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化疗诱导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周昕羽 汤继宏 +4 位作者 肖潇 冯隽 杨乐天 徐欢 武银银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394-1399,共6页
目的总结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发生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特征,探讨CIPN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29病区收治的接受化疗并已结束化疗6个月的60例B-AL... 目的总结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发生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特征,探讨CIPN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29病区收治的接受化疗并已结束化疗6个月的60例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B-ALL合并CIPN共37例,CIPN发生率为61.7%;发病年龄增加是儿童发生CIPN的危险因素[OR=1.209,95%CI(1.023~1.428),P=0.026];感觉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78.4%)最高;肌电图检查提示B-ALL合并CIPN为具有一定可逆性的多发性周围神经源性损害;化疗各阶段中在诱导期出现CIPN的有13例(35.1%),占比最高;结束化疗后6个月CIPN好转率67.6%,发病年龄[OR=2.418,95%CI(0.212~2.106),P=0.018]及CIPN严重程度[OR=203.394,95%CI(2.29~18065.04),P=0.02]为CIPN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发病年龄越大、CIPN严重程度越高,预后较差。结论B-ALL患儿合并CIPN为可逆性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CIPN的发生及转归可能与患儿的个体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 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预后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治疗所伴发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研究进展
2
作者 褚思嘉(综述) 汤继宏(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1-816,共6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患儿预后产生了一定影响。除了肿瘤本身可造成脑损伤外,近来国内外研究者发现抗肿瘤治疗也存在一定的损伤作用。通过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患儿预后产生了一定影响。除了肿瘤本身可造成脑损伤外,近来国内外研究者发现抗肿瘤治疗也存在一定的损伤作用。通过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治疗后伴发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探讨,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并发症,使患儿获得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损伤机制 儿童
下载PDF
儿童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3
作者 汤光明 段密 +2 位作者 张振乾 王喜阳 夏红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3期20-23,共4页
目的 分析儿童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64例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患儿资料和437例非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患儿资料,分析病原菌组成及药物敏感性... 目的 分析儿童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64例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患儿资料和437例非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患儿资料,分析病原菌组成及药物敏感性的差异。结果 神经源性膀胱组患儿共检出202株致病菌,其中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95株(47.03%),肺炎克雷伯杆菌21株(10.40%);非神经源性膀胱组患儿共检出437株致病菌,其中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266株(60.87%),肺炎克雷伯杆菌29株(6.64%);2组间主要致病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方面,神经源性膀胱组患儿检出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菌株58株(58/95,61.05%),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菌株7株(7/21,33.33%);非神经源性膀胱组检出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31株(31/266,11.65%),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菌株3株(3/29,10.34%);神经源性膀胱组患儿更易发生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结论 神经源性膀胱患儿较非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更易发生非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且多重耐药菌株比例更高,需选择高级别敏感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神经源性膀胱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苏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39例临床特征和血清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师晓燕 张兵兵 +5 位作者 李岩 陈旭勤 柏振江 张涛 刘燕 汤继宏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6期408-412,共5页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及死亡病例的血清型和临床特征,寻找降低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对策。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97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39例肺炎链球菌脑膜炎菌株进...