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怀旧”的城市诗学——关于“苏州形象”的影像建构 被引量:4
1
作者 曾一果 王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4-202,共9页
在今日的城市文化热中,人们多将目光对准上海、北京,但对苏州这样一个曾经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历史名城没有给予太多关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苏州经历了哪些变化?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如何叙述和展现它?为何不同时期、不同题... 在今日的城市文化热中,人们多将目光对准上海、北京,但对苏州这样一个曾经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历史名城没有给予太多关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苏州经历了哪些变化?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如何叙述和展现它?为何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影视媒介关于苏州形象的视觉再现,经常有一种浓厚的"怀旧色彩"?这些议题值得关注。本文试图对《小城之春》、《游园惊梦》、《橘子红了》和《凤穿牡丹》等影视媒介加以考察,探讨它们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社会语境中建构一套"怀旧诗学",并分析此"怀旧诗学"所包含的内容,及其如何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怀旧诗学 苏州形象 本土认同 全球化
下载PDF
“符号民主”与中产阶级趣味的建构--关于东方卫视《谁能百里挑一》的符号学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曾一果 史轶男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27,共5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交友观和恋爱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相亲类真人秀节目因此风起云涌,大大小小的电视台都推出相亲节目,以求从中分一杯羹。除了人们熟知的《非诚勿扰》外,东方卫视推出的《谁能百里挑一》亦备受...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交友观和恋爱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相亲类真人秀节目因此风起云涌,大大小小的电视台都推出相亲节目,以求从中分一杯羹。除了人们熟知的《非诚勿扰》外,东方卫视推出的《谁能百里挑一》亦备受观众喜爱。该节目通过重构主持人和舞台、男嘉宾和女嘉宾的传统位置关系,反映新的婚恋观念和情感方式。不过,该节目看似搭建了一个男女平等的"相亲世界","符号民主"的背后其实是中产阶层婚姻观和价值观的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谁能百里挑一》 符号民主 中产阶级趣味 批判性解读
下载PDF
帝国的历史与民族的历史——读小海的《大秦帝国》 被引量:5
3
作者 曾一果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5-100,共6页
《大秦帝国》是小海于二○一○年发表的诗,整首诗以诗剧的形式再现了"秦国的历史",全诗由《始皇帝诞生》、《将士一去不复还》、《咸阳宫的骊歌》、《帝国回音壁》、《秦俑复活》、《秦俑赋》六个篇章组成,这六个篇章以并列、复调的... 《大秦帝国》是小海于二○一○年发表的诗,整首诗以诗剧的形式再现了"秦国的历史",全诗由《始皇帝诞生》、《将士一去不复还》、《咸阳宫的骊歌》、《帝国回音壁》、《秦俑复活》、《秦俑赋》六个篇章组成,这六个篇章以并列、复调的叙事结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幅壮观的"历史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秦帝国》 历史 小海 民族 叙事结构 诗剧 秦俑 篇章
下载PDF
再现与遮蔽:《远方的家——边疆行》的“边疆景观” 被引量:2
4
作者 曾一果 汪梦竹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101,105,共5页
本文对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远方的家——边疆行》系列节目进行文化研究,考察该节目在展现多样化"边疆景观"的同时,如何以"家"为核心概念,建构不同族群的"家国认同",进而探究少数族群身份认同与主流媒介形... 本文对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远方的家——边疆行》系列节目进行文化研究,考察该节目在展现多样化"边疆景观"的同时,如何以"家"为核心概念,建构不同族群的"家国认同",进而探究少数族群身份认同与主流媒介形塑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方的家》 边疆景观 媒介再现
下载PDF
从人文精神到人文主义--全球化与新媒体时代的“人文精神” 被引量:2
5
作者 曾一果 《新闻爱好者》 2014年第5期13-16,共4页
20世纪90年代,王晓明等人发起了人文精神大讨论,引发了当时社会对于人文精神的思考,不过,那场人文精神讨论是在中国社会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倡导人文精神主要也是针对文化界世俗化和商业化倾向的。而在全球化与新媒介环境下,... 20世纪90年代,王晓明等人发起了人文精神大讨论,引发了当时社会对于人文精神的思考,不过,那场人文精神讨论是在中国社会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倡导人文精神主要也是针对文化界世俗化和商业化倾向的。而在全球化与新媒介环境下,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再次讨论人文精神,就不能像20世纪90年代那样,将人文精神与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大众对立起来,而应在全球化和新媒体的新语境下,反思今日的人文危机,并借助于新兴的媒介技术,通过倡导人文教育和人文学习,驱除日益功利化、快捷化的生活观,恢复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人文主义 全球化 新媒体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民生新闻的“当代性”
6
作者 任景华 陈平原 曾一果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6-88,共3页
本文从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出发,追本溯源,考察"民生新闻"在新时期以后的当代生成,辨析民生新闻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民生新闻 当代性
