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个体化测量辅助下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沈军 杨惠林 +6 位作者 王东来 龚建平 李力 秦明明 朱建兵 许建铭 黄士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测量辅助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的准确性。方法:成人颈椎标本10具行螺旋CT扫描重建,在其多平面截面图像上设计出理想进钉路线,此路线在后方侧块上的投影点(O点)即为理想的进钉点,测量出O点与侧块外缘的距离(HO),或到横... 目的:探讨螺旋CT测量辅助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的准确性。方法:成人颈椎标本10具行螺旋CT扫描重建,在其多平面截面图像上设计出理想进钉路线,此路线在后方侧块上的投影点(O点)即为理想的进钉点,测量出O点与侧块外缘的距离(HO),或到横突根部的距离(HT),与侧块下缘的距离(HL),或与侧块上缘的距离(HU)。同时测量此路线与椎体中轴线的夹角(Am)以及与椎体上终板的夹角(AE);测量椎弓根峡部松质骨核心的长径(IL)与短径(IS),并测量其向内倾斜角度(f)。在标本上依据上述测量得到的数据找出椎弓根内固定的进钉点即O点,并根据测量的角度确定进钉方向后插入克氏针模拟置钉。将置钉后的标本进行CT扫描,判断其准确性。结果:共置入98枚克氏针,89枚(90.8%)完全在椎弓根内,9枚(9.2%)穿破椎弓根。结论:利用螺旋CT测量的数据辅助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有较高的准确性,但仍有一定的椎弓根穿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 内固定 螺旋CT 颈椎椎弓根置钉 个体化测量
下载PDF
胫骨髓腔CT、X线片形态测量与分叉式交锁髓内钉设计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向利 郑祖根 +1 位作者 董启榕 郭盛仁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 设计适合国人使用的分叉式动力型交锁髓内钉。方法 对成年人新鲜不成对胫骨 2 1根的髓腔形态及峡部皮质厚度作一系统的CT、X线片测量。结果 上端松质骨区和下端松质骨区分别占胫骨总长度约 1/ 4,最狭窄区位于胫骨总长的约2 / 3... 目的 设计适合国人使用的分叉式动力型交锁髓内钉。方法 对成年人新鲜不成对胫骨 2 1根的髓腔形态及峡部皮质厚度作一系统的CT、X线片测量。结果 上端松质骨区和下端松质骨区分别占胫骨总长度约 1/ 4,最狭窄区位于胫骨总长的约2 / 3位置 ,狭窄腔矢状径和冠状径为 :CT :1 131± 0 2 82cm、 1 0 83± 0 2 14cm ,X线片 :1 2 95± 0 2 85cm、 1 2 34± 0 385cm。胫骨结节与中心轴线距离CT :0 45 1± 0 132cm。CT检测发现 :越靠近两侧平台其两端松质骨密度明显增高。国人胫骨髓腔长度 :CT :32 5 6 5± 2 6 11cm ,X线片 :33 786± 2 86 1cm。据所测结果 :自行设计的分叉式动力型交锁钉弯曲部位在6 5cm ,弯曲角度为 12°,钉体直径为 0 9、 1 0cm ,长度分为 2 8~ 34cm七种。分叉钢棒尾端长出钉尾主体 1 5~ 2 0cm。结论 通过新鲜尸体胫骨实验 7例 ,110例临床胫腓骨骨折病人治疗 ,证明该内固定器设计合理 ,钉的选择可根据峡部矢状径及扩髓与否来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叉式交锁髓内钉 设计 胫腓骨骨折 胫骨髓腔 CT X线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肛瘘显示的不同序列优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夏剑飞 顾清华 陈光强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1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磁共振(MR)序列对肛瘘病变的显示,总结肛瘘患者的最佳MR序列。方法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肛瘘患者术前行均行MRI检查。MR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T_(2)WI(Sag T_(2)WI)、轴位T_(2)脂肪抑制序列(Ax T_(2)WI-SPAIR)、冠状位T_(2...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磁共振(MR)序列对肛瘘病变的显示,总结肛瘘患者的最佳MR序列。方法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肛瘘患者术前行均行MRI检查。MR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T_(2)WI(Sag T_(2)WI)、轴位T_(2)脂肪抑制序列(Ax T_(2)WI-SPAIR)、冠状位T_(2)脂肪抑制序列(Cor T_(2)WI-SPAIR)、轴位弥散加权成像(DWI)、轴位T_(1)WI(Ax T_(1)WI)常规和轴位T_(1)高分辨各向同性容积激发(Ax e-THRIVE)增强扫描。计算每个序列上显示的内口和瘘管数量,并将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手术发现内口44个,瘘管46个。在内口的显示率中,Ax e-THRIVE增强扫描高于其他扫描序列,其次是Ax T_(2)WI-SPAIR序列。Ax e-THRIVE增强扫描与其他序列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瘘管的显示率中,Ax e-THRIVE增强扫描同样高于其他扫描序列,其次亦是Ax T_(2)WI-SPAIR序列。Ax e-THRIVE增强扫描与Ax T_(2)WI-SPAIR序列、Cor T_(2)WI-SPAIR序列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序列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x e-THRIVE增强扫描对肛瘘的内口及瘘管显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瘘 磁共振成像 内口 瘘管
下载PDF
