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利益分化现状及其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1
作者 毕鸣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2期34-38,共5页
以解放思想为序幕,以经济运动为先导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且不可逆转的。政治学对这一全方位变革的关注与历史和现实赋予的责任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一方面为改革出谋划策,提供必要的知识、理论以及改革的思路,另一... 以解放思想为序幕,以经济运动为先导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且不可逆转的。政治学对这一全方位变革的关注与历史和现实赋予的责任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一方面为改革出谋划策,提供必要的知识、理论以及改革的思路,另一方面则是对这一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及时研究并预测可能出现的结果而采取相应对策。“政治稳定”问题的探讨属于后一方面的内容,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从考察我国社会利益分化的现状及特征入手,探讨可能导致的政治不稳定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因素 社会成员 自身利益 政治稳定 政治学 经济运动 中国社会 政府行为 利益分化 社会科学
下载PDF
政治学方法论研究内容简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戚珩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6期40-44,共5页
人们在政治学研究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然而却很少思考方法本身,如哪些是适用于政治学研究的方法,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方法运用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关于方法与方法论的范畴与理论,方法与政治学理论的关系等,尽管方法... 人们在政治学研究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然而却很少思考方法本身,如哪些是适用于政治学研究的方法,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方法运用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关于方法与方法论的范畴与理论,方法与政治学理论的关系等,尽管方法的意义和价值似乎众所周知。然而,要使政治学不仅仅停留在模拟的水平上,而是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运动中减少盲目性、随意性、非科学性,构建起创造性的科学体系,政治学方法论将不能不成为理论研究的又一重要领域。为此,本文不揣浅陋就政治学方法论的研究内容作一粗浅分析,以引起学界同仁的兴趣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内容 方法运用 理论与实践 政治观 政治学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 理论研究 创造性 政治学方法论 非科学性
下载PDF
交往实践析辨─—对主体间关系与交往实践相互关系的认识 被引量:2
3
作者 范竹增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6期53-58,6,共7页
关键词 交往实践观 主体间 主客体关系 实践结构 人与人的关系 相互关系 实践活动 交往关系 互作用 主体与客体
下载PDF
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治稳定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侯焕春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4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政治稳定 权力腐败 经济过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市场取向 人民民主 政权建设
下载PDF
关于撤销中小城市区级建制的构想——城市行政体制改革系列调查报告之一 被引量:1
5
作者 毕鸣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32-39,共8页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描述了我国中小城市区级政府机构的功能和政权组织机构及其人员的配备状况,提出了撤销中小城市区级建制的建议,并具体列举了有关理由加以论证,对于我国中小城市的行政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小城市 组织机构 服务功能 政府机构 参考价值 办公室 城市政府 城市功能 市场管理 第三产业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树平 郭彩琴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24-27,共4页
课程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和中介,没有科学化的课程便不会有科学化的教育和教学,这是长期教育实践证明了的、现代教育学的一个公认的观点.值此思想政治课改革不断深入之际,联系其改革中的现实问题,研究和探讨如何保证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 课程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和中介,没有科学化的课程便不会有科学化的教育和教学,这是长期教育实践证明了的、现代教育学的一个公认的观点.值此思想政治课改革不断深入之际,联系其改革中的现实问题,研究和探讨如何保证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课程设置 思想品德 现代教育学 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学科 教育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素质 道德品质
下载PDF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主题——企业自主与民主关系问题初探
7
作者 任平 刘德中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1993年第5期57-60,共4页
一、企业民主: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大课题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正朝着相关的两个方面深入地进行:在宏观上,从单一计划经济结构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转型;在微观上,为了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必须对企业这一社会经济的载体和细胞内部的... 一、企业民主: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大课题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正朝着相关的两个方面深入地进行:在宏观上,从单一计划经济结构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转型;在微观上,为了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必须对企业这一社会经济的载体和细胞内部的机制及其功能作深入改革。企业自主权,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运作机制的前提,被突出地提到了首要的位置,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普遍重视,《企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民主 三资企业 企业自主权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条件 运作机制 企业改革 企业内部
