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在儿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心电监护仪报警疲劳中的应用
1
作者 施倩倩 侍玲 周春蕾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3期151-153,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儿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护士心电监护仪报警疲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品管圈小组使用问卷星发放报警疲劳调查问卷,同时统计床边心电监护仪虚假报警,包括心率、呼吸、指脉氧和有创血压,得出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SICU...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儿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护士心电监护仪报警疲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品管圈小组使用问卷星发放报警疲劳调查问卷,同时统计床边心电监护仪虚假报警,包括心率、呼吸、指脉氧和有创血压,得出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SICU心电监护仪虚假报警率为82.18%,SICU护士报警疲劳程度评分为(22.0±6.2)分,提示为重度报警疲劳。通过对现况进行原因分析,明确改善重点,思考并提出可行对策,改进心电监护仪操作、管理流程及制度。结果根据圈能力,将SICU护士心电监护仪虚假报警率目标值定为58.03%。改善后的临床调查发现,SICU心电监护仪虚假报警率降至56.00%,目标达成率为108.41%,进步率为31.86%。SICU护士报警疲劳程度评分降至(20.01±7.85)分,报警疲劳程度降至中度。结论品管圈可以有效降低SICU心电监护仪虚假报警率、减轻SICU护士心电监护仪报警疲劳程度,并将护理安全放在工作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儿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心电监护仪 报警疲劳
下载PDF
苏州地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道感染病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成月佳 赵根明 +7 位作者 柏振江 杜晓晨 王丹 曾珊珊 耿倩 丁云芳 张涛 华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 归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5岁以下重症呼吸道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探索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PICU的出科纪... 目的 归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5岁以下重症呼吸道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探索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PICU的出科纪录,检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曾于PICU住院治疗的所有5岁以下重症呼吸道感染病例,回顾性收集病例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及住院转归等信息.比较≤6月龄及>6月龄患儿的临床特征,对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结果 926例患儿列入研究,其中位年龄为4个月(IQR:2.0~10.8个月),≤6月龄者占61.3%.18.2%患儿有基础疾病或早产史.咽红/咽痛(95.9%)、咳嗽(93.4%)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并发症中呼吸衰竭占39.7%、心力衰竭占33.7%,有基础疾病及早产史的患儿多发(AOR=1.456,95%CI:1.009~2.107).另外,有基础疾病及早产史的患儿住院时间更长(x2=14.7,P<0.001)、治愈和好转率更低(AOR=0.721,95%CI:0.578~0.900).≤6月龄患儿也较>6月龄者住院时间更长(x2=18.2,P<0.001)、治愈和好转率更低(AOR=0.770,95% CI:0.660~0.900).结论 PICU的患儿临床表现以咳嗽、咽红/咽痛、发热、呼吸急促为主,且常伴有消化道症状.有基础疾病及早产史的PICU严重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基础疾病、早产史及≤6月龄不利于患儿的治愈或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 呼吸道感染 临床特征 并发症 住院时间
下载PDF
品管圈在儿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身体约束中的应用
3
作者 施倩倩 侍玲 周春蕾 《妇儿健康导刊》 2022年第6期57-59,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儿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身体约束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2月成立品管圈,通过现况调查,对现况进行原因分析,明确改善重点,对改善重点进行要因和真因解析,全员思考并提出对策,选择并确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对策,改善并规...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儿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身体约束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2月成立品管圈,通过现况调查,对现况进行原因分析,明确改善重点,对改善重点进行要因和真因解析,全员思考并提出对策,选择并确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对策,改善并规范身体约束的操作流程,将降低儿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身体约束率的目标值设定为52.2%。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至2020年10月,儿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身体约束率由70.8%降低到36.4%,目标达成率184.9%,进步率48.59%。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降低儿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身体约束率,提高工作质量,提升患儿满意度,同时对团队个人以及工作场所都产生了无形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儿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住院患儿 身体约束
下载PDF
危重症儿童低白蛋白血症和低钠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红梅 柏振江 华军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6期569-571,共3页
