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伯基特淋巴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
作者 顾国建 杨育生 +3 位作者 顾凤华 程晓 陈伟琴 梁君 《罕少疾病杂志》 2011年第6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卵巢的伯基特淋巴瘤的诊断要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女性卵巢的伯基特淋巴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和C-myc基因FISH检测,并随访。结果肿瘤发生于双侧卵巢,并广泛累及子宫、大网膜、阑尾,患者于确诊后105天死亡。镜检... 目的探讨女性卵巢的伯基特淋巴瘤的诊断要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女性卵巢的伯基特淋巴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和C-myc基因FISH检测,并随访。结果肿瘤发生于双侧卵巢,并广泛累及子宫、大网膜、阑尾,患者于确诊后105天死亡。镜检:肿瘤细胞单一、中等大小,弥漫浸润,有数个小的嗜碱性核仁,胞浆量中等,嗜碱性,分裂象多见,并可见"星空"(Star-sky)现象。肿瘤细胞LCA、CD10、CD20、bcl-6阳性;Ki-67超过95%表达;CD5、CD23、bcl-2等均阴性;C-myc基因FISH检测有融合基因存在。结论发生于女性卵巢的伯基特淋巴瘤很少见,易发生误诊,熟悉其临床病理特点,依靠免疫组化和C-myc基因FISH检测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基特淋巴瘤 卵巢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不同抗原热修复法对乳腺癌组织内ER、PR检测的影响
2
作者 顾冬梅 虞杰 郭凌川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496-496,51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原热修复法对乳腺癌组织内ER、PR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高温高压及微波抗原修复法对3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进行检测比较。结果30例乳腺癌组织内ER、PR经高温高压抗原修复后,染色强度较微波抗原修复后阳性表达明显增强,染... 目的探讨不同抗原热修复法对乳腺癌组织内ER、PR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高温高压及微波抗原修复法对3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进行检测比较。结果30例乳腺癌组织内ER、PR经高温高压抗原修复后,染色强度较微波抗原修复后阳性表达明显增强,染色阳性度及敏感度也更高,而且定位也较佳。结论在需要抗原热修复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使用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染色强度及染色效果较优于微波法及其他抗原修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热修复 高温高压 微波
下载PDF
回肠B细胞淋巴瘤合并戊型肝炎一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刘燕翔 郭凌川 +3 位作者 郑玉双 胥萍 沈兴华 杜明伟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回肠B细胞淋巴瘤合并戊型肝炎(hepatitis E virus,HEV)的诊断及治疗,提高对淋巴瘤合并病毒性肝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一例回肠B细胞淋巴瘤合并HEV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及HEV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 目的:探讨回肠B细胞淋巴瘤合并戊型肝炎(hepatitis E virus,HEV)的诊断及治疗,提高对淋巴瘤合并病毒性肝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一例回肠B细胞淋巴瘤合并HEV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及HEV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为回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转化。血清学方法诊断为HEV。结论:回肠B细胞淋巴瘤合并HEV少见,肿块切除并同时进行保肝退黄等对症治疗有助于明确诊断及肝功能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戊型肝炎 回肠
下载PDF
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顾国建 杨育生 +3 位作者 顾凤华 程晓 陈伟琴 梁君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6-808,共3页