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及死亡病例的血清型和临床特征,寻找降低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对策。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97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39例肺炎链球菌脑膜炎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对其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7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培养出致病菌依次为:肺炎链球菌39例(40.2%),无乳链球菌19例(19.6%)和大肠埃希菌18例(18.6%)等;总病死率为19.6%(19/97),按照病死率高低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60.0%(3/5),肺炎链球菌35.9%(14/39)和大肠埃希菌11.1%(2/18);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死亡组体温>40°、早期纳差、早期嗜睡、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损伤、呼吸衰竭、抽搐和昏迷的发生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肺炎链球菌组分别有17.9%和15.4%出现并发症硬膜下积液和脑积水;肺炎链球菌组首次抗生素使用与药敏结果符合率为20.0%(6/30);39例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患儿肺炎链球菌疫苗率为0.0%,7价肺炎链球菌疫苗和13价肺炎链球菌疫苗覆盖肺炎链球菌组血清型分别为82.1%和92.3%,对死亡组血清型覆盖率分别是85.7%和92.9%。结论:肺炎链球菌是苏州地区6个月以上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首要病原体;早期识别高热、纳差和嗜睡等危重症状态及合理选择抗生素对改善肺炎链球菌脑膜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门诊抗生素选择对肺炎链球菌敏感率低及我国肺炎链球菌疫苗接种率低,是肺炎链球菌脑膜炎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期望通过接种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降低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 血清分型 侵袭性疾病 儿童 苏州
下载PDF
儿童臂丛神经炎的临床特点(附4例报告)
5
作者 胡笑月 汤继宏 黄静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臂丛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儿童臂丛神经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例臂丛神经炎患儿中男性多见,病前均有感染病史。临床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单侧上肢的肌无力,累及近端肌肉为主。EMG以臂丛神经上干... 目的探讨儿童臂丛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儿童臂丛神经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例臂丛神经炎患儿中男性多见,病前均有感染病史。临床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单侧上肢的肌无力,累及近端肌肉为主。EMG以臂丛神经上干受损为主,主要表现为复合运动动作电位波幅降低和失神经。予甲泼尼龙及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随访1年,4例患儿基本完全康复,但遗留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结论多数臂丛神经炎患儿经免疫治疗后好转,但绝大部分完全康复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炎 神经痛性肌萎缩 儿童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术对儿童癫痫性脑病癫痫发作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桐 汤继宏 +1 位作者 李岩 张兵兵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44-349,共6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儿童癫痫性脑病癫痫发作的疗效。方法在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完成了VNS的患儿中,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15例癫痫性脑病患儿。收集该15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1~2年随...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儿童癫痫性脑病癫痫发作的疗效。方法在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完成了VNS的患儿中,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15例癫痫性脑病患儿。收集该15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1~2年随访。VNS开机后2周时首次随访,开机后3个月随访第2次,之后每间隔3个月随访1次,1年后每间隔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1~2年。随访内容包括VNS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等。督促患儿家长详细记录癫痫日记。对比分析不同随访时间的发作频率减少率、有效率。结果本研究共有15个病例入组,其中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7.3±1.76)岁;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8例,Dravet综合征4例,Doose综合征3例;癫痫病程1~9年,平均(5.46±2.19)年。主要的发作形式包括不典型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肌阵挛发作、强直发作、局灶性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等。抗癫痫药物保留种类2~4种,平均(3±0.6)种。VNS治疗2周的平均发作减少率为7.80%,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分别为31.81%、42.78%、50.58%、59.39%、63.89%、62.55%。LGS患儿的发作减少率在治疗2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时分别为6.77%、34.58%、43.54%、50.56%、60.83%、63.44%、61.53%;Dravet综合征的分别为11.56%、25.14%、39.31%、51.77%、59.38%、63.70%、64.58%;Doose综合征的分别为5.93%、33.33%、45.37%、49.07%、55.56%、66.67%(Doose综合征的随访时间未达24个月)。癫痫发作频率减少最多的主要发作形式为肌阵挛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强直发作。在治疗2周时未见发作减少率≥50%的患儿,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时发作减少率≥50%的患儿占全部患儿的比例分别为20.00%、46.67%、53.33%、66.67%、77.78%、66.67%。随访时间12个月时三种癫痫性脑病的有效率分别为LGS 62.50%、Dravet综合征75.00%、Doose综合征66.67%。结论 VNS是治疗儿童癫痫性脑病安全有效的手段,可减少癫痫性脑病患儿癫痫发作频率,对不同癫痫发作类型改善最显著的为不典型失神发作和跌倒发作(肌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强直发作),有时间积累效应,即治疗时间越长,癫痫发作控制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术 癫痫性脑病 LENNOX-GASTAUT综合征 DRAVET综合征 Doose综合征 随访