下载PDF
影像传播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剧的“乡村叙事” 被引量:3
7
作者 曾一果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26,共9页
本期"理论前沿"栏目曾一果博士的文章《影像传播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剧的"乡村叙事"》通过对三部具有代表性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中所描述的乡村景观、乡村故事的解读,清晰地勾画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本期"理论前沿"栏目曾一果博士的文章《影像传播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剧的"乡村叙事"》通过对三部具有代表性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中所描述的乡村景观、乡村故事的解读,清晰地勾画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电视剧的发展历程,从而形象地解析了现代化对于中国乡村社会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视剧 改革开放 乡村叙事 影像传播 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改革 大众传媒 小岗村
原文传递
重建乡村社会的希望与危机——由《乡村爱情》系列故事谈起 被引量:2
8
作者 曾一果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5-30,共6页
近几年来,赵本山导演的“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收视率一直很高,引起观众热评。评论自然褒贬不一,喜欢的称《乡村爱情》系列贴近生活,真正表达了农民的思想情感,不喜欢的则认为《乡村爱情》丑化了农民形象,尤其是农村女性形象,创... 近几年来,赵本山导演的“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收视率一直很高,引起观众热评。评论自然褒贬不一,喜欢的称《乡村爱情》系列贴近生活,真正表达了农民的思想情感,不喜欢的则认为《乡村爱情》丑化了农民形象,尤其是农村女性形象,创造的是一种“以俗为雅、以丑为美、以傻乐为娱乐的反智主义市侩美学的内涵”。如何冷静地看待《乡村爱情》热,给其一个客观的评价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爱情 故事 危机 农民形象 贴近生活 思想情感 女性形象
原文传递
新白领阶层的“爱情乌托邦”——解读当代都市情景喜剧的“情感世界” 被引量:2
9
作者 曾一果 杨琪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2-56,1,共5页
本期"理论前沿"栏目曾一果、杨琪的文章《新白领阶层的"爱情乌托邦"》借助对新世纪以来反映都市青年生活的情景喜剧的考察,探究了在社会嬗变的时代语境中,都市青年在生活方式、家庭观念特别是情感生活方面的变化。
关键词 爱情乌托邦 都市青年 情景喜剧 现当代 情感世界 白领阶层 百姓生活 解读
原文传递
老北京与新北京:改革以来大众媒介中的“北京形象” 被引量:4
10
作者 曾一果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6-55,共10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形象在今年日益受到媒体关注,尤其是北京这座具有深厚历史传统的"首都",媒体对其十分关注。不同媒体对于北京的"城市形象"有不同的报道,并且围绕着"老北京"与"新北京"...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形象在今年日益受到媒体关注,尤其是北京这座具有深厚历史传统的"首都",媒体对其十分关注。不同媒体对于北京的"城市形象"有不同的报道,并且围绕着"老北京"与"新北京"议题媒体展开了激烈讨论,本文考察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媒体是如何叙述、建构"北京形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 媒体 建构 文化研究 城市
原文传递
从“男子汉”到“小男人”--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伦理剧的性别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一果 文蕾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8-54,共7页
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注于女性的发展状况,例如在探讨文学艺术和媒介文本时也多讨论其中的“女性形象”,很少认真考虑这些文本中的“男性形象”。作为当代电视剧的一种主要类型,家庭伦理剧生动反映了... 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注于女性的发展状况,例如在探讨文学艺术和媒介文本时也多讨论其中的“女性形象”,很少认真考虑这些文本中的“男性形象”。作为当代电视剧的一种主要类型,家庭伦理剧生动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家庭和婚姻生活,透过这些家庭剧,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代中国家庭的代际和性别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剧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性别 男子汉 女性主义理论 男人 当代中国 媒介文本
原文传递
视觉再现、城市文明与人文纪录片的“镜头叙事”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一果 张梦晗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83,共6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上海世博会的宣传口号,伴随着城市化运动的开展,城市及其生活形态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新影厂打造的几部大型人文纪录片《长安街》、《城市之光》、《上海2010》,也将镜头对准了古代和当代的城市生活,期望借助...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上海世博会的宣传口号,伴随着城市化运动的开展,城市及其生活形态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新影厂打造的几部大型人文纪录片《长安街》、《城市之光》、《上海2010》,也将镜头对准了古代和当代的城市生活,期望借助于"镜头叙事"来展现古代、当代城市的发展情况和历史命运,本文即探讨这几部纪录片是如何围绕着一条街一个城市,展开跨时空的城市叙事,将一街一城与整个中国历史和人类文明联接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纪录片 城市文明 城市叙事 视觉再现 镜头 上海世博会 生活形态 城市化运动
