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虚拟的真实——论网络新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
熊玮
|
《东南传播》
|
2009 |
1
|
|
2
|
方言影视传播的局限与对策 |
任真
|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9 |
1
|
|
3
|
农村新闻事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
丁长伟
|
《青年记者》
|
2009 |
1
|
|
4
|
从自我类化出发浅谈苏州地区房地产户外广告语言特点 |
高锐
|
《科技风》
|
2008 |
1
|
|
5
|
从汶川地震报道看突发新闻报道变革 |
闫荟宇
|
《青年记者》
|
2009 |
0 |
|
6
|
从“扒粪运动”到“水门事件”——论调查性报道在美国的兴起 |
熊玮
|
《滁州学院学报》
|
2008 |
5
|
|
7
|
政府与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研究综述 |
熊玮
|
《东南传播》
|
2009 |
12
|
|
8
|
对中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反思与构建 |
王存新
|
《中国商界》
|
2010 |
11
|
|
9
|
人文奥运 电影随行——聚焦北京奥运电影 |
周晨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6
|
|
10
|
从汶川地震报道看我国突发事件报道的突破与思考 |
熊玮
|
《东南传播》
|
2008 |
3
|
|
11
|
西方突发事件报道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
熊玮
|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2
|
论人物传记影片的创作特征——兼及新片《梅兰芳》的得与失 |
李彩霞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3
|
名人图书出版与畅销动因——出版者与消费主义的共谋 |
王莉莉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4
|
透视网络语言暴力 |
李哲
|
《青年记者》
|
2009 |
3
|
|
15
|
慎重对待犯罪案件的实名报道 |
丁长伟
|
《青年记者》
|
2008 |
1
|
|
16
|
畅销书繁荣背后的冷思考 |
周妮
|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7
|
新闻生产的时效、利润与制度选择——对美国新闻业私营企业制度的经济学阐释 |
张健
|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8
|
复合焦点叙事视角的形成与得失——新闻生产社会学视野中的《法治在线》 |
张健
|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9
|
论西南联大时期沈从文的实验小说 |
李丽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20
|
“中国鬼魅”的多重隐喻——论《艾菲·布里斯特》中的中国形象 |
马中红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