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维司群抑制血小板功能的研究
1
作者 马如越 赵丽丽 +3 位作者 杨梦楠 张蕾 赵瑞珩 戴克胜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4期145-151,共7页
目的探究氟维司群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氟维司群(0.1、1和10μmol/L)及溶剂对照(0.25%二甲基亚砜DMSO)分别与人血小板在体外进行共孵育,然后用聚集仪检测其对凝血酶、胶原、U46619刺激的血小板聚集及ATP释放... 目的探究氟维司群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氟维司群(0.1、1和10μmol/L)及溶剂对照(0.25%二甲基亚砜DMSO)分别与人血小板在体外进行共孵育,然后用聚集仪检测其对凝血酶、胶原、U46619刺激的血小板聚集及ATP释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和整合素αIIbβ3活化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氟维司群对纤维蛋白原表面血小板铺展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检测AKT Ser473和PKC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氟维司群能够抑制凝血酶、胶原、U46619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ATP释放,抑制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和整合素αIIbβ3活化和血小板铺展,降低AKTSer473和PKC的磷酸化水平。结论氟维司群抑制血小板聚集、释放、铺展功能,其机制与调控AKT和PKC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可作为潜在的抗血小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维司群 血小板活化 AKT磷酸化 PKC通路
下载PDF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线粒体相关基因同膀胱癌预后关系
2
作者 吴迪 林家伟 +1 位作者 麻荣耀 张磊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24年第5期667-675,共9页
目的构建基于线粒体相关基因同膀胱癌预后模型,并且分析回归模型同膀胱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膀胱癌转录组数据及临床信息,利用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首先对膀胱癌患者的癌与癌旁组织中线粒体相关基因进... 目的构建基于线粒体相关基因同膀胱癌预后模型,并且分析回归模型同膀胱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膀胱癌转录组数据及临床信息,利用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首先对膀胱癌患者的癌与癌旁组织中线粒体相关基因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然后,对线粒体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使用survival包中coxph函数进行COX模型构建,根据风险评分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进行Kaplan-Meier(K-M)生存分析,使用survival包分析有关基因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最后使用GSE48075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在88个差异表达的线粒体相关基因中,筛选后得到26个差异表达基因与预后相关,进一步剔除了相关性高的基因,获得13个膀胱癌独立预后基因,基于这13个差异表达基因建立了COX回归模型,并按照风险评分把膀胱癌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发现高风险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风险组.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验证集数据(GSE48075),发现该模型能较好预测膀胱癌预后.结论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出了与膀胱癌预后相关的基因,成功构建了基于13个线粒体差异基因表达水平的膀胱癌预后模型,通过验证分析发现,该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膀胱癌患者的预后.因此,该模型可为膀胱癌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线粒体 预后 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
下载PDF
基于新兴技术的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打印、互联网+的应用
3
作者 张磊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90-94,共5页
由于细胞知识教学的特殊性,导致学生对部分内容产生疑惑,甚至失去对这一学科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改进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新兴技术--比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打印、互联网+等,期望能将理论教学中晦涩难懂的抽象... 由于细胞知识教学的特殊性,导致学生对部分内容产生疑惑,甚至失去对这一学科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改进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新兴技术--比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打印、互联网+等,期望能将理论教学中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形式,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提升教学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并显著改善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 教学改革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3D打印 互联网+
