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XGBoost算法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可视化实现
1
作者 梁芳 朱广晶 +1 位作者 吴婕 余丰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期8-12,共5页
目的利用H2O机器学习平台,建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预测模型,旨在为PDR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体检中心及住院部连续就诊的35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利用H2O机器学习平台,建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预测模型,旨在为PDR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体检中心及住院部连续就诊的35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DR类型的不同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n=256)与PDR组(n=94)。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尝试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混淆矩阵,明确最佳模型,并通过可加性解释模型(SHAP)分析、局部可解析性算法(LIME)及部分依赖图(PDP)等可视化方法呈现重要特征在预测中的作用。结果两组糖尿病(DM)病程、体力活动、体重指数(BMI)、腰臀比、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及高血压、脂肪肝、吸烟、饮酒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学习最佳模型为XGBoost,该模型Gini值0.997,R^(2)为0.926,重要特征包括DM病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胰岛素。结论本研究基于XGBoost算法建立PDR临床预测模型,通过可视化呈现重要特征在预测中的作用,为PDR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预测模型 XGBoost算法 机器学习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乐乐(综述) 朱曼辉 +1 位作者 邱昭娴 桑爱民(审校) 《眼科学报》 2020年第2期99-105,共7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可见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和病理性近视等眼科疾病,是许多眼底疾病发展、恶化以及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促进CNV发生发展的生长因子有很多...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可见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和病理性近视等眼科疾病,是许多眼底疾病发展、恶化以及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促进CNV发生发展的生长因子有很多,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等。其中VEGF是最重要的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的因子。近年来,激光治疗、抗VEGF药物等抗CNV的措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在大部分情况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抗VEGF药存在药物抵抗和一定不良反应,且CNV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FGF可以同时对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产生直接和间接作用,促进新生血管形成。FGF家族的相关因子可能成为CNV治疗的新靶点,或可以对目前的单纯抗VEGF治疗进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强(综述) 张静 杨勋(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810-815,共6页
病理性近视相对高度近视而言,更强调眼底并发症的存在。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taphyloma,PS)被认为是病理性近视的标志性特征,是眼球后巩膜壁的局部扩张,通常认为与巩膜变薄和脉络膜萎缩等因素相关。近年来研究认为PS的形成可能与局... 病理性近视相对高度近视而言,更强调眼底并发症的存在。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taphyloma,PS)被认为是病理性近视的标志性特征,是眼球后巩膜壁的局部扩张,通常认为与巩膜变薄和脉络膜萎缩等因素相关。近年来研究认为PS的形成可能与局部炎症、Bruch膜缺失等因素密切相关。伴随OCT等检查技术的快速革新以及PS治疗手段的探索,诊断和治疗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后巩膜葡萄肿 诊断进展 形成机制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OPD-ScanⅢ测量角膜屈光力和散光的可重复性及其与Pentacam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盼盼 袁幽 +3 位作者 黄黎黎 朱妍 李俊杰 宋愈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分析OPD-ScanⅢ测量角膜屈光力及散光的可重复性及其与Pentacam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8月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50例100眼,采用主觉验光测量受检者... 目的分析OPD-ScanⅢ测量角膜屈光力及散光的可重复性及其与Pentacam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8月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50例100眼,采用主觉验光测量受检者球镜度数、散光度数及轴位。分别采用OPD-ScanⅢ和Pentacam行角膜生物测量且连续测量3次,记录平坦轴角膜曲率(K1)、陡峭轴角膜曲率(K2)、散光度数、散光轴位、散光矢量参数J0(0°或180°轴位的Jackson交叉柱镜值)、J45(45°轴位的Jackson交叉柱镜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2种仪器测量数据的可重复性。分别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和Bland-Altman图表法分析2种仪器测量数据的差异、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OPD-ScanⅢ测得K1、K2、散光度数及轴位、J0以及J45的ICC均>0.900;Pentacam测得散光度数的ICC为0.896,其余测量数据均ICC>0.900。OPD-ScanⅢ测量K2、散光度数、J0及J45值明显高于Pentacam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PD-ScanⅢ测量K1、K2、散光度数及轴位、J0和J45值与Pentacam的测量值均呈正相关(r s=0.981、0.982、0.900、0.737、0.921、0.703,均P<0.01)。OPD-ScanⅢ与Pentacam测量K1、K2、散光度数及轴位、J0及J45差值的95%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0.52~0.50 D、-0.39~0.59 D、-0.37~0.48 D、-17.29°~20.38°、-0.12~0.24 D和-0.22~0.28 D。结论OPD-ScanⅢ在测量高度角膜散光患者的角膜屈光力及角膜散光度数时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其测量散光轴位的95%LOA较大,不能被临床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屈光力 角膜散光 OPD-ScanⅢ 可重复性 一致性
下载PDF
