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哮喘患儿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宏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87-588,共2页
目的 探讨哮喘发病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与白细胞介素 4 (IL 4 )的相互作用。方法 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ELISA检测血浆中TGF β1的浓度 ,PBMC在加或不加植物血凝素 (PHA)和加入梯度浓度的TGF β1后培养 ,观察... 目的 探讨哮喘发病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与白细胞介素 4 (IL 4 )的相互作用。方法 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ELISA检测血浆中TGF β1的浓度 ,PBMC在加或不加植物血凝素 (PHA)和加入梯度浓度的TGF β1后培养 ,观察培养上清液中IL 4和IgE及NO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血浆中TGF β1浓度分别为 ( 2 3 5± 14 5 )ng/L ,( 3 2 5± 17 4 )ng/L ,( 60 7±2 7 7)ng/L ,( 78 3± 2 9 6)ng/L ,各组间P <0 0 5 ,随着TGF β1浓度的增加 ,PBMC合成IL 4下降。结论 TGF β1可抑制IL 4和IgE的合成 ,而IL 4可促进IgE抗体的合成。NO在各试验组中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4 临床研究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急性白血病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张亚 王津媛 +2 位作者 柴忆欢 黄益萍 季正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9-90,共2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不同时期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 5 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和 2 0例对照组儿童的外周血 ,处理后进行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微孔板杂交分析法。结果  5 5例不同时期急性白血病患儿 ,初诊 1...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不同时期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 5 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和 2 0例对照组儿童的外周血 ,处理后进行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微孔板杂交分析法。结果  5 5例不同时期急性白血病患儿 ,初诊 13例中测到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 10例(占 76 92 % ) ,复发 9例中测到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 7例 (占 77 78% ) ,2 0例对照组及 3 3例缓解期患儿无端粒酶活性表达。初诊时端粒酶活性表达高低与治疗后的缓解情况有一定的相关趋势。 2例初诊时端粒酶活性较高表达者 ,缓解后复发时的端粒酶活性高于初诊时所测。结论 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对儿童急性白血病的诊断、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白血病 端粒酶 表达 活性
下载PDF
165例新生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与产前诊断相关性的研究
3
作者 何军 何亚香 +2 位作者 肖志辉 冯星 高锦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2年第4期39-39,42,共2页
本文报道了我院 10年来对 16 5例住院新生儿进行了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及核型分析的研究 ,共发现染色体异常为 5 5例 ,异常率为 33 3% ,其中包括较常见的先天愚型 4 6例 ,Turner综合征 2例 ,先天性性染色体发育异常 3例 ,伴染色体易位的多... 本文报道了我院 10年来对 16 5例住院新生儿进行了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及核型分析的研究 ,共发现染色体异常为 5 5例 ,异常率为 33 3% ,其中包括较常见的先天愚型 4 6例 ,Turner综合征 2例 ,先天性性染色体发育异常 3例 ,伴染色体易位的多发性畸形 2例 ,猫叫综合征和 18三体综合征各 1例 ,旨在揭示新生儿染色体异常与孕妇生育染色体异常患儿的高危因素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染色体核型 产前诊断
下载PDF
锌转运体的结构预测、转运机制和功能 被引量:2
4
作者 楼江燕 倪宏 王浙东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06年第2期59-61,67,共4页
机体维持细胞内锌内稳态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而研究锌转运体的结构、转运机制和功能非常有必要。锌转运体家族种类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以下3种:Zrt-Irt样蛋白家族、助阳离子扩散体家族和双价金属转运体家族。Zrt-Irt样蛋白家族的主要功能... 机体维持细胞内锌内稳态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而研究锌转运体的结构、转运机制和功能非常有必要。锌转运体家族种类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以下3种:Zrt-Irt样蛋白家族、助阳离子扩散体家族和双价金属转运体家族。Zrt-Irt样蛋白家族的主要功能是摄取锌进入细胞内,以补充细胞内锌的不足;而助阳离子扩散体家族成员主要参与锌的外排和锌在细胞内的区室化,以达到降低细胞内锌浓度并贮存锌到细胞器中的目的。双价金属转运体家族具有潜在锌转运活性,但目前尚有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转运体 Zrt—Irt样蛋白 助阳离子扩散体 双价金属转运体
下载PDF
儿童手术应激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研究
5
作者 汪健 陈风 +3 位作者 黄顺根 朱明清 张学兰 王兴东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应激后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儿16例,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4h、术后72h采集外周静脉血,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淋巴细胞,置于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15h。加入藻红蛋白标记的抗CD4+、... 目的探讨手术应激后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儿16例,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4h、术后72h采集外周静脉血,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淋巴细胞,置于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15h。加入藻红蛋白标记的抗CD4+、CD8+作标记,分等量二份分别加入20μg/ml的7-AAD、40nmol/L的DioC6(3)。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术后24hCD4+、CD8+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术前分别为1.97±0.45、2.47±0.27,术后为3.50±0.42、4.26±0.53,P<0.05)。术后72h又恢复至术前水平(1.67±0.22、2.70±0.38,P>0.05)。同时伴随荧光指数明显增加(术前分别为503.31±59.43、381.67±61.15,术后700.41±59.12、645.86±69.58,P<0.05),术后72h恢复至术前水平(521.62±68.05,431.07±79.26,P>0.05)。结论手术创伤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同时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外科学 淋巴细胞 线粒体膜电位
