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与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刘艳 宋彧琳 +1 位作者 周丹 张福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73-79,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水平与病后3个月时残疾或死亡、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鞍山长大医院收集了350名发病48 h以内的缺血性脑...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水平与病后3个月时残疾或死亡、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鞍山长大医院收集了350名发病48 h以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集入院时血标本,测定入院时白蛋白和球蛋白浓度。对研究对象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结局事件的发生。结局包括主要结局(死亡或残疾即m RS≥3)和次要结局(心血管事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或残疾与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心血管事件与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关系。结果 m RS≥3组的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m RS〈3组(39.75 vs42.00 g/L,P〈0.001)。将研究对象按照白蛋白和球蛋白三分位从高到低分为三组,以最高分位组为参比,多因素调整后白蛋白最低分位组的死亡或残疾的危险性是最高分位组的3.02倍(95%CI:1.23-7.41),随着白蛋白水平降低,死亡或残疾的危险性有增加趋势(趋势性P=0.010),未发现白蛋白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趋势性P=0.258)。类似的,多因素调整后,球蛋白最低分位组卒中再发风险是最高分位组的6.94倍(95%CI:1.08-44.39),随着球蛋白水平降低,卒中再发的危险性逐渐增加(趋势检验P=0.050)。未发现球蛋白水平与死亡或残疾的相关性。结论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浓度与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个月结局有关系,低白蛋白浓度可增加脑卒中后死亡或残疾的危险性,低球蛋白浓度增加卒中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 球蛋白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下载PDF
血浆二十四碳烯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蔡晓琴 冯佩 +5 位作者 胡健伟 牛晓虎 沈恒山 张永红 佟伟军 许锬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5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二十四碳烯酸( C24∶1)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例(病例组)及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例(对照组),收集两组人口统计学特征、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按照血浆C24∶1... 目的:探讨血浆二十四碳烯酸( C24∶1)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例(病例组)及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例(对照组),收集两组人口统计学特征、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按照血浆C24∶1水平由低到高划分为4个等级作为自变量,以最低分位水平作为参照,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浆C24∶1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浆C24∶1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较高的血浆C24∶1水平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风险。进一步按血浆C24∶1水平的四分位数将其分为四等分位,以血浆C24∶1<5.96μg/mL为参照组,在调整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因素后,C24∶1水平在5.96~8.61μg/mL时,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OR值为0.129(95%CI 0.010~1.644);C24∶1水平在>8.61~12.40μg/mL时,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OR值为0.020(95%CI 0.001~0.509);C24∶1水平>12.40μg/mL时,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OR值为0.004(95%CI 0.000~0.271),且随着血浆C24∶1水平升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逐步降低(P=0.042)。结论高浓度的血浆C24∶1水平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二十四碳烯酸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倪强 陈武荣 +2 位作者 李炜 张计训 张明芝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5期422-426,共5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麻醉效果和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80例择期行ERCP病人分为两组,T组...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麻醉效果和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80例择期行ERCP病人分为两组,T组以右美托咪定1μg/kg静脉输注10 min,后以0.5μg/(kg·h)复合丙泊酚TCI维持麻醉(n=40),C组以咪达唑仑0.02 mg/kg单次静脉输注10 min后复合丙泊酚TCI维持麻醉,作为对照(n=40)。根据病人睫毛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再增加1.5-1.7μg/m L,为术中丙泊酚维持血浆靶浓度。记录两组术前(T0)、睫毛反射消失(T1)、进镜(T2)、Oddi括约肌切开(T3)、退镜(T4)时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变化,以及T1-T4时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及苏醒时间。结果:与T0相比,T组HR呈降低趋势,C组HR呈上升趋势,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P和DBP较T0明显降低(P〈0.01),两组T3和T4时点SBP及DB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组T1-T4丙泊酚效应室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1),T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TCI用于ERCP麻醉,在降低病人心血管反应及减少丙泊酚的用量上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靶控输注 咪达唑仑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医养融合照护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桂菊 沈月平 +1 位作者 管文超 李东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24期247-249,共3页
