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寒玲 张志勤 张琳娜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目的:研究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NICU)和普通病区不同体重组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的特点和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20年1月-2022年1月所有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和普通病区的新生儿进行目标监测。比... 目的:研究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NICU)和普通病区不同体重组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的特点和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20年1月-2022年1月所有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和普通病区的新生儿进行目标监测。比较两个病区不同体重组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率、器械使用率和器械相关感染率等。结果:2020年1月—2022年1月两个病区共监测新生儿病例4999例,监测住院总日数65466天,感染例数127例,医院感染率2.54%,感染例次数137例,例次感染率2.74%。NICU医院感染率为4.55%,例次感染率为5.20%;普通病区医院感染率、例次感染率均为1.63%。NICU和普通病区感染构成比中NICU居第一位的是下呼吸道感染,占35.80%,普通病区居第一位的是胃肠道感染,占33.93%。新生儿体重越低,医院感染率越高;中心静脉使用率越高,医院感染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感染患者送检标本124份,检出细菌30株,检出的病原菌均来源于下呼吸道和血液系统,其中下呼吸道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血液系统以肺炎克雷伯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对新生儿病区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通过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医院感染 目标性监测
下载PDF
某医院2020—2021年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2
作者 彭寒玲 袁静 +1 位作者 张志勤 张琳娜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24期77-80,共4页
目的分析某医院2020—2021年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院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患儿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医院感染率、感染例次率、日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分布、部位分布、器械... 目的分析某医院2020—2021年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院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患儿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医院感染率、感染例次率、日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分布、部位分布、器械使用率及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结果2021年PICU医院感染率、感染例次率、日感染发病率均低于2020年(P<0.05)。2020年与2021年PICU病原菌分布均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2020年与2021年PICU医院感染部位均集中于下呼吸道。2020年与2021年PICU呼吸机、中央导管、导尿管使用率均较高,且以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多见。结论对P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明确医院感染变化趋势,识别高发部位及主要致病菌类型,及早切断传播途径,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患儿的健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目标性监测
下载PDF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疑似暴发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调查及干预
3
作者 彭寒玲 张志勤 苏春妹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 调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一起由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引起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1... 目的 调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一起由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引起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1年5月20日-6月6日该PICU CRAB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环境卫生学监测,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累计6例患儿检出CRAB阳性,最终确定4例为定植,2例为院内感染。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合格率为44.44%(16/36)。单因素分析显示,昏迷、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常规吸痰是重要的危险因素。通过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2021年6月7日后未再出现新发CRAB阳性病例,CRAB疑似暴发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此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可能原因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吸痰操作横向传播,污染环境后通过医务人员的手间接将病原菌带给其他患儿。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和手卫生管理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鲍氏不动杆菌 疾病暴发流行 感染控制
下载PDF
某儿童医院2017年—2018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磊 赵旭 +1 位作者 王秀珍 彭寒玲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0年第2期175-178,236,共5页
目的:了解儿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降低儿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发生职业暴露的124例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 目的:了解儿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降低儿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发生职业暴露的124例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职业暴露登记表》,分析暴露人员特点、暴露源情况、暴露时操作、锐器伤情况及暴露后的处理等。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为6.29%,发生强度为0.03次/人·年。6月、7月、8月、12月为职业暴露多发月。暴露人群以护士(61.29%)、年龄<25岁(占37.10%)、工龄<5年(占71.77%)为主,发生科室多在重症监护室(占20.97%),地点在病房内(占50.81%)。68.54%的职业暴露方式为锐器伤,暴露时操作主要发生在拔针(占22.58%)、污物处理(占15.32%)时。70.16%的暴露源明确,其中33.33%的为梅毒暴露、12.64%的为艾滋暴露。锐器伤种类以头皮针(占41.18%)为主,31.76%的锐器伤发生在拔针时,锐器伤主要受伤部位为右手食指处,占21.18%。暴露后87.90%的医务人员局部处理正确,但仅有25%的暴露者暴露时正确佩戴手套。20.16%的暴露者暴露时乙肝抗体阴性,有10.48%的暴露者接受预防性用药,主要以注射长效青霉素和乙肝疫苗注射,随访6个月无一例感染。结论:专科医院应结合自身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特点及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与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锐器伤 儿童医院