下载PDF
儿童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武书鸿 柏振江 王曼丽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4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33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SAE将其分为SAE组(n=67)和非SAE组(n=66)。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儿童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33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SAE将其分为SAE组(n=67)和非SAE组(n=66)。比较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与临床特征,分析影响SAE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Glasgow昏迷评分(GCS)和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Ⅲ)对SAE的预测效能。结果SAE组28天病死率显著高于非SAE组(χ^(2)=20.428,P<0.001),GCS评分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低于非SAE组(Z值分别为-9.448和-5.720,P<0.001),PRISMⅢ评分高于非SAE组(t=-8.089,P<0.001)。SAE组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发生超高热(T>41.0℃)、抽搐/昏迷、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电解质紊乱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显著高于非SAE组(P<0.05)。SAE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pH低于非SAE组(Z/t值分别为-1.966、3.518、-4.980,P<0.05),而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血肌酐、尿酸、乳酸均高于非SAE组(Z/t值分别为-4.813、-3.533、-2.394、-4.052、-3.152、-2.763、-3.335、-4.157,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OR=2.717,95%CI:1.512~7.014)、需要有创通气(OR=5.285,95%CI:2.815~13.145)、较高的PRISMⅢ评分(OR=1.145,95%CI:1.006~1.303)、较低的GCS评分(OR=0.280,95%CI:0.149~0.527)者,其发生SAE的风险较大。ROC分析显示,GCS联合PRISMⅢ评分对SAE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0.978,95%CI:0.955~1.000)。结论SAE患儿具有更加严重的器官功能损害和更高的病死率。脓毒症患儿休克、需要有创通气、较低的GCS评分、较高的PRISMⅢ评分是发生SAE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脓毒症 脑功能障碍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颞叶癫癎大鼠癎性发作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汤继宏 胡斯明 +1 位作者 顾琴 包仕尧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在海人酸(KA)颞叶癫癎大鼠癎性发作后各时间点血液中的动态变化,探讨颞叶癫癎发作后脑神经元和神经髓鞘损伤程度。方法KA注射大鼠海马部位建立颞叶癫癎模型,在癎性发作后3h、6h、... 目的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在海人酸(KA)颞叶癫癎大鼠癎性发作后各时间点血液中的动态变化,探讨颞叶癫癎发作后脑神经元和神经髓鞘损伤程度。方法KA注射大鼠海马部位建立颞叶癫癎模型,在癎性发作后3h、6h、12h、24h、48h、72h抽取血液,测定其血清中NSE、MBP含量。结果癫癎发作后NSE和MBP含量逐渐增高,24hNSE含量最高,72hMBP含量最高。结论癫癎发作后存在神经元损伤和坏死,继之出现脑白质神经髓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髓鞘碱性蛋白 海人酸
下载PDF
小剂量盐酸哌甲酯治疗学龄儿童顽固性交叉擦腿动作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岩 顾琴 +2 位作者 汤继宏 陈旭勤 王浙东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82-883,共2页
目的观察盐酸哌甲酯治疗学龄儿童顽固性交叉擦腿动作的疗效、用药方法、剂量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6~13岁顽固性交叉擦腿动作学龄患儿随机分为小剂量(L)组和大剂量(H)组.L组盐酸哌甲酯起始量5 mg/d,每3~5 d增加5 mg,总量不超过20 mg/... 目的观察盐酸哌甲酯治疗学龄儿童顽固性交叉擦腿动作的疗效、用药方法、剂量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6~13岁顽固性交叉擦腿动作学龄患儿随机分为小剂量(L)组和大剂量(H)组.L组盐酸哌甲酯起始量5 mg/d,每3~5 d增加5 mg,总量不超过20 mg/d.H组盐酸哌甲酯起始量为10 mg/d,每3~5 d增加10 mg,总量不超过40 mg/d,两组疗程均为8~12周.结果L组服药2周内所有症状均消失,控制率达100.00%.H组控制率为94.12%,退出2例(5.88%),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L组不良反应明显较H组少,且程度较轻,主要是纳差,多发生在开始服药2周内,表现为一过性,不影响治疗.结论小剂量盐酸哌甲酯对学龄儿童顽固性交叉擦腿动作具有良好疗效,且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擦腿动作 学龄儿童 盐酸哌甲酯
下载PDF