下载PDF
铁蓄积骨质疏松小鼠模型造血干细胞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袁晔 王亮 +7 位作者 曹彦 徐莉 徐非 俞晨 沈光思 杨帆 易剑桥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3期289-295,共7页
目的了解铁蓄积骨质疏松小鼠模型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指标变化及其与骨代谢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探讨骨质疏松范畴"铁蓄积"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6~8周C57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用枸橼酸铁... 目的了解铁蓄积骨质疏松小鼠模型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指标变化及其与骨代谢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探讨骨质疏松范畴"铁蓄积"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6~8周C57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用枸橼酸铁铵(ferric ammonium citrate,FAC)0.1 g/kg干预8周,两组均检测: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R)、胶原1型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破骨标志物(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s,CTX)、外周血血常规、股骨远端骨小梁三维形态重建和空间结构参数、HSCs占骨髓细胞比例、HSCs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统计分析两组实验数据。结果实验组骨髓HSCs占骨髓比例4.01%±0.63%较对照组2.61%±0.43%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HSCs细胞集落形成142个/皿较对照组47个/皿显著增多;实验组血清铁蛋白(13.27±0.72)μg/L较对照组(4.14±0.96)μg/L显著升高,实验组P1NP(4.62±0.76)ng/ml较对照组(8.23±0.66)ng/ml显著降低,实验组CTX(123.54±1.63)ng/ml较对照组(83.36±1.89)ng/ml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组外周血血小板(1380±103)×109/L较对照组(1023±83)×109/L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micro-CT检测的骨密度(50.41±10.27)mg/mm^3较对照组(104.68±8.56)mg/mm3显著下降、实验组骨小梁空间结构参数[bone volume/tissue volume,BV/TV;骨体积分数10.18%±1.76%;trabecula thickness,Tb.Th骨小梁厚度(0.057±0.012)mm;trabecula number,Tb.N骨小梁数(1.02±0.21)N/mm]较对照组[BV/TV(19.92%±1.92%);Tb.Th(0.098±0.008)mm;Tb.N(1.45±0.13)N/mm]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铁蓄积影响的骨质疏松模型中,铁蓄积不仅对骨代谢指标有显著影响,也对HSCs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蓄积 骨质疏松 造血干细胞
下载PDF
铁蓄积及去铁胺干预对雄性小鼠骨量变化的影响
5
作者 袁晔 易剑桥 +4 位作者 徐非 王亮 杨帆 张辉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了解铁蓄积雄性小鼠骨量变化及降铁剂去铁胺(deferoxamine,DFO)干预后骨量改变。方法在体实验,选取18只6~8周C57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Ctrl组)、铁蓄积组(FAC组)、DFO干预组(FAC+DFO组),铁蓄积组使用枸橼酸铁铵(ferric ammonium citra... 目的了解铁蓄积雄性小鼠骨量变化及降铁剂去铁胺(deferoxamine,DFO)干预后骨量改变。方法在体实验,选取18只6~8周C57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Ctrl组)、铁蓄积组(FAC组)、DFO干预组(FAC+DFO组),铁蓄积组使用枸橼酸铁铵(ferric ammonium citrate,FAC)干预8周(每周0.1 g/kg),DFO干预组在制作铁蓄积组的第4周FAC注射后1h腹腔注射DFO每周0.2 g/kg。8周后各组均检测: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R)、股骨远端骨小梁三维形态重建和空间结构参数。体外实验:使用MC3T3细胞,分为对照组(Ctrl组)、铁蓄积组(FAC组)、DFO干预组(FAC+DFO组);FAC组加FAC干预48 h,DFO组在FAC干预24 h时加入DFO;48 h后收集3组细胞,检测指标: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表达。结果 micro-CT检测提示Ctrl组BMD(104.68±8.56)mg/m^3,BV/TV(19.92±1.92)%,Tb.Th(0.098±0.008)mm,Tb.Sp(0.172±0.133)mm,ALP活性值0.71±0.06;FAC组BMD(50.41±10.27)mg/m^3,BV/TV(10.18±1.76)%,Tb.Th(0.057±0.012)mm,Tb.Sp(0.322±0.214)mm,ALP活性值0.33±0.04;FAC+DFO组BMD(92.72±9.62)mg/m^3,BV/TV(17.84±1.54)%,Tb.Th(0.085±0.010)mm,Tb.Sp(0.186±0.195)mm,ALP活性值0.59±0.03。FAC组相比于Ctrl组骨密度、骨小梁空间结构参数显著下降,成骨细胞ALP活性受抑制,BMP2表达与Ctrl组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FO干预后骨密度恢复,骨小梁空间结构参数恢复正常,ALP和BMP2表达恢复正常,与F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雄性小鼠铁蓄积后骨量显著下降,DFO干预可以缓解铁蓄积相关的骨量减低,其机制可能与DFO阻断铁蓄积对BMP2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蓄积 小鼠 雄性 骨质疏松 去铁胺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对DIC患者疾病诊断及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吕欣 韩悦 +14 位作者 唐雅琼 戚嘉乾 楚甜甜 范祎 陈佳 徐杨 李云 胡淑鸿 陈苏宁 赵益明 武艺 黄玉辉 王兆鉞 吴德沛 阮长耿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61-267,共7页