下载PDF
论认识交往关系的科学认识论功能
8
作者 任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1期53-57,共5页
诸主体间(Intersubjectivity)认识交往关系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语言哲学以及科学史等诸学科共同关注的中心课题之一, 也是长期以来我国科学认识论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旨在对认识交往关系的性质、内容、结构和特点作总体科学界... 诸主体间(Intersubjectivity)认识交往关系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语言哲学以及科学史等诸学科共同关注的中心课题之一, 也是长期以来我国科学认识论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旨在对认识交往关系的性质、内容、结构和特点作总体科学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不同的认识交往模式对于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力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 交往活动 动力功能 交往模式 中心课题 认识动力 认知发展 交往关系 知识背景 个体认识
下载PDF
重视国际政治意识在外向型经济中的作用
9
作者 朱仲羽 《江苏社会科学》 1988年第Z2期51-53,共3页
近期以来,努力拓展外向型经济,勇敢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大循环,巳经成为我国企业界人士注目的焦点和理论界学者的热门话题。然而,目前人们议论较多,探讨较深的问题,基本还囿于纯经济的范畴和领域。作为一项事关较长时期全局发展的重大战略... 近期以来,努力拓展外向型经济,勇敢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大循环,巳经成为我国企业界人士注目的焦点和理论界学者的热门话题。然而,目前人们议论较多,探讨较深的问题,基本还囿于纯经济的范畴和领域。作为一项事关较长时期全局发展的重大战略,有必要进一步拓宽思维和考察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向型经济 政治意识 大战略 国际竞争 国际经济活动 政治因素 政治价值取向 国际政治 国际社会 地区经济
下载PDF
试论先秦五行观念的政治伦理化倾向
10
作者 吴忠伟 《安徽史学》 2000年第3期16-20,共5页
关键词 先秦 五行观念 政治伦理化 五德
下载PDF
中国伦理政治观与民主意识的强化
11
作者 朱昌宁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9-66,共8页
中国伦理政治观起始于原始血缘根基的道德规范,主张用道德心治的方式实现政治统治,达到政治人伦一体化。在中国长期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的演进中,它极大地抑制了政治个体的活动能力,在寻找最终的心理依托时催生了集权观念,造成了“治身而... 中国伦理政治观起始于原始血缘根基的道德规范,主张用道德心治的方式实现政治统治,达到政治人伦一体化。在中国长期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的演进中,它极大地抑制了政治个体的活动能力,在寻找最终的心理依托时催生了集权观念,造成了“治身而不治法”的政治格局。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对反民主与无民主意识的批判,大都存在着片面性,要么只反对伦理政治观念,而不敢直接抨击它的制度外壳——专制体制,要么摧毁君王制度,却又不敢进行彻底的思想革命。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强化民主意识,必须从对历史的总结中得出两点方法论原则,一是坚持强化民主意识和完善民主制度的统一,二是坚持批判无民主意向和继承政治的伦理实现方式的部分成果之间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政治观 民主意识 实现方式 民主制度 民主共和国 政治决策 封建专制 片面性 政治制度 政治关系
下载PDF
政治文化简论
12
作者 朱昌宁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7-73,共7页
政治文化概念最初产生于西方政治学体系中,但是,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出和深入,它已经成了人们注意的重点。中国的政治体制为什么会呈现出政治权力过份集中的状况,人民群众的参政意识如何增强,怎样克服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各种阻... 政治文化概念最初产生于西方政治学体系中,但是,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出和深入,它已经成了人们注意的重点。中国的政治体制为什么会呈现出政治权力过份集中的状况,人民群众的参政意识如何增强,怎样克服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各种阻力和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政治体制改革 简论 西方政治学 文化概念 政治权力 参政意识 人民群众
下载PDF
乘改革之劲风 创系列新教材——介绍《行政管理学专业系列教材》
13
作者 朱昌宁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19-121,共3页
在行政学销声匿迹于我国学林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乘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劲风,由深圳大学郭用宪教授主编、组织校内外力量共同编写的《行政管理学专业系列教材》带着我国改革前沿地区的信息率先摆到了广大读者面前,为当前正在逐步普及行政... 在行政学销声匿迹于我国学林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乘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劲风,由深圳大学郭用宪教授主编、组织校内外力量共同编写的《行政管理学专业系列教材》带着我国改革前沿地区的信息率先摆到了广大读者面前,为当前正在逐步普及行政学知识,迎接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及时提供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基本教材,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重视教材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管理学 教材体系 系统性 深圳大学 政治学 应用性 办公室管理 案例分析 专业系 相结合
下载PDF
“给我一个实验室,我能举起世界”——拉图尔《实验室生活》及《行动中的科学》简介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乐静 浦根祥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6-35,共10页