原文传递
PCR法检测白血病患儿HCMV DNA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房红莹 张亚 +2 位作者 顾冠彬 刘晓霞 许鸿儒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243-244,共2页
关键词 PCR法 检测 白血病 患儿 HCMVDNA 临床意义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七例伴有TLS-ERG融合基因的儿童急性白血病临床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黄珍 柴忆欢 +3 位作者 何海龙 李建琴 卢俊 劭雪军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7年第5期352-354,共3页
目的位于染色体16p11的 TLS 基因与位于21q22的 ERG 基因融合形成 TLS-ERG 融合基因,分析伴有 TLS-ERG 融合基因的儿童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 TLS-ERG 融合基因... 目的位于染色体16p11的 TLS 基因与位于21q22的 ERG 基因融合形成 TLS-ERG 融合基因,分析伴有 TLS-ERG 融合基因的儿童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 TLS-ERG 融合基因转录本,联合染色体反带核型分析和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 TLS-ERG 融合基因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中均有表达;未发现典型的 t(16;21)(p11;q22)染色体核型;行免疫分型的7例白血病患儿中,除2例外其余均有 CD_(34)表达;3例 AML 和1例 ALL 患儿分别在确诊后1~3个月内死亡,1例临床分型为标危的 ALL 患儿在持续缓解28个月接受系统正规治疗中出现复发,复发时检测 TLS-ERG融合基因由原来的持续阴性转为阳性。结论伴有 TLS-ERG 融合基因的白血病细胞发生在造血分化的较早阶段;有该基因表达的 AML 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将其作为白血病患儿治疗过程中微小残留病灶检测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基因重排 TLS-ERG
全文增补中
哮喘患儿转化生长因子β_1测定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朱宏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0-301,共2页
关键词 哮喘 转化生长因子Β1 儿童
下载PDF
16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M分型及其治疗和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何军 薛永权 +6 位作者 何亚香 何海龙 周剑彪 黄益萍 季正华 柴忆欢 朱玲俐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2-156,共5页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MICM分型及其与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细胞形态学检查、染色体R带或G带核型分析、流式细胞仪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和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TEL AML1、BCR ABL融合基因转录...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MICM分型及其与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细胞形态学检查、染色体R带或G带核型分析、流式细胞仪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和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TEL AML1、BCR ABL融合基因转录本。结果 在 16 0例儿童ALL中 ,76例为L1型 ,73例为L2 型 ,5例为L3 型 ,6例不能分类。在核型分析的 15 1例中 ,75例 (4 9 7% )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包括超二倍体 16例 ,假二倍体 12例 ,亚二倍体 2 6例 ,染色体易位 2 1例。后者包括t(4 ;11) 7例 ,t(9;2 2 ) 6例 ,其他少见易位 8例。进行过免疫表型分析的 12 8例中 ,6 4例 (5 0 0 % )为B系表达 ,38例 (2 9 7% )为T系表达 ,14例 (10 9% )为T、B混合表达 ,6例为B系、髓系混合表达 ,3例为T系、髓系混合表达 ,其他 3例。套式RT PCR检测到TEL AML1融合基因转录本 11例、BCR ABL融合基因转录本 2例。 12 5例ALL患儿分别接受DOLP(柔红霉素、长春新碱、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或地塞米松 ) ,COD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或地塞米松 )或COL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或地塞米松 )方案治疗 ,其中 116例 (92 8% )获得完全缓解 (CR)。CR达 2年以上者 16例 ,1年以上者 2 8例 ,6个月以上者 1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 免疫表型分型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治疗 预后 MICM 相关性
原文传递
t(8;21)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和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军 薛永权 +7 位作者 何海龙 李建琴 宋晓翔 黄益萍 何亚香 张学兰 柴忆欢 朱伶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12-514,共3页
目的 了解儿童 t(8;2 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 4 1例儿童 t(8;2 1) AML 作了回顾性分析 ,取同期诊治的 19例 t(8;2 1)阴性 AML作为对照组。分析临床、形态学、染色体、免疫表型... 目的 了解儿童 t(8;2 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 4 1例儿童 t(8;2 1) AML 作了回顾性分析 ,取同期诊治的 19例 t(8;2 1)阴性 AML作为对照组。分析临床、形态学、染色体、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等资料。结果 本组 t(8;2 1) AML占同期连续的6 0例儿童急性 AML的 6 8.3% ,其中典型易位 2 9例、变异易位 2例、单纯 8q-各 2例、t(8;2 1)为特征的近四倍体 2例和隐匿易位 6例。 37例 (80 .4 % )为 M2型 AML ,大多有下述形态学改变 :白血病细胞有核凹陷、近核浅染区、胞浆嗜碱性、伴有成熟分化和核浆发育不平衡等 ;有 CD13高表达抗原 ;绘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 2 3例均检出 AML 1/ ETO融合基因转录本 ,包括正常核型的 6例 ;t(8;2 1) AML与对照组相比 ,完全缓解率差异无显著性 (82 .4 % vs 75 % ,P>0 .0 5 ) ,但复发率的差异有显著性 (10 .7% vs 4 1.7% ,P<0 .0 5 )。结论 t(8;2 1) AML 是儿童 AML中最常见的类型 ,主要和 M2型有关 ,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学和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t(8 21)染色体易位 儿童 免疫表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