目的分析医养融合照护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实践效果。方法通过对70例老年患者实行医养融合照护,提供疾病的治疗康复、健康监护、日常生活照料等服务,对比入住前与入住半年后的Barthel指数、疾病复发转院次数、医疗护理费用的差异。结... 目的分析医养融合照护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实践效果。方法通过对70例老年患者实行医养融合照护,提供疾病的治疗康复、健康监护、日常生活照料等服务,对比入住前与入住半年后的Barthel指数、疾病复发转院次数、医疗护理费用的差异。结果对比Barthel指数、疾病复发转院次数、医疗护理费用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医养融合照护模式对改善或维持老年人自理能力,提升晚年生命质量、减少疾病复发次数,延缓并发症,节约社会和家庭的医疗护理费用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融合 老年患者 慢性病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血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江建良 焦阳 +2 位作者 陈建昌 张永红 张明芝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603-606,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血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G)比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将849例初发AMI患者按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并发症数量、出院时心功能)分组,分析各组入院时血...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血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G)比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将849例初发AMI患者按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并发症数量、出院时心功能)分组,分析各组入院时血WBC计数、NG比率的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归方法分析入院时血wBc计数、NG比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人院时不同水平WBC计数、NG比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联性。结果人院时血WBC计数、NG比率升高使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心功能33级和复合结局的危险性显著增加,P〈0.01;经多因素调整后,以入院时WBC计数〈8.0×109/L作为参比,WBC计数≥10.0×109/L与死亡、心功能≥3级和复合结局关联性C暖分别是2.343(1.280-4.285),2.116(1.162-3.852),2.502(1.389-4.507)。结论入院时血WBC水平升高显著增加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心功能≥3级和复合结局的危险性,人院时WBC≥10.0×109/1.是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心功能≥3级和复合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入院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不良结局
下载PDF
不同心率水平人群基线人类软骨糖蛋白-39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6
作者 徐添 仲崇科 +7 位作者 王艾丽 郭志荣 卜晓青 周逸鹏 田芸凡 皇甫新凤 朱正保 张永红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针对不同心率水平人群中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基于一项中国人群的前瞻性队列,开展包含性别、年龄匹配的700例高血压病例及700例对照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其中,423对病例对照在性... 目的:针对不同心率水平人群中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基于一项中国人群的前瞻性队列,开展包含性别、年龄匹配的700例高血压病例及700例对照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其中,423对病例对照在性别、年龄匹配的基础上还具有可比的静息心率状态(心率≥80次/min或心率<80次/min)。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别计算不同心率状态组中YKL-40水平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并计算YKL-40水平与心率对高血压发病风险的交互作用,采用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NRI)和整体鉴别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评价YKL-40对高血压发病风险的预测效力。结果:在心率≥80次/min组中,新发高血压病例在基线时具有更高的体质量指数和血压水平,YKL-40高水平者随访时血压水平更高,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显著高于YKL-40低水平者[比值比(odds ratio,OR)=4.3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1.24~15.48],且YKL-40水平与高血压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剂量反应关系(P=0.04),在传统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增加YKL-40水平,能显著提高对高血压发病的预测效力(NRI=16.13%,P=0.04;IDI=4.29%,P<0.01)。在心率<80次/min组中并未发现YKL-40水平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YKL-40水平与心率之间对高血压发病风险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结论:在高心率人群中,YKL-40水平升高与高血压发病风险显著相关,YKL-40有可能成为高心率人群中预测高血压发病的新型生物标志物,这一发现有待大样本前瞻性的队列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人类软骨糖蛋白-39 心率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整合素α7在肝癌组织中上调表达及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许斌 褚伟强 +1 位作者 万波 邱芸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0期2014-2017,共4页