目的评价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疾病诊断的影响,探究纤维蛋白原输注对DIC疾病预后的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4年5月—2018年5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10例DIC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选择同期... 目的评价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疾病诊断的影响,探究纤维蛋白原输注对DIC疾病预后的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4年5月—2018年5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10例DIC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选择同期不具有DIC的110例相同基础疾病的病人作为对照,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与DIC病人疾病的诊断、诱因、进展与生存的关系.结果采用2017年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CDSS)进行DIC诊断,110例DIC病人中男58例,女52例,中位年龄42(13~77)岁,其中恶性血液病65例(59.0%),感染13例(11.8%),实体肿瘤13例(11.8%),病理产科8例(7.3%),手术外伤6例(5.5%),其它疾病5例(4.5%).多因素分析显示APTT延长、PT延长、初始纤维蛋白原较高及最低纤维蛋白原较低均是DI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DIC病人死亡率40.9%,多因素分析显示DIC病人的年龄、APTT延长、初始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是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调整后,纤维蛋白原制品输注有效提高了DIC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恢复速度(中位时间分别为9 d和16 d).ROC曲线显示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用于诊断D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最佳界值为1.575 g/L.结论纤维蛋白原水平对于DIC患者具有一定诊断意义和预后预测的价值,输注纤维蛋白原制品有助于加速纤维蛋白原水平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DIC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Semaphorin家族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吴丽丽 朱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645-651,共7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类慢性炎症性血管疾病,其复杂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的参与。Semaphorin是一类由分泌、跨膜以及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的旗语蛋白组成的轴突导向分子家族,通过与其受体Neuropilin和Plexin结合,在许多病理生理过...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类慢性炎症性血管疾病,其复杂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的参与。Semaphorin是一类由分泌、跨膜以及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的旗语蛋白组成的轴突导向分子家族,通过与其受体Neuropilin和Plexin结合,在许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包括神经生长、免疫反应、肿瘤转移、血管生成以及代谢性疾病等。近十年来,有关Semaphorin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主要介绍Semaphorin家族通过影响血管细胞、血液细胞、血管新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旗语蛋白 血管细胞 血液细胞 血管新生
下载PDF
高校科研机构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文洁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年第16期281-283,共3页
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工程是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措施,科研机构党支部应深刻领会建设支部书记工作室的重要意义并牢牢把握这一契机,思考并探索其运行机制。苏州大学唐仲英医学研究院党... 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工程是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措施,科研机构党支部应深刻领会建设支部书记工作室的重要意义并牢牢把握这一契机,思考并探索其运行机制。苏州大学唐仲英医学研究院党委第一党支部结合党建工作实践经验,分享了科研机构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可复制可推广、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工作机制,对于基层科研单位党建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机构 党支部书记 工作室建设