奥卡西平治疗儿童良性癫癎伴中央颞区棘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汤继宏 李岩 张利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64-866,共3页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OXC)治疗儿童良性癫癎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OXC治疗17例BECT患儿,分析单药治疗后1、2、4、6个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OXC起始剂量为5~10mg/(kg·d),每隔1周增加1次剂量5~10mg/(kg·d),...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OXC)治疗儿童良性癫癎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OXC治疗17例BECT患儿,分析单药治疗后1、2、4、6个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OXC起始剂量为5~10mg/(kg·d),每隔1周增加1次剂量5~10mg/(kg·d),维持剂量20~30mg/(kg·d)。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88.24%,服药6个月时累积控制率为70.59%,留存率为94.12%,均呈现较高比率。结论OXC治疗BECT的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癫疴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以脊髓损害为首发症状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性疾病(附2例报道)
11
作者 肖潇 汤继宏 +4 位作者 张兵兵 武银银 徐晨 杨乐天 徐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 探讨以脊髓损害为首发症状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MOG-Ab)相关性疾病(MOGAD)的临床特点及免疫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脊髓损害为首发症状的MOGA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儿均以双下肢乏力为首发症状,经外周血及CSF... 目的 探讨以脊髓损害为首发症状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MOG-Ab)相关性疾病(MOGAD)的临床特点及免疫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脊髓损害为首发症状的MOGA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儿均以双下肢乏力为首发症状,经外周血及CSF MOG-Ab检测、头颅及脊髓神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以脊髓损害为首发症状的MOGAD。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复查影像学见异常信号范围缩小。出院后随访5月余临床治愈,症状无反复。结论 以脊髓损害为首发症状的MOGAD为少见疾病类型,其早期临床表现可能为颈背腰部不适、逐渐加重的肢体乏力及大小便障碍等,影像学表现可见多节段脊髓异常信号,CSF及外周血可检测出MOG-Ab。早期识别及诊断,并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有助于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性疾病 脊髓损害 治疗
下载PDF
新生期大鼠惊厥发作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S100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聪聪 汤继宏 +2 位作者 王曼丽 张兵兵 李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期大鼠惊厥发作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S100蛋白(S100B)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80只新生期SD大鼠随机分为单次对照组(8只)、反复对照组(8只)和单次惊厥组(32只)、反复惊厥组(32只)。新生大鼠惊厥... 目的 探讨新生期大鼠惊厥发作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S100蛋白(S100B)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80只新生期SD大鼠随机分为单次对照组(8只)、反复对照组(8只)和单次惊厥组(32只)、反复惊厥组(32只)。新生大鼠惊厥模型采用三氟乙醚诱导法建立。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NSE、S100B水平。结果 单次惊厥组新生期大鼠致痫后12 h、24 h时血清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单次对照组(P〈0.05~0.01)。反复惊厥组新生期大鼠致痫后12 h、24 h、48 h血清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反复对照组(P〈0.05~0.01)。单次惊厥组新生期大鼠致痫后24 h时血清S100B明显高于单次对照组(P〈0.01)。反复惊厥组新生期大鼠致痫后12 h、24 h、48 h时血清S100B水平均明显高于反复对照组(P〈0.05~0.01)。结论NSE、S100B是新生期惊厥性脑损伤敏感生化指标,反复惊厥更易造成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期 惊厥发作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S100蛋白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癫痫发作5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敏 周文杰 +3 位作者 汤继宏 师晓燕 张兵兵 肖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断为ALL伴癫痫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ALL患儿978例,其中51例(5.2%)在ALL治疗后出现癫痫发作症状,男39...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断为ALL伴癫痫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ALL患儿978例,其中51例(5.2%)在ALL治疗后出现癫痫发作症状,男39例、女12例,中位年龄7.4(3.7~11.1)岁。其常见病因为化学药物神经毒性(12例)、颅内出血(7例)、低钠血症(6例)、白质脑病(5例)、热性惊厥(5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4例)。首次发作以全面性发作相对多见,根据引起癫痫发作的病因不同,癫痫发作后常同时伴有意识障碍、局灶症状等表现。39例在首次癫痫发作后行神经影像学检查,27例异常;在完成随访的30例中,有14例影像学异常,其中8例复查结果提示多数病灶具有可逆性,4例后遗脑软化灶。39例首次癫痫发作后脑电图提示异常28例,以中-高波幅慢波发放为主。在完成随访的30例患儿中,18例无明显后遗症。结论癫痫发作是ALL治疗期间较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首次癫痫发作的病因及其伴随表现具有多样性,尽早予神经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癫痫发作 临床特点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芹 汤继宏 +1 位作者 张兵兵 朱玉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885-889,共5页