目的检测整合素α7((ITGA7)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消减整合素α7对肝癌细胞Hep3B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检测ITGA7在56例肝癌患者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ITGA7的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别采用细胞克隆... 目的检测整合素α7((ITGA7)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消减整合素α7对肝癌细胞Hep3B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检测ITGA7在56例肝癌患者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ITGA7的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别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划痕损伤实验,检测消减ITGA7表达对Hep3B细胞的克隆形成、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ITGA7在58.92%的肝癌组织中显著上调表达,肝癌组织中ITGA7的表达量与肝癌肿瘤大小(χ~2=5.987,P=0.014))、有无包膜侵犯(χ~2=9.402,P=0.0022))正相关。在Hep3B细胞中消减ITGA7的表达,能明显抑制细胞克隆形成和细胞迁移。结论整合素α7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肝细胞恶性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整合素α7 表达变化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下载PDF
内蒙古部分地区蒙古族空腹血糖受损人群10年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周静雯 吴佳慧 +4 位作者 梁柱 佟斯琴 佟伟军 张永红 张绍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41-1243,共3页
目的 分析蒙古族人群中IFG患者10年的转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02-2003年对内蒙古科左后旗和奈曼旗的32个行政村>20岁居民进行基线调查,选择IFG且无糖尿病史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开展随访.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统... 目的 分析蒙古族人群中IFG患者10年的转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02-2003年对内蒙古科左后旗和奈曼旗的32个行政村>20岁居民进行基线调查,选择IFG且无糖尿病史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开展随访.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84人中,150人(39.1%)FPG恢复正常,174人(45.3%)为IFG,60人(15.6%)进展为糖尿病.经多因素调整后,TG升高是IFG人群恢复为正常的抑制因素(OR=0.692,95%CI:0.502 ~0.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增加和腹型肥胖是IFG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OR=1.052,95%CI:1.014 ~ 1.090; OR=2.924,95%CI:1.353 ~ 6.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S).结论 蒙古族IFG人群中15.6%进展为糖尿病;TG水平的升高在IFG人群恢复正常的过程中起到抑制作用,而年龄和腹型肥胖是IFG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受损 糖尿病 影响因素 转归
原文传递
苏州市茶花社区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患病状况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钱丽娟 彭浩 丁建松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7-440,共4页
目的了解苏州市茶花社区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分布特征,探讨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茶花社区400名3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血压(BP)、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测量,吸烟、饮酒等因素的调查及血脂、血糖(FBG)、尿酸(UA)的检测... 目的了解苏州市茶花社区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分布特征,探讨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茶花社区400名3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血压(BP)、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测量,吸烟、饮酒等因素的调查及血脂、血糖(FBG)、尿酸(UA)的检测,以高血压与否为应变量,以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腰臀围比值(WHR)、血糖、血脂、血尿酸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53.25%,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0.00%,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0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饮酒、BMI、WHR、FBG、UA与高血压的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调整后,仅年龄、性别、高血压家族史和高血糖与高血压存在关联性(P<0.05),其OR值分别为1.073、0.465、2.035和2.817。结论该社区3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患病率偏高,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积极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脂异常 患病率
原文传递
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脑卒中短期临床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晓龙 张金涛 +2 位作者 彭颖 许锬 张永红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9-53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脑卒中短期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以3231例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疾病史、入院尿酸及出院结局等临床特征资料。将出院时神经功能评分≥10或住院期间死亡定义为不良结局。...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脑卒中短期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以3231例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疾病史、入院尿酸及出院结局等临床特征资料。将出院时神经功能评分≥10或住院期间死亡定义为不良结局。结果入院时尿酸水平升高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不良结局的危险性下降有关。经多因素调整后,尿酸水平每升高1个单位,发生不良结局的OR=O.856(95%CI:0.795-0.898)。按尿酸水平的5分位分析,经多因素调整后,与尿酸〈197μmol/L者相比,尿酸水平在197-241、242-285、286-346和≥347μmol/L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95%CI)分别为0.552(0.354-0.861)、0.417(0.263-0.661)、0.390(0.241。0.630)和0.352(0.213-0.581),呈现随尿酸水平升高,不良结局危险胜而下降的趋势。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酸水平每升高1个单位,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无统计学意义。