目的:了解危重症儿童低白蛋白血症的临床特征和低钠血症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收住1 935例患儿,根据其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分为低白蛋白组和非低白蛋白组,根据血... 目的:了解危重症儿童低白蛋白血症的临床特征和低钠血症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收住1 935例患儿,根据其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分为低白蛋白组和非低白蛋白组,根据血清钠离子浓度分为低钠血症组和非低钠血症组,将其流行病学、临床理化特征以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白蛋白组371例患儿中,疾病分布前5位依次是肺炎90例(24.26%),脓毒血症41例(11.05%),脑炎39例(10.51%),外伤39例(10.51%)和肠炎20例(5.39%),低白蛋白血组死亡率(23.72%)显著高于非低白蛋组(5.43%)(P<0.05),并且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死亡率越高(P<0.05),低白蛋白组存在低钠血症198例(53.37%),显著高于非低白蛋白组的7.93%(P<0.05),低白蛋白组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和血清钠离子浓度呈直线正相关(r=0.66,P<0.05)。结论:儿科重症患儿出现低白蛋白血症与各类重症感染、外伤等因素有关,低白蛋白血症和低钠血症易伴随出现,血清白蛋白水平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要及时发现,并作出针对性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白蛋白血症 低钠血症 危重症 儿童
下载PDF
2008-2012年苏州地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华军 柏振江 +2 位作者 谢敏慧 李莺 季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将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0日收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的803例重症CAP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将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0日收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的803例重症CAP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以及预后资料分析比较。结果:本研究803例重症CAP患儿中82.1%在1岁以下,31.4%(252/803)存在基础疾病,死亡率为7.5%,呼吸道病原检出最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46.6%(189/406),其次为支原体19.7%(80/406),细菌中最多的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分别占12.3%(50/406)、7.9%(32/406)和3.0%(12/406),单因素分析时,死亡危险因素为患儿出现意识改变、呼吸频率>70次/min、呻吟、点头样呼吸、青紫、入院时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80%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8 g/dL,而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死亡危险因素为患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病、21三体综合征、脑性瘫痪和免疫缺陷。结论:年龄和基础疾病状态与重症CAP的死亡率密切相关,基础疾病状态和危重症状态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对死亡率的改善可能有意义,根据当地CAP病原学谱的特点制定合适的预防接种计划可能会减少重症CA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重症监护 死亡率
下载PDF
充气式加温毯预防危重症患儿连续性血液净化中低体温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文燕 朱笑笑 +1 位作者 杨巾夏 张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5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充气式加温毯对降低危重症患儿在连续性血液净化过程中低体温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2014年6月~2015年8月选取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49例分为观察组2l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 目的:探讨充气式加温毯对降低危重症患儿在连续性血液净化过程中低体温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2014年6月~2015年8月选取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49例分为观察组2l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充气式加温毯保温的护理措施,血液净化前、中(净化4,8,12h)、后分别测量患儿体温。结果:两组患儿血液净化前以及净化4,12h和净化后体温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血液净化过程中体温不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息儿血液净化8h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气式加温毯保温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危重症患儿在血液净化过程中低体温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气式加温毯 危重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 低体温
下载PDF
苏州地区儿童重症甲型H1N1流感与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柏振江 谢敏慧 +3 位作者 李莺 华军 任彦 季伟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160-2163,共4页
目的比较苏州地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小儿重症感染的特点。方法比较分析24例甲型H1N1流感患儿(甲型H1N1组)与42例的RSV感染患儿(RSV组)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结果与RSV组比较,甲型H1N1组平均年龄大,危重病例评... 目的比较苏州地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小儿重症感染的特点。方法比较分析24例甲型H1N1流感患儿(甲型H1N1组)与42例的RSV感染患儿(RSV组)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结果与RSV组比较,甲型H1N1组平均年龄大,危重病例评分(PCIS)低,死亡风险评分(PRISMⅢ)高,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长,发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高,喘息发生率低,肌钙蛋白、谷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和C反应蛋白异常升高比例高(P<0.05)。甲型H1N1组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两肺大范围实变影,肺气漏征象多见;RSV组主要表现为两肺门纹理改变及弥漫气肿。结论了解上述不同特点有利于儿童甲型H1N1流感和RSV感染的鉴别和早期进行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呼吸道合胞病毒 儿童
原文传递
俯卧位通气对小儿急性肺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9
8
作者 柏振江 徐仑 +3 位作者 封其华 谢敏慧 华军 杜晓晨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848-1849,共2页