下载PDF
血小板及其GPIbα受体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9
作者 徐辰 马如越 +1 位作者 刘春亮 戴克胜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3年第6期283-287,共5页
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的重要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表面膜糖蛋白(GP)Ibα作为血小板的主要受体,可与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内的多种分子相互作用,调控血小板的生成、凋亡、清除等,并在止血、血栓形成、炎症、免疫等多种病理生理... 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的重要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表面膜糖蛋白(GP)Ibα作为血小板的主要受体,可与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内的多种分子相互作用,调控血小板的生成、凋亡、清除等,并在止血、血栓形成、炎症、免疫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小板及GPIbα在肿瘤转移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预防和治疗肿瘤转移提供新的研究靶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肿瘤转移 表面膜糖蛋白Ibα
下载PDF
交感神经兴奋与1型长QT综合征(LQT1)
10
作者 宋苓苓 董超 +2 位作者 翟晓晨 高洁 吴捷 《心脏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28-731,735,共5页
遗传性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律失常,其中1型长QT综合症(long QT syndrome type 1,LQT1)是由KCNQ1基因突变所致。KCNQ1基因编码心脏缓慢激活延迟性整流钾电流(IKs),离子通道(Kv7. 1)的α亚基。KCNQ1基因发生突变,... 遗传性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律失常,其中1型长QT综合症(long QT syndrome type 1,LQT1)是由KCNQ1基因突变所致。KCNQ1基因编码心脏缓慢激活延迟性整流钾电流(IKs),离子通道(Kv7. 1)的α亚基。KCNQ1基因发生突变,可以造成心脏复极主要外向电流之一的IKs通道功能受损,结果导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和心电图QT间隔延长。研究结果表明,LQT1患者发生的心脏意外事件通常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例如运动或情绪激动),特别是游泳和潜水。本文就交感神经兴奋与LQT1的关系进行阐述,并对相关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措施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长QT综合症 KCNQ1 缓慢激活延迟性整流钾电流 交感神经兴奋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骨质疏松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晔 徐非 徐又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4期3516-3518,共3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经历60多年的发展,从最初带来较高的死亡率转变为治疗恶性疾病的有效方法。近年来自体和异体HSCT患者症状改善得益于支持性护理和HSCT技术的改进,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骨质疏松 移植术后 并发症 HSCT 支持性护理 cell 恶性疾病
原文传递
铁蓄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并抑制成骨活性的研究
12
作者 袁晔 张鹏 +6 位作者 王亮 徐非 俞晨 杨帆 张辉 易剑桥 徐又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39-1842,共4页
目的观察铁蓄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数量、凋亡的影响,探讨铁蓄积在骨质疏松BMSCs层面的发病机制。方法体内实验,6-8周C57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用枸橼酸铁铵(FAC)0.1 g/kg干预8周。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目的观察铁蓄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数量、凋亡的影响,探讨铁蓄积在骨质疏松BMSCs层面的发病机制。方法体内实验,6-8周C57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用枸橼酸铁铵(FAC)0.1 g/kg干预8周。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铁蛋白(FER)、成骨标记物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1NP),micro-CT进行股骨远端骨小梁三维形态重建和空间结构参数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占骨髓细胞比例。细胞实验,取6只8周C57雄性小鼠骨髓组织,体外实验分离培养BMSCs,达到一定数量后分为细胞对照组和细胞实验组,实验组加FAC干预24 h,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天冬半胱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表达水平。