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TP53基因突变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杜园园 吕康康 +9 位作者 徐蜜蜜 姚卫芹 康慧珠 韩悦 唐晓文 马骁 吴小津 何雪峰 吴德沛 刘跃均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6-401,共6页
目的研究TP53基因突变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479例初诊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9例B-ALL患者中,34例(7.1%)TP53基因突变阳性,共... 目的研究TP53基因突变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479例初诊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9例B-ALL患者中,34例(7.1%)TP53基因突变阳性,共检测到36个TP53突变,其中移码基因突变10个(27.8%),错义突变23个(63.9%),无义突变3个(8.3%)。共有34个(94.4%)突变位于DNA结合结构域(第5~8号外显子)。伴TP53基因突变组患者平均突变基因数目(2.3个)与无TP53基因突变组(1.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h阳性和Ph-like阳性患者在TP53基因突变阴性组中的比例显著高于TP53突变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P53基因突变阴性组3年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显著高于TP53基因突变阳性组(χ2=4.694,P=0.030;χ2=5.080,P=0.024)。多因素分析中,1个疗程诱导化疗未完全缓解(CR)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34例伴TP53基因突变患者中16例在第1次CR(CR1)状态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2例移植后复发输注供者来源的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后获CR2。11例巩固化疗过程中复发的TP53基因突变患者中6例行抗CD19 CAR-T细胞治疗,4例获得缓解且微小残留病(MRD)转阴,缓解后桥接allo-HSCT,其中2例持续CR。结论伴TP53基因突变B-ALL患者中错义突变最常见,突变位点主要分布于DNA结合结构域。伴TP53基因突变的B-ALL患者复发后CAR-T细胞治疗清除MRD后应尽早行allo-HSCT。伴TP53基因突变的B-ALL患者在allo-HSCT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输注供者来源的CAR-T细胞能获得较好的持续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B淋巴细胞 急性 基因 TP5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嵌合抗原受体
原文传递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4年修订)》危险度分层解读
2
作者 陈苏宁 邱录贵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75-1178,共4页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4年修订)》如期和大家见面。新版指南的"危险度分层部分"有较大修订,包括首次纳入第二次修订的国际分期体系(R2-ISS);整合了逐渐被公认的多个高危因素,并将多发性骨髓瘤(MM)分为超高危、高危...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4年修订)》如期和大家见面。新版指南的"危险度分层部分"有较大修订,包括首次纳入第二次修订的国际分期体系(R2-ISS);整合了逐渐被公认的多个高危因素,并将多发性骨髓瘤(MM)分为超高危、高危和标危三组。随着对MM预后因素的深入认识和新疗法的不断引入,可逐步实现对MM的精准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本文将对危险度分层部分的更新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危险度分层 更新 解读
原文传递
肥大细胞白血病6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朱凤 于媛 +14 位作者 陈春燕 段文冰 江倩 闫睿 孙谕 韩艳秋 张静 王欢 张秋蓉 陈苏宁 颜婉惠 蔡梦洁 张智博 尹佳 王谦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6-1000,共5页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肥大细胞增多症协作网络)收治或会诊的6例肥大细胞白血病(MC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6例患者中,男女比为1∶1,中位年龄54岁(范围29~73岁)。6例均为急性MCL。临床表现:...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肥大细胞增多症协作网络)收治或会诊的6例肥大细胞白血病(MC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6例患者中,男女比为1∶1,中位年龄54岁(范围29~73岁)。6例均为急性MCL。临床表现:低白蛋白血症4例,乏力3例,发热、腹部不适、溶骨性病变各2例,头晕、皮肤潮红、体重减轻各1例。6例均伴脾肿大,3例伴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6例均强表达CD117,5例表达CD30及CD25,4例表达CD2。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4例为正常核型,2例为异常核型。6例中4例检测到基因突变。中位血清类胰蛋白酶水平24.9μg/L(范围20.1~171.9μg/L)。治疗:2例予包含维奈克拉和阿扎胞苷的方案诱导化疗(其中1例联合阿伐替尼获得部分缓解,1例联合达沙替尼未缓解),1例予克拉屈滨诱导化疗后未缓解,1例予伊马替尼治疗后未缓解,1例予干扰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失访,1例放弃治疗。随访时间1.1~21.7个月,3例死亡,2例存活。MCL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总体预后差,亟需提高临床对此类罕见病例的认知和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肥大细胞 预后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年版)》解读 被引量:7
4
作者 殷杰 余自强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18,共3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是由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缺乏引起广泛微血管血栓形成, 导致微血管内溶血、消耗性血小板减少, 心脑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的一种少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是由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缺乏引起广泛微血管血栓形成, 导致微血管内溶血、消耗性血小板减少, 心脑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的一种少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自2012年《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公布以来, TTP的实验室检测、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因此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经过讨论, 发布了《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版)》(简称指南)。在本文中, 笔者针对指南中重要的更新部分作详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脏器功能障碍 血管内溶血 中华医学会 血栓性微血管病 血栓与止血学 ADAMTS13 中国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年版) 被引量:39
5
作者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吴德沛 +1 位作者 胡豫 阮长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2,共6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为一种少见、严重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发热和肾脏受累等[1]。TTP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血管性...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为一种少见、严重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发热和肾脏受累等[1]。TTP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酶(ADAMTS13)活性缺乏,也与血管内皮细胞VWF异常释放、补体异常活化、血小板异常活化等相关。血浆中ADAMTS13活性缺乏导致内皮细胞异常释放的超大分子VWF(UL-VWF)不能及时降解,UL-VWF可自发结合血小板,导致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微血管病性溶血,进而引起相应器官缺血、缺氧及功能障碍,引起临床症候群[2,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神经精神症状 ADAMTS13 临床症候群 血栓性微血管病 肾脏受累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血管性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年版) 被引量:18
