环 诊断
下载PDF
人恶性脑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庚达 惠国桢 +3 位作者 马文雄 潘蔚然 奚为乎 杜子威 《临床神经科学》 1996年第2期81-84,共4页
脑胶质瘤及脑转移癌的TIL分离率分别为:30±4.08和48.5±2.7;脑胶质瘤TIL对SHC-44的杀伤活性,TIL培养10d为9.1%、14d为25%、20d为50%、30d为64%、40d为3%、80d为0%。NHG-1荷瘤小鼠的治疗观察,局部用药组瘤重0.40±0.... 脑胶质瘤及脑转移癌的TIL分离率分别为:30±4.08和48.5±2.7;脑胶质瘤TIL对SHC-44的杀伤活性,TIL培养10d为9.1%、14d为25%、20d为50%、30d为64%、40d为3%、80d为0%。NHG-1荷瘤小鼠的治疗观察,局部用药组瘤重0.40±0.1、静脉用药组瘤重0.73±0.18、对照组瘤重0.98±0.17。3组小鼠组织进行了细胞周期时相分析,局部组G_1期70.05±6.52、S期19.52±7.12、G_2期+m期10.43±7.3、静脉组G_1期47.88±15.28、S期37.1±22.1、G_2期+m期15.3±15.1、对照组G_1期40.4±7.7、S期55.37±15.28、G_2期+m期4.22±2.72。结果提示局部用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计数 脑肿瘤 胶质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