收集在体观察、细胞观察各组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FAC组BMSCs占骨髓比例[(2.68±0.91)%]与对照组[(4.06±0.76)%]比较显著降低(P=0.029)、FAC组BMSCs细胞凋亡比例[(1.86±0.22)%]比较于对照组[(0.25±0.09)%]显著增加(P=0.032)、BMSCs细胞Caspase-3蛋白切割增加;ELISA结果显示FAC组成骨指标P1NP(4.08±0.71)ng/ml比较于对照组(9.16±0.55)ng/ml显著降低(P=0.041)、FAC组血清铁蛋白(14.34±0.82)比较于对照组(5.89±0.62)显著上升(P=0.021),micro-CT检测的FAC组骨密度(50.41±10.27) mg/mm3比对照组(104.68±8.56) mg/mm3显著下降(P=0.033)、FAC组骨小梁空间结构参数[BV/TV骨体积分数:(10.18±1.76)%,Tb.Th骨小梁厚度:(0.057±0.012) mm,Tb.Sp骨小梁分离度:(0.322±0.214) mm]比较于对照组[BV/TV:(19.92±1.92)%,Tb.Th:(0.098±0.008) mm,Tb.Sp:(0.172±0.133) mm]显著下降(P=0.021)。结论铁蓄积后,成骨活性指标受到抑制可能与BMSCs凋亡增加相关,而BMSCs凋亡增加可能与铁蓄积诱导Caspase-3活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蓄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凋亡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铁蓄积引起骨量下降与骨髓造血细胞自噬功能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晔 方艺璇 +8 位作者 刘功稳 高焱 沈光思 刘志鹏 朱柯雨 郑苗 毕擎 赵晨 徐又佳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2-476,共5页
目的铁蓄积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相关,髋部骨质疏松骨折存在骨髓造血细胞自噬异常;本研究希望了解铁蓄积导致骨量下降与造血细胞自噬功能之间相关性,探索骨质疏松症新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雄性小鼠腹腔注射枸橼酸铁铵构建铁蓄积小鼠模... 目的铁蓄积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相关,髋部骨质疏松骨折存在骨髓造血细胞自噬异常;本研究希望了解铁蓄积导致骨量下降与造血细胞自噬功能之间相关性,探索骨质疏松症新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雄性小鼠腹腔注射枸橼酸铁铵构建铁蓄积小鼠模型,ELISA检测血清铁蛋白和骨生成指标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1NP),micro-CT检测股骨骨密度,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小鼠股骨和胫骨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流式成像检测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自噬溶酶体形成;使用造血细胞条件性敲除Atg7基因小鼠Atg7^(flox/flox);Vav-Cre(本文以Atg^(7-/-)表示)对Atg^(7-/-)小鼠股骨进行micro-CT扫描、股骨和胫骨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两组比较后铁蓄积组显示:血清铁蛋白升高、血清骨生成指标P1NP表达减低、股骨骨密度下降(P<0.05),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比例异常升高(P<0.05)且伴随细胞凋亡比例增加(P<0.05),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自噬溶酶体形成受抑制;在Atg^(7-/-)小鼠中,骨髓转录组测序结果提示:铁代谢活动增强,铁载体相关基因Lcn2、膜铁转运相关基因Tfr2,Slc40a1(Fpn1)、Steap3、线粒体亚铁血红素生成通路中酶的调控基因Cpox的mRNA表达均升高,Atg^(7-/-)小鼠骨量下降(P<0.05)。结论铁蓄积导致骨量下降可能与骨髓造血细胞自噬功能抑制相关;骨髓造血细胞自噬异常与骨量下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蓄积 骨量下降 造血细胞 自噬
原文传递
人牙源干细胞数据独立采集蛋白质组学方法的建立
14
作者 刘雨晴 顾永春 +1 位作者 孟凡文 张素萍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目的探讨人牙源性干细胞(DSC)的数据独立采集(DIA)蛋白质组学的建立方法。方法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于苏州口腔医院收集牙齿,培养来自不同个体的牙髓干细胞(DPSC)、牙龈间充质干细胞(GMSC)、牙周膜干细胞(PDLSC)、根尖乳头干细胞(SCAP)... 目的探讨人牙源性干细胞(DSC)的数据独立采集(DIA)蛋白质组学的建立方法。方法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于苏州口腔医院收集牙齿,培养来自不同个体的牙髓干细胞(DPSC)、牙龈间充质干细胞(GMSC)、牙周膜干细胞(PDLSC)、根尖乳头干细胞(SCAP)和人脱落乳牙来源的干细胞(SHED),每种细胞各3个样本,共计15个样本进行DIA蛋白组学测序。通过唯一肽段分布和蛋白质覆盖分布、蛋白质质量分布评估蛋白质鉴定结果,通过组内变异系数(CV)、主成分分析及样本定量相关性等方面来评估DIA数据的质量。结果从细胞中提取的蛋白质样本合格,总样本中共鉴定出8662个蛋白质。蛋白质鉴定的基本统计表明所鉴定的蛋白质是可靠的。差异蛋白分析显示,DSPC组与其他各组(GMSC、PDLSC、SCAP和SHED)比较,上调和下调的蛋白分别为125、168、100、102和106、107、94、107个。差异蛋白的热图显示,同DPSC比较,GMSC、PDLSC、SCAP和SHED均有不同高表达的蛋白图谱。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分析表明不同DSC的蛋白质富集在不同的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不同DSC的DIA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人牙源性干细胞 数据独立采集 蛋白质组学
原文传递
铁蓄积通过还原型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激活活性氧自由基抑制间充质干细胞与体内成骨功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晔 费蓓蓓 +9 位作者 俞晨 徐非 王亮 杨帆 张辉 李光飞 张志芳 高焱 刘功稳 徐又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91-1994,共4页