科学的社会学研究,在默顿科学社会学之后,呈现出万舟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气象。以库恩等人在科学哲学、科学史上的突破为契机,欧洲科学社会以其独特的视角与批判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对此,默顿学派的主要人物之一,巴伯(B.Barber)... 科学的社会学研究,在默顿科学社会学之后,呈现出万舟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气象。以库恩等人在科学哲学、科学史上的突破为契机,欧洲科学社会以其独特的视角与批判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对此,默顿学派的主要人物之一,巴伯(B.Barber)在其最近的《科学之社会研究》一书中不失公允地写道: “本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在科学社会学作为一门专业成熟的同时有了重要的组织化发展,这领域一个重要的新工作主体出现了。它主要来自英国,但一些有价值的贡献也来自法国、荷兰和德国,它有多重和多样的智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哲学 拉图尔
下载PDF
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研究会趋同吗?──评R·N·吉尔统一科学分析单位的构想 被引量:3
15
作者 浦根祥 钱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5期74-77,共4页
关键词 科学社会学 科学哲学 哲学与科学 科学家 分析单位 逻辑经验主义 社会学研究 认知转向 认知科学 科学分析
下载PDF
理性主义发展观批判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晓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4期67-71,24,共6页
关键词 理性主义发展观 社会发展 理性文化 社会现象 实证科学 自然科学方法 功能主义 社会结构 生物进化 启蒙运动
下载PDF
论毛泽东的重庆谈判艺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陆建洪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7-73,共7页
论毛泽东的重庆谈判艺术陆建洪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经历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谈判活动,表现出了他高超的谈判艺术,这尤其在重庆和谈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很少从谈判学的角度来探讨毛泽东的重庆... 论毛泽东的重庆谈判艺术陆建洪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经历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谈判活动,表现出了他高超的谈判艺术,这尤其在重庆和谈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很少从谈判学的角度来探讨毛泽东的重庆谈判艺术,迄今未见专论,本文拟就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国民党 蒋介石 重庆谈判 谈判艺术 解放区 会谈纪要 军队 《大公报》 《毛泽东选集》
下载PDF
查尔斯·巴贝奇──计算机史上被误判的先驱者 被引量:2
18
作者 浦根祥 钱卉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6-67,共12页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先驱者查尔斯·巴贝奇的生平与科学贡献。剖析了巴贝奇发明差分机从而为现代电子计算机奠定基础的科学历程,并分析了巴贝奇的工作与现代计算机之间的关系。本文还介绍了巴贝奇在促进英国科学体制化方面的贡献。
关键词 计算机 差分机 英国 科学体制
下载PDF
关于实践观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金福 李同洲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9-53,共5页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学哲诞生的奥秘所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与核心。正确理解它,对于把握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全部内容,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正因为如此,十多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论争,是围绕着实...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学哲诞生的奥秘所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与核心。正确理解它,对于把握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全部内容,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正因为如此,十多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论争,是围绕着实践观展开的。对于马克思的实践观,人们分歧的焦点是对于实践一般本质的理解:实践是主观的精神的活动还是客观的物质活动,或者既不是纯粹“主观的精神的活动”,也不是“纯粹”客观的物质的活动,而是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观 旧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物 物质活动 方法论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 正确理解 理论基石 精神因素
下载PDF
论哲学基本问题的现代形态——兼论“超越论”与“反超越论”之争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1-47,61,共8页
近年来,哲学界围绕着有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唯物与唯心对立的超越”命题展开了争鸣,形成了观点截然对立的“超越论”与“反超越论”两种见解。这一争论对于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和哲学世界观的本质、对于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实... 近年来,哲学界围绕着有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唯物与唯心对立的超越”命题展开了争鸣,形成了观点截然对立的“超越论”与“反超越论”两种见解。这一争论对于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和哲学世界观的本质、对于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唯物、唯心各派哲学的关系,无疑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争论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此谈一些初步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论 哲学基本问题 实践哲学 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唯心主义 现代形态 论哲学 自然本体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