按尿酸水平的5分位进行分析,经多因素调整后,与尿酸〈150μmol/L者相比,尿酸水平在150-185、186-230、231-297和/〉298μmol/L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出血 尿酸 预后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佳慧 张金涛 +3 位作者 许锬 张欢 张永红 张绍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61-864,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水平与其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山东省4家医院的2 265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档案,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生活方式、疾病史、家族史及实验室资料等...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水平与其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山东省4家医院的2 265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档案,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生活方式、疾病史、家族史及实验室资料等.研究终点事件定义为患者出院评分NIHSS≥5或住院期间死亡.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均正常组(NN/NG);中性粒细胞比率正常、血糖高组(NN/IG);中性粒细胞比率高、血糖正常组(IN/NG);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均高组(IN/IG).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与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组的中性粒细胞比率和血糖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调整后,与NN/NG相比,NN/IG、IN/NG和IN/IG组发生终点事件的OR值(95%CI)分别为1.356 (0.942 ~ 1.953)、1.879(1.113~3.171)和2.210(1.477~3.307).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人院时中性粒细胞比率是其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IN/IG发生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最大.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中性粒细胞比率 血糖 短期预后
原文传递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与急性脑梗死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叶家楷 张金涛 +4 位作者 孔艳 许锬 邹婷婷 张永红 张绍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56-96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以26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信息、生活方式和病史相关资料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以26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信息、生活方式和病史相关资料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将出院时神经功能评分≥5或住院期间死亡定义为不良结局。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有研究结局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均高于无研究结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四分位法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分为4个水平,经多因素调整后,与白细胞计数≤5.6×109/L者相比,≥8.7×109/L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95%CI)为1.883(1.306~2.716);与中性粒细胞比率≤0.56者相比,0.57~0.64和≥0.74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95%c1)依次为1.572(1.002~2.466)和2.577(1.698~3.910);与红细胞沉降率≤4mm/h者相比,≥17mngh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95%C1)为2.426(1.233~4.776)。随着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的升高,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线性趋势性检验P〈0.05。而红细胞沉降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无线性关系,线性趋势性检验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人院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有关。随着入院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水平的升高,住院期间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I生也相应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率 红细胞沉降率
原文传递
晨尿中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中老年女性高血压前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秋 彭浩 +4 位作者 丁建松 徐燕英 晁湘琴 田洪刚 张永红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女性人群晨尿中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关联性。方法以苏州市金阊区1796名女性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嗣,调查生活习惯、疾病史等情况,检测血糖、血脂、血尿酸、尿微量白... 目的探讨女性人群晨尿中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关联性。方法以苏州市金阊区1796名女性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嗣,调查生活习惯、疾病史等情况,检测血糖、血脂、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UACR水平与血压水平的关联性分析。结果高血压、高血压前期、血压正常组的UACR水平分别为15.54(7.67~32.53)、9.01(5.45~18.06)、7.13(4.60~12.50)mg/g,UACR偏高率依次为27.57%、13.42%、9.61%,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CR水平处于1、2、3和4分位者,控制其他混杂因素后,其收缩压分别为125.3、128.8、130.8和135.11mmHg,舒张乐分别为80.9、82.7、84.0和85.9mmHg;发生高血压前期或高血压的危险性随着UACR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与最低分位者相比,调整了年龄、吸炯、饮酒、高血压家族史、超重、腹型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高尿酸后,UACR水平处于第2、3、4分位者患高血压前期或高血压的危险性分别增加了0.32、0.72和1.37倍。结论女性人群中UACR水平与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血压前期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原文传递
