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首过效应预测因素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正文 李沛城 +4 位作者 刘一之 李波 袁晨 侯凯文 陈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8-342,共5页
目的筛选机械取栓(MT)治疗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获得首过效应(FPE)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接受MT治疗的AIS-LVO患者,根据获得FPE与否分为FPE组(n=66)和非FPE组(n=141);比较组间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情况... 目的筛选机械取栓(MT)治疗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获得首过效应(FPE)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接受MT治疗的AIS-LVO患者,根据获得FPE与否分为FPE组(n=66)和非FPE组(n=141);比较组间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情况,并将其中P<0.1者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FPE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分析其预测效能。结果2组患者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艾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血栓负荷评分(CBS)、闭塞位置、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率及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高血压、ASPECTS、CBS、闭塞位置及手术方式均为MT FPE的独立预测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MT治疗AIS-LVO FPE的效能中等,其一致性指数为0.759[95%CI(0.629,0.889)]。结论根据AIS-LVO患者年龄、高血压、ASPECTS、CBS、闭塞位置及手术方式可预测MT F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动脉闭塞性疾病 机械溶栓 支架 列线图
下载PDF
球囊导引导管或常规导引导管辅助颅内支撑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2
作者 陈正文 李沛城 +4 位作者 陈珑 刘一之 李波 袁晨 侯凯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20-1225,共6页
目的比较颅内支撑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技术治疗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时, 采用球囊导引导管(BGC)或常规导引导管(CGC)对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学院介入科收治的198例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 目的比较颅内支撑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技术治疗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时, 采用球囊导引导管(BGC)或常规导引导管(CGC)对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学院介入科收治的198例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颅内支撑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BGC组和CGC组, 采用1 ∶1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获取均衡性更好的样本后, 比较匹配分组后两组患者的首次完全再通、最终再通、手术时间、栓子逃逸、出血转化、90 d临床预后良好、90 d全因死亡以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198例患者中, BGC组46例, CGC组152例;匹配后共纳入86例患者, 每组各43例。BGC组和CGC组在闭塞血管首次完全再通率[32.6%(14/43)对比32.6%(14/43);RR=1.00, 95%CI:0.64~1.57]、最终再通率[90.7%(39/43)对比90.7%(39/43);RR=1.00, 95%CI:0.48~2.07]、手术时间[(100.3±3.4)min对比(100.5±6.9)min]、栓子逃逸率[9.3%(4/43)对比7.0%(3/43);RR=1.18, 95%CI:0.49~2.86]、出血转化率[18.6%(8/43)对比16.3%(7/43);RR=1.09, 95%CI:0.60~1.96]、90 d临床预后良好率[55.8%(24/43)对比41.9%(18/43);RR=1.48, 95%CI:0.93~2.34]、90 d全因死亡率[20.9%(9/43)对比9.3%(4/43);RR=1.74, 95%CI:0.75~4.03]、并发症发生率[7.0%(3/43)对比4.7%(2/43);RR=1.27, 95%CI:0.42~3.7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当采用颅内支撑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技术作为一线治疗方式时, 应用BGC与CGC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管内操作 治疗结果 颅内支撑导管联合支架取栓 球囊导引导管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