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社会安全到环境安全——环境安全设计导向下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体系探索
1
作者 毛媛媛 雷诚 曾敏玲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7-152,共6页
城市安全是社会发展的首要前提。环境安全设计理念对于营造安全安心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缺乏环境安全设计理念的内容和相应的知识体系支撑。基于此,文章提出从“理论导入、环境认知、设计应用”三方面建构... 城市安全是社会发展的首要前提。环境安全设计理念对于营造安全安心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缺乏环境安全设计理念的内容和相应的知识体系支撑。基于此,文章提出从“理论导入、环境认知、设计应用”三方面建构环境安全设计知识体系,采用“模块局部嵌入,网络系统融入”的方式将其纳入城乡规划教学体系,同时从理论基础、认知调查、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教学组织设计,并通过多途径的教育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形成更全面的设计理念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学 规划实践 教育改革 安全城市 环境安全设计
下载PDF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问题与规划策略演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机制模拟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月 雷诚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84-95,共12页
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外部宏观进程-内在生命周期-保护规划干预”3个维度的因果循环图模型,分阶段研究无保护规划干预、保护规划初步介入以及保护规划全面主导阶段的核心保护问题、问题产生机制以及... 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外部宏观进程-内在生命周期-保护规划干预”3个维度的因果循环图模型,分阶段研究无保护规划干预、保护规划初步介入以及保护规划全面主导阶段的核心保护问题、问题产生机制以及规划策略的应对机制与实施效果。研究发现,保护规划通过渐进式干预,分阶段解决历史遗留的保护问题,避免了大拆大建等“更坏情况”的发生,对活态遗产续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人口老龄化与住房老化问题的凸显,研究对象开始出现原住居民减少、社会网络断层以及过度商业化趋势所引发的生活延续性危机。基于机制模拟分析,提出控制居改非行为、创新住房产权制度与户型改造设计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问题 规划策略 系统动力学 机制模拟
下载PDF
基于乡村人居环境空间认知的乡村更新规划策略研究——以苏州东山岛古周巷村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雷 李娜 《中国名城》 2019年第4期60-65,共6页
在乡村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是乡村建设的重点领域。以苏州东山岛的传统村落为例,尝试以人居环境空间认知作为制定乡村更新规划策略的重要依据,通过问卷发放等形式获取村民意见,引导提升村民参与乡村规划意识,提... 在乡村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是乡村建设的重点领域。以苏州东山岛的传统村落为例,尝试以人居环境空间认知作为制定乡村更新规划策略的重要依据,通过问卷发放等形式获取村民意见,引导提升村民参与乡村规划意识,提高乡村更新规划的合理性以确保乡村健康发展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空间 乡村更新 村民认知 苏州
下载PDF
城际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及调整规划研究--以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沿线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丁邹洲 夏杰 +2 位作者 刘婧 孙庆颖 张海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91-97,共7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密集、住房紧缺、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各种城市弊病日趋严重,其中交通拥堵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城际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城市区域内重大经济区之间交通问题的一种交通方式,其对沿线土地利用的影响成为业界的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密集、住房紧缺、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各种城市弊病日趋严重,其中交通拥堵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城际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城市区域内重大经济区之间交通问题的一种交通方式,其对沿线土地利用的影响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以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沿线为例,探讨其土地利用调整及交通接驳优化的策略、措施,以期为同类型用地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轨道交通 土地利用调整 交通接驳优化 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视角下长三角地区生态用地时空演变影响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田雅丝 毛倩鸿 +1 位作者 李纯 钱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406-5416,共11页
区域一体化在推动要素流动、整合地区资源、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同时,也为生态用地带来一定风险与压力,造成生态用地规模缩减、景观格局破碎、生态功能降低等问题。探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对于平衡区域发展... 区域一体化在推动要素流动、整合地区资源、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同时,也为生态用地带来一定风险与压力,造成生态用地规模缩减、景观格局破碎、生态功能降低等问题。探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对于平衡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制定合理生态用地保护策略、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在分析生态用地时空演变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两个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一个模型为考虑区域一体化因素的实验组,一个模型则是不考虑区域一体化因素的对照组,通过结果对比分析区域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生态用地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长三角地区生态用地规模缩减显著,减少166.56×10^(4) hm^(2),生态用地急剧减少时间集中在2015—2020年间;(2)长三角地区生态用地减少面积的时空演变具有以上海、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的趋势,扩散方向覆盖长三角全部地区,生态用地集聚性快速减少区域则以安徽中北部、江苏北部地区为主;(3)GWR回归对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对生态用地演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作用强度和作用范围伴随时间增加;(4)根据生态用地演变影响机制,长三角生态用地演变类型可分为内生驱动型、外生驱动型以及发展监测型,可为平衡国土空间开发与生态用地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一体化 生态用地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国外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导则介述与借鉴 被引量:5