目的评价俯卧位通气对小儿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住的17例ALI患儿,在持续镇静下俯卧位通气4h,机械通气模式为压力控制模式(PCmode),以监测呼出潮气量6~8mL/kg反... 目的评价俯卧位通气对小儿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住的17例ALI患儿,在持续镇静下俯卧位通气4h,机械通气模式为压力控制模式(PCmode),以监测呼出潮气量6~8mL/kg反馈调节控制压力,吸气时间0.6~1.0s,呼吸频率28~42次/min,吸入氧体积分数400~1000mL/L,呼气末正压6~16cmH2O(1cmH2O=0.098kPa)。监测0、1、4h及恢复仰卧位通气4h的呼吸循环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实施俯卧位通气1、4h及恢复仰卧位通气4h,氧合指数[pa(O2)/FiO2]和pa(O2)均较实施俯卧位通气前显著升高(Pa<0.05),俯卧位通气4h和恢复仰卧位通气4h时的尿量也有增加(Pa<0.05)。而心率、平均动脉血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呼吸道阻力、呼吸道峰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ALI患儿的氧合,增加尿量,恢复仰卧位通气后氧合改善,尿量增加仍持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 肺保护 机械通气 急性肺损伤 儿童
下载PDF
1例50%Ⅱ度烫伤患儿的护理
9
作者 陈颖杰 施倩倩 《妇儿健康导刊》 2022年第5期95-99,共5页
总结1例50%Ⅱ度烫伤患儿的护理经验。通过休克期的急救护理、液体疗法为患儿争取抢救生命的时间;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获取患儿病情变化的信息,采取及时可行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帮助患儿平稳度过危险期;通过积极抗感染、加强创面护理... 总结1例50%Ⅱ度烫伤患儿的护理经验。通过休克期的急救护理、液体疗法为患儿争取抢救生命的时间;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获取患儿病情变化的信息,采取及时可行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帮助患儿平稳度过危险期;通过积极抗感染、加强创面护理、保护性隔离等措施帮助患儿平稳度过感染期。疼痛护理、人文关怀、心理护理贯穿整个病程,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儿病情好转,已顺利转入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Ⅱ烫伤 患儿 护理
下载PDF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对危重症患儿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云清 戴小妹 +3 位作者 王三凤 陈娇 李晓忠 李艳红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sFGF23)与危重症患儿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关系,探讨sFGF23评估危重症患儿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8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 目的分析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sFGF23)与危重症患儿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关系,探讨sFGF23评估危重症患儿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8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共纳入143例年龄为1~156个月,体质量为2.5~46.0 kg的危重症患儿,检测患儿入PICU 24 h内sFGF23水平,并进行第3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 Ⅲ)。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sFGF23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sFGF23对eGFR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143例患儿,8例(5.4%)患儿在入院1周内死亡。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体质量因素后,sFGF23水平仍与eGFR显著相关。sFGF23预测eGFR的AUC值为0.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0.624~0.858,P=0.002)。结论 sFGF23与危重症患儿肾小球滤过功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sFGF23对评估危重症患儿肾小球滤过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儿童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肾小球滤过功能
原文传递
纳洛酮对缺氧型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永清 徐仑 +6 位作者 张友龙 孟平 谭保真 顾燕明 姜建平 张祥杰 秦国钧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78-681,共4页
目的 研究纳洛酮 (Nal)在缺氧型心跳呼吸骤停小猪模型复苏中对心、肺、脑的作用。方法 将 2 7只小猪随机分成Nal 1、Nal 2组和对照组。夹闭气管插管制成缺氧型心跳呼吸骤停模型 ,自主循环恢复者给予不同剂量Nal ,对照组给生理盐水 ;... 目的 研究纳洛酮 (Nal)在缺氧型心跳呼吸骤停小猪模型复苏中对心、肺、脑的作用。方法 将 2 7只小猪随机分成Nal 1、Nal 2组和对照组。夹闭气管插管制成缺氧型心跳呼吸骤停模型 ,自主循环恢复者给予不同剂量Nal ,对照组给生理盐水 ;自主呼吸恢复者监护 2h (监护期 ) ,继续观察至心跳骤停后 2 4h ,监测动脉血气、平均动脉压、心肌钙蛋白I(c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 内啡肽(β EP)及心跳骤停后 4h、2 4h神经系统评分。 结果 三组自气管插管夹闭至大动脉搏动消失至心跳骤停至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均相近 ,Nal 1、Nal 2组自主循环恢复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9.2± 2 .7)、(10 .7± 4.6 )min ,与对照组的 (2 2 .8± 7.6 )min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Nal 1、Nal 2组和对照组存活小猪心跳骤停后 4h神经系统评分分别为 0~ 16 0 (M 0 )、70~ 12 5 (M 10 0 )、115~ 310 (M 2 15 )分 (三组比较 ,P >0 .0 5 ) ,2 4h神经系统评分分别为 0~ 2 0 (M 0 )、0~ 35 (M 2 7.5 )、40~ 310 (M 117.5 )分 (P <0 .0 0 9) ;三组麻醉后至自主循环恢复各点cTnI值均逐渐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两Nal组存活者给予Nal后监护期cTnI值下降 ,对照组上升 ;监护期平均动脉压较高 (P <0 .0 5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心肺复苏术 心脏骤停 呼吸暂停
原文传递
1例切口全层哆裂合并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8
12
作者 施倩倩 王新 +2 位作者 侍玲 梁培荣 李萍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1-755,共5页
总结1例切口全层哆裂合并重度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营养不良脑瘫患儿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积极抗感染;切口、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管理,运用湿性愈合理念,科学裁剪、粘贴造口袋,及时清除伤口及造口渗液和粪水,促进创面及周围皮肤愈合;... 总结1例切口全层哆裂合并重度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营养不良脑瘫患儿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积极抗感染;切口、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管理,运用湿性愈合理念,科学裁剪、粘贴造口袋,及时清除伤口及造口渗液和粪水,促进创面及周围皮肤愈合;实施个性化营养方案,积极预防压力性损伤发生。经过62 d的治疗及精心护理,患儿创面恢复,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哆裂 造瘘 肠瘘 儿科护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