6
作者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吴德沛 +1 位作者 胡豫 阮长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基因突变引起血浆VWF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是VWD的主要致病机制[1]。VWF由血管内皮细胞与巨核细胞合成。VWF的主要作... 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基因突变引起血浆VWF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是VWD的主要致病机制[1]。VWF由血管内皮细胞与巨核细胞合成。VWF的主要作用:①与血小板膜糖蛋白I b(GP I b)及内皮下胶原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 血小板膜糖蛋白 巨核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基因突变 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质量异常 致病机制
原文传递
KIT及其他克隆性基因突变对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吴天梅 薛胜利 +8 位作者 李正 于景秋 王隽 王斌儒 万超玲 申向东 邱桥成 鲍协炳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46-653,共8页
目的评价基于二代测序(NGS)检测技术下的克隆性基因突变对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7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诊治的195例成人初治CBF-AML患者,其中诱导化疗达完全... 目的评价基于二代测序(NGS)检测技术下的克隆性基因突变对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7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诊治的195例成人初治CBF-AML患者,其中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的患者190例,包括134例RUNX1-RUNXIT1+AML和56例CBFβ-MYH11+AML,年龄15~64岁,中位随访时间43.6个月。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因素和基因突变对患者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的影响。结果在195例患者中,KIT基因突变发生率最高(47.6%),其次为NRAS(20.0%)、FLT3(18.4%)、ASXL2(14.3%)、KRAS(10.7%)、ASXL1(9.7%)。按基因功能分类,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基因突变发生率最高(76.4%),其次为染色质修饰相关基因(29.7%)。在接受强化巩固治疗的患者中,CBFβ-MYH11+AML患者的OS有优于RUNX1-RUNXIT1+AML患者的趋势(P=0.062)。染色质修饰相关基因突变仅在RUNX1-RUNXIT1+AML中检出,但对患者的DFS无明显影响(P=0.557)。染色质修饰相关基因突变阳性且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预后最好。多因素分析显示KIT exon17突变为影响RUNX1-RUNXIT1+AML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allo-HSCT能明显改善RUNX1-RUNXIT1+AML患者的DFS(P=0.010)。结论合并KIT exon17突变的RUNX1-RUNXIT1+AML患者预后差,allo-HSCT可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allo-HSCT也能使染色质修饰相关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结合因子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基因突变 基因 KIT
原文传递
二代测序检测克隆性基因突变对RUNX1-RUNX1T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于景秋 薛胜利 +7 位作者 李正 王隽 王超 储小玲 撖荣 陶涛 邱桥成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0-21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二代测序检测技术下的克隆性基因突变对第1次完全缓解(CR1)状态下接受高剂量化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强化巩固治疗)的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7年8月在苏州大学... 目的探讨基于二代测序检测技术下的克隆性基因突变对第1次完全缓解(CR1)状态下接受高剂量化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强化巩固治疗)的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7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R1状态下接受强化巩固治疗的79例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Kaplan-Meier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因素及突变基因对患者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时间的影响。结果在79例患者中,检出C-KIT、FLT3、CEBPA、DNMT3A基因突变者分别为25例(31.6%)、6例(7.6%)、8例(8.9%)、1例(1.3%),其中C-KIT exon17及C-KIT exon8突变分别为19例(24.1%)、5例(6.3%),FLT3-ITD突变为5例(6.3%)。初诊白细胞计数越高,患者的OS时间越短(P=0.030),合并C-KIT exon17突变患者的OS时间(P=0.010)和DFS时间(P=0.006)明显缩短,合并FLT3-ITD基因突变患者的OS时间(P=0.048)和DFS时间(P=0.071)缩短。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C-KIT exon17和FLT3-ITD突变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在接受强化巩固治疗的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中,C-KIT exon 17、FLT3-ITD基因突变提示预后较差,这将对细化患者危险度分层、个体化治疗、评估预后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RUNX1-RUNX1T1融合基因 二代测序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患者预后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
9
作者 戚嘉乾 尤涛 +5 位作者 王虹 韩伟 范祎 陈佳 吴德沛 韩悦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1-487,共7页
目的研究发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相关出血患者的预后并构建出血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5月1日至2012年4月1日期间接受allo-HSCT的5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构建出血事件预测模型.结果... 目的研究发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相关出血患者的预后并构建出血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5月1日至2012年4月1日期间接受allo-HSCT的5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构建出血事件预测模型.结果在全部555例患者中302例(54.0%)发生出血事件,其中Ⅰ度出血151例(27.0%),Ⅱ度出血63例(11.0%),Ⅲ度出血48例(9.0%),Ⅳ度出血40例(7.0%).多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等级较高(Ⅲ、Ⅳ度)患者的总死亡率(HR=12.53,95%CI7.91~19.87,P<0.001)及非复发死亡率(HR=23.79,95%CI 12.23~46.26,P<0.001)均较高于低出血等级组.另外,供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分度、血小板重建不良以及血小板无效输注与出血风险呈现独立相关.通过以上变量构建的出血模型展现了较好的准确度(C-index=0.934),其效能比既往出血模型具有明显优势.结论allo-HSCT患者发生高等级(Ⅲ/Ⅳ度)出血事件后死亡风险增加.经交叉验证的出血风险预测模型对其出血事件的预测和提前干预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出血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