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术前评价胰腺癌可切除性的手术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黄丽军 陆志华 +2 位作者 曹文洪 陈士跃 郝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79-983,共5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三期增强扫描术前观察胰周主要血管侵犯并评价肿瘤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MDCT三期增强的图像资料,分析三期增强扫描胰腺癌与正常胰腺的密度差及胰周主要动静脉是否受侵等,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三期增强扫描术前观察胰周主要血管侵犯并评价肿瘤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MDCT三期增强的图像资料,分析三期增强扫描胰腺癌与正常胰腺的密度差及胰周主要动静脉是否受侵等,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5例胰腺癌病例中,胰头部17例,体部6例,胰尾部2例。肿瘤直径≤2cm的小胰腺癌2例,>2cm的胰腺癌23例。25例胰腺癌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例行姑息性手术或剖腹探查,4例(9支)误判不可切除,3例(8支)误判可切除。MDCT动脉期利于观察动脉血管的受累情况及进行CT血管造影(CTA)成像,可以较好地评估肿瘤对胰周动脉的侵犯情况;在胰腺期,胰腺肿块与正常胰腺存在最大密度差,此期最易发现胰腺肿块;在肝脏期,肝脏实质与转移瘤密度差最大,易于病灶的显示与定性诊断。结论 MDCT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及评估胰周主要动静脉受侵情况有重要价值,结合各项其他标准,有利于术前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CT血管造影 胰周血管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与直肠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季立标 姚鸿欢 +3 位作者 周晓伟 曹燕 钱伟新 陆志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0-524,共5页
目的:评估直肠癌扩散加权成像的ADC值与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分析46例直肠癌患者的MRI和病理资料,包括免疫组化方法测得的MVD计数和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直肠癌传统病理特征分组间ADC值、MVD计数和VEGF计分的差异,以及直肠癌ADC值... 目的:评估直肠癌扩散加权成像的ADC值与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分析46例直肠癌患者的MRI和病理资料,包括免疫组化方法测得的MVD计数和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直肠癌传统病理特征分组间ADC值、MVD计数和VEGF计分的差异,以及直肠癌ADC值与MVD计数和VEGF计分间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确定不同预后病理特征的ADC鉴别界值。结果:随着T、N分期增加和分化程度的减低,平均ADC值呈下降趋势,MVD计数和VEGF计分呈增长趋势。肿瘤的平均ADC值与MVD计数和VEGF计分间均呈负相关性。诊断T2期、N0期和高分化腺癌的ADC鉴别界值分别为0.97×10-3mm2/s、0.97×10-3mm2/s和0.976×10-3mm2/s。结论:直肠癌的ADC值能反映直肠癌的病理学特征,为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丽军 陆志华 +1 位作者 蔡为民 生晶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与其生物学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MDCT表现(包括GIST的大小、坏死与否、生长方式、形态及强化程度),并与其生物学危险性分级进行对照。结果:本...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与其生物学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MDCT表现(包括GIST的大小、坏死与否、生长方式、形态及强化程度),并与其生物学危险性分级进行对照。结果:本组43病例中,病理证实胃GIST21例,小肠GIST11例,肠系膜GIST6例,十二指肠GIST2例,网膜GIST1例,结肠GIST2例。高度危险性17例,中度危险性10例,低度危险性11例,极低危险性5例。CT发现43例,40个定位正确,分别是胃21例、小肠10例、肠系膜5例、十二指肠2例、结肠2例,3例定位错误,分别为1例肠系膜误判为来源于小肠、1例网膜误判为来源于肠系膜、1例小肠误判为来源于肠系膜。CT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GIST的大小、坏死与否、生长方式及形态与GIST的生物学危险性具有统计学意义,GIST的强化程度与GIST的生物学危险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多排螺旋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评估GIST的生物学危险性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病理 危险性
下载PDF
胃癌的ADC值与组织病理学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陆志华 姚鸿欢 +3 位作者 周晓伟 曹燕 季立标 钱伟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评估胃癌的ADC值与组织病理学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胃癌患者的MRI资料,DWI b值取0和800s/mm^2。术后组织病理学因素包括肿瘤部位、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分析肿瘤ADC值与各组织病理学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 目的:评估胃癌的ADC值与组织病理学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胃癌患者的MRI资料,DWI b值取0和800s/mm^2。术后组织病理学因素包括肿瘤部位、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分析肿瘤ADC值与各组织病理学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确定不同TNM分期和组织学类型的ADC鉴别界值。结果:随着胃癌TNM分期的增加,分化程度的减低,肿瘤的平均ADC值呈递减趋势。肿瘤的不同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和发生部位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诊断TNMⅠ期、Ⅱ期和高分化腺癌的ADC鉴别界值分别为0.917、0.906和1.034×10^(-3)mm^2/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2、0.795和0.960。结论:ADC值作为一个无创性生物学指标有助于评估胃癌的组织病理学因素,包括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和发生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DWI在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丽军 陆志华 +1 位作者 张明波 郝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6期94-96,106,共4页