MR扩散张量成像对健康成人视放射纤维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敬 郭静 +5 位作者 徐菡 刘涛 蒋震 徐孝秋 贡志刚 沈钧康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视放射白质纤维束分布及视放射Meyer袢变异情况。方法选取2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头部MR扫描,获得DTI资料。然后采用DTI Studio软件行图像后处理,结合多个ROI方法重建图像。测量左、右侧视放射Meyer袢远端与颞极距离(MT...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视放射白质纤维束分布及视放射Meyer袢变异情况。方法选取2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头部MR扫描,获得DTI资料。然后采用DTI Studio软件行图像后处理,结合多个ROI方法重建图像。测量左、右侧视放射Meyer袢远端与颞极距离(MT)值及左、右侧视放射纤维束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左、右两侧MT值、FA值的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25名志愿者共重建出49个视放射纤维束,MT值为(43.2±7.7)mm(范围为30.6—59.7mm),变异系数18%。左、右两侧视放射纤维束的MT值分别为(43.5±8.1)、(43.2±7.5)mm,FA分别为0.53±0.10、0.53±0.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2、0.00,P值分别为0.91、1.00)。结论视放射Meyer袢MT值变异较大,可以作为预测颞叶切除术后视野缺损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视神经
原文传递
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6
5
作者 熊敏超 李红萍 +2 位作者 程志刚 程振江 张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9-613,共5页
目的 分析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特点,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松果体区肿瘤的CT和MRI表现,其中8例患者术前行1H-MRS和DWI检查.结果28例松果体区肿瘤分别为生殖细胞瘤11例,畸胎瘤4例,星形细胞... 目的 分析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特点,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松果体区肿瘤的CT和MRI表现,其中8例患者术前行1H-MRS和DWI检查.结果28例松果体区肿瘤分别为生殖细胞瘤11例,畸胎瘤4例,星形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1例,小脑幕缘脑膜瘤3例,松果体细胞瘤2例,松果体母细胞瘤1例,错构瘤1例.表皮样囊肿2例.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松果体区囊实性肿块,密度/信号多变,部分肿瘤有其特征的形态、密度/信号及强化方式.生殖细胞瘤及松果体细胞肿瘤绝大部分为均匀实性肿块,密度/信号均匀.胶质瘤多为囊实性,且形态多变,密度/信号不均,变化大.成熟性畸胎瘤一般为混杂囊状密度/信号.胶质瘤1H-MRS可见到典型高Cho峰及低NAA峰,脑膜瘤往往测不到NAA峰,松果体母细胞瘤Cho峰较高,无Lip峰,而生殖细胞瘤多出现Lip峰.结论 松果体区肿瘤的形态、密度/信号特征及强化方式有助于松果体区病变的诊断,1H-MRS及DWI对鉴别诊断有帮助,但部分肿瘤鉴别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弥散加权成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
原文传递
microRNA-10a抑制结肠癌肝转移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郑璇 李玉凤 +3 位作者 王剑 马一夫 章广玲 刘艳坤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5-310,共6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0a(miR-10a)对肝脏微环境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s)的增殖、迁移以及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IL-1)β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同一结肠癌患者癌旁正常肝组织和转移至肝... 目的探讨microRNA-10a(miR-10a)对肝脏微环境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s)的增殖、迁移以及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IL-1)β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同一结肠癌患者癌旁正常肝组织和转移至肝脏的病灶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建立原代人肝正常成纤维细胞(NFs)和原代TAFs。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对NFs和TAFs进行鉴定,并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二者的纯度。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NFs和TAFs中miR-10a的表达水平,并在低表达miR-10a的细胞中过表达miR-10a。随后采用CCK-8实验、划痕实验和RT-qPCR分别检测miR-10a对该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以及IL-6、IL-8、IL-1β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人细胞角蛋白18(CK-18)在NFs和TAFs中均不表达;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在两细胞中均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NFs中弱表达,在TAFs中强表达。流式细胞术显示NFs与TAFs中α-SMA阳性率为95.0%和95.3%。miR-10a在TAFs的表达水平为NFs的0.65倍(P<0.01)。过表达miR-10a后TAFs在第3、4和5天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同时期的阴性对照组细胞(P<0.05,P<0.05,P<0.01);TAFs的迁移能力在24 h和48 h分别较阴性对照组降低25%和15%(P<0.01,P<0.05),TAFs中IL-6、IL-8、IL-1β的表达水平分别较阴性对照组降低54%、27%和42%(P<0.01,P<0.01,P<0.05)。结论miR-10a在TAFs中呈低表达,miR-10a过表达抑制了TAFs的增殖和迁移,并降低炎性因子IL-6、IL-8、IL-1β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TAFs抑制肝脏形成转移灶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肿瘤转移 成纤维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