目的研究铁蓄积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影响,探索铁蓄积在MSCs层面对成骨功能抑制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将8周龄C57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Ctrl)和实验组(FAC),实验组腹腔注射枸橼酸铁铵(FAC)每周0.1g/kg,8周后两组均检... 目的研究铁蓄积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影响,探索铁蓄积在MSCs层面对成骨功能抑制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将8周龄C57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Ctrl)和实验组(FAC),实验组腹腔注射枸橼酸铁铵(FAC)每周0.1g/kg,8周后两组均检测:血清铁蛋白(FER)、成骨标志物(P1NP)、股骨远端骨小梁三维形态重建和空间结构参数、MSCs占骨髓细胞比例。体外实验,取C57雄性小鼠骨髓分离培养MSCs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和细胞实验组,细胞实验组加FAC干预24h,两组均行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还原型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表达水平检测。结果FAC组血清铁蛋白[(14.72±0.97)μg/L]高于对照组[(4.924±0.82)μg/L],P=0.002;FAC组骨髓MSCs占骨髓比例[(2.08±0.98)%]低于对照组[(3.98±0.82)%],P=0.004;FAC组细胞ROS的Mean值(56.26±8.36)高于对照组(257.65±12.69),P=0.000;FAC组细胞NOX4蛋白表达上升;FAC组P1NP[(4.81±0.51)ng/ml]低于对照组[(10.06±0.96)ng/ml],P=0.001。micro-CT检测的FAC组骨密度[(53.12±9.86)mg/mm^3]低于对照组[(103.76±7.92)mg/mm^3],P=0.001;FAC组骨小梁空间结构参数显示:FAC组骨体积分数(BV/TV):[(11.23±1.86)%]低于对照组[(18.63±2.02)%],P=0.002;FAC组骨小梁厚度(Tb.Th):[(0.057±0.018)mm]低于对照组[(0.083±0.006)mm],P=0.003;FAC组骨小梁数目(Tb.N):[(0.92±0.22)N/mm]低于对照组[(1.25±0.18)N/mm],P=0.004。结论铁蓄积后,成骨指标降低可能与MSCs受抑制有关,MSCs受抑制可能与铁蓄积诱导NOX4激活ROS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蓄积 间充质干细胞 骨质疏松 活性氧自由基
原文传递
血小板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分子途径 被引量:13
16
作者 唐朝君 王蕾 朱力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437-3444,共8页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血液凝固,维持血管稳态及修复血管损伤等生理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血小板也可作为炎症细胞参与机体宿主防御,发挥免疫功能。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在血管炎症发生过程中,血小板可通...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血液凝固,维持血管稳态及修复血管损伤等生理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血小板也可作为炎症细胞参与机体宿主防御,发挥免疫功能。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在血管炎症发生过程中,血小板可通过表面受体或释放储存在血小板颗粒中的分子促进血小板与炎症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本文主要围绕血小板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途径,及其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防治靶点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炎症 分子靶标
原文传递
基层科研单位师生共建党支部工作载体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文洁 《作家天地》 2020年第20期133-133,135,共2页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是直接组织联系优秀师生的一线堡垒,是教育和团结广大师生的政治核心,其组成形式往往按照党员身份被划分为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结合苏州大学唐仲英医学研究院党委基层党支部之前的工作实践来看...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是直接组织联系优秀师生的一线堡垒,是教育和团结广大师生的政治核心,其组成形式往往按照党员身份被划分为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结合苏州大学唐仲英医学研究院党委基层党支部之前的工作实践来看,"分头建设"党支部最大的问题来源于学生支部结构与成员更替频繁,流动性过强,亦无法形成稳定有力的支部班子,影响了党员队伍培养质量,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当前新形势下,师生共建党支部工作模式成为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增强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举措。唐仲英医学研究院党委根据科研单位自身情况,2017年10月起探索师生支部共建开展党建工作,其中,结合苏州大学唐仲英医学研究院党委第一党支部成立近3年的工作实践来看,师生共建党支部在基层党组织稳定人员构成、创新管理模式和提高工作质量方面取得了相应成效,在党建工作载体选择和优化方面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基层 科研单位 党支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