目的探讨DW-MRI在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lipid poor renal angiomyolipoma,LPRAML)与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RCCC)的鉴别诊断价值,提高LPRAML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LPRAML的21例和RCCC 20例术前磁共... 目的探讨DW-MRI在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lipid poor renal angiomyolipoma,LPRAML)与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RCCC)的鉴别诊断价值,提高LPRAML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LPRAML的21例和RCCC 20例术前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分别测量病灶的ADC值并计算出平均值,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病例的平均ADC值的差异。结果 LPRAML的病灶的ADC值为(1.21±0.21)×10^(﹣3)mm^2/s;RCCC的平均ADC值为(0.89±0.08)×10^(﹣3)mm^2/s,LPRAML的ADC值高于RCCC,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2,P<0.01)。结论 LPRAML和RCCC具有不同的扩散特征,ADC值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透明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结合常规MRI成像对胰胆管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丽军 郝强 +2 位作者 陆志华 钱伟新 曹文洪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观察胰胆管病变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及常规MRI影像学表现,探讨二者可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经手术病理或综合影像证实的胰胆管病变行MRCP三维容积采集薄层重建、MRCP二维厚层块投射扫描及常规MR... 目的:观察胰胆管病变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及常规MRI影像学表现,探讨二者可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经手术病理或综合影像证实的胰胆管病变行MRCP三维容积采集薄层重建、MRCP二维厚层块投射扫描及常规MRI扫描,分析各类病变的MRCP及常规MRI影像学表现,探讨诊断价值,总结诊断经验。结果:58例胰胆管病变中胰胆管结石28例,慢性胰腺炎9例,胰腺癌9例,胆管癌5例,肝门区淋巴结转移2例,Ⅰ型先天性胆总管扩张1例,胆囊切除术后1例,胰腺分裂1例,肝移植术后1例,恶性胰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例。胰胆管良恶性病变MRCP三维容积采集薄层重建、MRCP二维厚层块投射扫描及常规MRI扫描影像表现各异,均有各自特征表现。结论:MRCP三维容积采集薄层重建、二维厚层块扫描结合常规MRI有利于胰胆管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 胰胆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导管腺癌血管侵袭的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黄丽军 张明波 +1 位作者 陆志华 郝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9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导管腺癌侵袭胰腺周围血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胰腺导管腺癌的MDCT三期增强及后处理图像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胰腺癌胰周动脉和静脉入侵的MDCT征象,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获得...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导管腺癌侵袭胰腺周围血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胰腺导管腺癌的MDCT三期增强及后处理图像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胰腺癌胰周动脉和静脉入侵的MDCT征象,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获得MDCT判定不可切除肿瘤的阳性预测值。结果 492例胰周大血管有157例受到肿瘤侵袭,其中动脉受侵64例,静脉受侵93例。有39%的受侵静脉(36/93)被肿瘤包绕大于1/2血管周长,而有97%(60/64)的受侵动脉被肿瘤包绕大于1/2血管周长甚至被肿瘤包埋(χ2=12.85,p<0.05)。有67%(62/93)的受侵静脉有血管狭窄或闭塞,而受侵动脉只有35%(26/64)(χ2=9.62,p<0.05)。有70%(65/93)的受侵静脉管壁呈不规则状,受侵动脉管壁不规则只有42%(13/64)(χ2=10.78,p<0.05)。MDCT判定可切除肿瘤为21例,不可切除肿瘤为61例,不可切除性的阳性预测值为98%。结论 MD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较好的对胰腺导管腺癌侵袭胰腺周围大血管进行诊断,并能较准确的评估肿瘤是否可以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朱鹏程 李明 +3 位作者 缪文忠 顾锋 蒋建龙 陆志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553-2557,共5页