目的探讨DOG1和CD117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方法检测50例GIST患者DOG1、CD117、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 50例GIST患者DOG1、CD117、CD34阳性率分别为98%、90%、74%,DOG1阳性率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DOG1和CD117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方法检测50例GIST患者DOG1、CD117、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 50例GIST患者DOG1、CD117、CD34阳性率分别为98%、90%、74%,DOG1阳性率明显高于CD117和CD34(均P<0.05)。结论 DOG1和CD117的联合应用在GIST的诊断中可以增加敏感性,但是DOG1和CD117表达与GIST的侵袭危险度无关。DOG1蛋白是一种较为敏感和特异的GIST辅助诊断抗体,对于明确诊断GIST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组化 DOG1蛋白 CD117蛋白 CD34蛋白
原文传递
微囊藻毒素LR对胎鼠的致畸和损伤作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占英 连民 +5 位作者 刘颖 卫国荣 俞顺章 张幼辰 陈传炜 康苏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 研究和探讨微囊藻毒素LR(MCLR)对SD孕鼠及胎鼠的致畸和损伤作用。方法  64只雌性SD大鼠分为 3个实验组和 1个对照组 ,每组 1 6只大鼠 ,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MCLR 4、1 6、62 μg/kg ,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共 1 0d。 2 0d后处... 目的 研究和探讨微囊藻毒素LR(MCLR)对SD孕鼠及胎鼠的致畸和损伤作用。方法  64只雌性SD大鼠分为 3个实验组和 1个对照组 ,每组 1 6只大鼠 ,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MCLR 4、1 6、62 μg/kg ,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共 1 0d。 2 0d后处死孕鼠 ,观察脏器的畸形及组织学变化。结果 不同剂量的MCLR均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鼠体内 ,影响胚胎的形成和发育 ,导致胎鼠发育畸形或脏器发育不良及损伤。当给孕鼠剂量为 62 μg/kg的MCLR时 ,畸胎率为 1 1 .70‰ (2 / 1 72 ) ;同时胎鼠肝脏呈点状出血及重度水样变性 ;肾脏皮质和髓质发育不良 ,肾小球未发育 ,呈肾芽胚状结构。当MCLR剂量为 1 6μg/kg时 ,仍可出现胚胎外形畸形 ,畸胎率为 6 .76‰ (1 / 1 55) ;肝脏呈重度水样变性 ,且肾小球发育欠佳。结论 MCLR可透过胎盘屏障造成肝、肾等脏器损伤 ,可能在胚胎期就已形成肝癌高发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类 水污染 畸胎 损伤 大鼠 微囊藻毒素
原文传递
微囊藻毒素LR对SD大鼠的短期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占英 康苏娅 +2 位作者 陈传伟 卫国荣 俞顺章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5-297,F003,共4页
目的 研究和探讨微囊藻毒素 (MCLR)对动物的短期毒效应作用。方法 SD大鼠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MCLR ,分别于注射的 1、7d和停药后第 7天 (即第 14天 )采集大鼠的血清和肝、肾、心等组织标本 ,经酶学及病理学检验 ,观察其损伤效应。结... 目的 研究和探讨微囊藻毒素 (MCLR)对动物的短期毒效应作用。方法 SD大鼠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MCLR ,分别于注射的 1、7d和停药后第 7天 (即第 14天 )采集大鼠的血清和肝、肾、心等组织标本 ,经酶学及病理学检验 ,观察其损伤效应。结果  12 2 μg/kg剂量组 ,注射后 2 4h可观察到大鼠心肌细胞肌浆溶解 ,核变性固缩 ,肌原纤维局部坏死 ;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和磷酸肌酸激酶 (CPK)与其他组相比显著升高 ;肾细胞变性 ,血清中肌酐 (BCr )和尿素氮(BUN )亦显著升高 ;同时肝细胞片状出血、坏死 ,注射剂量为 5 0 μg/kg和 2 5 μg/kg时 ,仍出现肝细胞重度和轻度颗粒变性。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 (ALT)、碱性磷酸酶 (LDH)和AST显著上升。对照组大鼠的肝、肾、心等脏器均正常。结论 MCLR可引起SD大鼠肝、肾、心等脏器的短期毒效应 ,且随着剂量的增加 ,损伤效应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SD大鼠 毒性试验
原文传递
内镜诊断恶性黑色素瘤胃转移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克西 陈卫昌 詹升华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1-452,共2页
恶性黑色素瘤胃转移临床罕见,本文介绍1例以消化道不适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的患者,该患者既往有黑色素瘤病史,结合病理、内镜、临床等检查,最终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胃转移。
关键词 胃肠内窥镜 胃肿瘤 黑色素瘤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