原文传递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电视台的“本土再造”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一果 朱倩倩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50,共4页
在全国城市电视台收视率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扬州台充分利用其区域媒体的身份,对本土文化进行开掘、整合和重构,并结合新媒体互动参与的特性,为本地受众开展全方位信息和文化服务。该台还顺应全球化和新媒体环境,注重本土与新媒体、本土... 在全国城市电视台收视率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扬州台充分利用其区域媒体的身份,对本土文化进行开掘、整合和重构,并结合新媒体互动参与的特性,为本地受众开展全方位信息和文化服务。该台还顺应全球化和新媒体环境,注重本土与新媒体、本土与区域以及全球的互动关联,通过继承和再造,赢得了广大观众和市场,传承和弘扬了中国文化。在全媒体和新媒体环境下,扬州台对本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再造,对我国广大正处于转型升级中的城市电视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电视台 新媒体环境 全球化 本土再造
原文传递
“去殖民化”与“本土意识”的媒介建构--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的“澳门叙事”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一果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85,共10页
澳门长期处于中西交汇的文化和政治语境中,中国、葡萄牙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政治深刻影响着澳门在世界上的城市形象。1987年3月26日,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草签了《联合声明》,澳门逐渐迈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对澳门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本... 澳门长期处于中西交汇的文化和政治语境中,中国、葡萄牙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政治深刻影响着澳门在世界上的城市形象。1987年3月26日,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草签了《联合声明》,澳门逐渐迈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对澳门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本文即以1987年创刊的澳门一份著名杂志《文化杂志》的"中文版"为研究对象,关注这份杂志创办以来关于澳门的"历史叙述",考察在不同历史时期澳门身份认同的转换,探讨该杂志的澳门叙述如何从去殖民化叙事、回归叙事到本土意识觉醒的嬗变历程,并分析这一历史叙述背后国家、民族和地方间复杂的权力关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杂志》 殖民化 澳门 叙事 本土意识 中文 媒介 《联合声明》
原文传递
影子:在幽暗的世界里闪烁——读小海的《影子之歌》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一果 《东吴学术》 2012年第2期105-110,共6页
一 小海在二0一0年的《作家》上发表了一部《大秦帝国》,这部作品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绚烂壮观的历史场面,在当代的诗歌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李德武甚至将《大秦帝国》与艾略特的《四首四重奏》、帕斯的《太阳石》以及里尔克《杜伊诺... 一 小海在二0一0年的《作家》上发表了一部《大秦帝国》,这部作品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绚烂壮观的历史场面,在当代的诗歌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李德武甚至将《大秦帝国》与艾略特的《四首四重奏》、帕斯的《太阳石》以及里尔克《杜伊诺爱歌》的相提并论,对此我也表示赞同,《大秦帝国》的确是一部史诗型的作品,但在《帝国的历史与民族的历史》的那篇文章中我也指出,其实小海不仅是要书写宏大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海 《大秦帝国》 影子 世界 《太阳石》 《作家》 历史 四重奏
原文传递
消费社会的--当代电视青春剧“青春形象”的反思
16
作者 曾一果 朱壹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8-42,共5页
2006年,《中国青年报》曾经发表一篇题为《"80后"——请别误读这2亿青年》的文章,该文指出:"‘80后’已经不再是孩子了。即使最年轻的1989年生人,也已经超过16岁,步入了国家法定的劳动力年龄。‘80后’是一个庞大的青年群体。"1如... 2006年,《中国青年报》曾经发表一篇题为《"80后"——请别误读这2亿青年》的文章,该文指出:"‘80后’已经不再是孩子了。即使最年轻的1989年生人,也已经超过16岁,步入了国家法定的劳动力年龄。‘80后’是一个庞大的青年群体。"1如今,不仅"80后","90后"也已步入社会,成为现代中国发展的主力军。如何认识"80后"、"90后"?这已经成为当代影视媒体的最重要议题之一,例如近年来的电视剧《奋斗》、《北京青年》、《蚁族的奋斗》和《北京爱隋故事》均将镜头对准了“80后”、“90后”,努力刻画、形塑他们的“青春形象”,记录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婚恋状况,探讨他们在物质和理想、家庭和事业面前的人生选择,全面展现了他们在变革社会中的成长历程和精神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电视 爱情故事 中国青年报 现代中国 普通生活 男主角 情景喜剧 赵宝刚 物质化 时代印记
原文传递
“南方”的复活——读朱文颖的《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
17
作者 曾一果 《野草》 2012年第1期154-160,共7页
王德威曾在评论苏童的一篇文章中说:"在文学地理上,南方的想象其来有自。楚辞章句,四六骈赋都曾遥拟或折射一种中州正韵外的风格。所谓文采斑斓、气韵典丽的评价,已是老生常谈。
关键词 苏童 骈赋 其来有自 王德威 叶兆言 文学传统 小说写作 韵典 潘先生 女性视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