江苏省句容市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防治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江成功 陈世军 +1 位作者 李水明 佟伟军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江苏省句容市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的防治效果,为进一步做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句容市药物灭螺、环境改造灭螺及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纵向观察钉螺面积、人群血吸虫阳性检出率... 目的探讨江苏省句容市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的防治效果,为进一步做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句容市药物灭螺、环境改造灭螺及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纵向观察钉螺面积、人群血吸虫阳性检出率、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变化,研究灭螺覆盖率与钉螺面积、居民阳性检出率的相关性。结果2005—2010年连续6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钉螺面积、活螺密度逐年下降。居民血吸虫阳性检出率从2005年的O.34%(36/10 551)下降到2010年的0.00%(0/12372),学生和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由2005年的88.28%(128/145)和86.44%(204/236)提高到2010年的96.58%(141/146)和92.83%(246/265)。钉螺面积与药物灭螺覆盖率呈显著负相关(r=-0.910,P〈0.05),与环境改造灭螺覆盖率无显著相关关系(r=-0.404,P〉0.05);居民阳性检出率与药物灭螺覆盖率和环境改造灭螺覆盖率均无显著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107、-0.496,P均〉0.05)。结论句容市钉螺面积逐年下降,居民血吸虫病阳性检出率维持在较低水平,采取控制钉螺、人群筛查化疗、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钉螺 评价研究 健康教育
原文传递
儿童肥胖与心率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汤玲燕 彭浩 +2 位作者 晁湘琴 张秋 张永红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心率的关系,为改善儿童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苏州市金阊区小学10 488名7~1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肥胖与心率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肥胖组、...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心率的关系,为改善儿童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苏州市金阊区小学10 488名7~1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肥胖与心率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的心率水平依次为(95.25±13.03),(92.95±12.24),(91.28±12.29)次/min,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心率水平按四分位数间距进行四分位,心率水平处于第1,2,3和4分位者的BMI值分别为(17.84±2.90),(18.03±2.89),(18.13±2.88)和(18.31±2.92)kg/m2。与心率<84次/min者相比,调整了多因素后,心率≥100次/min的儿童患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分别为1.350和1.917倍。结论儿童肥胖与较快的心率相关,在控制肥胖儿童体重的同时要关注其心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心率 血压 儿童
原文传递
体质量指数正常的蒙古族人群炎症标志物与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昕 鞠忠 +4 位作者 汪桂艳 王艾丽 佟伟军 刘彦斌 张永红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63-967,共5页
目的探讨在体质量指数(BMI)正常的蒙古族人群中炎症标志物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纳入BMI正常的内蒙古通辽市的居民1784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各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信息,按照血压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组(n=583)... 目的探讨在体质量指数(BMI)正常的蒙古族人群中炎症标志物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纳入BMI正常的内蒙古通辽市的居民1784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各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信息,按照血压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组(n=583)和血压正常组(n=1201),采集两组研究对象血样并进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的检测。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研究炎症标志物水平与血压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炎症标志物水平与高血压的关联。结果高血压组的AngⅡ、hsCRP、sICAM-1、sE-selectin水平均高于血压正常组[分别为52.0(40.8,85.9)比47.0(39.3,65.8)ng/L,6.7(4.4,13.7)比5.3(3.5,9.2)mg/L,(334.3±98.0)比(320.1±95.4)μg/L,18.5(15.0,24.4)比17.9(14.1,23.4)μg/L,均P<0.05]。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随AngⅡ和hsCRP水平增加而升高,线性趋势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ngⅡ,hsCRP水平每升高1个单位,研究对象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分别增加至1.005,1.018倍。结论在BMI正常的蒙古族人群中,AngⅡ、hsCRP水平与血压以及高血压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标志物 高血压 正常体质量指数 蒙古族
原文传递
蒙古族人群炎症标志物与平均动脉压及脉压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娟 孔凡龙 +2 位作者 赵丽 汤玲燕 张永红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44-947,共4页
