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髓内钉术后膝关节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林研 印心奇 +2 位作者 董天华 徐根宝 彭庄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45-547,共3页
目的 :通过胫骨髓内钉术后膝关节痛的临床观察 ,探讨膝关节痛的病因。方法 :回顾在我院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新鲜胫骨干骨折 12 9个 (12 6例病人 )。结果 :膝关节痛的共有 17例 ,其中 4例是由于钉尾突出胫骨近段 ,引起局部疼痛。... 目的 :通过胫骨髓内钉术后膝关节痛的临床观察 ,探讨膝关节痛的病因。方法 :回顾在我院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新鲜胫骨干骨折 12 9个 (12 6例病人 )。结果 :膝关节痛的共有 17例 ,其中 4例是由于钉尾突出胫骨近段 ,引起局部疼痛。另 13例疼痛原因不详 ;所有病人膝关节活动均 >110° ,其中 7例 <110°时有痛 (包括 4例钉突出的 ) ,10例在极度屈膝活动时自觉有膝关节痛 ;除 4例钉尾突出外 ,13例中在非扩髓组 6 /5 5例 ,扩髓组 7/70例 ,统计学分析无差异 ;膝关节痛与髓内钉的品牌无统计学差异 ;经髌韧带入路关节痛发生率 (11/44 )明显高于髌韧带内侧入路 (2 /72 ) ,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建议使用髌韧带周围入路 ;胫骨交锁髓内钉后出现的膝关节痛虽然比较少 ,其原因还需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髓内钉 膝关节痛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无射线接触体外数字伤椎定位结合探针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9
2
作者 汤长华 杨惠林 +8 位作者 曹晓建 殷国勇 张晓慧 周晓宇 赵曙 张杰 纪兆亮 张坡 朱冬承 《微创医学》 2013年第5期547-550,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无射线接触体外数字伤椎定位结合探针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无射线接触体外数字伤椎定位结合探针应用PKP治疗T11-L2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 目的 探讨采用无射线接触体外数字伤椎定位结合探针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无射线接触体外数字伤椎定位结合探针应用PKP治疗T11-L2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16例.根据术前DR正位片以髂后上嵴上缘连线为体外参照物向上测量距伤椎椎弓根窗中点距离,沿棘突中线向两侧测量距椎弓根窗外上象限距离选择进针点,根据CT片、DR侧位片选择进针角度,使用C型臂X光机透视1~2次即可微调准确选择伤椎及进针点、角度,经穿刺、套管植入、扩孔、球囊扩张,透视复位满意,再完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植入.采用X线片测定术前、术后Cobb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VAS法进行疼痛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术中出血量5~30 mL,平均10 mL.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50 min.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气胸、PMMA渗漏、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16例经摄片提示椎体定位无误,住院时间5~12 d,平均8 d.16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疼痛VAS评分由术前(7.38±1.09)分恢复为术后1周的(1.06±0.44)分,并维持稳定.Cobb′s角由术前(21.81±2.56)°恢复为术后1周的(8.19±3.41)°,并维持稳定.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由术前(51.10±4.69)%恢复为术后1周的(84.97±7.44)%,并维持稳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无射线接触体外数字伤椎定位结合探针应用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可明显减少术中C形臂X光机定位照射次数,减少医患双方X射线接触量,手术安全、可行,适用于T8~L5范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体外数字定位 探针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减压手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国平 洪天禄 +5 位作者 冯育才 顾玉强 顾秋华 陈朴涛 朱文虎 徐留伟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第5期372-374,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间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病程平均21个月(10 d^7年),随访时间平均32个月(11个月~5年)。本组20例行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和钢板固定...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间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病程平均21个月(10 d^7年),随访时间平均32个月(11个月~5年)。本组20例行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和钢板固定术。结果按COA标准评定,优15例,良4例,一般1例,优良率95%。结论手术干预是治疗重症或进行性加重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颈前路的彻底减压和可靠的脊椎稳定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减压 脊柱融合 疗效
下载PDF
椎板间有限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晖 杨惠林 杨同其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有限开窗法 微创治疗 椎板 微创脊柱外科 侧隐窝狭窄 开放手术 保守治疗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经前后路减压术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陈国平 洪天禄 +3 位作者 冯育才 顾玉强 顾秋华 朱文虎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评价)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7年间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的25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1例,其病程平均31个月(8天~10年),随访时间18个月~4年(平均30个月)。本组6例后路减压(椎板成形)和17... 目的探讨(评价)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7年间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的25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1例,其病程平均31个月(8天~10年),随访时间18个月~4年(平均30个月)。本组6例后路减压(椎板成形)和17例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和钢板固定术,2例严重颈椎病采用联合前后路手术。结果按COA标准评定,优:20例(80%);良:3例(12%);一般:2例(8%),优良率23例(92%)。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根据受压部位,病变范围等选用前路或后路减压,均可达到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减压 脊柱融合 疗效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减压术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陈国平 洪天禄 +5 位作者 冯育才 顾玉强 顾秋华 陈朴涛 朱文虎 徐留伟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19期964-966,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间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其病程平均21个月(10天~7年),随访时间11个月到5年(平均32个月)。本组20例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和钢...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间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其病程平均21个月(10天~7年),随访时间11个月到5年(平均32个月)。