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汉语代词研究——汉语代词研究史之发轫成长期 被引量:1
1
作者 曹炜 李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03-108,共6页
在20世纪的百年汉语代词研究历史进程中,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这一段可以称为发轫成长期,以1950年为界线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半段,也就是20世纪上半叶,基本可定性为汉语代词研究的发轫期,无论是投入的学者还是形成的学术成... 在20世纪的百年汉语代词研究历史进程中,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这一段可以称为发轫成长期,以1950年为界线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半段,也就是20世纪上半叶,基本可定性为汉语代词研究的发轫期,无论是投入的学者还是形成的学术成果,均呈现出发轫期的草创特点,这一时期在汉语代词研究上作出重要贡献的学者有马建忠、严复、胡适、章士钊、黎锦熙、陈承泽、容庚、杨树达、吕叔湘、王力、高名凯等11位;后半段,也就是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可以确定为汉语代词研究的成长期,之所以确定为成长期,是因为虽然有50年代中晚期至60年代中期的这一段研究兴盛时光,但极为短暂,与80年代以降的真正繁荣景象有霄壤之别,这一时期在汉语代词研究上作出重要贡献的学者有吕叔湘、王力、高名凯、周法高、张彦昌、严修、胡明扬、张成材、周大璞、何融、黄盛璋、于细良、洪诚、向熹、贺巍、黄丁华、祝敏彻、胡安良等18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代词 研究史 发轫成长期 20世纪80年代以前
下载PDF
從《世説新語》看魏晉南北朝時期第一人稱代詞的句法、語義、語用特徵
2
作者 曹煒 李璐 《文献语言学》 2018年第1期127-139,共13页
從《世説新語》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情況來看,魏晉南北朝時期第一人稱代詞無論是家族成員的此消彼長還是句法、語義、語用特徵的發展演變均值得關注。這個時期新出現了"身"和"阿"這兩個第一人稱代詞。"我、吾&q... 從《世説新語》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情況來看,魏晉南北朝時期第一人稱代詞無論是家族成員的此消彼長還是句法、語義、語用特徵的發展演變均值得關注。這個時期新出現了"身"和"阿"這兩個第一人稱代詞。"我、吾"在句中均主要作主語,且在同一例句中"我"和"吾"同作主語的情況更爲常見。新出現了第一人稱代詞的複數形式"我(5、吾(5",尤以"我(5"使用較爲頻繁。"余"和"予"的使用都很少,且"余"的使用中有一半以上在誄、賦語中。"朕"在《世説新語》中均表示皇帝自稱,且均用於主語。"吾"在這一時期逐漸失去了表複數義的功能,"余、予、朕、身、阿"等第一人稱代詞均專指單數。"我、吾"的尊卑色彩有些弱化,"余"多含謙抑意味,"予"則多表現出較强烈的自我感,"身"多表自謙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説新語》 魏晉南北朝漢語 第一人稱代詞 句法 語義 語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