6
作者 毛媛媛 寇琴 +2 位作者 孙庆颖 宋科 殷玲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策略是促进城市安全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已在诸多国家推广应用,而当前国内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对此关注较少。通过对国际上41份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导则的梳理,总结其编制特点和实施策略,并针对典型导则案例进行介绍。最... 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策略是促进城市安全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已在诸多国家推广应用,而当前国内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对此关注较少。通过对国际上41份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导则的梳理,总结其编制特点和实施策略,并针对典型导则案例进行介绍。最后结合当前国内规划编制和管理,提出平衡把握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导则的应用层次、导则要素集建构、鼓励多主体参与式共建、通过试点项目形成分地区差异化计划、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指引导则、建立完善的导则犯罪预防评估机制等编制实施建议,以期为未来国内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相关导则的编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设计 犯罪预防 导则 城市安全 CPTED关键词
下载PDF
基于环境的犯罪预防指南述评及借鉴:北美国家经验 被引量:1
7
作者 毛媛媛 李凤仪 +3 位作者 陆延磊 吴彤 周炫汀 寇琴 《城乡规划》 2021年第3期8-19,共12页
CPTED理论研究和实践在北美国家的发展时间较长,并已通过指南的形式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而国内对此关注尚少。本文通过分析18份基于环境的犯罪预防指南,梳理了北美国家犯罪预防指南的内容和架构,并对部分典型指南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结了... CPTED理论研究和实践在北美国家的发展时间较长,并已通过指南的形式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而国内对此关注尚少。本文通过分析18份基于环境的犯罪预防指南,梳理了北美国家犯罪预防指南的内容和架构,并对部分典型指南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结了其中的环境策略原则和操作,以及风险评估的审查流程,发现通过多部门合作实施CPTED策略,可以为未来我国制定和推行基于环境的犯罪预防指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犯罪预防 CPTED 北美 城市空间
下载PDF
大运河保护和传承利用的相关研究回顾与现实困境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国艳 潘子一 时雯 《中国名城》 2020年第3期53-62,共10页
大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所流经区域的景观和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大运河本体的遗产价值以及运河生态环境,都是沿线区域和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考量要素。现阶段,大运河文化遗产... 大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所流经区域的景观和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大运河本体的遗产价值以及运河生态环境,都是沿线区域和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考量要素。现阶段,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理论研究整体滞后于实践发展,保护和利用的规划、实施管控和文旅发展等方面在实践中也因为价值理念的认知、缺乏科学系统理论指导和健全法规与机制支撑等等困境而出现了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遗产这一重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效。在梳理现有文献和分析基础上,结合实践现状,揭示了大运河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的挑战和现实困境,为科学保护大运河遗产的原真性、整体性,以及动态连贯性提供基础性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文化遗产 保护与利用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基于网络形态的街道空间环境与“两抢一盗”犯罪的关系研究——以HS市原DP区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毛媛媛 李凤仪 +1 位作者 殷玲 王德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66-2883,共18页
城市街道网络是承载人们日常行为的空间载体,街道网络及其中人的日常行为共同构成了主要的街道网络空间环境,并影响着犯罪行为的发生。既有研究表明街道空间中多发“两抢一盗”侵财类案件,并且街道网络形态和日常行为主体与犯罪存在联系... 城市街道网络是承载人们日常行为的空间载体,街道网络及其中人的日常行为共同构成了主要的街道网络空间环境,并影响着犯罪行为的发生。既有研究表明街道空间中多发“两抢一盗”侵财类案件,并且街道网络形态和日常行为主体与犯罪存在联系,但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究较少。本文基于HS市原DP区的派出所辖区单元,使用路网数据、人口统计数据、手机信令数据等相关资料,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街道网络的几何形态和拓扑形态、动态人口和静态人口等因素与犯罪分布的关系展开分析,尝试探索街道网络空间环境对“两抢一盗”犯罪的影响。结果表明,街道网络空间环境中影响盗窃和两抢犯罪的要素存在较大差异。“X形单元”式街道网络、路网密度、低速交通的路网渗透性、静态人口密度和动态人口密度均对盗窃犯罪产生重要影响,与两抢犯罪相关的仅有“T形单元”式街道网络、静态人口中的实际居住户籍人员和外来人员密度,街道网络形态没有表现出与两抢犯罪的显著相关。最后提出,由于街道网络的通达性和危险性往往并存,如何通过调控或改善整体的街道网络空间环境来尽可能减少犯罪风险,是未来规划建设安全的街道网络空间需要思考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 网络形态 空间环境 犯罪 日常行为 安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