目的观察未成熟癫癎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探讨其对未成熟脑癫癎发作的意义。方法采用三氟乙醚诱导建立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惊厥组... 目的观察未成熟癫癎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探讨其对未成熟脑癫癎发作的意义。方法采用三氟乙醚诱导建立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惊厥组(单次惊厥组和反复惊厥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大鼠发作第1,2,7和15天时血清NSE、S-100B、GFAP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次惊厥组大鼠于惊厥发作第1天血清NSE[(8.57±0.56)μg/L]和S-100B[(0.45±0.06)μg/L]表达水平即升高(均P=0.000),此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均P>0.05);反复惊厥组大鼠于惊厥发作第1天时血清NSE[(9.33±0.61)μg/L]和S-100B[(0.78±0.10)μg/L]表达水平即达峰值(均P=0.000),此后逐渐下降,至第7和15天时降至正常水平(均P>0.05),血清GFAP表达水平自反复惊厥发作第1天即升高[(0.44±0.05)μg/L,P=0.004],至第7天达峰值水平[(0.63±0.08)μg/L,P=0.000],此后逐渐下降但至第15天仍高于对照组[(0.40±0.05)μg/L,P=0.018]。结论 NSE和S-100B为单次惊厥发作性脑损伤的高敏感性生物学标志物,反复惊厥发作可使脑损伤程度加重,GFAP表达变化不具有脑损伤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S100蛋白质类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托吡酯长期治疗儿童癫癎部分性发作疗效及耐受性的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岩 顾琴 +2 位作者 陈旭勤 汤继宏 王浙东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61-462,共2页
目的 观察托吡酯长期治疗儿童癫疒间 部分性发作的疗效、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 86例癫疒间 部分性发作的患儿给予托吡酯加用或单药治疗 ,起始剂量为 0 5~ 1 0mg/ (kg·d) ,分 2次口服 ,每周增加0 5~ 1 0mg/ (kg·d) ,... 目的 观察托吡酯长期治疗儿童癫疒间 部分性发作的疗效、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 86例癫疒间 部分性发作的患儿给予托吡酯加用或单药治疗 ,起始剂量为 0 5~ 1 0mg/ (kg·d) ,分 2次口服 ,每周增加0 5~ 1 0mg/ (kg·d) ,经过 8周加量期及 18个月稳定期 ,观察其疗效、耐受性及安全性。结果  86例患儿完成加量期后 ,总有效率为 6 1 6 % ,控制率为 37 2 %。稳定期 6、12及 18个月时总有效率分别为 6 8 6 %、81 9%及86 4 % ,控制率分别为 4 6 5 %、5 9 0 %及 6 0 5 % ,稳定期 12及 18个月时总有效率及控制率与加量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均P <0 0 5 )。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治疗初期 ,为一过性轻~中度嗜睡、厌食等。在稳定期 18个月时仍有 78例 (90 7% )坚持服用托吡酯。结论 托吡酯对儿童癫疒间 部分性发作的长期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吡酯 癫痫 儿童
下载PDF
融合“飞白”理念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儿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16
作者 肖潇 王曼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3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索融合“飞白”理念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儿科学临床见习中的教学效果,为儿科学临床带教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思路。方法2022年9—12月,以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见习的儿科班、临床班、口腔班及影像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试... 目的探索融合“飞白”理念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儿科学临床见习中的教学效果,为儿科学临床带教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思路。方法2022年9—12月,以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见习的儿科班、临床班、口腔班及影像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试验。其中,儿科班23人、临床班20人、口腔班18人及影像班18人为试验组,接受融合“飞白”理念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剩余儿科班22人、临床班23人、口腔班18人及影像班16人为对照组,接受传统讲授式教学法。临床见习结束后对各班级试验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并对2组学生进行包括临床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教学满意度及职业满足感提升程度5项的问卷调查,对比试验组及对照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结果儿科班、临床班、口腔班及影像班各试验组学生在儿科学临床见习后的期末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其中,儿科班试验组期末成绩(75.83±5.45)分,对照组(71.68±7.32)分;临床班试验组期末成绩(78.30±5.37)分,对照组(72.52±9.12)分;口腔班试验组期末成绩(79.89±6.60)分,对照组(74.11±6.29)分;影像班试验组期末成绩(81.56±6.84)分,对照组(74.94±5.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结束后对各班级学生进行包括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及职业满足感是否提升及教学满意度5个维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儿科班及临床班试验组每项问卷调查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班及影像班除临床思维是否明显提升外,其余4项问卷调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融合“飞白”理念的情景模拟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也优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白” 情景模拟教学法 讲授式教学法 儿科学 临床见习 教学效果评价