4种仪器测量高度近视患者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胡平会 张甜甜 +1 位作者 郝雪梅 郭晓枚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2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Pentacam、Master 700和A超4种仪器测量高度近视患者前房深度(ACD)和晶状体厚度(LT)的差异性、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25例(47眼)高度近视患者,分别用上述4种仪器测量ACD和LT。结果4种仪器测量ACD和LT,单因...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Pentacam、Master 700和A超4种仪器测量高度近视患者前房深度(ACD)和晶状体厚度(LT)的差异性、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25例(47眼)高度近视患者,分别用上述4种仪器测量ACD和LT。结果4种仪器测量ACD和LT,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_(ACD)=31.234,P_(ACD)<0.05;F_(LT)=8.380,P_(LT)<0.05)。两两比较ACD差异值:UBM和Pentacam、Pentacam和Master 700、Pencatam和A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UBM和Master 700、UBM和A超、Master 700和A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755、0.102、0.169)。两两比较LT差异值:UBM和Pentacam、UBM和Master 700、UBM和A超、Master 700和A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1、0.039、<0.001、0.006);而Pentacam和Master 700、Pencatam和A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212、0.133)。相关性分析显示:4种仪器测量ACD和LT,测量值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均P<0.010)。一致性分析显示:4种仪器测量ACD和LT,测量值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4种仪器测量ACD和LT有一定的差异:ACD值,UBM最高、Master 700和A超居中、Pentacam最低;LT值,A超最高、Pentacam和Master 700居中,UBM最低。在临床工作中应配合应用,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深度 晶状体厚度 高度近视 超声生物显微镜 PENTACAM Master 700 A超
下载PDF
明目汤联合甲钴胺治疗青光眼视神经损害临床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姚鹏 杨惠婷 刘洁 《光明中医》 2017年第20期2992-2994,共3页
目的分析明目汤联合甲钴胺治疗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76例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38例。西医治疗组采用甲钴胺以及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组基础上给予明目汤... 目的分析明目汤联合甲钴胺治疗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76例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38例。西医治疗组采用甲钴胺以及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组基础上给予明目汤治疗。比较两组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光敏度、DB值、P-VEP潜伏期、PVEP振幅。结果联合治疗组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其中,西医治疗组有2例出现恶心,有1例出现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联合治疗组有1例出现恶心,有2例出现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光敏度、DB值、P-VEP潜伏期、P-VEP振幅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治疗组光敏度、DB值、P-VEP潜伏期、P-VEP振幅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明目汤联合甲钴胺治疗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视神经损害,有效提高光敏度和P-VEP振幅,降低DB值、P-VEP潜伏期,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目汤 甲钴胺 青光眼视神经损害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极低视力量化评估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徐强 杜姝(综述) 杨勋(审校)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24期3818-3821,共4页
极低视力是量化评估视功能严重损害的重要参数,通常是指低于常规视力表检查范围内视力,科研统计中无法准确将极低视力转换成LogMAR值。国内学者通过5分计数法、标准对数视力表转换等方法研究极低视力的LogMAR值;国外学者通过计算机显示... 极低视力是量化评估视功能严重损害的重要参数,通常是指低于常规视力表检查范围内视力,科研统计中无法准确将极低视力转换成LogMAR值。国内学者通过5分计数法、标准对数视力表转换等方法研究极低视力的LogMAR值;国外学者通过计算机显示器、卡片等多种形式探索极低视力对应的LogMAR数值。本文给极低视力赋予定义并介绍研究意义。综述国内外学者对于极低视力转换成LogMAR值的研究,为医学统计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视力 定义 LogMAR数值 转换 量化 科研统计
下载PDF
OPD-ScanⅢ自动验光与非睫状肌麻痹下主觉验光的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袁幽 李盼盼 +3 位作者 王梦雨 黄晓波 宋愈 宋鄂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895-899,共5页
目的:比较OPD-ScanⅢ在明光和暗光下自动验光与非睫状肌麻痹下主觉验光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于2018年7月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102例(204眼),所有患者分别用OPD-ScanⅢ进行自动验光,综合验... 目的:比较OPD-ScanⅢ在明光和暗光下自动验光与非睫状肌麻痹下主觉验光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于2018年7月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102例(204眼),所有患者分别用OPD-ScanⅢ进行自动验光,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对这2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球镜度(S)、柱镜度(C)、等效球镜度(SE)、180°和90°轴位的Jackson交叉柱镜值(J0),135°和45°轴位的Jackson交叉柱镜值(J45)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2种仪器所测得数据的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种仪器所测得数据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OPD-ScanⅢ在明光下测得S、C、SE、J0、J45与主觉验光的结果均呈正相关(r=0.797、0.877、0.806、0.918、0.623,均P<0.001)。OPD-ScanⅢ在明光下测得S、C、SE和J45较主觉验光的测量结果分别高-0.33、-0.08、-0.37、0.0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32、3.058、4.741、-2.342,均P<0.05),J0与主觉验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D-ScanⅢ在暗光下测得S、C、SE、J0及J45与主觉验光的结果均呈正相关(r=0.877、0.629、0.894、0.753、0.466,均P<0.001)。OPD-ScanⅢ在暗光下测得S、C和SE较主觉验光的测量结果分别高-0.57、-0.41、-0.7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64、8.777、3.263,均P<0.001),J0、J45与主觉验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D-ScanⅢ在明光和暗光下自动验光与非睫状肌麻痹下主觉验光度数的相关性及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但OPD-ScanⅢ在明光下自动验光的结果与主觉验光的差值较小,临床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D-ScanⅢ 屈光不正 自动验光 主觉验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