下载PDF
新冠疫情期间住院患儿院内感染及多重耐药菌变化趋势分析
5
作者 苏春妹 张志勤 +1 位作者 虞景 王雪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第12期1670-1674,1678,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冠疫情对住院患儿院内感染产生的影响以及多重耐药菌的变化。方法:收集2017年至2022年的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包括重点关注部位和科室、器械相关性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数据。对新冠疫情前和疫情期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结...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冠疫情对住院患儿院内感染产生的影响以及多重耐药菌的变化。方法:收集2017年至2022年的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包括重点关注部位和科室、器械相关性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数据。对新冠疫情前和疫情期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共收集疫情前185116名和疫情期间218681名住院患儿的数据。与疫情前相比,疫情期间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从6.5天下降至6.1天,NICU、ICU和SICU的平均住院天数增加。住院患儿的感染率从2.7%降至1.79%,呼吸机的使用率从0.9%增加至1.3%,VAP感染率从6.08‰降至2.55‰,中央血管导管使用率从3.42‰增加至13.97‰,均差异显著(P<0.001),CLABSI、住院患儿导尿管的使用率、CAUTI无统计学差异。除ICU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从30%增加至42%,全院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检出MRSA与CRE占比下降,CRAB与CRPA占比增加。结论:疫情期间各种阻断病毒传播的防控措施使全院住院患儿感染率下降,设备相关的VAP感染率显著降低。医院应继续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可能增加的多重耐药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医院感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多重耐药菌
下载PDF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
6
作者 胡素芳 彭寒玲 +2 位作者 严向明 王秀珍 赵旭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5年第3期49-50,57,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探讨对应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7509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患儿基础疾病构成、病原菌分布等。结果共320例(4.26%)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感染...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探讨对应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7509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患儿基础疾病构成、病原菌分布等。结果共320例(4.26%)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感染部位包括胃肠道(55.63%)、口腔(25.00%)、血液(7.50%)、下呼吸道(6.56%)、上呼吸道(3.75%)、皮肤软组织(1.25%)和泌尿道(0.31%)。病原学检查显示以轮状病毒为主,占79.23%(103/130)。其次为革兰阴性菌占13.08%(17/130),主要包括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属等。革兰阳性菌占7.69%(10/130),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部位以胃肠道为主,检出病原菌主要为轮状病毒。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医院感染 病原菌分布
下载PDF
滤膜法与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占结 张翔 +5 位作者 张永祥 赵旭 刘波 陈文森 张卫红 李松琴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64-1069,共6页
目的探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效果,为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8年1—12月同时采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结果,对比分析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细... 目的探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效果,为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8年1—12月同时采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结果,对比分析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细菌检出率、单位菌落数、超干预值检出率和微生物合格率。结果共收集274份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其中透析液131份,反渗水39份,B浓缩液(下简称B液)14份,置换液34份,其他透析用水56份。滤膜法细菌检出率均高于涂抹法,其中透析液、反渗水、置换液、其他透析用水标本使用两种方法的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析液、B液、其他透析用水标本单位菌落数滤膜法数值上低于涂抹法,但仅其他透析用水标本使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单位菌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P=0.004)。超干预值检出率其他透析用水滤膜法低于涂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6,P=0.010)。置换液、反渗水标本微生物合格率滤膜法数值上低于涂抹法,但仅置换液标本微生物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87,P<0.001)。结论滤膜法检出细菌的能力高于涂抹法,但其在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检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除用于置换液比较适合外,应用在其余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检测效果并不优于涂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膜法 涂抹法 血液透析相关用水 透析用水 透析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