下载PDF
血清催乳素测定对儿童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旭勤 李岩 +1 位作者 王浙东 包关水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0-65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催乳素(PRL)测定对儿童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8例癫痫患儿、21例高热惊厥患儿、16例非痫性发作患儿和15名正常对照儿血清PRL含量的改变。结果癫痫发作后平均血清PRL浓度为18.36±12.07 ng/ml... 目的探讨血清催乳素(PRL)测定对儿童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8例癫痫患儿、21例高热惊厥患儿、16例非痫性发作患儿和15名正常对照儿血清PRL含量的改变。结果癫痫发作后平均血清PRL浓度为18.36±12.07 ng/ml,较高热惊厥组(9.79±4.20 ng/ml)、非痫性发作组(11.36±6.98ng/ml)和正常对照组(9.14±4.44 ng/mL)均升高(均P<0.05)。结论血清PRL浓度的升高可作为鉴别儿童癫痫与高热惊厥、非痫性发作性疾病的一个参考指标。癫痫发作影响下丘脑-垂体轴的功能,PRL分泌增加。癫痫发病有神经内分泌机制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高热惊厥 非痫性发作 催乳素 诊断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治疗典型学龄期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聪聪 汤继宏 +1 位作者 李岩 顾琴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治疗学龄期(7~14岁)儿童的典型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64例典型BECT患儿给予LEV治疗,分析单药治疗后1、2、4、6、12、18个月的疗效和...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治疗学龄期(7~14岁)儿童的典型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64例典型BECT患儿给予LEV治疗,分析单药治疗后1、2、4、6、12、18个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LEv起始剂量为10mg/(kg·d),每隔7d增加1次剂量10mg/(kg·d),维持剂量20—60mg/(kg·d)。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90.63%,服药18个月时累积控制率为78.13%,留存率为98.44%,均呈现较高比率。结论LEV治疗典型BECT的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学龄期 良性癫痫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发育期癫痫持续状态诱导的远期神经行为学及海马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汤继宏 唐清 +1 位作者 金美芳 刘聪聪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2-16,47,共6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发育期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神经行为学和海马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外源性VEGF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96只生后14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E组及药物干预组。经立体定向仪...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发育期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神经行为学和海马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外源性VEGF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96只生后14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E组及药物干预组。经立体定向仪向左侧脑室注射VEGF干预,次日再腹腔注射海人酸诱导SE,其中急性期亚组(生后16 d)及远期亚组(生后59 d)均在生后16 d行神经发育学检查及59 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然后分别在生后17 d、65 d取脑组织海马行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区Bax、Bcl-2的表达。结果 VEGF组与SE组相比不仅可改善发育期大鼠远期神经行为损害,而且可诱导Bcl-2蛋白及抑制Bax蛋白的表达,VEGF组中,以0.04μg VEGF组Bax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AOD)最低(急性期0.016±0.004;远期0.028±0.011)(P<0.05),Bcl-2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AOD最高(急性期0.960±0.240;远期0.210±0.025)(P<0.05)。结论 VEGF对发育期SE的惊厥性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而以0.04μg VEGF组对脑保护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发育期 癫痫持续状态 Bcl-2 Bax 凋亡
下载PDF
表面蝶骨电极在儿童长程视频脑电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静 汤继宏 +3 位作者 李涛 王宇晴 张兵兵 王曼丽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506-507,519,共3页
目的探讨表面蝶骨电极在儿童视频脑电图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0例患儿行常规头皮电极及表面蝶骨电极视频脑电图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表面蝶骨电极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头皮电... 目的探讨表面蝶骨电极在儿童视频脑电图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0例患儿行常规头皮电极及表面蝶骨电极视频脑电图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表面蝶骨电极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头皮电极,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表面蝶骨电极在儿童视频脑电图检查中依从性高,阳性率高,可作为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蝶骨电极 视频脑电图 癫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