目的:通过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对比,评价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2014年0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根据吻合方式不同,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分为体外吻... 目的:通过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对比,评价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2014年0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根据吻合方式不同,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分为体外吻合组(extracorporeal anastomosis,EA)和体内吻合组(intracorporeal anastomosis,IA),比较不同吻合方式下两组患者的肿瘤根治性、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变化。结果:入组病例共184例,EA组98例,IA组8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ASA评分、肿瘤部位和TNM分期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就手术中切除的淋巴结数量而言,两种手术方式的肿瘤根治性没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也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IA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EA组[(1.2±0.8)d vs(2.3±1.0)d,P<0.001],且I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EA组(OR=0.907,95%CI:0.855~0.961,P=0.024)。进一步将其分层比较后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术后的Ⅰ级和Ⅱ级轻型并发症比较仍有显著差异(OR=0.632,95%CI:0.422~0.946,P=0.005);但Ⅲ-Ⅴ级重型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3年内的生存曲线显示预后无显著差异。结论:相较于体外吻合,体内吻合是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更好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腹腔镜 腹腔镜辅助 吻合 右半结肠切除术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8
9
作者 陆志华 钱伟新 +3 位作者 曹文洪 姚鸿欢 周晓伟 曹燕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间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4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资料。比较磁共振单纯T2加权像(T2WI)与T2WI联合DWI两种成像方法诊断直肠...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间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4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资料。比较磁共振单纯T2加权像(T2WI)与T2WI联合DWI两种成像方法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析直肠癌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T分期的关系。结果单纯T2WI与T2WI联合DWI两种成像方法诊断直肠癌T分期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T2、T3a、T3b、T3c和T4分期直肠癌DWI的ADC值分别为(1.110±0.117)×10-3 mm2/s、(1.035±0.121)×10-3 mm2/s、(0.948±0.109)×10-3 mm2/s、(0.932±0.122)×10-3 mm2/s 和(0.843±0.050)×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72,P=0.000)。结论 DWI可作为T2WI诊断直肠癌患者T分期的补充序列,肿瘤的ADC值随着直肠癌T分期的进展呈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T分期 诊断
原文传递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与胃癌Ki-67表达及分化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陆志华 姚鸿欢 +5 位作者 周晓伟 曹燕 季立标 钱伟新 顾冬梅 胡春洪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4-20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胃癌Ki-67表达及分化程度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间的68例胃癌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Ki-6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胃癌Ki-67表达及分化程度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间的68例胃癌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Ki-67表达情况,计算Ki-67标记指数(LI),并据此分为低Ki-67组(Ki-67 LI 〈 50%)和高Ki-67组(Ki-67 LI ≥ 50%)。分析DWI的ADC值与胃癌Ki-67 LI及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低Ki-67组患者肿瘤的平均ADC值明显高于高Ki-67组[(0.977±0.100)× 10-3 mm2/s比(0.859±0.064)× 10-3 mm2/s,P= 0.000];肿瘤平均ADC值与Ki-67 LI呈负相关(r=-0.685 ,P= 0.000)。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与印戒细胞癌的ADC值分别为(1.124±0.080)× 10-3 mm2/s、(0.950±0.064)× 10-3 mm2/s、(0.899±0.091)× 10-3 mm2/s和(0.894±0.081)× 10-3 mm2/s,4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1.405,P= 0.000),其中高分化腺癌组明显高于另3组(均P= 0.000)。 结论ADC值与胃癌的Ki-67表达及分化程度有关,有望作为无创性生物学指标辅助判断胃癌的增殖程度和组织学分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KI-67
原文传递