本组20例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和钢板固定术。结果:按COA标准评定,优:15例(75%);良:4例(20%);一般:1例(5%),优良率19例(95%)。结论:手术干预是治疗重症或进行性加重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颈前路的彻底减压和可靠的脊椎稳定,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减压 脊柱融合 疗效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经前后路减压术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陈国平 洪天禄 +5 位作者 冯育才 顾玉强 顾秋华 陈朴涛 朱文虎 徐留伟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8年第1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评价)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7年间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的25例患者,男14例,女11例,其病程平均31个月(8天-10年),随访时间18个月到4年(平均30个月)。本组6例后路减压(推板成形)... 目的探讨(评价)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7年间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的25例患者,男14例,女11例,其病程平均31个月(8天-10年),随访时间18个月到4年(平均30个月)。本组6例后路减压(推板成形)和17例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和钢板固定术,2例严重颈椎病采用联合前后路手术。结果按COA标准评定,优:20例(80%);良:3例(12%);一般:2例(8%),优良率23例(92%)。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根据受压部位,病变范围等选用前路或后路减压,均可达到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减压 脊柱融合 疗效
下载PDF
颈前路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与加用钛板内固定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俞杭平 唐天驷 +3 位作者 王以进 丁亮华 徐南炜 朱晓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49-553,共5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随访研究,探讨对无明显后凸畸形和节段不稳的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或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后是否有必要加用钛板内固定。方法采用16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测量单纯植骨组和加用钛板内固定组在2....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随访研究,探讨对无明显后凸畸形和节段不稳的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或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后是否有必要加用钛板内固定。方法采用16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测量单纯植骨组和加用钛板内固定组在2.0Nm纯力矩载荷下的运动范围;应用有限元力学分析计算出各时相两组的骨痂强度及与融合节段相邻部分的平均应力水平。临床随访同时期施行单纯植骨融合的27例与加用钛板内固定的18例患者,比较3年以上疗效;同时随访行单纯植骨融合的33例患者,评价10年以上疗效。结果尸体标本生物力学试验结果显示术后即刻加用钛板内固定组的稳定性高于单纯植骨融合组(P<0.05)。有限元力学分析显示:术后0.5年起单纯植骨融合组的骨痂强度和融合节段相邻的C5椎体平均应力水平与加用钛板内固定组基本相当;颈椎前部结构总体应力水平随植骨融合而增加,后部结构总体应力水平随植骨融合而减小。单纯植骨融合组与加用钛板内固定组术后3年以上随访疗效相当;单纯植骨融合术后10年以上随访总体疗效满意。结论对不伴明显后凸畸形和节段不稳的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或颈椎病,前路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与加用钛板内固定的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板内固定 植骨融合 减压植骨 术后 疗效 患者 随访 试验结果 时期 时相
原文传递
屈膝15°髌股关节轴位X线片在髌骨排列异常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9
作者 马伟 董天华 +2 位作者 姚飞荣 孙俊英 徐耀增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屈膝15°髌股关节轴位X线片在髌骨排列异常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无髌股关节症状和体征的志愿者15名(30膝)作为对照组(A组)。将43例(68膝)有膝前痛,经临床检查诊断为髌骨排列异常的患者分为三组:外侧不稳组(B组),19... 目的探讨屈膝15°髌股关节轴位X线片在髌骨排列异常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无髌股关节症状和体征的志愿者15名(30膝)作为对照组(A组)。将43例(68膝)有膝前痛,经临床检查诊断为髌骨排列异常的患者分为三组:外侧不稳组(B组),19例33膝;内侧不稳组(C组),8例14膝;多向不稳组(D组),16例21膝。对全部病膝及正常对照膝拍摄屈膝15°和30°髌股关节轴位X线片,测量沟角(SA)、适合角(CA)、外侧髌股角(LPFA)、髌股指数(PFR)和髌骨倾斜角(PTA),并进行对照分析。根据CA测量结果将D组中CA小于-10°的患者归为D1组(内→外不稳组),CA大于16°的患者归为D2组(外→内不稳组)。结果(1)B组、C组屈膝15°和30°的SA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2)A组屈膝15°和30°的C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3)A组、D1组屈膝15°和30°的LPFA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4)C组、D2组屈膝15°和30°的PFR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5)A组、C组屈膝15°和30°的PTA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6)B组、C组、D1组、D2组屈膝15°的CA值和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屈膝30°的CA值和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屈膝15°髌股关节轴位X线片测量CA来诊断髌骨排列异常比屈膝30°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膝15°髌股关节轴位X线片 髌骨排列异常 诊断 X线片 CA值
原文传递
人工骨、骨水泥序贯注入结合体外数字定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8
10
作者 汤长华 杨惠林 +8 位作者 曹晓建 殷国勇 张晓慧 周晓宇 张杰 李志胜 冯国新 纪兆亮 赵曙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6-548,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体外数字伤椎定位人工骨、骨水泥序贯注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体外数字伤椎定位结合探针应用人工骨、骨水泥序贯注入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 目的 探讨采用体外数字伤椎定位人工骨、骨水泥序贯注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体外数字伤椎定位结合探针应用人工骨、骨水泥序贯注入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16例,男3例,女13例;年龄46~84岁,平均63岁;损伤节段:T12 4例,L1 7例,L2 2例,L3 2例,L4 1例.结果 术后X线片示椎体定位无误.所有患者术后获3 ~ 24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7.5±0.8)分恢复至术后1周(1.1±0.3)分,并维持稳定;cobb角由术前16.4°±3.5°恢复至术后1周3.1°±2.2°,并维持稳定;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由术前74.8%±6.8%恢复至术后1周91.3%±6.9%,并维持稳定,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体外数字伤椎定位结合探针应用人工骨、骨水泥序贯注入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体外数字定位 探针
原文传递
进一步提高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水平 被引量:50
11
作者 唐天驷 徐宝山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57-459,共3页
关键词 脊柱脊髓损伤 力学机制 病理过程 脊柱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