目的探讨蒙古族人群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E-选择素与平均动脉压(MAP)及脉压(PP)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和奈曼旗2个乡共2 589名年龄≥20岁的蒙古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 目的探讨蒙古族人群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E-选择素与平均动脉压(MAP)及脉压(PP)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和奈曼旗2个乡共2 589名年龄≥20岁的蒙古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包括CRP、ICAM-1、E-选择素及其他生化指标,按调查对象MAP及PP的第75百分位数为界分为MAP升高组(〉108 mmHg)和正常组(≤108 mmHg),PP升高组(〉50 mmHg)和正常组(≤50 mmHg),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炎症标志物与MAP和PP升高的关系。结果 MAP升高组的CRP和ICAM-1水平分别为(12.01±10.65)mg/L和(344.28±97.45)μg/L,均高于MAP正常组的(8.42±8.50)mg/L和(323.73±97.5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P升高组的CRP和ICAM-1水平分别为(11.34±10.83)mg/L和(342.97±97.54)μg/L,均高于PP正常组的(8.66±8.54)mg/L和(324.39±97.6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CRP最低四分位者比较,最高四分位者MAP升高的OR(95%CI)为1.37(1.01~1.90);与ICAM-1最低四分位者比较,最高四分位者PP升高的OR(95%CI)为1.38(1.03~1.85)。结论在蒙古族人群中CRP水平与MAP呈正相关,ICAM-1水平与PP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标志物 平均动脉压(MAP) 脉压(PP)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焦阳 张永红 张明芝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1-81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血红蛋白(Hb)水平对AMI住院期间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将849例初发AMI患者按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并发症数量、出院时心功能)分组,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的AMI患者入院时血Hb水平与...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血红蛋白(Hb)水平对AMI住院期间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将849例初发AMI患者按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并发症数量、出院时心功能)分组,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的AMI患者入院时血Hb水平与A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 AMI患者入院时血Hb水平降低与性别、年龄、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并发症数量、出院时心功能均显著相关(均P<0.01),但经多因素调整后,入院时血Hb水平与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心功能≤3级的危险性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AMI患者入院时血Hb水平降低不是影响A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入院血红蛋白 不良结局
原文传递
蒙古族农牧民臀围水平和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艳芬 黄泽宇 +7 位作者 张建辉 何淑花 刘洋 张永红 刘永跃 高秀英 李永山 佟伟军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0-295,共6页
目的探讨蒙古族农牧民不同臀围水平和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基线于2003年6月~2004年8月在内蒙古通辽市蒙古族农牧民区建立,研究对象为所有年龄≥20岁的蒙古族居民,共计2 589人;分别在2008年、2009年和2... 目的探讨蒙古族农牧民不同臀围水平和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基线于2003年6月~2004年8月在内蒙古通辽市蒙古族农牧民区建立,研究对象为所有年龄≥20岁的蒙古族居民,共计2 589人;分别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进行1次随访,收集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的发生情况。采用多结局比例风险模型,以脑卒中、冠心病、死亡为多结局事件,分析基线臀围水平对多结局事件及各不同结局的HR(95%CI)值。结果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事件的累积发病率为5.64%,发病密度为787.4/10万人年,累积死亡率4.44%,死亡密度为620.2/10万人年。调整了年龄、性别、高血压家族史3个传统危险因素,多因素多结局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臀围与多结局事件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与最低分位数组相比,第2、3、4四分位数组的HR(95%CI)值分别为0.64(0.45~0.91)、0.75(0.53~1.04)、0.65(0.46~0.92)。结论较大的臀围可以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围 蒙古族 心脑血管疾病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短期不良结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晓龙 张金涛 +3 位作者 鞠忠 彭颖 许锬 张永红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短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以3 231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疾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入院血压、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出院结局等临床资料。将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脑率...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短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以3 231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疾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入院血压、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出院结局等临床资料。将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脑率中量表(NIHSS)≥10或住院期间死亡定义为不良结局。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栓塞者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脑血栓者,腔隙性梗死者最低。吸烟(OR:1.228;95% CI:1.013~1.637;P=0.039),血脂异常(OR:1.264;95% CI:1.081~1.478;P=0.003),糖尿病(OR:1.371;95 %CI:1.075~1.747;P=0.011)与脑血栓的不良结局相关联;心房纤颤(OR:3.131;95% CI:1.206~8.128;P=0.019)和风湿性心脏病(OR:5.601;95% CI:1.561~20.091;P=0.008)与脑栓塞的不良结局相关联;年龄(1.011;95% CI,1.003~1.02))和饮酒(OR:1.428;95% CI:1.063~1.919;P=0.018)与腔隙性脑梗死的不良结局相关联。结论脑栓塞患者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最高;在3种脑梗死亚型中,与短期不良结局相关联的危险因素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