子宫癌肉瘤CT及MRI表现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陆志华 陈宏伟 石双任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癌肉瘤的CT及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癌肉瘤的临床资料及CT、MRI表现。其中3例行CT平扫及增强,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结果 2例CT平扫表现为宫腔内卵圆形等低密度肿块影,... 目的探讨子宫癌肉瘤的CT及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癌肉瘤的临床资料及CT、MRI表现。其中3例行CT平扫及增强,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结果 2例CT平扫表现为宫腔内卵圆形等低密度肿块影,密度均匀,未见囊变及钙化,边缘光滑。1例表现为子宫弥漫性增大,呈不规则等密度肿块,内见囊变坏死。2例MRI平扫表现为子宫腔明显扩大,内见巨大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1例病灶内可见长T2信号的小囊样坏死区。2例子宫结合带显示清晰。增强后5例呈不均匀强化,4例可见轻度及明显强化区域,静脉期病灶内动脉期明显强化区域呈渐进性延迟强化,但稍低于周围子宫肌层。1例右侧附件区转移,2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肝转移,1例伴有胸腹盆腔积液。结论子宫癌肉瘤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特别是增强后的强化特征能够反映其病理特点,有助于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癌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乏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MRI表现与病理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丽军 陆志华 +1 位作者 张明波 郝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LPRAML)CT、MRI和病理征象。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LPRAML患者的CT和MRI资料,观察分析肿瘤的成分(脂肪、出血、坏死、钙化)、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包膜、角度)及肿瘤的强化方式,计算CT和MR... 目的探讨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LPRAML)CT、MRI和病理征象。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LPRAML患者的CT和MRI资料,观察分析肿瘤的成分(脂肪、出血、坏死、钙化)、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包膜、角度)及肿瘤的强化方式,计算CT和MRI对该病各种征象的检出准确性。结果 28例中有23例(82.1%)在病理检查中检出含有脂肪成分,钙化、出血、坏死及假包膜均少见;18例(78.3%)HMB45呈阳性,16例(69.6%)Melan-A呈阳性。CT对脂肪成分的检出准确性低于MRI,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钙化成分的检出率高于MRI,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对肿瘤假包膜、出血、坏死征象的检出率差异不明显(P均>0.05)。CT对"劈裂征"或"杯口征"征象的检出情况优于MRI,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增强扫描后呈均匀持续强化的病变分别占89.3%和82.1%,具有一定的一致性(Kappa=0.711)。结论脂肪成分、"劈裂征"或"杯口征"和均匀持续的强化特点均是CT和MRI对该病诊断的特殊征象,该病的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和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
原文传递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10
13
作者 石双任 陈宏伟 陆志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39-1842,共4页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影像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肝穿刺病理证实的5例肝EHE患者的CT表现。结果 5例CT平扫均表现为肝内多发低密度结节,大小不等,境界清楚,均未见明显钙...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影像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肝穿刺病理证实的5例肝EHE患者的CT表现。结果 5例CT平扫均表现为肝内多发低密度结节,大小不等,境界清楚,均未见明显钙化及包膜征象,病灶多位于肝周及肝包膜下。3例可见部分病灶有融合,1例可见局部肝包膜轻度凹陷形成"肝包膜凹陷征"。5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轻度强化,门静脉期病灶进一步向心性强化,但病灶密度仍低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呈低密度)。2例增强扫描部分病灶表现为边缘强化呈高密度,中央见无强化的低密度区,病灶周边可见薄层更低的环形低密度带形成"晕环征"。2例增强扫描示肝内静脉主干及分支逐渐变细伸向低密度的结节,终止于结节的边缘形成"棒棒糖征"。3例增强扫描可见部分病灶内有静脉分支存在或静脉分支在病灶内穿行。结论 "肝包膜回缩征"、"晕环征"及"棒棒糖征"是肝EHE的影像表现特征,尤其是"棒棒糖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影像表现(附2例讨论) 被引量:4
14
作者 石双任 陈宏伟 陆志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颅内鞍旁的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2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1例行MRI动态增强,1例行CT平扫。结果 2例均位于右侧鞍旁。例1行CT平扫示...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颅内鞍旁的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2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1例行MRI动态增强,1例行CT平扫。结果 2例均位于右侧鞍旁。例1行CT平扫示中颅窝鞍旁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周围未见水肿,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高信号,内可见条状低信号。病灶周围见薄层环状水肿带,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局部可见脑膜尾征;例2 MRI平扫示鞍旁卵圆形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右三叉神经受压,增强扫描早期示病灶中心斑片状强化,增强晚期示病灶逐渐从中心向周边强化。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呈中心性渐进性强化可能为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瘤 颅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